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战神小诸葛白崇禧?

三羊洋咩


白崇禧的崛起以及在桂系军阀中的地位,早已经回答过多个相关问题了,就他的军事能力和戎马生涯来说,“小诸葛”勉强还能上口,“战神”一说不知哪里来的美誉了,肯定名不符实。而他军事生涯的最大败笔,就是淮海战役期间的见死不救,连基本的“唇亡齿寒”道理都没有参透,不仅断送了国民党军队在中原地区的80万精锐,也让蒋介石恨之入骨。


1948年底开始的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被称之为“徐蚌会战”,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徐州和蚌埠,更是南京的门户,因此这是关乎国共两党命运的大决战。人民解放军的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开始联合作战,主力部队超过60万人,而国民党军也动用了中原地区的全部机动精锐,总兵力接近80万人,双方把长江以北的兵力均使用到极限,最后一个军(纵队)都可能会影响战役结果。

鉴于“新桂系”历史上的不合作记录,蒋介石对桂系“两巨头”的使用充满了矛盾和戒心,抗战胜利以后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组为南京“国防部”,蒋介石虽然任命白崇禧为国防部长,却又在部内设置了“参谋总长”一职,由自己的头号亲信陈诚担任。依照新的军制,参谋总长手握军官任命、编制拟定、作战指挥和辎重补给等大权,并且直接对最高统帅负责,换言之,白崇禧这个部长基本就是个摆设。


(与蒋氏父妇和陈诚)

不仅如此,在国防部之下继续沿用了“陆军总司令部”的机构设置,何应钦离职后,同是“八大金刚”之一的顾祝同继任,归根到底,国民党的军权还是要完全掌握在黄埔系手中,白崇禧亦无可奈何。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之后,白崇禧一度以“国防部长九江指挥所”的名义指挥作战,但很快就被收回兵权。

两军逐鹿中原的大势形成以后,按道理应将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国军进行统一指挥,蒋介石起初也确有让白崇禧作为主帅的念头,同时指挥“徐州剿总”和“武汉剿总”的所有部队。但最终在亲信的建议下放弃了这一打算,以刘峙为“徐州剿总”总司令,而以白崇禧为改称的“华中剿总”总司令。

白崇禧气的托病上海不予就任,后来还是在李宗仁的劝说下勉强赴任,但心态已经发生变化,目标转而是扩张桂系的军事实力和坐视蒋系精锐就歼。



(陆军总司令顾祝同)

“华中剿总”统率的部队除属于桂系的20多万人马外,还有中央军嫡系第12兵团(黄维)和第14兵团(宋希濂),淮海战役打响后,国民党方面兵力捉襟见肘,蒋介石急调华中部队增援,最先征调的是黄维兵团,对这支陈诚“土木系”的核心部队,白崇禧清楚非但留其不住,还有可能成为自己身边的定时炸弹,于是欣然放行未予阻拦,岂料第12兵团刚刚到达战场即被围困。

蒋介石试图调动张淦兵团东援,加入李延年和刘汝明两部的淮海战场南线集团救援黄维,该兵团是桂系王牌,白崇禧当然抗命不从,调令只好作罢;“国防部”再调驻扎鄂西的宋希濂兵团增援淮海战场,白崇禧不但私下里劝导这个黄埔一期生请求免调,还利用该兵团第20军(川军)官兵的恋乡情结极力煽动,并且命令“华中剿总”的运输司令部,没有他的手谕不得将第20军装船调运。

无论是蒋介石的叠电催促,还是顾祝同的电话恳求,白崇禧一概不予理睬。


(与何应钦)

上述所有举动都被宋希濂当面汇报给了蒋介石,后者自然怒火中烧,经过多方协调和宋希濂的坚持,第20军总算成行,但宋兵团另外的一个军第28军则被白崇禧坚决扣了下来。蒋介石无奈之下,亲自下达命令调动第十三绥靖区的第2军与第20军同行,遭到白崇禧强硬反对,甚至出动了剿总警卫团看押了调兵所用之轮船,蒋介石在电话里大骂白崇禧不服从命令。

白崇禧回答道:“合理的命令我服从,不合理的命令我不接受”,双方电话里吵了半个多小时毫无结果,蒋介石气得摔了电话。

于是第20军成为最后一支增援淮海战场的部队,而当该军缓慢爬行到战场附近时,淮海战役已近尾声,黄维兵团全军覆灭,意外接到逃出来的兵团副司令胡琏后,第20军火速调头逃离徐蚌战场。



如此,淮海战役国民党军队败局已定,三大战役的结果是蒋介石输光了老本,嫡系主力损失殆尽,白崇禧终于撕下面纱,通过湖北和河南两省的所谓“参议会”向南京发难,要求蒋介石让位于李宗仁,1949年元旦,内外交困的蒋介石第三次宣布下野。

