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有什么杰出的军功或者表现吗?为什么被称为“小诸葛”?

cyyaizyh


白崇禧的军功还是有很多的,要不他也不会有“小诸葛”这么一个称号。

那么他到底有多牛呢?

这么说吧,若是国民党众多将领之中,有一个是具备战略眼光的,那这个人非白崇禧莫属,就连最高统帅,蒋介石和他比起来,都望尘莫及。

知道桂系军阀,为什么那么能打吗?

还不是因为小诸葛白崇禧的存在,当年他和李宗仁在统一广西的时候,他的军事才能就显现出来了。

而且那时候白崇禧已经坐上桂系军阀的第三把交椅了。

到了北伐战争的时候,白崇禧的智谋再一次得到了施展,旧系军阀孙传芳,就是在北伐的路上,被白崇禧所带领的军队给灭掉的。

这一路上,北伐军无往而不胜的战果,可以说白崇禧是功不可没。

当然了抗日战争打响的时候,白崇禧也被蒋介石委以了重任。

著名的台儿庄大捷,国民党军队为数不多的一次大胜利,就是白崇禧和李宗仁带领的桂系军队打胜的。

另外著名的昆仑关大战,对阵日本精锐部队,也是白崇禧带领军队一举把日军给歼灭掉的。

这样的白崇禧,要说也是一个人才了吧。但是,他和蒋介石的关系不怎么好。

大家都知道国民党内部派系众多,而且争斗也是彼此起伏,从来没有间断过。

一般被蒋介石重用的人都是,黄埔系又或者是浙江老乡派。白崇禧恰恰属于是桂系,他是和李宗仁是一伙的。

恰恰李宗仁是蒋介石党内最大的政敌,我们知道的蒋介石几次下野的著名事件,也都是拜白崇禧所赐。

要不是白崇禧咄咄逼人,到处给蒋介石穿小鞋。逼迫蒋介石下野,蒋介石也不会那么狠白崇禧,但是,对于白崇禧的强势进攻,蒋介石也只有选择忍耐,毕竟他是自己的盟军,而且他还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国民党的头脑式的人物。

不过,也正是白崇禧和蒋介石在一起对着干,产生的矛盾,给他日后到台湾去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

大家都知道,1949年国民党败退之后,就去了台湾。白崇禧也跟随蒋介石而去,可以说这时候白崇禧到了台湾,就可以任由蒋介石摆布了。

因为这时候的蒋介石已经用不到他了,在台湾的时候,白崇禧的生活,受到了蒋介石派的特务的监视。

他想出国要去美国,申请了好几次,都没有得到蒋介石的许可。就是在郁闷和不得志的情况下,白崇禧于1966年,不明不白的死在了自己的住所的。


汉史趣闻



白崇禧有三大厉害本事。


第一,擅长使用“人海战术”,淞沪会战时他亲自指挥桂系6个师对日本进行战术反攻,结果他使用了“人海战术”,造成桂系6个师一天之内全部报销。


第二,他擅长保存实力,昆仑关战役时他故意让中央军打头阵,刻意保存桂系实力,被属下称为“实乃民族罪人”。


第三,他擅长勾结外人对付蒋介石,两广事变前,桂系聘用了大量日本教官,虽然白崇禧打着“抗日”的旗号,但是想的却是“直取南京”,还一再安慰陈济棠,说“友邦(日本)”一定会同情和支持他们。


我要先声明,我所说三点绝对不是黑白崇禧,而是根据史料得出的结论。


首先,我不否认白崇禧确实具有军事才华,但是,军事才华和军事经验是相辅相成的东西,在军事上,没有经验或者错误的经验同样会害死人;我在之前“为何几万北伐军能打倒北洋军阀?”这个问题里说过了,北洋时期军队之间作战在外国人看来就和“胡闹”一样,因为在外国人看来,北洋军队之间的战争就是互相朝天放枪,打完子弹收工的一出闹剧。


以至于一个刻薄的美国人还建议当时北洋恢复使用弓箭,因为“一个有步枪的北洋士兵在23米以外不会构成重大威胁,而一个熟练的弓箭手却或许能在280米之内构成真正的威胁。”


比如段祺瑞讨伐复辟的张勋,这场战斗根据英国人统计,一共战死了28个人,但是用袁世凯好友,英国著名记者莫理循的估计,双方至少打空了“5000万发子弹”。


当然,莫理循看法肯定是夸张,但是北洋军之间交战一点儿也没有后来抗日战争残酷和血腥是可以确定的。


而在1919年5月5日,在北京的英、美、法、日这些列强公使还共同达成了一个协议,协议内容是在中国没有南北统一之下,这些列强会对华武器禁运。列强对华武器禁运的一个显著影响就是中国各个派系武装都极端缺乏重武器,以桂系核心武装第七军为例,北伐时第七军全军只有三门火炮。


