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口口声声“仁义道德”,可历史上儒家解决了“为仁不富、为富不仁”的问题了吗?“?

艺术就是谎言


不是为富不仁。而是富本身就不仁。

我们总以为,富人的形象应该是狄更斯式的,一个老财主,拿着文明棍走在街上,看到了一个小乞丐,心疼的给了乞丐一枚硬币。

在中国,这种老员外是佛祖式的,只要一个人帮了我,那这个人就是好人,他就是“仁”的,反之,就是不仁的。

比如在《水浒传》里,高俅算是坑害梁山好汉最惨的人了,但是只要高俅愿意给宋徽宗说好话,那高俅就是好人;梁山好汉痛恨女性,潘巧云是淫妇、阎婆惜是淫妇……,抓住就得杀了。但是,真正的妓女李师师,因为她能和宋徽宗说上话,所以,李师师就是好人。

再比如在《白毛女》里,黄世仁在杨白劳困难的时候借给杨白劳钱,借钱的时候肯定是黄菩萨,等黄世仁来要钱的时候,就变成了“黄鼠狼”了。要注意,虽然白毛女歌剧的冲突,是黄世仁和杨白劳的。但实际上,是有好多杨白劳都欠钱不还,才导致黄世仁只能定高利息的。

等现代金融体系有效控制了老赖问题之后,借款利息也就变低了。

所以为富不仁本质是一个人性问题,见不得别人的好。

但儒家面对这种问题,给的答案非常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有钱人别和没钱人一般见识,有钱人用有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道德高尚的人用高尚的标准要求自己,至于那些穷人,下等人,庶人、路人,就不要要求他们了。没意义。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是人性的问题,靠某一种或者几种学说,都解决不了。

比如前几天回答了一个关于取消老年公交卡的问题,背后也是当大家坐得起公交车了,结果又嫌弃拥堵。

不满有时候是向上的车轮,有时候不是。就是这样。


酒骑风


儒家思想都是嘴上功夫。

说的天花乱坠,毫无实用价值。

封建皇帝宣传儒家思想2000多年,哪一个封建皇帝有仁义道德了。

在封建社会讲仁义道德,都是说大话,说假话,说空话。

当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儒家思想上哪儿去了?

当年日本进东北进中国儒家思想上哪儿去了?

古代的中国老百姓生活贫困,遇上大灾年尸横遍野,儒家思想上哪儿去了?

封建统治者屠杀老百姓,儒家思想上哪儿去了?

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是世界历史上的最大谎言。

封建统治者包装出来的孔子就是一个大骗子。


滨哥


孔子是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奴隶主家庭,后来发觉自身的既得利益受到威胁了,于是跑出来为统治阶级,更是为自己大声疾呼。

儒家中仁义道德的真实意义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要求老百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而不是要求自己,不是我们普通人脑海中的自勉或者座右铭!

因为利益是有限的,必须忽悠你,教你把利益让出来给统治者,剥削阶级。

如果你不听话,他满嘴的仁义道德立马就变成污言秽语,一脸的道貌岸然立马就变得狰狞扭曲!


凡夫俗子Js


提问者一直犯一个错误~喜欢拿工业革命后的西方社会与自然经济下的儒家王朝的物质生活水平比,以证明西方道德自古以来都比中国先进。

提问者,你只听过“富不过三代”,却没听过“三代成世家”,只知道“厚德载物”,没听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中国古代每到改朝换代,最突出表现是土地兼并严重。那你认为没有超过三代以上的人积累,有可能土地兼并?

西方那一套,底层人没有像儒家王朝一样有科举制作为上升空间,贵族永远是贵族,即使破落了也有贵族身份,而平民女性连“初夜权”都得交给贵族,你觉得这样很“上帝”道德?

在物质匮乏的封建社会,横向对比,中国已经的底层人的权利已经算高了,论物质,西方的大航海时代,不就是想来与富裕的中国人做生意。

每次看到提问者的问题,我都觉得很来气~他总喜欢拿个成年白人与黄种小孩打,然后证明白人是优质人种,黄种人是劣质民族。


云出无心David


儒家的仁义道德有没有错?当然没有错。

儒家的仁义道德有没有用?几乎没有用。

仁义道德是内省性的、自我约束性的要求,没有强制性。

人,总是自私的,起码可以说,人的自私性是表现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在个人的绝大部分判断中的。高尚的言和行,在人生中,只表现在个别时段、个别判断。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这是人的自我保护,是一种常态化。而大公无私,才是特例、特殊情况下的超人性表现。没有每个人的自我保护,就没有人类!

