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弟弟赵光美?

刘大勺子


赵光美就是赵廷美,是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的弟弟。

“斧声烛影”的那一晚,宋太祖暴毙;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皇位理所当然属于宋太祖的儿子,然而,赵光义却捷足先登。赵光义上台的背后,迷雾重重,历史真相云遮雾罩,令人怀疑他乃是弑兄夺位。

问题是,既然赵光义开启“兄位弟袭”的先例,那么他是不是应该把弟弟赵光美立为继承人呢?人都是自私的,谁不想把继承权交给自己的儿子呢?可是宋太宗实有难言的苦衷。若他非要把皇位传给儿子,那么如何解释他继承哥哥的皇位,却不向下传给弟弟呢?

赵廷美起初也心安理得,自以为接班人非自己莫属。可是当宋太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兄弟先后死于非命后,他开始变得不安了。作为开封尹,赵廷美有自己的一帮势力,他与执掌中枢大权的宰相卢多逊来往甚密,势力不可小觑。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宋太宗要拿他开刀了。

皇帝自然不必亲自出马,自有一班察言观色的人揣测圣意,替皇上办事,替自己升官发财。柴禹锡是宋太宗早年的幕僚,他揣准皇帝心思,便告发赵廷美“将有阴谋窃发”。这种告密,绝属空穴来风,注意,他不是发现赵廷美的“阴谋”,而是说他“将有阴谋”——现在没有,但未来有。

无凭无据,如何能扳倒开封尹赵廷美呢?

宋太宗想起一个人了,他就是大宋开国名臣赵普。

说起赵普,那是大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事件中,都活跃着赵普的身影。宋太宗即位后,赵普当了太子太保,受到政敌卢多逊的处处掣肘,令他郁郁不得志。

赵普与卢多逊是政敌,而卢多逊与赵廷美是盟友,那么岂不是可以利用赵普这个老臣,来对付赵廷美、卢多逊么?想到这里,宋太宗赶紧召赵普前来,给他看了柴禹锡关于赵廷美“将有阴谋”的密奏,并询问他的意见。

精明过人的赵普马上意识到,自己重出江湖的机会来了。他马上向皇帝提出:“只要我能进入中枢,就能察出他们的奸变阴谋。”这是向宋太宗讨要权力。

宋太宗将赵普提拔为帝国宰相,赵普重掌大权,矛头直指准皇储赵廷美。据史书记载:“(赵)普复入相,廷美遂得罪。”有皇帝当他的后台,赵廷美的命运已是可想而知。

次年(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三月,赵普终于找到机会了。皇帝正打算泛舟前往新建成的金明池水心殿,这时就有人告密了,说赵廷美打算利用这个机会搞政变。真的有这么回事吗?这恐怕只是赵普瞎编的一个故事罢了。但是没关系,宋太宗利用这个借口,把赵廷美的开封尹一职给撤了,调任西京留守,这无疑就是宣布取消他继承人的身份。

紧接着,大规模的清算开始了。

左卫将军陈从信、禁军列校范廷召等人,被指控与赵廷美勾结并私下收受其贿赂。同时,赵普的政治死敌卢多逊被指控与赵廷美勾结图谋不轨,被逮捕入狱。同时被逮捕的还有赵廷美府中的一帮官吏。

作为皇弟的赵廷美究竟是否有谋反的举动呢?

官方正史一口咬定赵廷美有谋反事实,可是究竟他有什么计划,做过什么,语焉不详。朝廷给赵廷美及卢多逊扣的罪名是“顾望咒诅,大逆不道”,从这个罪名来看,也仅仅看得出赵廷美、卢多逊等人对宋太宗有所不满,发发牢骚罢了。但是在赵普的怂恿下,朝廷七十四位重臣上书皇帝,要求判处赵廷美、卢多逊死刑,“以正刑章”。

这时宋太宗倒站出来充当好人,他格外开恩,赦免赵廷美与卢多逊的死罪。至于赵廷美、卢多逊的手下涉案官吏,运气就没那么好了,一概处死。卢多逊被流放崖州,赵廷美则遣往西京。

