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学历不高,为什么给人文化底子很深、说话很有文化的感觉?

冷面笑匠


郭德纲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现在是中国著名的相声演员。

他的相声常常从小处着眼,依托丰富的想像,针贬时弊,令人回味。而且在给数亿人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使人受到启迪,接受教益。

另外,他还是影视剧演员,以及电视脱口秀主持人。

据知情人士透露,郭德纲学历并不高。

但是郭德纲却会引经据典,诗词典故张口就来,古文小调也能说上几句。他整体给人很有文化的感觉。

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有书君就跟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 从事相声这个行业,本身就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

相声讲的是“说、学、逗、唱”,因此有人认为相声就是一门耍嘴皮子的功夫。其实则不然。说相声的人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反复练习好多的段子。

这些内容本身就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比如有的要用到诗词歌赋,有的涉及到历史、地理知识,还有的牵扯到民俗文化。

所以,这就决定了说相声的人一定是一个杂学家,什么都会懂一些。

久而久之,知识就会积累起来了。

再者,传统学相声演员不但要会说相声,还要会写。

你要写《批三国》首先得把《三国演义》读完吧?因此,文化知识也是职业发展的需要。这就倒逼着相声演员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与文化素养。

郭德纲从事相声行业二、三十年,而他本身又是一个天资非常聪明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他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并学以致用。这就让人觉得他很有文化。

二、郭德纲的人生经历丰富,增加了他的阅历及内涵。

郭德纲出生于1973年,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发现他嘴皮子比较利落,就打算让他在这方面有所发展。

于是6岁的郭德纲就开始学习评书。后来他又学过西河大鼓,还学过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

可以说,郭德纲混迹文艺界多年,自然是见多识广。

接触各个行当,丰富了他的阅历,使他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郭德纲是一个有着强烈事业心的人。他从一无所有,到22岁开始独自去北京做“北漂”,一年之后又创建德云社,以及10年后在相声界异军突起。

其间的起起落落,以及丰富的人生经历,更是增加了郭德纲的内涵与人生经验。这些都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一个人有学历,并不一定有文化。学历更多的是一种知识的教育,而文化的内涵更丰富。所以我们经常说,有知识,有文化。

三、郭德纲勤奋好学,日程月累,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有人说,郭德纲的书房比剧场大。这话可能说得有点夸张,但足以说明郭德纲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郭德纲自己就说,他从小就跟同龄的孩子玩不到一块儿。他不会抽烟,不会喝酒,不会打牌,不会跳舞,也不愿意参加应酬。台上说相声,台下琢磨相声,在家就是看书。他最喜欢的书就是清史,以及《二十四史》等书。

这些阅读,也是他出口成章的底气。

郭德纲说过一句话:人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因此,他虽然学历不高,但是经历丰富,这就增加了他人生的厚度。

这些人生的积淀构成了他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再者,他不断充电,学习各种知识,增加了人生的储备。

现在观众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对相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要需要,相声这种曲艺形式,让人们在享受欢乐的同时,更能得到文化的滋养与熏陶。

这样,一个相声演员才能走得更远,一个行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作为普通人,我们也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做一个有文化、有内涵、有修养的人。在人生道路上,写下属于自己的华彩乐章!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郭德纲一直在看各种书,记得有一次采访于谦,记者问于谦一般不演出你们都干嘛去,于谦说:我一般都是跟几个朋友喝酒聊天呗,到是我一般都不叫德纲,德纲的爱好就是看书,郭德纲也说过自己是个内向的人,可能各位不太了解内向的人,其实内向的人多数都是天才,他们的内心活动特别丰富跟剧烈,郭德纲没事就爱待在书房里,一看就是一天,这种人能成功,人说:一个成功者首先得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只有阅读吸取知识你才能说出的话让人听着有嚼头,不会说一听就烦,生活中有很多人说的话,很空洞,听着特别没劲,自己改在那里美呢,不要太在意学历要始终都有学习力,老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看一本书相当于跟一个作者聊天,看一百本书相当于跟一百个有思想的人聊天,你说你得有多大的进步,多看书吧老铁们,


干洗店带店指导老师


郭德纲的最高学历是小学,因为初中他没读完,但学历跟文化是两个概念。学历高的人未必真有文化,文化高的人也未必一定是高学历的人。

一个人有没有文化,首先看谈吐,其次看他的知识储备。郭德纲显然在这两方面都有过人之处,所以给人的感觉是他很有文化。他写的诗,很多人看不懂,他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一篇文章。