所以,儒家的仁义道德,只是人性自私性这个基础上的特殊表现。这样看,仁义道德既推导不出为仁不富这个命题,也做不出为富不仁这个判断。

富,是一种规则约束,跟仁不仁无关;仁,是一种人性约束,跟富不富不搭界。


乐观黄山自在徽州


儒家在一开始是从道德层面规范先秦时期混沌的社会状况,有道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在先秦时期的古代部族社会小系统逐渐转向国家社会大系统时期,上层精英尚未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系统,民间的各种学说呈百花争艳之势,孔子的儒家学说逐渐成为主流,自有其生存之道……

孔子倡导仁、义、礼、智、信,即便放在今天,仍是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甚至是法律层面的重要因素。孔子如同一位苦行僧,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四十多年,倡导私学,有教无类,相传门下弟子三千,我们熟知的孔子门人也是数不胜数。孔子一生著作无数,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为世界古代文化重要遗产之一,孔子被称为中国古代唯一的文化圣人实至名归!

当然,孔子的思想逐渐与政治结合成为统治工具,那是后话了。甚至以儒家为精英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其巨大的局限性,没有孕育和发展出现代文明,这是历史发展的轨迹和机遇问题,让一个古人去背负这种千古骂名,其实是一种缺乏公正心的情绪发泄......

再谈谈本文的标题,什么“为仁不富,为富不仁”,只是一种浅薄妄语!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本是一个广而泛泛的哲理,从古至今,文明一定是建立在丰富的物质财富基础上的,贫穷落后只能是法制黑洞和道德低洼!生存没有保障就要求人们知晓礼仪气节是非是不合实际的空想主义。



不是冠军胜似冠军


对儒家倡导仁义道德应该从两个方面看:

一个方面是,自古以来,有很多统治者缺乏仁义道德,穷兵黩武,骄奢淫逸,导致社会动荡,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所以,儒家提出的仁义道德是给统治者开的一副治国良方,要求统治者施仁政,行王道,反对施暴政,行霸道,否则,民心向背很重要,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另一个方面,是给社会大众「特别是士君子」提出的道德要求。因为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不讲道德,盗匪横行,杀人越货,坑蒙拐骗,为富不仁。所以,儒家提出做人要讲道德,要居仁由义,要修身齐家,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由明明德到亲民,再到止于至善,这样做人才能问心无愧,才能安心、安人、安百姓,进而幸福快乐美满。这显然具有道德引领、道德示范的正能量作用和意义。

试想:自古以来,如果没有儒家倡导的仁义道德,没有仁义礼智信这些正能量,在社会大众中发挥正面引领和示范作用,那人类社会将会怎样?必然是盗贼横行,胡作非为,到处都是衣冠禽兽,那样的社会一定是动物世界,必将成为一个地狱般的社会。


一位退休的大学教授


凡是说这种话的人,应当是一点政治修养都没有!

不错,儒学正如《大学》里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以至善”,儒学确实是“满口的仁义道德”。因为正如儒学的最高理想就是世界大同一样,孔子在看到当时的社会礼崩乐坏的情形下,希望人们“克己复礼”。

可惜,在残酷的现实世界里,儒学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等道德素养,一直都被这个弱肉强食的野蛮社会击的粉身碎骨。这只能怪统治阶级,


文明之父


看提问者所列问题,我忽然直觉提问者的心乱,或有感于世或困于事抑或天人交战,不得而知。学说先放一边,就心乱说点看法吧。心乱了无益身心,还有害于做事处世,先搞定这个比较靠谱。第一步就是先解决憋屈压抑愤怒的情绪,情绪没有对错有了就该给它个出口,只是宣泄的方式渠道需要斟酌一下,以不伤人伤己为前提,比如,可以在纸上尽情写下过瘾的话,怎么畅快怎么来,千万别控制,一定要完全释放,一次不行两次直到胸口不闷了、心情舒畅为止。然后一把火烧了这些纸,怕着火撕碎也行。情绪没了就可以第二步了,思考问题,向着问题的根源探索,即向外看也向内看,实在不行可以寻求帮助。直到解决问题,至少达到自己不困惑。第三步,再捡起来今天你的发问,或讨论或学习或评价都是很好的。现在恐怕不是时机。


陈稻农


仁义道德并没有错,但人是有劣根性的在生老病死中根本做不到。所以以仁义道德作为教条去教化民众只能使伪善和腐败横行。自秦二世而亡后到清未二千多年的时间,我们文化方面几无大的突破就是妄求仁义道德而失真所致。何谓道?创生即道,何谓德守成长生永生为德。我们不能创生一粒电子一棵种子一片树叶,如何有道?人生不过百年,都在生老病死中如何修德?人能做到无害于社会和自然就是至人了,那有仁义?人生在世首在治欲止恶,何能妄谈仁义道德?遵纪守法不欺骗不伤害古往今来也没几人能做到,何况仁义道德?只能是基于私欲和迷惑而造就的伪仁义道德,圣灵耶稣不也被钉十字架上?凡夫俗子奢谈道德,连老病死也无能为力妄谈道德只能是自欺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