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妃十年生六胎,乾隆为何不立其为皇后?

蒋南亚


不知道最近大家有没有上新了故宫,其中一期乾隆的秘密花园很有意思。从乾隆的宁寿宫我们可以看出乾隆绝对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比如他因为走多了宽敞路而给自己修了个狭小的房间专门安放自我,宫殿的布局就像迷宫一样,门喜欢用暗藏的,卧室的一面镜子直接能通向非常阔气的戏台子。而最有意思的是戏台子前面还有一个专门给他陶醉自我的小戏台。除了看出他有钱任性之外,这位帝王还在给我们传达一个信息:能被你们轻易猜出来,呵!朕还是朕吗?


首先我们先看一个问题,乾隆爱令妃吗?看史料记载,令妃出身汉军旗内务府包衣,门槛非常低,在18岁那年,乾隆将她直接封了贵了,跳过了答应和常在两个等级。同年,令妃又被封了令嫔。三年之后,还未有所出的她又跳到了令妃的位置。这个时候,后宫之中能排在她前面的人——继后,嘉妃,纯妃。注意这三个人都是在乾隆做皇子的时候就跟着的旧人,两位妃子都有孩子了。

令妃飞黄腾达得太过顺利,看起来乾隆皇帝真的十分喜欢她啊。可是在令妃18岁封贵人道28岁这最适合生小孩的十年,她却没有生一个孩子。而在令妃猛生孩子的那几年之中,乾隆的其他妃子基本上都无所出,那十年之中,只有令妃给乾隆生了儿子。

与其说乾隆爱令妃,不如说他是一时兴起,这十年爱一个,那十年再爱一个。令妃一定不是什么傻白甜的后宫角色,但是她不比辉发那拉氏,没有逼得乾隆不得不去立她为后的理由。相比于如懿和延禧之中两个令妃的角色,也许还珠里面的令妃才更符合历史的原型。她出身不高贵,所有的小心思都围着皇帝转,温柔小意,嘴巴会讨皇帝开心,拍马屁功力一流。

乾隆的第一任皇后死得让他心痛,第二任皇后也是他心中不可触摸的存在,令妃不封皇后大概也是觉得自己的皇后实在是个被诅咒的位置。加上乾隆秘密立储,如果将令妃封作皇后就太过明显了,这两个原因被现在人常常用来解释乾隆为什么始终不立令妃为后。

但是正如我开头所说,乾隆的心思十分细腻,也经常审视自己,他喜欢将自己喜欢的东西集中在一起,不喜欢按照别人一贯的想法去做。史料上记载着,乾隆立令妃的儿子为太子之后,还在请求苍天,如果永琰没什么能力就赶紧一道雷将他劈死。一个心中藏着这么多事儿的老人家,能会对后宫女子之中的一个投入多少感情呢?


木剑温不胜


坊间一直流传这一种说法,令妃是被乾隆毒杀的,以至于50岁不到就撒手人寰。

在乾隆的裕陵地宫中,发现了一具比较完整的女尸,根据测定年龄应该在50岁左右,骨头中累积了大量的毒素。

有人便据此推测推测,乾隆在决定立嘉庆为储君之时,因为令妃年纪比自己小太多,为了防止令妃自己死后以太后的身份干政,便毒杀了令妃。电视剧《如懿传》应该就是借鉴了这种说法。


不过,也有人反对。根据记载,令妃身体比较虚弱,长期服用大量的药物,其中有一味药就是朱砂(硫化汞),而朱砂虽然正常情况下没有毒性,但是长期服用会损伤人体的神经系统,导致慢性中毒,。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比较支持第二种看法的。令妃5年4胎,10年6胎,我们也都知道频繁生育对于女性的身体损伤是极大,令妃身体不好长期服药是正常的。

其实,乾隆对于令妃应该是蛮宠爱的,10年6胎足以说明一切。虽然算不上专宠,但也撑得上宠冠后宫。那么为什么令妃终其一生最高也只是皇贵妃(相当于副皇后),而没有成为皇后?


