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军队的弱点是什么?

军事一点通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交官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在投降书上签字,并向整个世界宣布日本投降,那一刻属于世界上反法西斯主义的每一个人。那一刻一直遭受着日军压迫多年的中华民族沸腾了。



如果回顾二战历史之中国战场,其实你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特点。在抗日战争前期,日本似乎没有花费多少力气,就快速占领了中国大半的领土。尤其是在东三省的时候,再加上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完全就是白捡了一块肥肉,也让日本人站稳了脚步。

当然这里不仅仅是因为当时我们的软弱,也离不开日本军队本身的准备充足。不仅如此,日本在与中国交战之余还派出兵力打下了近整个东南亚,可以说在亚洲地区战无不胜。与日军交战过的军官给日军的评价是“从来没打过这么硬的军队。”如此强大的日军最后也还是投降在我们脚下,可见日军也不是没弱点,那么究竟是什么拖垮了日本?

一.自身资源匮乏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自身只拥有3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仅是中国的一个云南省那么大。而且大部分地区还都是山地平原稀少,粮食先不说,诸如战备资源的石油、煤、铁矿等更是少的可怜。然而就算是这样,日本的军队还是十分强大。


胆子更是不小,一开始竟然打算用闪电战的方式,迅速占领我国领土。但随着占领的领土越来越多,战线也被拉得越来越长,这就导致了日本本身为数不多的资源运到前线难上加难。日本的战争节奏下降,从闪电战变成了拉锯战,这对资源匮乏的他们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这么一个岛国,肯定没办法自己“生产资源”,当时日本的战争资源主要靠从美国进口。然而二战打得做热闹的1940年前后,由于日军侵犯了美国礼仪,美国停止了对日本资源的补给。然而当时中国太落后,资源有是有可是都没有开采技术。这就导致日本在战争中早已捉襟见肘,最终被活活耗死。

二. 早期内部声音不统一

二战时期的日本奉行军国主义,不断侵略其他国家的利益与众多强国结仇。战争到了后半期,他面临了美中等世界反法西斯的联合“针对”,军事上有一定的压力。在这等压力下他们的内部仍不团结,这成为了他们的然而致命弱点。


在军国主义的熏陶下日本的军队显得有一点莽撞,在他们渴望战争的同时还会受到政府的制约。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用国际上的正当手段合谈解决,但军队认为政府胆小怕事产生隔阂,导致在战争时期军队与政府的配合不到位。

日本的内乱不局限于军队与政府,还存在着陆军与海军之间。这两种军队分别属于日本的两大势力,在早些时间的发展阶段,陆军海军互相抢夺资源,在战争初期陆军想要加入轴心国,海军想要加入同盟国。双方在二战中的立场不相同使矛盾激化,陆海双方很少互相支援可以说配合性很差,也是导致战争的失败原因之一。

但是这里并不是在为日本的法西斯主义开脱罪责,其实刚开始这种不同意的声音,随着战争的夸大,越来越变得统一——入侵!不断的去入侵!在这里也还要插一句话,不管日本海陆吵的多严重,他们上面还是日本天皇。吵起来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原因,但是也抵不住蝴蝶效应的发展。

三.世界反法西斯的努力

在世界反法西斯大趋势下,站在对立面的日本军早已成为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社会舆论一面道的压向日本,虽然日本一直效忠自己所谓的天皇,但是这并不代表日本人就没有任何“情感”。尤其是到了后期,随着盟友德国在欧洲战场的不断失利,日军的军心也开始动摇,导致许多战略都很不理智。


当日本站在世界的对立面,与整个世界为敌的那一刻他就已经输了,这也是他的致命弱点之一。日本的三大弱点早已预示了他的结局。我们在做人做事中也应当仔细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让失败的痛苦降临在自己身上。


