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汗國的滅亡

堡壘總是從內部被攻破。

無論是中國史還是世界史,內部動亂而導致國家滅亡是被演繹了無數次的故事。

準噶爾汗國在噶爾丹策零去世後,迅速進入這些故事當中。

1745年,噶爾丹策零死後的權力真空由誰來填補原本毫無懸念。他有三子,長子達爾扎19歲,因曾經當過喇嘛,故被稱為喇嘛達爾扎,雖然年長,但卻是婢女所生,沒有繼位資格。次子策妄多爾濟那木扎勒13歲,年紀小卻是嫡子,合法繼承汗位。三子策妄達什只有7歲,自然無話可說。

策妄多爾濟那木扎勒被稱為“阿佔汗”,繼位之初,是一個“人們寄予希望的年輕人”[48],雖然他沒有父親的勇氣、能力和胸襟,但只要安分得做好一個守成的君主,準噶爾汗國仍會繼續存在。

可惜,年少輕狂的他一心玩樂,淫亂不堪,不理政務。而此時汗國的元老宿將如大小策凌頓多布等已經相繼去世,長輩中無人能規勸這個不懂事的孩子。

於是,一個女人在男人們都冷眼旁觀的時候站了出來,這便是策妄多爾濟那木扎勒的同母姐姐鄂蘭巴雅爾。她一面負責起弟弟荒廢的政務,一面屢次“善言相勸禁其淫亂”[49],可這種規勸起不到任何作用。

繼位之初的四年中,幾乎所有的國事都由鄂蘭巴雅爾負責,這個賢惠的女人承擔起了父親留下的重擔。在蒙古歷史上,女人主政並不被看作難堪和不祥之兆,而在蒙古風俗中,一個家庭的興旺與否都要看女人是否賢能。蒙古帝國時期,先後有海迷失、乃馬真兩位皇后攝政,北元時,更有巾幗英雄滿都海皇后使國家復興,衛拉特聯盟時期,也有阿拜可敦在其夫去世其子年幼時主持聯盟事務。

策妄多爾濟那木扎勒年紀還小時,雖然聽不進姐姐的規勸,但也樂得姐姐幫助自己處理國政,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貪玩淫亂的程度與對權力的慾望一起與日俱增,終於再不能忍受姐姐的越俎代庖。

1749年,策妄多爾濟那木扎勒以自立為“扣肯汗”(女皇)為罪名將鄂蘭巴雅爾逮捕,拘禁到南疆阿克蘇城,並將姐姐主政四年中與之有密切聯繫的大臣貴族全部誅殺。親手引爆了汗國大亂的火藥桶。

多年的胡作非為早已經天怒人怨,這次拘禁姐姐,殺戮大臣更是火上澆油。鄂蘭巴雅爾的丈夫薩因伯勒克為給妻子出氣,密謀擁立喇嘛達爾扎,事情敗露後,乾脆發兵突襲伊犁。

在汗國已經中央集權半個多世紀之後,只是一個鄂托克之長的薩因伯勒克僅用親兵便要襲擊可汗,攻陷首都無異於自殺。但因為策妄多爾濟那木扎勒不得人心,在與其合謀者中,有掌管汗國兵馬印記的宰桑鄂勒哲依,因此行動極為順利,薩因伯勒克順利進入伊犁,輕鬆將策妄多爾濟那木扎勒擒住,刺瞎雙眼,囚禁到阿克蘇。這個荒唐的年輕人為自己的惡行付出了慘重代價,從他囚禁姐姐到自己身陷囹圄,僅幾個月時間。

喇嘛達爾扎被擁立為汗,並從七世達賴那裡得到了“額爾德尼喇嘛巴圖爾琿臺吉”的封號。

雖然有了教廷的承認,可由於他庶子的身份,眾多貴族仍是不服。1751年,一些有著顯赫身世的實力派密謀擁立噶爾丹策零幼子策妄達什。這些人的首領便有大策零頓多布之孫達瓦齊,小策凌頓多布之子達什達瓦以及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孫阿睦爾撒納。

但這密謀很快敗露,不等他們採取行動,喇嘛達爾扎便監禁處死了弟弟策妄達什,併發兵攻打其他密謀者。達什達瓦被殺,達瓦齊和阿睦爾撒納逃往哈薩克,投靠了中玉茲的統治者阿布賚蘇丹。

喇嘛達爾扎不肯干休,派兵三萬進軍哈薩克,要求阿布賚蘇丹交出達瓦齊和阿睦爾撒納,阿布賚蘇丹頂不住壓力,決定將他們交出,二人得到消息連夜出逃,潛回準噶爾。

達瓦齊遠沒有爺爺大策零頓多布的才能,勢孤力單之際一籌莫展,而阿睦爾撒納卻是個不世出的梟雄,回到準噶爾後便暗殺了自己的哥哥和岳父,奪得他們的部眾,擴充實力,並暗中聯繫喇嘛達爾扎身邊的重臣準備舉事,把顛覆工作搞得有聲有色。

1753年,阿睦爾撒納和達瓦齊率1500騎兵偷襲伊犁,因為有人策應,喇嘛達爾扎毫無防備,被執殺。達瓦齊在阿睦爾撒納的支持下成為新的準噶爾統治者。

四年當中走馬燈似的換了三個琿臺吉,戰亂不息,生靈塗炭,而志大才疏的達瓦齊上臺後,不是馬上恢復安定,而是繼續殺戮,對喇嘛達爾扎的重臣進行清洗,處死了杜爾伯特部的達什諾延。達什諾延德高望重,他的被殺使得杜爾伯特部舉部反叛,著名的“三策凌”:策凌、策凌烏巴什、策凌蒙克率軍攻打達瓦齊,戰敗後率3177戶1萬餘人投奔清帝國。