北洋军阀军队里的关刀队


低烈度、低火力,这两者构成了当时军阀混战时战争的主要特点,而白崇禧所谓的“军事才华”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锻炼出来的。


因为战争烈度低、火力低,使得“人海冲锋”成为一个流行战术,而相比其他军阀,白崇禧和李宗仁在广西大办民团,桂系士兵组织力和敢死精神还是可以的,所以,很快白崇禧就成为“人海战术”高手。


另外,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下,白崇禧和李宗仁、黄绍竑是什么时候打败陆荣廷和沈鸿英,击败唐继尧统一广西的?1924-1925年,当时军阀普遍处于军火禁运期。


但是,白崇禧在这种“臭棋篓子”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军事才华一遇到真正的近代化战争就抓瞎了。


在淞沪会战时,他亲自指挥桂系6个师对日本进行反攻,顺便说一句,反攻的建议也是白崇禧主动对蒋介石提出的,不是蒋介石坑白崇禧。


桂系投入淞沪战场的有第171师、173师、174师、176师、170师、172师等六个师,桂军采用乙种师编制,每师约一万人。白崇禧认为“桂军兵精气旺,与其坐困于阵地之上一点点被消耗,何不向敌人做一次大规模进攻呢?那时收到奇效也未可知”于是他主动要求进行一次反攻,而且在反攻地点选择上,白崇禧否决了顾祝同的正确建议,固执的选择了南翔、真如间出击,以压迫敌人入海的计划。


结果按照桂系宿将,白崇禧老部下蓝香山将军回忆:


白在地图上所划定的出击面很大,未顾虑到地图上的比例尺,须将桂军全部使用于第一线。

又未对敌突前阵地施行严密的侦察,纯凭主观的推断。在攻击实施前,桂军也未腾出防域,集结兵力,作好部署,控制有力的预备队。加上桂军兵员来自民团,战斗技术不熟练,且缺乏战斗经验……白崇禧既不知彼,又不知己,盲目主张,廖磊跟着盲目指挥,以至桂军遭受重大牺牲,未取得任何战果。


抗战时期的桂系军队



桂系之所以遭受如此惨败,原因就是白崇禧照搬军阀混战时的经验,幻想采取“人海战术”对付已经完全近代化的日本陆军,结果被日本陆军重重教育了一次。


而这次惨败直接影响了白崇禧在整个抗战中的表现,淞沪抗战后,白崇禧处处保守,生怕桂系军队有折损。


说完了,白崇禧的指挥水平,接下来再说说白崇禧如何保存桂系实力的。


白崇禧保存实力在桂系是有目共睹的,比如抗战时先后担任过第16集团军总部参谋处长,第46军175师参谋长,第31军135师副师长的桂系将领陆学藩就回忆说:


“广西防区属于夏威集团军。日军在龙门港登陆,袭取南宁,该团军首当其冲,新十九师受到损失。反攻前,昆仑关和高峰坳与敌人对峙的部队是夏威集团军,但没有作战。反攻后,三十一军仍在高峰说,四十六军则到邕钦路西侧,都系助攻方面,任务不重,根本没有损失。


昆仑关和九塘方面系主攻,任务重,牺牲大,那就不同了。这些对心计狡猾之白崇禧是心中有数的。反攻以后,夏威集团军在白崇禧亲自指挥下,有权使用部队,尽量使用别的部队,不动用自己的部队。夏威集团军始终在武鸣和邕钦路西侧方面,打些风流仗,看着敌人,可打可不打,因而不受到丝毫损失,争夺激烈,死伤惨重之昆仑关,始终是第五军和其他部队,这都是白崇禧保存实力的做法。”


最后,陆学藩总结到“(白崇禧)他的目的,只要能保存实力胜败置之度外,实系民族罪人。”


桂林保卫战


而在桂林保卫战时,白崇禧又一次“保存实力”,据桂系第31军副军长冯璜回忆:“白崇禧、夏威先把四十六军调出桂林,接着又把一八八师拉出来,无非是保存实力及照顾姻亲(一七五师长甘成城,一八八师长海竞强,和夏、白两人是亲戚)的结果。”