我看过两张照片,拍的是郭德纲家的书房,书架上的书的确不少。书中自有黄金屋,爱读书的人有文化,这一点应该没啥异议。书看得多,至少他的知识储备比不看书的人多。

此外,郭德纲还有一个别人不具备的优势。他是先学的评书,后学的相声。7岁时,他就开始学评书。起先,他在师父高庆海家端茶倒水干杂活。每到周末,高家都要来好些位评书艺人,大家在一起交流切磋。这些人要是活到现在,应该都是国宝级的人物,可惜当时没人重视他们,但对郭德纲来说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边干活边听书。小孩儿记性好,听多了也就记住了,而且能记上一辈子。这就是郭德纲能出口成章的最主要的原因。

当然,有文化的人还得有懂道理,明是非。我们常说的德在前,才在后,德才兼备才能德艺双馨。


萧陶


郭德纲的学历是不高,学习成绩也一般,但为什么讲相声文化底子好,我认为是:

兴趣+天赋+勤奋。

天赋

郭德纲父亲郭有源曾回忆:他8个月的时候,就会说话,看电视看一遍就能记住,到两三岁的时候,会很多别的孩子都不可能会的事情,比如能够看报纸、查字典、念拼音等等。到了五六岁的时候,别人家办喜事,喊郭德纲来一段,他毫不畏惧,开嗓子就唱。

兴趣

郭德纲小时候,父亲常把他撂在剧场里,戏曲、曲艺各种演出,没想过郭德纲相当着迷,逮着什么看什么,耳濡目染。

从小对戏曲很着迷,他会把被单披在身上,脸上绑了一个枕巾,别人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结果他说他在学唱戏,被单就是披风,而枕巾就是他的胡子。

父亲郭有源曾说,郭德纲小时候对于文化相关的书籍抓住就不放,可以一直看一天不挪地,连饭也不吃。他对于相声之外的东西不大感兴趣,但只要是有关相声的,他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钻。

勤奋

郭德纲父亲郭有源回忆说:我骑车带着他的时候,他总是念念有词的,我问他在念什么,他说是在背(相声)段子。

郭德纲拜师求学时,给老师收拾屋子,抄过从常九爷(天津著名相声演员常宝丰)那借来的内部资料“四大本儿”。连续三年,每天四五点钟起床,不管刮风下雪,顺着河边练习基本功夫,评书、戏剧、曲艺、相声,什么都学,多累多苦,绝无懈怠。

郭德纲的小学中学学习不算好,他学相声都是业余时间自学。母亲回忆说:那时候我们经常看见他拿着一摞摞的本子回来,然后一个劲儿地抄,后来才知道他抄的是相声本子,本子积攒了几乎满满一柜子。

任何行当里,有唱主角的就有跑龙套的,全在自己用功不用功。郭德纲小时候就如此用工,还有当年三上北京那时受得苦,郭德纲的文化底蕴都是靠他长年累月用工学习积累下来的。

欢迎大家评论区谈谈看法:


鹦鹉说秘密


学历不高不代表不学习。

郭德纲虽然没咋上过学,但是一直在研究曲艺,向各位老先生学习,自己也平时研读各种书籍,自学各种小调小曲。而且在家里有个大大的书房,里面也存有很多的书籍。正是这些遗留下来的各种曲艺,里面含有很多的知识,包括遣词造句、人物历史等等。况且。

老郭自己也是一个比较沉闷的人,自己闲着没事儿就去书房里面待着,不像于谦老师,一天赶好几个饭局,抽烟喝酒烫头。

在老郭那里有很多的评书手抄本,特别的珍贵,金文声先生留给他不少。

而且老郭平时也喜欢写写画画。

老郭平时除了说相声,还经常唱戏,他唱的是麒派,在三庆园其干儿子陶阳经常在那演出。老郭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功不可没,比那些体制内的真的强太多了。

欢迎大家关注我哦,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共商韬略




水墨丹青LY


郭德纲学历确实不高,但是文化底蕴又怎么能只看学历呢?那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积蓄而来的。郭德纲的文化底子我想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从小学习。郭德纲1973年出生,1979年就拜师学习评书,1981年开始学习相声,先后学习了评书、相声、京剧、评剧等等。在80年代的时候那是实打实的学习的,不像现在经常参加各类活动。

二是工作所需。郭德纲总喜欢说的一句话,相声拼到最后一定拼得是文化,这是很有道理的。他也坚信这句话。所以工作之余他很在意文化的积累,每天都会主动学习。相声演员四门功课说学逗唱,不是那么简单的,想要把这个工作干好,那就必须学好。

三是兴趣使然。郭德纲说过,他喜欢相声,爱相声。相声演员的肚是杂货铺,这不是空口说的,这是真的。他既然喜欢相声,导致他重视创作相声,这就需要他每天的思考与学习了。

喜欢的话关注我哦!