西京就是洛阳,这也是一个大都市,赵廷美呆在洛阳,赵普仍然不放心。他再施诡计,指使人上书皇帝,称赵廷美非但不悔过自新,还心有怨言,应该把他迁徒到更偏远的地方。宋太宗把亲弟弟再贬为涪陵县公,安置在房州(湖北房县)。虽然宋太宗并没有杀死弟弟,但赵廷美的政治生命已经结束。两年后,郁郁成疾的赵廷美死于房州,可以说,他是被哥哥赵光义逼死的。


君山话史


因为赵光义要独揽皇权,他不想等自己百年之后,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赵光美。

要知道赵光义的皇位,就是从哥哥赵匡胤那里继承来的。

若是赵光义从哥哥赵匡胤那里继承来的皇位是合法的,那么等赵光义百年之后,他的弟弟赵光美登基当皇帝也是合法的。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因为他们的母亲杜太后,杜太后死前,曾经把赵匡胤,赵光义等人给叫到病榻前,并且让宰相赵普做了笔录。

大致内容就是大宋的皇位,要兄弟相传,而不是父子相传。

这样做的原因就是,父子相传的话有弊端,因为老子死了,往往儿子还很年轻,所以,年轻的皇帝容易被人篡权。正如赵匡胤把人家后周的八岁小皇帝给赶出宫去,然后黄袍加身,宣布自己当皇帝了。

为了防止以后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杜太后让赵匡胤答应他,以后的皇位顺序就是兄弟相传,赵匡胤之后,就是赵光义,赵光义之后,就是赵光美,赵光美之后就是赵匡胤的大儿子赵德昭.......

但是,等到赵光义当了皇帝之后,他就不这样想了。他想把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所以,在这个时候处死弟弟赵光美就很有必要了。

赵光义的大儿子和赵光美两人的关系很好,当他看到自己的父亲坑害自己的叔叔的时候,一时接受不了。所以,精神崩溃疯掉了。

赵光美被哥哥赵光义惦记上之后,就开始被罗列了很多的罪名,说他想谋反。但是,为了念及兄弟之情,赵光义大发慈悲,不想杀他,而是把他给贬出了都城开封。

到了地方的赵光美的生活,依旧是不如意,经常遭到来自赵光义的猜测。最后因忧悸成疾,吐血而终,年仅38岁。

赵光美死了,就没有人给赵光义争夺皇位了,这时候可以说,皇位他想传给谁,就传给谁了。

不是还有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吗?

没有了,都被杀了,赵匡胤的大儿子赵德昭是被赵光义给逼死的。二儿子赵德芳是没病没痒,睡了一觉和他老爹一样突然暴毙的。

他们兄弟二人的死,多多少少和赵光义有关,但是,没有具体的证据,仅是猜测。毕竟赵光义当了皇帝,史料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因为最终的受益人是他,所以后人的猜测,杀死赵匡胤一家的最大嫌疑人就是赵光义。不过,这也不能全怪赵光义,毕竟生在皇家,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争斗呀,在这些政治家的眼里,是没有亲情的。


史学达人


赵光义有没有弑兄杀弟,这在史学界一直是有争议的,所以目前还不能肯定的说赵光义杀死赵廷美,但赵廷美之死确实跟赵光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曾在之前的有关赵光义继位是否是篡位的问答中,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观点,按照我的分析,我觉得赵光义是合法继位,而“金匮之盟”也确实存在,只不过赵光义继位后,不想按照盟约传位给弟弟赵廷美,而是想直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所以出于私心他采取了很多有意无意的做法,或直接或间接的逼死了赵德昭,赵廷美(

至于原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从我的主页中找到这个问题看一看,这里便不做过多叙述了)。