史之策


二战中的日军弱点是非常多的,而且很多弱点对其战争的失败有重要作用。

弱点之一:海陆不和


日军有一个其他国家军队都没有的情况——日本海军和陆军彼此之间矛盾非常深,简直就像是仇人一样,要不是有天皇压着,两个兵种甚至有可能打起来。

在日语中,“马鹿”(就是我们常说的八格牙路)是骂人的话,而昭和时期的日本军队,海军将陆军称为“陆军马鹿”,陆军将海军称为“海军马鹿”,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平常性的称呼。

日本海陆军的矛盾由来已久,最早可以上溯到倒幕运动中。倒幕运动中,西南四强藩中的长洲和萨摩出力最多,可是他们两个彼此是世仇,只是为了共同的利益走在一起,倒幕运动成功之后就要开练,幸亏有天皇在。后来长洲掌控了海军,萨摩掌控了陆军,由此埋下了海军陆军矛盾的种子。

海军和陆军的矛盾体现在哪呢?

作战不配合。

二战日本陆军如果要求海军火力支持,那海军是大概率不会理你的,要想海军借船渡河?那更是想都不要想,总之就是除了天皇下令,别指望得到海军一点配合。

陆军也不能让份。太平洋战争想掉精锐陆军师团去当炮灰?门也没有啊,海军的要求来到陆军,陆军将领一问三摇头。二战末期,日本的油料极度紧张,海军连飞机起飞的油料都凑不齐了,可是日本陆军连用不上的坦克里都有汽油,却打死也不分给海军。

由于长期不配合,最后日本海军陆军索性不指望彼此了。海军组建了庞大的海军陆战队,而且拥有自己研究制造的坦克。而日本陆军居然想造航母!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支试图制造航母的陆军。

弱点之二:火力太差

二战日军的火力,,,实在是让人一言难尽。

由于日本资源稀缺,钢铁资源更是稀少。偏偏钢铁少还要发展海军,那一艘军舰都是几万吨十几万吨的钢铁,一来二去把日本的金属资源折腾的更少了。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陆军和步兵的火力被严重压缩,因为弹药不足。


整个侵华日军上百万人,拥有的坦克不到一千辆,跟纳粹德国和苏联的一个装甲军差不多。而且日本的坦克是出名的“薄皮馅大”,被苏联讥笑为挂了铁皮的卡车,装甲薄到可怜的地步。诺门坎之战,日本坦克的小口径火炮打到苏联坦克上,苏联坦克兵甚至都不知道。而苏联坦克一炮轰到日本坦克上,日本坦克就像开罐头一样直接爆炸。

除了装甲部队极其稀少外,步兵装备也很差。客观来讲,侵华日军的装备也就是欧洲国家一战中的水平,而且还是一战中的中下等水平。日本用的“三八大盖”是1871年的设计!在日本侵华时已经整整用了六十多年!

日本的“歪把子”轻机枪,弹夹供弹,每个弹夹只有区区二十发子弹,几个点射就没了,根本没法连射,就这也好意思叫机枪。九二式重机枪,弹排供弹,射速相当慢。大家看抗日剧里当当当的声音就是九二式连发的声音。几十发子弹可以打两分钟。

而与此同时,纳粹用的MG42通用机枪,外号叫“希特勒撕布机”,打起来根本听不出子弹的间歇声音。跟撕布似的。一个步兵班给机枪手带1500发子弹,几分钟就能打光。

日本的武器这样也是有原因的,并不是什么“日军注重枪法,认为准确度比火力更重要”。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子弹太少。硫磺岛战役中,日本的子弹平均到每个美军头上只有七发,而美军平均为每个日军准备了一万多发子弹,差距太大!

二战中美国装备了大量的冲锋枪,火力又猛又轻巧。日本人偏偏傻不拉几的信仰“板载冲锋”(板载是日军中万岁的意思),成建制的冲上去跟美国人肉搏,美国人毫不客气用冲锋枪扫射。后来日本军官说——装备了冲锋枪的美军,一个美国步兵班的火力超过日本一个中队!

