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這個曾經的後進村,為何能變成讓人羨慕嚮往的美麗鄉村?

紅山村

峨眉这个曾经的后进村,为何能变成让人羡慕向往的美丽乡村?

峨眉山市桂花橋鎮紅山村距峨眉山市城區5公里,轄15個村民小組,941戶3100多人,黨支部現有黨員70名。村黨支部組織建立蔬菜、水果、水產、中藥材種植等多家合作社,村集體年收入50萬元,每年解決本村剩餘勞動力100餘人,2017年人均收入達18000元。先後被評為“四川省環境優美示範鄉村”、四川省“農民夜校示範校”、“樂山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樂山市“四好村”。

峨眉这个曾经的后进村,为何能变成让人羡慕向往的美丽乡村?

紅山村地處平壩地區,但土地荒廢較多,大多數人都選擇外出務工。2014年,新上任的村“兩委”班子決定通過發展現代農業,振興紅山村。

峨眉这个曾经的后进村,为何能变成让人羡慕向往的美丽乡村?

村“兩委”充分發動黨員幹部宣傳政策,發動群眾,將土地進行集中流轉,開辦“土地銀行”解決“地”的問題。同時,村“兩委”向上級爭取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改造提升耕地4000多畝,開墾荒坡廢地,變廢為寶,新增耕地550畝;引進禾天下現代農業企業,按照每畝800元的價格統一發包轉租,發展規模化農業產業,

村民每年都能領到一筆土地租金,同時,新整理出的550畝公田也為村組每年帶來40餘萬元的收入,這為紅山村發展特色產業奠定了基礎。

峨眉这个曾经的后进村,为何能变成让人羡慕向往的美丽乡村?

2015年,禾天下公司面臨經營風險,村“兩委”果斷將一半的土地分流倒包,成立起家園合作社和鄉園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為此,村“兩委”引進專業團隊為紅山村制定農旅發展整村規劃,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吸引34戶農戶入股1200萬元,建成大棚蔬菜300畝,藤椒、柑橘、葡萄、火龍果基地1200畝,中藥材種植基地1500畝,水產養殖基地300畝,經濟收入突破200萬元。

峨眉这个曾经的后进村,为何能变成让人羡慕向往的美丽乡村?

村黨支部通過“農民夜校”、“農技小組入戶”等方式,開展技術培訓,同時鼓勵農民技術入股、勞動力入股,參與合作社分紅,同時吸納村貧困戶在合作社務工,每天人均工資為70元。2017年人均收入達到1.8萬元,預計在2020年突破2萬元。

產業發展起來了,村集體依託周邊優美的自然環境,打造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中心,集觀光休閒、摘果垂釣、農家樂餐飲為一體的紅山村鄉村旅遊區。

峨眉这个曾经的后进村,为何能变成让人羡慕向往的美丽乡村?

按照規劃發展圖,村“兩委”投入20萬元,對村重點道路進行硬化、綠化、亮化,同時發動黨員幹部種樹種花,新建觀景臺、農家樂等休閒設施,大力提升紅山村村容村貌和旅遊形象。為了打造農旅品牌,村“兩委”以“一年有水果,四季有鮮花”為發展理念,邀請文化品牌創意公司按照水果成熟採摘時間設計了每月主題活動,開展水果採摘節、篝火晚會、龍蝦垂釣活動等,每年吸引上萬名遊客到紅山村旅遊。2017年全國鄉村旅遊現場會選址在紅山村召開,紅山村在會上就鄉村振興作了交流發言。

峨眉这个曾经的后进村,为何能变成让人羡慕向往的美丽乡村?

【經驗啟示】

黨員幹部衝在前、作表率,做好土地流轉的動員和宣傳工作,營造出了力合勁足、有序推進的發展環境。

村“兩委”立足本村資源優勢,突出特色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業發展旅遊,將群眾的經濟利益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讓群眾嚐到了甜頭。

在發展產業所面臨的困難前面,堅持從大局和村民利益出發,整合優勢資源,建立合作社,帶動產業發展,把過去的後進村變成讓人羨慕嚮往的美麗鄉村,從而帶領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