赵光义当年被赵匡胤封为晋王,开封府尹,同平章事(宰相),而赵匡胤的儿子们都还没被封王,在五代十国到宋初那段特殊时期,这几乎就是承认了赵光义储君的地位,所以赵光义得位是合法的,那么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赵光义继位后,赵廷美便应该是顺理成章的成为储君,事实上,赵光义也摆出一副要传位给赵廷美的架势,先是加封赵廷美为中书令,开封府尹,齐王,后来晋封秦王,这又是集封王,宰相衔,京兆尹于一体的标准的储君模式,在外人看来,这就像当年赵匡胤对待赵光义一样,如果不出意外,赵廷美将是下一个大宋皇帝。

可惜意外就是发生了,史书的记载是,赵廷美一向专横跋扈,经常受到赵光义的斥责,后来赵廷美无意得知“金匮之盟”的内容,他便暗中谋划篡位,但被赵光义获知,遂罢免了他的开封府尹一职,贬为西京留守,后来赵廷美依旧与朝中大臣卢多逊暗中往来,意图不轨,事情败露后,赵光义削去赵廷美一切官职,爵位降为涪陵县公,并将其迁往房州,最后赵廷美在房州忧愤成疾,最后吐血而终。

从赵廷美死亡前后的记载来看,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卢多逊,卢多逊是和赵普齐名的北宋宰相,然而与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不同的是,卢多逊晓通经史子集,聪明强记,文辞敏捷,他和赵普虽然同朝为官,却互为一生的政敌,在赵匡胤统治后期,卢多逊受到重用,而赵普却逐渐失宠,最后在卢多逊的弹劾下,赵普被罢相,调出京师任地方节度使。但是赵光义继位后,不仅重新启用赵普,还以卢多逊与秦王勾结谋反一事,将卢多逊流放崖州,终生不得归。

按照记载,赵光义继位后,知道金匮之盟内容的只剩下赵普和赵光义了,但是后来赵廷美也知道了这件事,所以他才会谋划篡位,那么又是谁告诉了赵廷美呢?在这里我们结合赵普与卢多逊的权力斗争便可以大胆推测一下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从卢多逊打败赵普开始,赵普便彻底倒向了赵光义,因为二人都是金匮之盟的见证者,所以二人有更多的利益可以联系在一起, 赵普知道赵光义不想传位给赵廷美,而赵光义也知道赵普希望能彻底打败卢多逊,重新拜相,于是君臣二人开始策划如何除掉卢多逊和赵廷美,一场阴谋就此拉开,首先赵普装作无意间向赵廷美透露了金匮之盟的事情,也许赵廷美得知后只是抱怨了几句,也或许他气愤之余真的准备篡位,但不管如何赵廷美的一切举动都在赵光义的掌握之中,终于赵光义等来了一个机会,削了赵廷美的官,降了他的爵位,让他永远的与皇位无缘,而作为对赵普忠心的回报,赵光义也以卢多逊勾结赵廷美为由,罢了卢多逊的官,流放崖州,到死都没回来。

当然了以上都是我个人的猜测,并无真凭实据,但是历史确实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信则有,不信则无,况且正史对那段历史的记载又是少之又少,这更给了后人们无限遐想的可能。

我是咸鱼,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咸鱼闲聊


这就牵涉到历史上的“赵廷美、卢多逊谋篡案”之谜。这件疑案是宋初金匮之盟、斧声烛影两大疑案的延续,到底是赵廷美与卢多逊阴谋篡位,还是宋太宗、赵普刻意谋害,以完成太宗皇位的一脉单传,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碎片进行理性的判断。这些疑案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感震撼的共同结论:在皇位权力前面,即使是父子兄弟,人性也已完全泯灭。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史》有关传记等史书记载,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三月的一天,风和日丽,宫中金明池、水心殿落成,宋太宗正准备召宗室成员泛舟游览。突然,有官员密告:秦王赵廷美欲于此时行刺皇上;若不得手,再诈称病于府第,候太宗车驾临省,再作乱以篡位。太宗听罢大怒道:“朕尚强壮,秦王何性急乃尔!”冷静一想,又不忍暴露其事,以败坏皇家宗室的名声。在没有彻查真相的情况下,遂下诏罢去廷美的开封府尹官职,出为西京(今洛阳)留守。为掩人耳目,还假惺惺踢给御弟裘衣、犀带、银钱、绢彩诸物,派枢密使曹彬代皇上给廷美饯行。同时,褒奖两位同告秦王阴谋的官员——京使柴禹锡升枢密副使,翰林副使杨守一升为枢密都承旨。也贬降了一批与廷美来往密切的同党官员。