我认为可能会有三个原因:

第一,令妃是爱新觉罗·颙琰的生母,而乾隆准备立颙琰为储君,但又不想太早公布出来,以此保护颙琰,如果立令妃为太子,则很有可能暴露自己的意图。

第二,乾隆并不想立皇后。乾隆对于第一任富察皇后的感情很深,在富察皇后死后表现出来很深的悲痛,为此还处罚了很多大臣,包括几个皇子都受到牵连,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表现足够的哀伤。后来乾隆迫于太后的压力,不得已立了辉发那拉氏为皇后,但后来还是找机会废掉。乾隆虽然宠幸令妃,但是并不想再立皇后!


第三,令妃是内务府包衣出身,是汉人血统。纵观清朝的历史,虽然存在有不少汉人妃子,但从来没有一个汉人血统的在生前成为皇后。

有人说佟佳氏也是汉人出身,不就产生了几个皇后吗?其实佟佳氏原本就是满人,只是后来迁居汉地才改的汉姓。(太祖高皇帝念养正原系满洲,这里的养正就是佟养正,也就是康熙生母佟佳氏的祖父)。

以上几个原因让颇受乾隆宠幸的令妃最终没有在生前成为皇后!


胡史乱翔


乾隆是个风流天子,一生俘获很多女子,乍一看去,他不应该是用情专一的人。但实际上却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他对自己的原配妻子,也就是第一位皇后富察氏,一往情深。



接下来的皇后乌拉那拉氏,想得到正常的夫妻情感,但是乾隆没有从富察氏离世的哀伤中走出。一个强要,一个心烦,结果可想而知。富察氏的两个儿子都被乾隆秘密立储,而乌拉那拉氏也想让乾隆立自己儿子为储君,乾隆不干。乌拉那拉氏出身高贵,乾隆贵为皇帝,谁也不让步,斗争的结果是皇后被废。

令妃完全不同,她出身低微,性格和富察氏特像,通情达理,乾隆在令妃的身上能看到富察氏的影子。有人说令妃为乾隆生了六个孩子,就是一个生育机器,以乾隆风流性格,根本对令妃无情。其实乾隆不但对富察氏有情,而且对令妃有情,无情一次两次临幸可以,生育六个孩子怎么可能?



乾隆对令妃的情,其实就是对富察氏的情。

用情总是要付出,乾隆是个情种,用情的回报少不了。乾隆先后立富察氏两个儿子为储君,但是都早死了。乾隆对令妃用情,也需要回报。令妃主持后宫十几年,为什么不立她为皇后呢?

乾隆的做法似乎不合情理,但实际上非常正常。令妃出身低微,按清朝规矩不当立为皇后,而且假如令妃立为皇后,她的儿子就可能成为储君,和乌拉那拉氏的儿子就成了竞争对手。

从雍正朝起,皇帝实施秘密立储,只要是乾隆的儿子,都有可能成为储君。争夺储位是非常残酷的,不立令妃为皇后,是对令妃的保护,也是对令妃儿子的保护。



乾隆当太上皇时,想让令妃当皇后,可那时令妃已死了,这也是令妃和乾隆的一大遗憾。不过,令妃最后和乾隆合葬,也算是对令妃的一大安慰。

谢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欢迎评论留言关注!


豫有得


令妃十年生六胎,最后生的已经是41岁高龄了!她的生育史是这样的:乾隆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十四子永璐,二十三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二十七年生皇十六子,三十一年生皇十七子永璘。可见皇上对她的恩宠简直到了极致!


我们看看她的履历:

孝仪纯皇后(1727-1775),魏佳氏,乾隆帝妃嫔,嘉庆帝生母,内管领、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乾隆十年,封为魏贵人;同年,晋封为令嫔;乾隆十三年,晋封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晋封为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乾隆三十年晋封为皇贵妃;乾隆三十八年冬,皇贵妃之子皇十五子永琰被干隆帝秘密立储;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贵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岁,二月十一日册谥令懿皇贵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同时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全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至于为何不立其为皇后,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令妃的出身!在门阀森严的古代,尤其皇室贵族,出身门第是何其重要!令妃出身包衣奴才,侍候富察皇后的,原属正黄旗满洲包衣,后被乾隆帝抬入镶黄旗满洲,即“抬旗”。她由小宫女一路披荆斩棘做到令皇贵妃乾隆已经很给力了!这种荣宠在其它地位低下的妃嫔中是没有出现过的!皇后毕竟牵扯甚广,礼仪制度、门第观念及前朝后宫种种!所以暂时搁置了!