雨天论娱乐


看见这个问题很想回答,姑且说说吧!

多数人知道郭德纲的大名,是从德云社开始,除了他的相声让人津津乐道外,郭德纲也是除金星外,我认为活得最明白的人。我不和别人一样去百度死答案,在这说说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吧!

学历不高,谈吐却很有文化底蕴,这和郭德纲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有莫大关系。

郭德纲在某访谈节目中透露自己,六岁就进入文艺界,八岁开始学着说相声,拜过多位艺术大师做老师,这期间察言观色、人情冷暖不学自通。别的咱不说,就拿郭德纲能成为侯耀文的关门弟子这一事,他郭德纲就不是简单人物,不把四书五经全啃下来,大师侯耀文能收他郭德纲吗?!

学历不等于能力更不等于文化。说实话,有学历的人有文化不代表有能力,然而有文化的人不一定有学历但一定有能力。

罗胖在《罗辑思维》中说过: 见识永远要高于学识。

特别认同这句话,不然郭德纲能鼓励当年只有15岁的儿子郭麒麟初中毕业就辍学,学说相声吗。

记得当时媒体因为郭麒麟辍学的事采访郭德纲,他语出惊人“学历那玩意就是一张纸而已,要是成绩好读大学,可以。关键是成绩不好,孩子也不想念,再去上着实没意思,就为得到那张纸吗?它能换白米大面填饱肚子吗?呵呵,我没有不也挺好的吗!”

如此开明,活得通透,在娱乐圈实属少见。

郭德纲的话不无道理,在娱乐圈里还有一位这样的父亲,他就是童话大王郑渊洁。

郑渊洁的儿子上小学时一次挨了老师的批评,儿子委屈,郑渊洁心里也不是滋味,于是他大胆做一决定,让儿子退学,自个在家里教。

可见,郭德纲、郑渊洁都认为有没有学历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化可以自学,一个人看的书多了积累的多了,也就有文化了。

当然,郭德纲的成功不可复制,作为普通人文化和学历一样重要,缺一不可。


楚乔说娱事


从问题看,你是认为很有文化是跟学历有必然关系吗?学历不高又给人很有文化的感觉的人很多啊。学历跟文化高关系不大。

梁簌溟,国学大师,中学毕业,还在北大教授过哲学。



钱穆,国学大师,被称为中国当代大儒,然而中学都没毕业,著有《论语文解》。



沈从文,著名作家,小学都没毕业,可他创作发表了《边城》《长河》《湘西散记》《沈从文小说选集》《沈从文散文集》等五十多部文学著作和《唐宋铜镜》《战国漆器》等6部文物论著。他还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任教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

还有很多学历低,文化却很高的人,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再看郭德纲,同样,学历虽低,但别人后天努力啊,读的书肯定不少,只是没有给他颁发个类似于学历的证书而已。

再看看人家的经历,1979年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又师从相声大师侯耀文。其间又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梨园多年。

什么是文化,读书固然不可或缺,但经历也必不可缺,文化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表现,书呆子可不是评定文化的标准。文化不止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十年寒窗还凿壁偷了光


决胜网认为对于郭德纲此人来说,一直存在褒贬不一的评价,但在大众心中,却有着很深的认识,觉得此人文化底蕴相当深,那么为何会有如此的感觉呢?

首先,行业起到决定性的因素。众所周知,郭德纲从事于相声这个传统行业,其行业特点十分明显,文化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而对于郭德纲本人来说,更是集百家所常,将学习进行到底,其拥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和平时不断的努力学习分不开的,就像一个人看得书多了,从自身的,言行举止也能体现出来,要不怎么会有“书生气”一说。所以,自然而然郭德纲学以致用,从而给人此感觉。



其次,和个人经历有关。我们常听到一句话,有知识没文化。所以,光有知识是不够的,一定要去认真感受生活,增加阅历。就像古人云的那样,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纸上谈兵永远是空谈,一定要走出去。而对于郭德纲本人而言都很清楚,此人学历并不高,但却得出如此高的评价。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这话确实没有错,但知识并不能代表文化。一堆学历证书,就能代表拥有很高的文化吗?答案是否定的!文化底蕴是日积月累的,而郭德纲又是嗜书如命的人,自然而然形成了很高的文化底蕴。

最后还可以看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郭德纲自身就十分喜爱学习,自学了很多,其肚子就像一个杂货铺,信手拈来,无不让人感叹他的学富五车,知识渊博!

在这里也不是说学历就不重要了,想说明的是学以致用,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和积累,文化底子自然就硬了,成功自然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