此事一发,宰相赵普连夜上密疏,揭发宰相卢多逊与秦王暗中交往的一二三四。卢多逊是赵普的政敌死对头,但却是赵光义几十年的心腹死党。太宗看罢奏章,不问青红皂白立即下诏将卢多逊及有关属官、秦王府小吏等等统统逮捕入狱,命翰林学士承旨李昉等官员组成特别法庭,严加审理。案犯很快招供伏罪(供认不讳),卢多逊也“承认”与秦王赵廷美诸多苟且违法忤逆之事。法官们一一结案具状奏上。太宗再召文武大臣集议朝堂三次,太子太师大傅等74位官员联名奏议,强烈要求对此大逆不道之案严惩不贷,宜行诛灭之刑以正朝章。最后,朝廷定案判决:削夺卢多逊官爵,并同其家属流放崖州(今海南岛)。有关属官、秦王府小吏17人全部斩首于都门之外,籍没家产。赵廷美则被勅令归私第,他的儿女不再称皇子皇女(这是关键)。朝中凡与廷美、多逊有点关系的皇亲国戚、各级官员,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和贬黜,一说牵扯了240多人。

其后,赵普又唆使知开封府李符上奏,称廷美虽已谪居西京,但仍不思悔过,怨恨不已,应徙流远郡,以防他变。太宗见疏,遂降诏贬廷美为涪陵县公,房州安置(湖北房县)。雍熙元年(984年),赵廷美到达房州,太宗派出亲信为房州地方官以日夜监视,廷美被软禁而无行动自由,忧愤成疾吐血而死,时年38岁。不久,太宗最宠幸的儿子延禧也暴卒(报应)。次年,卢多逊也病卒于海南岛,终年52岁。

可以说,宋太宗亲自导演了这桩裁赃陷害亲弟弟的冤狱的可能性非常大。《宋史-赵廷美传》将这一冤狱的主要责任归咎于赵普,实际上赵普不过是帮凶而已,他乘机除掉了死敌卢多逊,终于出了一口积压胸中十几年的恶气。然而,赵廷美是这一狱案的关键,廷美不死,按“金匮之盟”之规,太宗就难以传位给自己的嫡系子孙,元凶应是宋太宗。在谋害赵廷美与卢多逊一案上,宋太宗与赵普是狼狈为奸各取所需。


书中有毒


杜太后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驾崩,按照杜太后早已约定好的“金匮之盟”,赵匡胤传位弟弟赵光义,赵光义登基后,改名赵炅,史称宋太宗。

宋太宗临终前,在宰相寇准的建议下,立三子赵元侃为皇太子,更名赵恒,太宗死后,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杜太后当年同儿子赵匡胤约定:“汝百岁后,当传位光义,光义传光美,光美传德昭。”

说好的赵光义死后,应该传位给弟弟赵光美,赵光义为何撕毁母后的“金匮之盟”呢?赵光美,本名赵匡美,后再改为赵廷美,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四弟,生母耿氏。

赵匡胤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派曹彬、潘美等攻打南唐,遣魏王赵廷美出师劳军。当年正月初二,赵廷美到了汴口,与南唐后主李煜相见。

两人议诗论道,相谈甚欢,因为这层关系,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以欺骗手段,命赵廷美带着牵机药,毒杀了李煜。