其次还考虑到了富察皇后!富察皇后贤良淑德,作为清宫第一贤后,与乾隆皇帝感情非常深厚,而魏佳氏之前一直伺候富察皇后,曾经得到皇后的悉心教导,每天耳濡目染学风和习气、品性修养和富察皇后如出一辙!在富察皇后离世有令贵妃聊以慰己很舒心,对富察皇后也是一种尊重,不愿意打破这样的感觉,有她在身边即可也不想再次失去!



最后皇上的私心!其实喜欢一个人并不是把她推到最高点位置,要知道高处不胜寒,越显贵越招人羡慕嫉妒恨!在富察皇后去世,辉发那拉皇后被打入冷宫后,令皇贵妃统摄六宫大事,代行皇后之职,已经给足了令贵妃里子和面子!这样的荣宠跟是不是皇后已经意义不大了!位处皇后又可能帝后离心重蹈娴妃曾经的覆辙!这样,刚刚好!也是对令妃的一种保护!

无论如何,令妃这一生已经很圆满,在弥留之际皇上也许已经把秘密立储永琰为太子的事告诉她了,已经足够欣慰!死后追封虽然于事无补,母以子贵,她的一生已是传奇!



荰尒二0716


乾隆帝在世的时候,有封过两任皇后,分别是富察皇后和继皇后乌拉那拉氏,而令妃最高被封为皇贵妃,死于乾隆四十年,在康熙六十年的时候,乾隆立永琰为皇太子的时候,追封为孝仪皇后,乾隆帝死后,因为乾隆的谥号为纯皇帝,所以令妃被谥为孝仪纯皇后。

富察皇后有一个弟弟叫傅恒,傅恒有一个儿子叫福安康,富察皇后是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成为当时还是宝亲王的弘历的嫡福晋。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乾隆帝就册封其为皇后。富察皇后为乾隆生下了次子永链,七子永琮,但是这两个儿子都夭折了。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乾隆帝带着富察皇后游览了孔庙、泰山、济南趵突泉,在回京的路上,富察皇后病死,乾隆帝悲恸万分。

那拉氏是在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成为宝亲王弘历的侧福晋的,弘历继位后,那拉氏被封为娴妃,在乾隆十年封其为嫡贵妃。乾隆十三年后,富察皇后去世后,乾隆帝封娴妃为皇贵妃,乾隆十五年,封娴妃为皇后。她为乾隆生下了两个儿子,分别是皇十二子永璂,十三子永璟。

乾隆三十年,那拉皇后陪乾隆帝南游至杭州,乾隆就让人把皇后送回了京城,乾隆回到京城之后,就收走了那拉皇后的皇后宝册,只配给她两个宫女,这个是答应的待遇。

乾隆三十一年,那拉皇后去世,并没有按皇后的规格来办,而是用皇贵妃的规格来办,那是什么事情让乾隆与那拉皇后反目呢?原因有很多种说法,乾隆最开始是说那拉皇后对皇太后不孝,后来在乾隆四十年的解释是那拉皇后把头发给剪了,是大不敬,大不孝。

令妃之所以没有被立为皇后,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的出身地位比较低微,是包衣出身,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个人觉得是前面两任皇后对乾隆帝的打击太大,再加上令妃出身比较低,所以就没有立令妃为皇后。

但是可以在令妃死后,永琰立为皇太子的时候,追封其为皇后。令妃出自魏佳氏,应该是通过内务府选秀进入宫中的,乾隆十年,被封为魏贵人。乾隆十三年,被封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被封令贵妃。乾隆三十年,被封为皇贵妃,这个已经仅次于皇后了。