弱点三:下克上

下克上是日军的传统,二二六兵变就是他们的巅峰。

所谓下克上,是指日本的下级军官和士兵经常悖逆上级的命令甚至弑杀上级。著名的二二六兵变中,日军一群连排长杀掉了日本半个内阁,首相躲到了衣柜里才逃的一命。

下克上让日军很多重要行动,高层完全不知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这两起事变都是日本的几个中级军官自己谋划的,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军部和内阁毫不知情,没有任何正面侵略中国的打算,却突然发现底下人已经动手了。

本来日本中央没打算把战争扩大化,没想到张学良自己老老实实的放弃了抵抗,不占的便宜白不占,于是小日本占领了东三省。

七七事变也一样。本来日本打算蚕食中国,没打算鲸吞中国全面开战,这样对日本更有利,对中国更危险。但七七事变的爆发让局势瞬间爆发,直接导致了侵华战争在日本没有完全做好准备的时候全面爆发。

下克上的传统让日本很多战略规划无法顺利执行,因为手下的人不听话,参谋本部居然要顺着几个连营长的行动改变计划,这对于很多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说日本以这样的奇葩机智居然能撑到二战最后,也算是个奇迹了。


小约翰


日军最大的弱点不在军事上,正所谓棋在局外,地小、物少、人少、兵少才是日本军队的命门。

1、日本地小

日本只有四岛,国土面积狭小。正如《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台词,在日本火车一天一夜就能开到大海里,而中国可以开七天七夜。


(日本四岛)

地小这个前提,决定了日本战略空间狭小与其他一切的匮乏。

2、日本物小

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非常依赖进口资源。日本国内铁矿、石油严重缺乏,在占领台湾、半岛、东北之后也没有解决石油问题。

(只能南进扩张)

为了保障生命线,只能不惜代价南进;为了南进就得与英美开战。“战略执行是为了国家,结果发现国家只是战略执行”。资源的匮乏让日本只能铤而走险。

3、日本人少、兵少

在狭小的国土上、缺乏资源的领土内,能养活的人口是有限的。在人口有限的前提下,士兵数量就变得有限了。

二战中主要参战国,日本的动员力量的最少的,投入前线更是少了。

(二战各国动员伤亡)

日本军队的真正弱势不在于其战斗力不行之类,关键是狭长的国土、匮乏的资源,前者让国家没有战略纵深,只能扩张;后者让国家只能南进,与英美决战;而稀少的人口很难撑得起这样的战争。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抗日战争,我们打了整整14年,就算是从全面抗战算起,也是打了8年。

而且直到抗日战争的末期1944年,日军还是在在进攻,并造成了国军的豫湘桂大溃败。由此可见,日军的战斗力并不弱!


但最终,日本人还是战败了,说明日军有弱点,而且是致命的弱点!

这个致命的弱点并不是日军战术僵化,没有战略眼光,因为这些只是表面上的原因。

日军真正的弱点是资源的匮乏,这是日军要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也是日军失败的根本!

日本是一个岛国,而且资源匮乏,所以日本人才想着要侵略我国,夺取我国的资源。

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日本是一个岛国,发动侵略战争必然远离本土。远离本土作战必然带来诸多的限制,比如说不仅要面对正面战场的敌后,还得面对敌后战场的敌人。我们能抗住日本人疯狂进攻,正式依托了本土作战的优势。

资源匮乏所带来第二个问题,导致日本人只能速战速决,如果长时间的进行拉锯战,日本会慢慢的被拖死,资源消耗一空,国内经济崩溃。

资源匮乏所带来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日本的资源依赖进口,而当美国停止于日本的贸易,封锁日军的贸易路线时,日本人慌了,只能铤而走险进攻美国,进军东南亚,以此寻求资源,从而把美国这巨无霸拉入战场!