太平兴国年间,赵光美再度更名为赵廷美,初封魏王,后改封秦王,任开封府尹。赵光义即位后,公然撕毁“金匮之盟”,对弟弟赵廷美隐匿其中的内容。

赵光美

赵廷美向来专横骄恣,多次遭到兄长宋太宗的训斥,偶然得知“金匮之盟”详情后极为不满,于是暗中策划,想武力夺取皇位。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秦王赵廷美谋反之事泄露,被哥哥赵光义罢免了开封府尹,念及手足之情,加之他屡立战功,宋太宗仍然让弟弟赵廷美任职西京(今属河南洛阳)留守。

此后,赵廷美举家迁至西京,他不思悔改,频繁与兵部尚书卢多逊暗中勾结,不久,密谋再度泄露,宋太宗大怒,将赵廷美免除一切职务,保留王爵,闲居西京,后废黜王爵,改封涪陵县公。

赵廷美

雍熙元年(984年),赵廷美一脉迁往房州,不久忧愤成疾,吐血而死,时年仅三十八岁。赵廷美就算是不谋反,以宋太宗的为人来看,也不会传位给弟弟,赵廷美想拼一拼也可以理解,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汉周读书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自立为帝,在位16年,年号建隆。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10月20日深夜赵匡胤离奇死亡,10月21日,赵光义登基继位,急促改元太平兴国(开宝九年剩余两个月多几天),即位后多次修改宋太祖时期的史书,并修改自己的出身,包括陈桥兵变赵光义起了主要作用(注:陈桥兵变时赵光义在汴京家中睡觉,赵匡胤回城后赵光义及其他家人才知道兵变,兵变时赵光义根本没在赵匡胤营中,更不会给赵匡胤披上黄袍),五年后赵普向赵光义献出金匮之盟以讨好赵光义。金匮之盟本来就是赵普编出来以维持赵光义皇位的东西,其中内容就明确赵匡胤死后传位于赵光义,赵光义死后传位于赵光美(赵光义即位后改名为赵廷美),赵光美死后传位于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赵光义为了维护自己皇位的稳定,编出金匮之盟,当自己皇帝位逐渐稳固后,又不想死后传位给自己的弟弟赵廷美和侄子赵德昭,所以想方设法制造各种借口将自己的弟弟赵廷美侄子赵德昭逼死,二人死亡,自然就不用继承皇位了,这就为赵光义传位给自己儿子扫清了障碍。公元997年,赵光义驾崩,如愿以偿传位于三子赵恒,后世称为宋真宗。


杨柳158013785


事实上,宋太宗赵光义不但逼死了自己的弟弟,还曾经向大臣们公布了一个秘密——他弟弟不是他妈生的——

廷美母陈国夫人耿氏,朕乳母也,後出嫁赵氏……廷美不悔过,益怨望,出不逊语,始命迁房陵以全宥之……朕於廷美盖无负矣。

在得知赵廷美死讯之后,赵光义“呜咽流涕”,痛心不已的同时,他回顾了赵廷美短暂的一生。赵光义表示,尽管赵廷美之死是咎由自取,但朕还是觉得这个弟弟太可怜了,于是将他追封为涪王。没过多久,赵光义就对宰相说了上面那句话,意思是

赵廷美根本就不是我的亲弟弟,廷美他妈其实是我的奶妈

哎呦喂,你这个人做的优点过分了啊!本来人家就已经怀疑你弑兄篡位了,后来太祖仅剩的两个儿子又英年早逝——太祖长子赵德昭被逼自杀,次子赵德芳“不得其死”,随后弟弟又在被贬之后抑郁身亡,自己的亲生儿子因此而发疯。他们可是你最亲的骨肉啊!除了想坐稳皇位,还有什么能解释这一系列的命案!

