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進入收割期,AI會是那把鋒利的刀嗎?

有線電視在加速轉型升級,IPTV順勢進入下半場,而OTT也迎來了紅利收割期,DVB、IPTV、OTT可謂是三足鼎立。

OTT進入收割期,AI會是那把鋒利的刀嗎?

但大家都面臨著同一個問題:如何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提高用戶ARPU值,挖掘大屏的價值。

所以,今天小編主要說說OTT的運營。

1、OTT運營現狀

相比PC和手機屏,大屏的價值還遠遠沒有挖掘出來,尤其是隨著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的消失,大屏的競爭必將成為新的戰場。

根據勾正數據發佈的《2018上半年的OTT發展報告》顯示,截止至2018年H1, OTT總激活終端規模超2.1億,其中含智能電視激活設備1.72億臺,OTT盒子0.42億臺;OTT激活覆蓋戶數達1.75億戶,半年增長率16%。

OTT收入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用戶內容付費,另外一個就是廣告。2017年OTT的廣告收入是23億,2017年全年增長130%,按照該發展速度,預計到2020年OTT廣告總規模可達到307億。

OTT領域目前主要的參與者,包括內容和服務提供方、互聯網電視牌照方、互聯網電視應用服務商以及終端廠商等。他們在OTT市場角逐中相互競爭,又相互合作,都在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態。

OTT進入收割期,AI會是那把鋒利的刀嗎?

據說,當年阿里想通過補貼終端的方式來推廣自己的電視系統,這一舉動,讓彩電巨頭們開始認真思考OTT大屏的運營價值,並由此認識到軟件系統及用戶價值的重要性。

2、AI與大屏運營

OTT行業的茁壯成長,離不開人工智能的應用和普及。作為家庭娛樂中心,彩電行業是AI的一個重要試煉場,無論是傳統彩電製造廠商還是互聯網電視品牌,都紛紛涉足AI技術,甚至已經到了“無AI,不電視”的地步。

大屏產業迫切需要AI來改變,AI也迫切需要大屏來體現,更便捷、更舒適是兩者共同的目標。AI的競爭是技術的競爭,是終端的競爭,也是生態的競爭。

當OTT進入下半場,如何才能挖掘用戶和廣告主的價值。其實關鍵就是要實現內容與用戶的智能連接。這個內容不僅包括用戶看的影視、綜藝等各種視頻,也包括廣告內容。

AI的加入,究竟會為大屏的運營帶來哪些突破?

(1)AI標籤增強

過去我們在進行內容推薦的時候,因為標籤的簡單、粗略,推薦並不精準,反而帶來了用戶的反感。而通過AI進行理解內容和進行用戶畫像,則會更加精準。這裡有個觀點,所有做運營的人都可以好好領悟一下:知道用戶不喜歡什麼比知道用戶喜歡什麼更重要。

其中商業價值,是通過提高用戶的體驗來實現廣告展現次數和時長的增加。而在廣告投放層面,更精準的投放,除了提高轉換率,甚至可以直接轉換到電商運營。

(2)AI語音交互

大屏電視不僅可以通過語音智能播放相應的節目,更是整個智能家居操控的中心。

目前,小編了解到市面上很多所謂智能電視和智能音箱的語音交互,都需要基於遙控器或者是手機。

在酷開系統7.0的加持下,智能電視終端將能夠在交互方式上徹底擊敗移動端,實現完全的"去介質化",可以拋開遙控器、手機等實物,讓客廳中的大屏實時待命,隨時交互。在毫無窒礙的交互模式之下,電視才能夠迴歸電視的本心,成為最佳的家庭娛樂終端。

(3)AI畫質提升

2017年我國4K電視機產量在3300萬臺,佔全球4K電視機總量的42%,但是4K內容跟不上。

為此,創維自主研發的AI畫質芯片,通過採用AI技術對圖像對象進行搜索、識別和重構,從而精準地提升圖像畫質,分毫畢現地還原極具臨場感的高品質影像,電視畫質觀感更加逼真和真實,彷彿身臨其境。

在運營層面,用戶可以通過購買相關服務享受到更高畫質的視聽服務。

3、迴歸客廳

2018年是移動互聯網規模紅利結束的一年,移動互聯網的到來確實為我們帶來了便利,但是另一層面我們也發現自己越來越孤獨。朋友坐在一起,都在玩手機。家人坐在一起,還是玩手機。

AI在大屏的應用會不會改變這個局面?

也許迴歸客戶,不僅僅是一種行為的聚合,更應該是一種感情的迴歸。

2019年1月,在戰略轉型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期,流媒體網聯合易目唯共同舉辦的金屏獎,將以“運•贏下半場”為主題,圍繞視聽行業價值創新、運營創新、產品創新等方面設置多個獎項。

瞭解更多金屏獎詳情,請關注流媒體網,今日流媒體小程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