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精」箇舊人款殼子:箇舊湖底有條龍?小時候,我們都在龍的脊背上行走

「渣精」箇舊人款殼子:箇舊湖底有條龍?小時候,我們都在龍的脊背上行走

「渣精」箇舊人款殼子:箇舊湖底有條龍?小時候,我們都在龍的脊背上行走

“箇舊湖上有長龍,長龍懸浮箇舊湖,人來人往龍脊走,龍頭龍尾通南北”不知道從哪兒傳到我們耳朵裡的打油詩,倒成了80年末90年代初箇舊湖面景觀的真實寫照。幾乎每一個老個舊人都記得:80年代末期的箇舊湖面上,一條長龍手持龍珠,正以昂首挺胸的姿態仰望天空。

「渣精」箇舊人款殼子:箇舊湖底有條龍?小時候,我們都在龍的脊背上行走

走龍,從龍尾的地方穿過龍脊,走到龍頭,便到了紅炮臺的位置。這條被80後的我們視為玩樂設施的長龍,被叫做“龍橋”,確切地說,叫做“龍形浮橋”。顧名思義,龍:儀表英俊,蛇身、鱷首、蜥腿、鷹爪、蛇尾、鹿角、魚鱗、口角有須、額下有珠,昂舉騰躍,霸氣十足,歷來都是中國人敬奉的神異動物;浮:浮力,支撐龍體底面的大概是一些可以懸浮在水面的東西,有一些老人家說,龍橋下面是一些浮筒之類,不過究竟是浮筒還是什麼東西,並未在相關書籍上找到確切的證實。

關於龍橋,這大概又是一代箇舊人深刻的記憶。比如我吧,我從老廠哭鬧著要媽媽帶我到箇舊城區,只為一睹龍橋的壯觀,只為在它的脊背上走走。我可以在它的脊背上來來去去走上10來個回合,絲毫不會厭煩。也不知為什麼,總感覺在上面行走好像有“行者孫”的大聖風範,一支鐵棒便能把湖妖打得四分五裂,或者一襲白衣,俠義衷腸,飄飄然從天際落入“凡塵”,拔出長劍或竹簫,在橋上舞弄一番,笑傲江湖。

多大的姑娘喲,已經被西遊鬼魔、金庸武俠侵染得只為斬妖除魔、行俠仗義,一身俠義忠膽,一世巾幗英雄了。夢挺美,但我們今天的故事還得追溯到龍橋之上。

「渣精」箇舊人款殼子:箇舊湖底有條龍?小時候,我們都在龍的脊背上行走

「渣精」箇舊人款殼子:箇舊湖底有條龍?小時候,我們都在龍的脊背上行走

懷源芳圃架著龍尾,紅炮臺架著龍頭,260多米長的龍脊,解決了從懷源芳圃到紅炮臺一段得繞個大彎彎、行走半小時的路程問題。人們是欣喜的,有近路可通,何樂而不為呢?龍脊是斷層的連接,行走踏板寬3米,漂浮在水面,從這一脊跨到那一脊,或健步如飛,或腳步輕盈,總能讓人遐想許多。

小孩子們喜歡走橋,大人們則喜歡以橋為背景,找照相館的人來拍照。在橋上行走,總能看到一家人站在橋中,照相館的人吆喝著:“往這邊靠點,不不不,是這邊,嗯,這邊,好的,準備拍了啊,笑,”咔嚓一聲,龍脊或龍頭的威武和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畫面瞬間定格。箇舊的拍照行業因為這些景觀異常火的不得了,那時有橋的公園還不叫懷源芳圃呢,人們都喜歡把它叫做“水上公園”。這是因為龍橋的前方有一個可以噴水的大水池,外圍以長方形的景觀設計端端正正的佇立在龍橋正前方,中間用“凹”的形狀做了一些美觀裝飾,四周貼滿藍白交叉的瓷磚,四面八方噴水。每當天氣晴朗的日子,噴水池旁總是人潮湧動,從周邊鄉鎮慕名而來的人們絡繹不絕。來都來了,總歸是要留下一些紀念的。

「渣精」箇舊人款殼子:箇舊湖底有條龍?小時候,我們都在龍的脊背上行走

「渣精」箇舊人款殼子:箇舊湖底有條龍?小時候,我們都在龍的脊背上行走

在80年代的小城中,且不說七層樓,光是“水上公園”的這兩大設計算是城裡最為獨特的一道風景了。要去看龍,走龍橋,必然要經過噴水池,如果把整座公園比作一個海底宮殿的話,噴水池可謂是宮殿的殿門了,龍則默默在宮殿之中守護著箇舊百姓的一番安寧。

關於這座龍橋,還有一個神秘的傳說。據說當時設計建設此“龍形浮橋”的部門規劃設計的是雙龍,一條黃色、一條藍色。但當把雙龍安裝到金湖水面的時候,不知道是為何原因,黃龍居然沉到了湖底,湖水深不見底,黃龍也沒了蹤影。當時的技術勘測隊對造龍方面的技術進行了鑑定,證明該龍的沉沒,沒有任何的工程質量問題。如今,黃龍還靜靜地躺在湖底呢,而藍龍,也因96.8洪災後,被拆除了。

「渣精」箇舊人款殼子:箇舊湖底有條龍?小時候,我們都在龍的脊背上行走

黃龍的沉沒,讓我想起了鐵達尼號的悲壯與浪漫,不知黃龍沉沒的那一瞬,是經受了怎樣的暴風驟雨,不知它是否也如鐵達尼那樣有跌宕起伏的故事,也不知它為何願意默默地安睡在湖底。藍龍沒了,黃龍依舊守護著箇舊這片沃土,守衛著它的傳人。

文:假如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