资源匮乏所带来的第四个问题就是导致日军的作战方式和训练方式都是追求个人效率的模式,所以前期日军的单兵素质是比较高的,这一点在中国战场上体系比较明显。然而,当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面对美军,在美国人的弹药倾泻下,日军的单兵作战能力毫无作用,只能送死。


资源匮乏所带来的第五个问题就是日军的国土完全没有战略纵深(国土也算是一种资源),一旦在太平洋战场是失利,美军可以肆意对日本本土轰炸!我们能在14年的抗战中抗下来,中国的战略纵深必不可少的条件。


胡史乱翔


在1938年的南岳军事会议上,蒋介石各用四个字表述日军的长处和弱点,前四个字是“快、硬、锐、密”,而对弱点的描述则为“小、短、浅、虚”,乍看起来 ,老蒋仿佛在评论日本男人的身体状态,其实全部可归为一条,即日寇在华兵力不足,当然,这是不够全面的。

同年的武汉会战中,黄埔一期宋希濂率71军奉命在江北大别山脉迟滞日军行动,面对日军的陆空火力优势,以第87、88两个残破德械师为主力的第71军如果硬拼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宋希濂巧妙地采用了“每山必守”的战法,利用大别山脉的地理特点,在日军推进的道路上每个山头都放上一连甚至一排的守军,发现鬼子就开火。

(宋希濂)

日军不明虚实,立马停下脚步开战,飞机轰炸,炮兵计算诸元,等到步兵爬山冲锋时,国军小部队立即撤退;到下一个山头如法炮制,每每日军都是拉开架式如临大敌 ,及至日军不太重视山头时,宋希濂抽冷子重兵压上,极大延缓了日军的推进速度,战役期间毙伤日军超过20000人 ,获军委会全国通报表扬。

这就是日军第二个弱点,战术呆板,过于程序化,与其接受的系统和严格训练有关。

前三次长沙保卫战,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充分利用湖南水网地势,发动军民毁桥破路,引水灌田 ,坚壁清野,同时命令撤向两翼的部队不断袭扰日军越拉越长的补给线。使日军每每攻到长沙城下时都粮弹两缺,重炮炮弹、坦克汽车油料匮乏,火力优势荡然无存,巷战几靠拼刺刀解决,反转时许多部队已经不敢与国军接战,一味狂逃,因为士兵实在没有几颗子弹了。

这是日军弱点之三,作战严重依赖正规的辎重补给,否则战斗力将大打折扣。

(薛岳)

1944年缅北反攻战役,日军精锐第18师团仍然以“猪突冲锋”包围和进攻孙立人新38师所部,结果在“汤姆逊”和卡宾枪的扫射下未等接近便满身窟窿,中日军队伤亡比例第一次反转。这一现象在太平洋战场凸显更为严重,在塞班岛、冲绳岛日军动僦发起所谓玉碎式白刃冲锋,试图从精神上压垮对手,结果在美军绝对优势的自动火器打击下,尸横遍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死亡人数占整个战争中的64%。

过于迷恋步枪精确射击和“猪突冲锋”,诺门坎观战的德国武官评价其为一战水平,这是日战争弱点之四。

抛开这些战术方面的弱点,其实日军最弱的是战略指导,日本缺乏一流的战略家,以及胸中有世界格局的政治强人,后果是武将如东条英机等战略短视,文官如犬养、近卫等首相又控制不住国家政略方向,从而越陷越深,终至一败涂地。



(孙立人)


度度狼gg


以前小妹看过一点资料,当时蒋介石留学日本时,一直不明白为何日本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又小又穷的国家发展的如此强大,我们的国土面积大,人口多,历史悠久,却无法打赢日本,于是他进入了日军部队进行学习,他认为部队会反映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同时他发现日本的很多东西都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如今他们去要用从中国学习的中国传统精神和哲学来对付中国,于是回国以后他就打算从中国传统中找到日本所没有的东西来打败日本。