乾隆三十八年,令妃所生的皇十五子永琰被秘立为储,而她家已被抬旗进镶黄旗。乾隆四十年,令妃病逝。令妃之所以能被乾隆所宠,主要是因为她秀外慧中。只是她在世的时候被立为皇贵妃,而没有成为皇后,这个确实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但是她的儿子永琰能当上皇帝,她也被追封为皇后,这个还是很完美的结局的。


历史简单说


最近的《延禧攻略》热播,乾隆后宫再掀波澜。说说令妃吧,她姓魏佳氏,是内务府包衣出身,《延禧攻略》的人设基本是准确的,就是非常聪明,因为她的封号“令”,在满文中的意思就是“聪明睿智”。



令妃十年生六胎,说明是比较受宠的,但生育与否并不能说明受宠的程度,这只是一个方面。比如海兰珠,应该算是盛宠了,只生育了一个孩子。比如乾隆原配富察氏,生育两个儿子都夭折了,只剩一个女儿活到成年,还不是乾隆心尖上的人?在《清史稿》中记载的令妃,只有生平,多一句话也没有。感觉她和乾隆就是普通的后妃与皇帝的关系,谈不上宠爱,生这么多只能说她命好吧,但是《清史稿》中其他后妃就不是这样,身前身后都有记载。

令妃在生育十五阿哥时,乾隆本人在木兰围场,他那么爱写诗也没为十五阿哥写下一首。他也不认为令妃是他心目中的妻子,到令妃去世也没有立其为皇后,追封为皇后完全是因为嘉庆帝的原因,甚至追封礼仪都略有减少。

令妃生育的十七阿哥一直不被皇帝喜欢,他本人也不争气,据说最大的愿望是想要和珅一半的房子,有点萌。

说个题外话,我看一些资料,一直觉得乾隆喜欢熟女,当然不一定对,但是他的后宫之中,高领产妇应该是最多的,令妃生最后一个孩子时都41岁了,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都晋升为妃了,从贵人到妃的青春年华中一直无所出。乾隆的原配富察皇后生第三个孩子时35岁,继后也是高龄,晋妃之前8、9年都毫无动静。大概乾隆真的喜欢熟女吧。


光明大先生


《还珠格格》热播了20多年,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漱芳斋的主角们早已红得发紫,还有一些配角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编不禁要问一句:你们还记得延禧宫的令妃娘娘吗?那个总在乾隆身后为小燕子她们求情的女人。

历史上确有令妃其人,孝仪纯皇后,乾隆十年,封为魏贵人;同年,晋封为令嫔;乾隆十三年,晋封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晋封为令贵妃。乾隆三十年,封为皇贵妃。

在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一年的十年间,先后诞下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皇十四子永璐(早夭)、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皇十五子永琰、皇十六子(早夭)、皇十七子永璘。

十年间生下四子二女,可见乾隆盛宠,在皇后乌拉那拉氏被废后,被封为皇贵妃,总领六宫之事,代行皇后之责长达10余年之久,那么乾隆为何不索性立她为皇后呢?

令妃魏佳氏本是汉人,原姓魏,属正黄旗汉军旗,其父亲是内管领、追封一等承恩公清泰,娘家并非显赫世家、对大清也没有重大贡献,只是因令妃深得乾隆宠爱,才被抬入镶黄旗满洲旗,改姓魏佳氏,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清朝汉人女子做到皇贵妃已是盛宠了。

比如说康熙生母佟佳氏,虽原是汉人佟氏,后抬入满旗改姓佟佳氏,但是佟家门楣显赫,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她最后也才封了贵妃,康熙登基后才追封的皇后。

乾隆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感情甚笃,皇后去世对乾隆情绪及性格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乾隆十五年,册封娴贵妃乌拉那拉氏为皇后,十五年后乾隆以皇后性格无常,太后面前不能尽孝为名,下令废后,次年去世。两任皇后都是在乾隆未登基时就伴其左右,相随数十载化为黄土,乾隆不免心灰意冷,不愿意再立皇后了。

清圣祖康熙皇帝,在两任皇后相继去世之后的四十余年也不曾再立皇后,祖孙两在这个问题上倒是很相似的。

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已经决定立十五子永琰为太子,但是当时嫡子势力尚在,怕过早宣布会招致嫡子集团的迫害,而立令妃为皇后,无疑是表明要立其子为嫡,所以出于保护令妃永琰母子的想法,乾隆一直未立令妃为皇后。

