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省亲时犯了个致命错误,给她和贾家埋下很大隐患

《红楼梦》里,真正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日子,就是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并且衣锦还乡,浩浩荡荡回家省亲的那些日子。但因贤孝才德入选女史,后又册封为妃的元春,在回家省亲时,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给她乃至她的母家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元春省亲时犯了个致命错误,给她和贾家埋下很大隐患

一入宫门深似海,即使出生于高贵的官宦世家,即使在家是千娇万贵的大小姐,一旦入宫,不管为宫女,还是女史,亦或者妃嫔,本质上都是皇家的奴才。所谓伴君如伴虎,皇家奴才,日子自然如履薄冰,稍不留神,不但自己性命不保,只怕还要连累家人,特别是那些表面看似风光尊贵的后妃们。

她们既要伺候好皇上太后皇后,又要提防其他妃嫔的算计,还得打理好底下的奴才。她们很多都是出自官宦之家,所以她们不仅要考虑自己,还得时刻留心,不能给娘家带去麻烦。所以就算她们再不开心,也不能抱怨,不然惹怒了皇上太后,不仅自己没好果子吃,只怕连母家也要被牵连。

元春省亲时犯了个致命错误,给她和贾家埋下很大隐患

就如《甄嬛传》里,甄嬛母亲入宫看甄嬛时,她嘱咐女儿“鹦鹉前头不敢言”,其实就是叫女儿不要随便抱怨,万一抱怨的话传到皇上耳朵里,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但聪明的元春,却在回家探亲时,犯了“鹦鹉前头太敢言”的忌讳。元春省亲,前前后后大概七个小时,可这七个小时内,她断断续续,竟哭了六七次,和家人说几句话就哭,其悲戚之态,就像被孙绍祖欺凌践踏的迎春回家省亲一样。

更重要的是,她直接对母亲和祖母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这句话实在是犯了大忌讳,也给元春甚至贾家埋下了很大隐患。

元春省亲时犯了个致命错误,给她和贾家埋下很大隐患

大家想想,元春这句话,已经直接抱怨皇家是“不得见人的去处”,若皇帝太后和太上皇知道了,会怎么想,会有什么感受,以后会怎么对待元春?就不说皇家,即便普通人家公婆丈夫,知道媳妇回娘家抱怨婆家是“不得见人的去处”,而且回娘家一次就哭个不停,那丈夫和公婆会怎么想?

他们肯定会生气,甚至等媳妇回去了,对媳妇态度也会更差吧。普通人家尚且如此,何况是天子之家?所以,元春省亲时,一直哭个不停,表现得如此悲戚,又直接抱怨皇家,这样的事只要传到皇帝和太后太上皇耳朵里,他们对待元春的态度肯定会变差,甚至从此不待见元春,连同元春的娘家,也会受影响。

元春省亲时犯了个致命错误,给她和贾家埋下很大隐患

那么,元春省亲时的表现,以及她说的话,怎么会传到皇上和太后太上皇耳朵里呢?因为陪伴元春入内室见家人的人里面,有两个很重要的人物——昭容、彩嫔。

昭容和彩嫔,这两个人是女官,她们不是元春的婢女,更不是心腹宫女,她们是皇家派去陪伴妃子回娘家省亲的女官,说不准回宫后,还要向皇上、太后、太上皇禀告妃子省亲详情。

所以,元春当着她们的面,悲悲戚戚,又公然抱怨皇家,这些情况,她们回宫后自然要禀告,皇上和太后、太上皇自然就知道元春回家的表现,以及说的话。

元春省亲时犯了个致命错误,给她和贾家埋下很大隐患

若贾家依然对皇家很重要,无可替代,皇家可以当元春没说过这些,一旦贾家对皇家不那么重要了,或者犯点什么事,亦或者遭人诬告了,元春的这些表现,以及说的这句话,都会成为埋葬她自己,甚至她娘家的催化剂。

当然,贾府的败落,不能让元春来背负,该背负这个责任的是贾府的男人们。但元春这样说话,的确不妥,若贾府一直像年羹尧家那样,劳苦功高,那元春就可以像华妃那样,爱怎么撒娇撒泼都行,爱怎么抱怨都行。

元春省亲时犯了个致命错误,给她和贾家埋下很大隐患

可一旦贾府出点乱子,元春就要为自己曾说错的话付出百倍代价,皇帝厌弃元春的同时,或许又更厌弃贾家。所以我觉得,元春千不该万不该说这句抱怨的话,也不该流露出太多悲戚之态来。也许正因为她常常流露这样的悲戚,说这样抱怨的话,才让她下场凄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