第一,日本部队崇尚精神的重要性。

不仅仅是日本部队,就连普通人从小孩到老人,在衣食住行等一切行为上都崇尚礼义廉耻,把精神放在首要位置,日本曾经发布过一道《军人敕谕》,所有的日本士兵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大声背诵这道敕谕,加强精神崇拜,这就是蒋介石眼中日本强大的原因。


第二,日本领导士兵之间无爱。

日本部队的弱点就是对待士兵如猪狗牛羊一般的任意打骂,士兵也不认为这是在侮辱自己,虽然他们表面上是讲如何忠君如何有礼貌,但却只是句空话,所以蒋介石就想到了要以中国传统的“博爱”来治军,黄埔军校的校训是“博爱精诚”,就是要团结友爱,共同抗敌,加上苏联红军的治军方法,在日本撕下他礼仪友善的面具后,黄埔军人军纪严明,抗战热情高涨,在淞沪会战中受到热烈欢迎,黄埔军人主动要求不休息,直接加入战争,要到抗战第一线去,感动无数中国人。

(市民为抗战将士举行阵亡纪念活动)

这种坚韧不拔的黄埔精神,是日本最大的敌人,日本当时的文件指出,中国部队已经疲乏到了极点,厌倦情绪弥漫在整个军队中,但是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官们,却坚持抗战,有着不可忽视的抗战思想,“营长以上的干部对士兵们说宁可饿死,绝不投降”,连岗村宁次都认为中国抗战的核心是在于黄埔军校。


军事一点通


如果单单是从军队来看,二战时期日本军队的弱点还是很多的,就拿装甲力量来看,日本军队就完全落后于同等国家水平,连当时法国都不如。但是日本军队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其军队制度上,日本的战时大本营制度,严重的限制了日本军队的战略规划。

简单来说战时大本营制度导致日本可以集中力量打大规模的战争,短时间内可以保证动员大部分的资源。可就是这种看上去符合日本国情的战时制度,却严重影响了日本的对外决策,因为这里涉及一个海陆军指挥权的问题,也就是说日本不能权衡陆军和海军的发展。



日俄战争之前,日本决策的是先海政策,也就是先发展海军。而战争爆发之后,陆军一直是处于一种炮灰状态。因为当时攻打旅顺的时候,是日本陆军单独作战,由于事先同海军缺乏交流,导致了极大的伤亡。而最后攻下旅顺之后,日本陆军非常不满海军的所作所为。


战时大本营制度使得日本高层一直处于较劲状态,也就是海陆军不合。并且日本军队对内阁的态度也是非常恶劣,二二六事件中,上级军官不满当时的内阁,策动下级军官发动兵变,杀死了一大半内阁成员。这件事情造成的影响就是军人当政,军政合一。


小司马迁论史


日本军队存在的这些弱点,让我们来分析下二战时期的一些战役:

虽然说日军通过各种人肉炸弹、万岁冲锋之类的把戏,在局部上取得了战斗的上风,但决定战争的胜败也要讲究综合国力的。国力在战场上的体现就在于后勤补给了。

咱们来说一个就是当时的二战前的边缘事件之张鼓峰事件,尽管战后的数据显示是苏军伤亡比日军多,但是战场的主动权还是被苏军拿捏着。日军师团当时被包围在张鼓峰上面,公路铁路被苏军炮火摧毁、桥梁也被苏军控制着,图们江口也被苏军太平洋舰队堵个水泄不通,第十九师团几乎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而日军却不敢大规模对苏开战。