不过,按说赵光义已经是皇帝了,皇位自然可以传给他的儿子,弟弟赵廷美对他有什么威胁呢?这就要说到“金匮之盟”了。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详述过“二传说”和“三传说”,“二传说”的意思就是按照杜太后与太祖赵匡胤的约定,太祖驾崩后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就没下文了。“三传说”就是大哥传给二哥,二哥传给三弟赵廷美,然后再回到太祖长子赵德昭。在之前的分析中,我们认为,“金匮之盟”是确实存在的,但是赵光义登基之后将它篡改了,也就是从三传改成了二传。

这样的话,赵廷美自然就没有继位的权利了,但是赵光义心虚啊,万一赵廷美或者赵普把这个“谣言”传出去怎么办?所以,赵廷美是不能有活路的!


国史通论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其弟赵光义自称按照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赵光美的生母)临终时的 “金匮之约”(内容为:大哥赵匡胤死后,皇位传位于赵光义;赵光义死后,皇位传于赵光美。),应由他来登基。然而宋太宗赵光义登基后,为何不按“金匮之约”的约定,不仅不将其弟赵光美立为储君,反而逼死了他馁?


原因一:赵光义动了私心,欲让自己的儿子登基当皇帝。即使赵光义当上皇帝后,通过宰相赵普所抛出的“金匮之约”是真实的,赵光义也不愿意在其死后,将皇位按照约定传给其弟赵光美。由于当上皇帝后,便可手握最高权力、坐拥海量财富、怀抱三千佳丽……。所以赵光义登基后,不想看到自己的皇位,自己的儿子却无法继承。——此时的赵光美,在赵光义眼中便愈发成为“眼中钉、肉中刺”了。

原因二:赵光义觉得其弟赵光美锋芒毕露,有功高震主之势。因为赵匡胤、赵光义、赵光美三兄弟都是成长于战争年代,他们哥仨曾经出生入死地共赴沙场,所以赵光美也是有军事才能的。本来按照约定,赵光美在其哥赵光义死后,也是要当皇帝的,那么赵光美懂军事是好事。可赵光义当上皇帝后,不愿意让赵光美当下一任皇帝,所以赵光美能力越是强,赵光义越是坐立不安。由于赵光美相对锋芒毕露的才能,让宋太宗赵光义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能顺利当下一任皇帝。——此时功高震主的赵光美,已经让宋太宗赵光义起了杀心了。


原因三:赵光义不能容忍其弟赵光美篡位谋反。赵光美深知其哥赵光义的为人,并且明白“无情最是帝王家”的道理。赵光义是不可能按照“金匮之约”的约定,让赵光美当下一任皇帝的。于是赵光美便一次次地密谋造反,欲篡夺其哥赵光义的皇位。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每次赵光美的谋反,都被宋太宗赵光义掐灭。纵然宋太宗赵光义念及手足之情,但也绝容忍不了其弟赵光美一次次地谋反。——此时赵光美与宋太宗赵光义的关系,已经发展到了“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地步。
由此可见,宋太宗赵光义之所以逼死其弟赵光美,是因为他们哥俩谁都没抵住“皇位”的诱惑!


爱畅想历史


说来说去,还是皇权这么点的事。

我们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的死扑朔迷离,到现在也无法确定他的死是否与赵光义有关,烛影斧声,千古疑案,还有一个疑案,“金匮之盟”。

权力之争,必有后续。后续就是赵廷美。

要知道,赵廷美 是有资格继位皇帝的。按照“金匮之盟”,兄死弟即,至于逻辑上的说法,就是避免直系子孙年幼造成的政局动荡,外人入侵。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赵光义用“金匮之盟”的说法确保了他皇位的合法性,那赵廷美就是下一任的继承者了。

赵光义显然不愿意看到这个局面。就找理由把赵廷美弄得身败名裂。

赵光义的儿子赵元佐深知其叔父就是被他父亲害的,在得知赵廷美死讯后,急火攻心,矿机发作,精神失常。

赵光义另一个儿子赵元僖的死也是耐人寻味,记载他突然生病。很难判断是否与权力有关。

被害死的还有赵匡胤之子赵德昭,太宗北伐失败时,有一段时间不知去向,有人想拥立赵德昭。

赵匡胤儿子去世,弟弟去世,那皇位只能轮到太宗一脉了。


大眼大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