回过头去看,白崇禧在淮海战役期间的所作作为,表面上看成功的达到了“逼宫”的目的,实际上也注定了国民党和他个人的失败,政治眼光实在不敢恭维。


度度狼gg


笔者经过阅读有白崇禧的军旅生涯一生荣辱等史料后,历史沉浮、均由后来人对历史人物各抒已见,白崇禧-(1893-1966)中国国民党军事家,桂系军阀首领之一。

1907入桂村陆军小学堂学习,19114年被保送进武昌陆军预备役学校,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任“定桂讨贼军”前敌总指挥兼参谋长同年加入国民党。

北伐战争开始后任国民党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从镇南关打到山海关,堪称“完成北伐的第一人,追歼孙传芳3个军1.5万军人。击败占领南京城交龙潭车站的孙传芳军队。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战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参与制定对日作战计划,抗战期间指挥了台儿庄会战,歼灭一万余名鬼子。随后在昆仑关战役和武汉战役,歼灭了日军精锐中村旅团,共消耗了日军15万人,鉴于武器装备敌强我弱,提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故在国民党军队中素有“小诸葛”之称,日本人眼中的“战神”。

1945年10月晋升陆军一级上将,抗日战争胜利后编著了《现代陆军军事教育之趋势》1946年5月任国防部部长,积极执行蒋介石反人民的内战政策,1948年5月任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华中“剿总”总司令。国民党内战失败后,12月由海南岛去台湾。



林天崎


没有苏联援助,没有中央军陈明仁程潜投降的百万四野+五十万二野打不过3万多桂系。湘赣战役桂系2万多对四野四十五万,四野减员十几万这就是事实!桂系七军四十八军就是为了接应手无寸铁的被策反回国军阵列的陈明仁部三万多人(陈部八万多过半不愿投降,被陈逼迫的)。陈明仁还配合四野进攻桂系。最后被误打误撞的四野断了后路。当场八十五万包围3万桂系。仅五六千人突围。这也算了,桂系重整还有机会退到海南。这样再次北伐不是不可能。但蒋光头这小心眼的怕桂系过来他坐不稳,明里通知桂系主力去贵县港口等船,暗里通知共军偷袭桂系主力。最终国民党败在蒋介石手里。广西民团(所谓政治土匪)49年~52年因为征粮反抗也让四野伤亡惨重。说蒋介石积极抗日的,是不了解历史。其实是被桂系逼着抗日的!西安事变只是个导火线。广西民团成立的目标就是准备必有的中日大战。白无论是政治军事都不差。只是白太纯洁,只认得党章不认党魁,不合中国国情,所以悲剧。对了,白的论持久战被某人山寨!


用户62909700132


白崇禧军事上的小诸葛,政治上的小白,他与李宗仁合称李白。他是20世纪中国最厉害的军事家之一。白崇禧毕业于保定陆军军校,是新桂系军阀首领之一,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华民国国防部长。李宗仁和周恩来总理都曾评价白崇禧有过人的指挥才能,没有政治远见。

白崇禧战绩梳理

1924年讨陆荣廷战争胜利,广西自治,为新桂系奠定基础。

1925年讨唐继尧,沈鸿英,陈炯明,熊克武统一广西,获得“小诸葛”称号。

1926年-1927年,北伐战争,消灭孙传芳部队,第一次逼蒋下野。

1931年,第二次逼蒋下野。

1938年与李宗仁合作指挥徐州会战(包括台儿庄战役)。 白崇禧展现自己的战争思想“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跟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有异曲同工之妙。

1938年指挥武汉会战江北部分,有效迟滞了日军。

1939年指挥桂南会战,取得昆仑关大捷。

1949年第三次逼蒋下野,让李宗仁担任代总统。当时渡江战役迁徙共产党劝白崇禧起义,可以给白崇禧和北平傅作义一样的待遇,但是白崇禧心心念念自己的广西大地,不愿意接受建议。最后解放军渡江,白崇禧面对失败,居然和蒋介石去了台湾。自己和蒋介石不和又不是不知道还要去虎口生活,白崇禧最后在台湾郁郁而终。

当初在淮海战役中,为了逼蒋下野,他眼睁睁看着蒋介石军队覆灭,这场战役也决定了蒋介石国民政府最后的败亡,所以白崇禧在政治上真是目光短浅,甚至影响了他的军事判断。

总之,白崇禧对北伐战争和日本侵略者有着坚决的反抗态度和行动,他是一位爱国将领,但是立场不同,所以他选择去了台湾,在他心中应该孙中山先生最伟大吧。


红雨说历史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累了卿卿性命”

这是《红楼梦》里王熙凤判词中的一句,这话用来形容白崇禧的一生再合适不过了。

白崇禧18岁加入学生敢死队,同年随军北上参加辛亥革命;23岁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担任连长;30岁组织4000人队伍,与李宗仁一起打败陆荣廷、沈鸿英,统一广西全境。