张鼓峰事件日本军队的弱点都显现出来,一个就是关东军惯用耍弄危险把戏,并且还扬言就算是一个师团覆灭也无关紧要,更想用此种把戏向苏联显示日本实力。

并且日本陆军的这种想法还遭遇海军的反对,如此一来那么只要作战开始,日军的武器还有兵员的运输就肯定是跟不上的。

陆军的执意而行就连天皇的意见他们也置之不理,并且天皇这位陆军大元帅也是一副旁观者的态度。据说在九一八事件后,陆军这种独断专行的作风也不是第一次了。

日本陆军的自满,海陆军的意见不合,陆军过于独断专行的作风,这些也是日军较为显现的弱点。

没有任何规划的冲锋主义,在苏联朱可夫元帅眼中简直就是小菜一碟,让他从容调兵遣将地应付自己军队的补给。在诺门罕事件时,第三阶段的反攻之前,朱可夫从容不迫地通过铁路调集了五万五千吨战斗和生活物资到前线,甚至苏军的补给线几乎是日军补给线长度的几倍。

综合国力根本也没法跟苏军比

并且当时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中途岛海战,日本的海军主要通讯系统JN-25的部分密码还被美军成功解读,情报也被截取。日本海军变相被美国狠狠反击。并且当时的日军作战部署是将这支庞大的力量分散,各个部队的据点相差近千海里,根本没办法互相支援,只能各自为战。并且当时水面舰队成了旁观者,主队的战列舰部队一炮未发,就在美军航空兵面前仓皇而逃。多次战役都显示了日军的内部作战部署存在独断专行的作风,海陆军作战目的并不统一

日军的弱点相对于列强国家来说,是很容易被破解的。尽管他们在工业上的发展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却没有深入研究作战武器装备。还将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传统观念贯穿到战争中去,传统的作战方式直接影响战斗。并且连塞班岛那种紧张的备战时间,军国主义代表日本的东条英机还能在大肆演讲,降低了自己军队还有平民的防御心。过度的自信,渲染他们的精神,让当时的塞班岛惨败还有一些宁愿自杀也不愿意投降的平民。

在那个时候空中战斗机的差距也是很明显,塞班岛战役美军号称超级空中堡垒的B-29轰炸机也问世了。美军的登陆来势汹汹势,他们晚上就开始进行突袭,一方面佯攻迷惑日军,另一方面则舰炮掩护突击队的登陆。日军南云忠一派出了1000多人唐岛敢死队,每个人都绑着穿甲弹,只要遇到美军坦克中队则自杀式地扑上去炸毁。整个战场上都是垂死挣扎的伤兵,燃烧的坦克,唐岛敢死队也只剩下100多人。就在那个时候的日本军队,除了勇往直前的敢死队,好像并没有任何反击能力。

这样的人肉炸弹、万岁冲锋之类的把戏,尽管在某些战斗中偶尔会占据一定的上风,但也是一个战败的致命性弱点。


协虎战争史



从这张“硫磺岛战役”结束之后,美军记者拍摄的照片就能知道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弱点!M–4谢尔曼坦克本来体积不大,在二战期间属于中型坦克,但是它背后“驮”的那辆被击毁的日寇“95式”坦克显得更加“渺小”!这种对于日寇的羞辱,也恰恰证明了日寇二战中的弱点,那就是工业化程度不高!

二战是人类社会第一次进行的全面机械化战争!也是对于世界上已经进入工业化的国家进行的一次考试!从这次“考试”的结果来看,日本的工业化水平在当时是很低的!


这张图表可以看出二战期间日本最高年产钢的数量与美国之间的巨大差距(1942年)!

既然二战是大规模机械化战争,那么对于钢铁的需求就会“膨胀”,因为从军舰、坦克……士兵手里的枪都需要钢铁,并且战争期间武器装备的消耗品,甚至新装备去战场不到20分钟就被摧毁了……各国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要求武器装备生产与战毁比例是2.5:1,也就是说生产了2.5辆坦克里面可以有1辆被完全摧毁,但是还剩下1.5辆……并不影响军队的总战斗力。而这样的消耗或者装备生产力根本不是日本可以承受的,就拿最基本的弹药子弹来说,日本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1945年8月15日投降,日本一共生产了22亿发子弹!这个数字基本上与当时的中国19亿发子弹生产量相当!要知道,子弹在战争中的消耗是惊人的!美军所谓“2.5万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敌人的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美国二战期间生产了114亿发子弹)!日本由于钢铁和其他有色金属产量低,根本消耗不起!所以日寇根本没有往部队下发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也是生产能力有限的原因。