虽然终身未立后,但是乾隆给予了她无上的殊荣,在魏佳氏去世后,乾隆帝在她原有的仪仗中增加了十八件,达到七十六件,仅比皇后的仪仗少了一件;从魏佳氏留下的遗物中可以看出,她生前已经拥有东珠朝珠,而东珠朝珠是帝后才有资格佩戴的。

我想在令妃弥留之际,乾隆应该会告诉她:他们的儿子会是未来的皇帝。一生如斯,令妃最后应该是了无遗憾离开的。


史论纵横


令妃魏佳氏是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的皇贵妃,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的生母,死后被追封为孝仪纯皇后,因在诸多影视剧中出现而为人所知。

要了解魏佳氏和乾隆帝的恩爱纠葛,悦史君觉得,还需要放在两个人的具体情境下来分析。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为乾隆帝指婚,与富察氏结合,魏佳氏也在这一年出生。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乾隆帝即位,册立富察氏为皇后。

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帝册封魏佳氏为魏贵人,同年晋封为令嫔。

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富察氏去世,五月令嫔魏佳氏被进封为令妃。

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贵妃辉发那拉氏被册立为皇后。

清朝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令妃魏佳氏生下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爱新觉罗氏。

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魏佳氏生下皇十四子爱新觉罗·永璐。

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魏佳氏生下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爱新觉罗氏。

清朝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令妃魏佳氏晋封为令贵妃。

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令贵妃魏佳氏生下皇十五子爱新觉罗·永琰,也就是日后的嘉庆帝。

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魏佳氏生下皇十六子爱新觉罗氏。

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年)二月,皇后辉发那拉氏因南巡途中“自行翦发”失宠,五月魏佳氏晋封为皇贵妃。

清朝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皇后辉发那拉氏去世,五月皇贵妃魏佳氏生下皇十七子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永璘。

清朝乾隆四十年(1775年),魏佳氏去世,乾隆帝册谥为令懿皇贵妃。

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乾隆帝宣布爱新觉罗·永琰为皇太子,同时追封他的母亲令懿皇贵妃魏佳氏为孝仪皇后。

应该说,魏佳氏很受乾隆帝的宠幸,十年就生下四子二女,但她确实也没有生前获封皇后,悦史君认为,这里面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两后波折

乾隆帝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结发夫妻,感情非常好,富察氏死后,乾隆帝一直无法释怀。

皇后辉发那拉氏是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但两人最终却闹得很不愉快,对乾隆帝来说备受打击。

两位皇后都给乾隆帝留下非常痛的印象,他对再立皇后就很纠结了。

第二,效法父祖

乾隆帝的父亲雍正帝在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去世后,没有再册立皇后。

而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去世后,也没有再册立皇后。

乾隆帝在很多地方都学习他的父祖,这方面自然也就跟他们一样了。

第三,事实上尊崇

魏佳氏生前已经有了东珠朝珠,而这是皇后才能佩戴的。

魏佳氏去世后,乾隆帝把仪仗增加到七十六件,仅比皇后的少一件;还在《令懿皇贵妃挽诗》中写道:“兰宫领袖令仪著,萱户已勤懿孝纯”,“兰宫领袖”就是后宫之主的代名词。

应该说,魏佳氏的一生,还是很圆满的。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如同《延禧攻略》,一,乾小四的的确确很宠爱魏佳氏;二,魏佳氏升职快,生育强。但剧中没呈现一个遗憾,魏佳氏早早就以皇贵妃身份去世,二十年后,乾隆才追封她为皇后,史称“孝仪纯皇后”。


乾隆十年,魏佳氏为贵人,同年,赐号“令”,封“令嫔”,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单“令”,足矣表达乾小四的喜好。令是美好,又是如玉的一种德行,说明魏佳氏善良、美好。