也因为智谋过人,聪慧异常,桂系军阀大佬白崇禧被人送外号“小诸葛”。

北伐战争时期,白崇禧再次挥师北上,解了蒋介石的南昌之围,并俘虏敌军两万多人,取得北伐战争的第一场大捷;之后,再次率兵出击,歼灭孙传芳部众六万多人,从此一战成名。

两次败在白崇禧手上,孙传芳并不甘心,于是便整合十万大军横渡长江,欲将国民革命军一举歼灭。在南京以北的龙潭,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结果毫无疑问,这场战斗过后,孙传芳的主力部队被消灭,北洋军阀再也没有硬骨头。

从镇南关到山海关,白崇禧锋缨之处、所向披靡。由此,他也成了北伐第一功臣,小诸葛的美誉,也是实至名归。

抗日战争期间,白崇禧和李宗仁合作,更是打出了一个个漂亮的胜仗。这两人一个懂军事,一个懂政治,又都是出自广西,世人将二人合在一起并称“李白”。台儿庄大捷、昆仑关之战、武汉保卫战、桂林保卫战等等战役,皆有二人的身影。

但这样一路披靡的“小诸葛”,却偏偏栽了,而他之所以会栽,完全是因为他的“太聪明”。

抗日战争期间,桂南战役爆发,在昆仑关血战之中,白崇禧派蒋介石的王牌主力第五军参战,虽然取得了昆仑关一役的胜利,但第五军也损失惨重,蒋介石痛惜不已。

蒋介石王牌受挫的根本原因,乃与白崇禧的小九九有关:白崇禧想保存自己桂系的实力,所以在战中让蒋介石的嫡系去送死。

如此小聪明,蒋介石岂会不知,只是,蒋介石并没有声张,只是将原本是国防部部长的白崇禧发配到武汉,当了华中剿总司令。

这实际就是“贬谪”了,在贬谪的同时,蒋介石还任命亲信宋希濂当副总司令,时刻堤防着白崇禧。

可以说:白崇禧耍了一次小聪明以后,实际就与蒋介石结下了梁子。

这次小聪明得逞后,白崇禧再次施展了他的小聪明,正是这次“小聪明”,直接将蒋介石搞到了下野。

淮海战役爆发后,国民党局势不力的紧急形式下,蒋介石面临无兵可用的困境。

关键时刻,蒋介石于是就多次命与淮海战场最近的白崇禧出兵解救。可是白崇禧却屡次以“部队都去了徐州,难道武汉不要了吗”的理由严词拒绝,甚至还扣留了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宋希濂部(蒋介石亲信)。

白崇禧的“按兵不动”,除了将蒋介石与自己的派系矛盾拉大之后,最大的结果是导致蒋介石战败。

其实蒋介石战败,正是白崇禧要的结果。因为这样一来,就意味着:他可以联合李宗仁逼迫蒋介石下台,由桂系执政,再与解放军谈和,划江而治。

事实证明,白崇禧虽然聪明,但真的没有大智慧,他在计算这些小九九时,显然忘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倘若,蒋介石没被打残的话,他们合作起来凭借长江天险,或许还能坚持一段时间。

可惜老蒋下野之后,整个国民政府能打仗的,只剩下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桂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要兵有兵要将有将,哪还有他们的混头?

蒋介石兵败后,白崇禧的桂系部队张淦兵团被解放军歼灭,白崇禧的小算盘落空,最终不得已之下还是跟着蒋介石去了台湾,这真真是极大的讽刺。

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大抵如此。说来,人多数时候,都不是被自己的弱点所害,恰恰是被自己的优点所害,白崇禧被聪明“误”,不正是如此吗?!

事后,按照白崇禧儿子白先勇的话来说就是:父亲非常期望国民政府能给自己一个交代,给历史一个交代。于是,他就去了台湾,投奔了蒋介石。这是后话。图为白先勇

到了台湾之后,蒋介石对于这个曾跟自己算过“机关”的白崇禧,自然不会有信任。蒋介石不仅不待见白崇禧,还时刻派人监视着他。

在躲过了多次暗杀之后,白崇禧最终死于马上风,给自己的儒将生涯留下一个尴尬的句号。

唉!这也算是另类的“精终报国”了吧。

纵观白崇禧一声,聪明有余、心机太重;虽是政客,却无政治智慧。

难能可贵的是,他有一个好儿子为他洗白,相比其他将领,他至少不需要花钱请水军了。


记者李满


白将军一代名将!抗日英雄!儿孙满堂,人才倍出!大丈来天地间轰轰烈烈过一回足矣!放眼国共将帅又几人能如此!又何必在乎那些带敌我色彩的宣传和御用文人和别人用心的人的抹黑与评头评尾!本就不奢望他们狗嘴里吐得出象牙!只管身前事,何计身后评!!!!


夜尽天明138437909


真是不知天下有羞耻之字。白有如此之神勇,蒋桂战争之战,早可以取代蒋之位,蒋何以稳坐其宝座。蒋以数佰萬美械装备德械日械之精兵強将,又有美国主子海空支持,何以致一干高官勇将客死孤岛?可怜可笑可悲之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