B–29战略轰炸机生产线,这样的生产力是日本不敢想的。

总得来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资本就是,当时的东亚除了日本是工业化国家以外,其他都是落后的农业国家,日本的武器装备也是围绕亚洲主战场研制的,工业国与农业国的战争,胜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战争就要比拼谁的工业规模大、谁的生产效率高!与美国和苏联对比,日本不论是工业规模还是生产效率都远远落后,所以最后灭亡是必然的!

战争本身就是“物”的战争,谁的武器装备质量好、数量多…那么谁就在战争中处于上风的地位!古代战争就已经总结出来了战争打的就是“钱粮”!这是“朴实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物质是第一性 ,意识的第二性!手里的战争工具“差又少”就是再有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又能咋样?刺刀抵不过坦克在“诺门坎战役”已经得到了认证!


日本海军与陆军战二战期间为了争夺有限的战争资源明争暗斗。

日本“利令智昏”的发动侵略战争完全不顾及自己: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工业能力差…这些固有的严重缺陷,想当然的认为:“一旦侵略胜利了,就能得到资源”,他们并没有想到“占领区人民”的抵抗和破坏……国际形势与政策也不允许他们这样……邪恶怎么可能战胜正义?


皇家橡树1972


除了装备上比不上西方列强外,日军也有其他方面的弱点。他们的中高级军官的思想十分僵化,过于墨守成规,一旦在战场上遇到突发情况只会用老办法解决,主动性差。再者日军内部各兵种协调能力特别差,海军虽然强,但是和陆军经常扯皮,互相都是看不起,更别说是协同各兵力一同作战了。日军对于坦克和装甲部队的运用还是比较幼稚的,比不上西方军队。日军并没有装备大量的坦克,他们的坦克团还处在萌发期,没有个像样的机械化兵团,跟不上列强发展迅速的新军事观念。还有一点就是日本人狂妄自大的民族根性,让他们完全低估了美国的真实实力,最后落得一败涂地。

日军的综合实力的确很强,特别是在中国战场之上,他们一共和中国进行了28次大会战,可以说日本在二战时期所取得的大部分“辉煌”战绩大部分都是从中国军队手中取得的。中国当时不仅仅是国力孱弱,内部矛盾也十分尖锐。各地方各派系各自为政,直到日本一把刺刀插到中国的胸口,才真正建立起统一战线。日军凭借几十万的兵力横扫半个中国,当然这多亏了那波数目庞大的“汉奸”。

日本为侵略中国做足了准备,无论是装备还是军队训练,都是碾压当时的中国军队的。在前期,日本和中国军队的伤亡比达到了1:8这样可怕的数字。但是随着战争的深入,日军的弱点显露,颓势就渐渐显露出来。到后来离开了中国战场,日军的弱势立马表露无遗。

1939年,日本妄图挑衅苏联,他们出动了精锐部队,还动用了仅有的坦克师。仅仅在一个月之内就铩羽而归,整个坦克师被全灭。后来和美军的数次对战之中更是一溃千里,瓜岛战役之中,日本更是惨烈大败,让他们失去了战略主动权。在这些战役之中,除了装备问题之外,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日本大多数将领的愚蠢和无能,在面对美军的强大的火力时,他们只会徒劳送死耗费时间。从来都是嚣张气焰十足的日本海军和空军在战争后期完全使不上用处。

在美国这样一流的军队面前,日本的那些狂妄和自大被蔑视得粉粉碎。从这个侧面上也体现出我们当时是多么地孱弱,国不自强必将挨打,这段耻辱的历史应该时时刻刻给每个中国人敲响警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