這裡有一支“運鹽敢死隊”

這裡有一支“運鹽敢死隊”

———武平縣中山鎮太平村革命簡史

太平村位於武平縣西南部,距縣城7公里,距中山鎮政府2公里。省道205線穿村而過,境內平川河、中山河、黃溪河三條河彙集貫穿該村,是古代武平上往江西,下往廣東的水運通道,交通十分便捷,全村有白露灘、相公段、黃泥塘等15個自然村,聚集鍾、劉、王、車等23個姓氏,村民講客家話和軍家話,孕育著多元文化。該村礦產、水力資源豐富。

太平人民勤勞勇敢,質樸忠實,富有反抗鬥爭精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鬥爭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和犧牲。

1930年,江西陳一(江西尋鄔南橋鎮人,參加並指揮尋烏三·二五暴動後,轉移到武平活動,1928年冬任武平臨時縣委委員,1929年10月後任中共武平縣委書記)和武平梁心田(原名梁思明,武平平川鎮人,中共武平縣委委員,1930年任武平縣蘇維埃政府副主席)來武所(中山)進行秘密活動。陳一以“賣貨郎”為掩護,梁心田以採藥治病為名,相繼深入太平鄉,走村串戶,聯繫苦大仇深的農民,宣傳革命思想,喚醒民眾。在陳一、梁心田的領導下,於1930年春成立了太平鄉蘇維埃政府,在中山水門口橋壩上成立了武所區革命委員會,同時建立了武所區警備排,為保衛勝利果實和社會治安起到了積極作用。

太平鄉蘇成立後,在縣蘇和武所區蘇的領導下,開展了減租減息和分田分地鬥爭。實行“耕者有其田”制度,在認真普查土地的基礎上,按人口平均分配。鄉蘇主席親自丈量打樁,造冊登記,發給縣、區蘇維埃政府蓋印的《土地證》《耕作證》,在太平宮鄉蘇駐地當眾燒燬了地主的典當田契。

1930年秋,朱發古(朱宗炎,武東鄉壯畲村上屋人)以做紙為掩護來到了武所太平鄉,組織成立了太平鄉赤衛隊。赤衛隊的武器裝備當時都很落後,只有用賑嘗谷購買的8支長槍,6支鳥銃,還有土製的過山龍、粑頭、鉤刀、鐵尺等。

太平赤衛隊成立後,在黨的領導下,在武所革命委員會的率領下,廣泛發動群眾,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捉羊牯”“食大戶”。“捉羊牯”即活捉土豪劣紳或他們的近親屬,讓他們出錢贖回。(此舉實為紅軍、赤衛隊籌糧籌款的一種手段,以解決軍需和人員生活)。“食大戶”即由赤衛隊發“鳥單”(罰款條紙)給大戶(土豪劣紳、富戶),令其出錢出糧,否則就破其禾倉。一時間,土豪劣紳、富戶嚇得屁滾尿流,紛紛外逃或躲藏起來,大長了人民的志氣,大滅了土豪劣紳的威風。一時太平赤衛隊聲威大震。

自1930年開始,國民黨政府不但在軍事上大肆“圍剿”中央蘇區,而且還進行殘酷的經濟封鎖。國民黨廣東省政府和福建省政府都制定了對蘇區進行經濟封鎖的有關辦法與規定,對食鹽、洋油等實行政府專賣,對武器彈藥更是嚴密控制,並規定特別嚴厲的法令,凡查獲私運者,以“通匪”罪論,處以極刑。國民黨武平縣縣長林系文在廣東軍閥嚴應魚的支持下制定了供應民用食鹽的土政策,規定每人每月供應2至3小兩食鹽,發給每戶“供應證”,群眾買鹽憑“供應證”才能買到定量,實行計口授鹽。

由於敵人的封鎖,蘇區紅軍斷鹽時日已久,有些戰士得了缺鹽症、黃腫病。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武所區太平鄉、瓜子坪鄉蘇維埃政府組織了以吳國炳,危仰雄為首的20餘人的“運鹽敢死隊”。“運鹽敢死隊”由太平赤衛隊和瓜子坪赤衛隊的精英骨幹敢死隊員組成,各取一字,命名為“太坪運鹽敢死隊”。

為運鹽,這支“敢死隊”多次與嚴應魚部發生激戰,該敢死隊機智靈活,屢戰屢勝,聲威大震。這支隊伍既有國民黨政府的“通行證”,又有赤色蘇區的出入證,暗中還受紅色武裝的保護,所以“太坪運鹽敢死隊”為中央蘇區運送了不少的食鹽。

1930年6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率紅四軍主力再進武平。為狠狠打擊控鹽股匪,毛澤東派出小分隊扮作挑夫,專程前往下壩捕捉攔路搶劫坑害群眾的匪首,“運鹽敢死隊”隊員主動當嚮導利用會講軍家話的優勢,與敵匪用軍家話對話,誘騙12名敵鹽匪至香樟灣處,不費一槍一彈,繳了鹽匪武器,押往萬安,當眾懲辦,就地槍決,大快人心。

為衝破國民黨反動派對我蘇區食鹽的禁運,太平人民千方百計,運用各種方式,歷盡各種艱難,不分白天黑夜,不顧生命安危,運往江西中央蘇區。如:婦女以上山割蘆箕為名,把竹槓溜空竹節,內裝食鹽,混出關卡。又如,利用婦女借挑肥為名,在尿桶裡最底層放草木木灰面上放芋荷葉,放入食鹽,食鹽上面放油紙,混出關卡,再由赤衛隊員挑運上江西,為支援中央蘇區和中央紅軍作出了貢獻。

1934年10月,紅軍北上長征。蘇區工作的重任落在了赤衛隊和區鄉蘇維埃領導人的肩上。太平鄉蘇領導人民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但由於敵軍和團匪捲土重來,大肆反撲,鬥爭處於敵強我弱之中。敵人對紅色蘇區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手段極其殘酷,慘不忍睹。

在那白色恐怖的日子裡太平村蒙受了巨大的災難。赤衛隊員、革命群眾、紅軍家屬,鄉區蘇幹部及其家屬被抓的抓,殺的殺。太平數十間房屋被燒,革命群眾禾倉被破,牛、豬、雞、鴨被一掃而光。但革命紅旗不倒,決心不變,意志不衰,鬥爭方式由正面轉入了地下。

崢嶸歲月,歷盡滄桑。太平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前赴後繼,浴血奮戰。無論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還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都始終如一地堅持跟黨永遠革命,決心鐵定,紅旗不倒。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太平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新時期,改變了“一窮二白”的舊面貌,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改革開放以來,太平人民與時俱進,勇立潮頭,銳意進取,不斷創新,不斷謀求致富發展之路,為建設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太平而不斷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