特别一说,小四爱玉,他的儿子通通以玉为名。在满文之中,令表示聪明,睿智。

刚为令嫔,早已为群嫔之首。三年后,为升做令妃,乾隆二十四年,做令贵妃,六年以后,正式成为“令皇贵妃”。

要知道,乾隆二十一年才生皇七女,未生子女就升“令妃”,小四特地让郎世宁为其画《心写治平图》,也就是著名的《乾隆十二妃图》,享此殊荣,仅皇后。且,魏佳氏为正黄旗包衣出生,后来小四为她抬旗。

小四是宠爱令妃的……


乾隆二十二年,她生皇十四子永璐;二十三年生皇九女,二十四年小产,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二十七年生皇十六子,三十一年生皇十七子永璘。

十年七胎,四子两女……

侧面也知其恩宠。但是频繁生育,会导致血气亏损,身体不健康。武则天爱男宠,老乡狄仁杰劝告,武则天说“早年生育,血气亏空,我这是采阳补阴,阴阳调和,你看,我这新生出的牙齿和美貌。”

所以,乾隆三十九年,令皇贵妃生病,第二年就去世。

二十年后,乾隆公开立永琰为皇太子,追封魏佳氏为皇后,孝仪皇后。太极生两仪,从无生有,一阴一阳,小四说魏佳氏为“仪”,公开宣扬,“她乃朕之中宫”。


魏佳氏饱受乾小四的宠爱,为何在她生前不直接了当晋升她为皇后呢?

原因很简单,魏佳氏是汉人出身,清朝史上从未有一个后宫汉人女人贵为皇后,满轻视汉,满汉不容。若小四执意去做,阻力将无比的巨大,而小四还想立她的儿子永琰为太子,那阻力是不是更大?

死后殊荣,那就不一样了。同样,也是在保护永琰,遥想早年的五阿哥永琪。

但尽管未成皇后,魏佳氏地位也如皇后,出身不高,却备享浩荡恩宠,她的一生是圆满的。乾隆三十八年,小四秘密立储永琰。

“璎珞,我立了我们的儿子永琰为太子。”魏璎珞含笑而去……


史小二记


被大家熟知的令妃娘娘,影视剧里版本众多,在《还珠格格》里通情达理,温婉贤淑,而在《如懿传》又成了一个心狠手辣,工于心计的人。总而言之,影视剧里的人物形象是好是坏,全在编剧导演们的一念之间,今天咱们去看看历史上真实的令妃到底是怎么样的,为何备受宠幸的她,在生前一直没有被乾隆册封为皇后哪?

别看生前一直没有被封后,历史上的令妃也绝对算是牛人一个,不信,我们看看她是怎么从一个包衣的女儿,一步步走到令妃,令贵妃,皇贵妃,孝仪纯皇后的。

令妃,魏佳氏,嘉庆皇帝的生母,出身低微。父亲是内管领魏清泰,本是个满洲包衣,后被乾隆抬入镶黄旗满洲,这就叫“抬旗”。

乾隆十三年,魏佳氏由原先的嫔被晋升为令妃,令字出自《诗经》中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就是美好的意思。乾隆二十四年,又被晋升为令贵妃。

自乾隆二十一年到乾隆三十一年,这十年时间里,令妃为乾隆皇帝生了四子二女,其中的十五皇子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短短的十年六胎,足可见乾隆对令妃的宠爱了。

乾隆三十年,乾隆的第二位皇后那拉氏陪皇上南巡,因和乾隆发生了口角,失去理智的那拉氏竟然剪了自己的秀发,立誓宁愿出家也不再陪伴乾隆。这在当时是大不敬的罪过,这样忤逆的行为自然也就被撤销了皇后,打入了冷宫。

从此,令贵妃成为了后宫之首,心中也开始期盼着有朝一日能被册封为后,也好母仪天下。可这一等就是十年,十年苦盼化为空,最后带着遗憾撒手人寰,死时才49岁。

其实,乾隆也有他的心思,一旦立后,就会流露出立储的意思,会引起众皇子们的猜忌。他就是打算在自己退位后,宣布了储君再立皇后,可惜的是令妃红颜命薄,根本没有那一天。

我是风雨中的小草,愿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故事,探讨古今人物,期待大家的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