杜爾伯特部一直是汗國耕種和手工業的主力,這次叛逃讓汗國元氣大傷。

不等達瓦齊緩口氣,扶持他登上汗位的阿睦爾撒納便又出來搗亂,提出自己功勞甚大,要求平分汗國。

這個阿睦爾撒納的母親是策妄阿拉布坦的女兒博洛托克,原本是和碩特汗國拉藏汗之子葛登丹衷的妻子,兩人兩小無猜,情意深長。但和碩特汗國被準噶爾汗國滅亡後,葛登丹衷被殺,博洛托克便回到家鄉嫁給了輝特部首領韋徵,據說舉行婚禮時已經懷有阿睦爾撒納。傳說中,阿睦爾撒納出生時渾身鮮血,哇哇大叫,猶如復仇天神降世,生來就是要為祖父和父親報仇。從他一直策動準噶爾汗國內亂來看,傳說儼然確有其事。

達瓦齊的琿臺吉寶座還沒有坐熱,自然不會答應這種要求,兩個昔日的盟友走上了戰場。達瓦齊比阿睦爾撒納無能,但畢竟可以調動整個汗國的力量,阿睦爾撒納感到兵力不足,向哈薩克的阿布賚蘇丹請援。

近百年來,哈薩克一直被準噶爾欺辱,見到有機會雪恨自然不願放棄。阿布賚蘇丹派大軍協助,阿睦爾撒納也趁機進兵。

達瓦齊不敵,放棄首都伊犁退往博爾塔拉。哈薩克人在伊犁大肆燒殺,焚燬了金碧輝煌的扎爾固寺和海努克寺,從策妄阿拉布坦時代開始經營的中亞最後一個佛教中心只剩斷壁殘垣。

1754年春,從汗國各地調集了近四萬軍隊的達瓦齊發兵攻打阿睦爾撒納。阿布賚蘇丹沒有再派援軍,阿睦爾撒納孤掌難鳴,一路敗退。這個梟雄知道,僅憑自己的力量根本無法達成野心,於是制定出瘋狂的冒險計劃——投奔清朝,藉助清朝的力量打垮達瓦齊。

是年七月,阿睦爾撒納率所部20000人進入清帝國邊界,向清軍投誠。十一月,到北京接受乾隆皇帝冊封,成為清帝國的親王。

希望能夠在武功上趕超祖父的乾隆皇帝一直對準噶爾的內亂極為關注,對準噶爾內戰的軍隊不時侵入帝國邊界也倍加註意。但因為事態並不明朗,仍然對臣下表示“近日準夷內亂,堂堂天朝,固不肯乘釁發兵攻取”,但為了留下日後出兵的藉口,也認為如果準噶爾“倘恣意妄行”,便要“自當以逸待勞,盡為剿絕”[50]。

隨著三策凌、阿睦爾撒納等人先後投奔,乾隆皇帝明白了,昔日的強敵已經四分五裂,混亂不堪。再加上阿睦爾撒納一再要求為前驅攻滅準噶爾,終於認為“機不可失,明歲擬欲兩路進兵,直抵伊犁……了此從前數十年未了之局”[51]。

1755年2月,乾隆皇帝以阿睦爾撒納為定邊左副將軍,科爾沁親王色布滕巴勒朱爾、郡王青滾扎布、內大臣馬木特參贊軍務,由烏里亞蘇臺出兵,為北路軍;以永常為定西將軍,薩喇爾為定邊右副將軍,從巴里坤出兵,為右路軍。兩路各擁兵25000人,馬70000匹,齊頭並進向博爾塔拉進發。

山雨欲來之際,達瓦齊渾然不知,“終日飲酒,事物皆廢”。待到清軍前鋒進入準噶爾國境,眾多貴族紛紛不戰而降,舉國震動的時候,這才倉促向各地徵調兵馬,但是,早已經人望盡失的他,各鄂托克、昂吉都拒絕往援。眾叛親離之下,只得隨少數部隊退出伊犁,到今新疆昭蘇縣境內的格登山固守。

5月,清軍佔領伊犁,隨後向格登山進發,與達瓦齊的軍隊對峙。

夜裡,阿睦爾撒納僅率十幾人偷襲達瓦齊軍營,原本就心無鬥志的準噶爾軍全營大亂,潰退奔逃者十之七八。

軍事天才大策零頓多布的孫子竟然無能至此,真是讓人可悲可嘆。

一仗下來,達瓦齊主力無存,天山以北又沒有了立足之地,只得收拾殘部2000餘人逃往南疆喀什噶爾。

南疆一直是準噶爾汗國的屬地,但各城之所以服從統治,僅僅是因為準噶爾強大的武力,如今物是人非,哪裡還是可以憑藉的力量?得到清軍曉諭的南疆各城伯克都等著用達瓦齊作為給新主子的見面禮,可達瓦齊卻全然不知,到達烏什城,將兵馬留在城外,只待少量隨從進城。

烏什城伯克霍集斯早就暗通清軍,表面上設宴招待,等到將達瓦

齊等人喝得大醉,便將其及其子羅布扎等70多人擒獲送往清營。

達瓦齊的被擒,標誌著稱雄中亞120餘年的準噶爾汗國滅亡,甚至沒有一次像樣的戰鬥。

但上天並不甘心就這麼結束一個曾經桀驁不訓的國家,仍然安排他們進行了最後一次亮劍,揮出不亞於他們英雄祖先時代鋒利的劍。

而這最後一搏,將是無比的慘烈,乃至讓準噶爾不僅是亡國,也從民族譜中永遠的消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