而重庆军令部的报告也证明了桂系在桂林保卫战时出工不出力“在座诸人,对保卫桂林之广西军,不战而溃,并遗弃大量之新武器及弹药等,多所猜疑。白健生悉此隐情,起而强为辩护,但措辞极欠圆满,闻者仍不置信。”


而当时从广西前线逃回重庆的亲历者也纷纷表示,桂系根本没有与日军硬拼的想法“全州、

桂林一带守军,畏葸退缩,见敌即溃,不惜将重要城池,拱手送诸敌人。”


而早在1940年,当时高官王世杰就认为白崇禧有保存实力的嫌疑“予觉此公(白崇禧)为政客式军人,在作战时似缺乏勇气,去年湘北之役,几因此公而失败;南宁之失,彼实不能不负责任。”


关于桂系保存实力我最后再说一句,互联网上有一种说法,认为桂系在抗战时付出了极大代价,浴血奋战如何如何,但是根据据刘斐披露,1936年“两广事变”时,桂系正规军外加民团,“一起约十多万兵力”;而到抗战结束,李宗仁与白崇禧两两相加,桂系所控制军队、保安团已经达到上百万规模。


最后,再说说白崇禧如何勾结外人对付蒋介石吧,其实这方面我在不同问题都说了很多次了。


早在918事变后,桂系就主动与日本勾搭,从日本大批引入军事教官,而早在两广事变爆发前,日本关东军已经决定“对西南派(广西派)给予物质援助,以此强化其作为反蒋势力”的策略。


在两广事变发动前数月,日本刚刚退役的大将松井石根赴两广会务西南派一众要员。松井回日后,日本军队使派两艘日轮满载军火和飞机驶人虎门,交给桂系。而在两广事变爆发后,桂系军队高举抗日旗帜,进入湖南,沿途发布公告,“立即与日断绝一切关系”,喊出“对日经济绝交”的口号,但是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上海日文报竟然发文称赞两广是“顺应民意”。


松井石根曾经与白崇禧密商


而白崇禧在与广东军人会面过程中甚至还暗示自己已就两广反蒋事与日本驻广州领事进行了接洽,并取得了日本军方的谅解,日方表示愿意支持他们的行动;白崇禧还声言这就是彼此间的所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


最后,白崇禧干脆露骨的说“友邦(指日本)方面,我们可再派人去联络,以过去几年我们同日本军方的关系来看,相信他们一定同情和帮助我们的。”


总而言之吧,白崇禧本质上就是有点才华的军阀,他的才华受制于当时中国环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他也不懂现代战争,张发奎称赞白崇禧,认为白是“军事天才”这只是在当时民国环境下而言,到了抗日战场上,面对已经近代化的日本陆军,白崇禧所谓的“军事天才”一下子就露出底裤了。


到是张发奎所说白崇禧“足智多谋、非常阴险,不坦率,遮遮掩掩”这些特点,在民国特点环境下表现的非常突出。


ps:我绝对不是要黑民国军人,更不是“x粉黑”,而是觉得当时民国那种环境,所谓天才和现在贫困山区中学英语第一名没有区别,这些山区中学的英语第一名,就算他们天赋聪颖,但是他们没有英文环境,根本练不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白崇禧等所谓军事天才莫不如此。


我再说一个极端的例子,邱清泉曾经在战前用炮火射击,我们就对面对炮火,巍然不动,依然坚守阵地的部队大家赞扬,表扬为“排炮不动,必是十纵”;但是邱清泉部由于炮弹少,一共才打了900发而已,这个量别说二战,一战一场普通进攻战,炮火准备时炮弹数量起码也是“万发”起。


一万发炮弹和九百发炮弹,大家考虑过两者巨大的区别了吗?在九百发炮弹下能坚持的部队,换成一万发还能坚持吗?


兰台


白崇禧,中华民国首任国防部长,民国三大参谋长之一,陆军一级上将,新桂系军阀代表人物,与李宗仁两人,被称为“李白”组合。

他实际有两个人绰号:国人称他“小诸葛”,日本人称之为“战神”。

白崇禧为何被称为“小诸葛”?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 1911年,年仅18岁的白崇禧就参加了广西学生敢死队,后又参加辛亥革命。
  • 1916年,白崇禧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加入广西陆军第一师,先后担任了连长、营长等职位
  • 1923年,白崇禧在广西梧州组织了四千人的讨逆军与李宗仁合作,打败了旧桂系首领陆荣延、沈红英,一统广西。

白崇禧在广西的战斗中所表现出来惊人的军事才能,让沈红英是又爱又恨,最后输的心服口服的他称白崇禧为“小诸葛”,至此,这个绰号便享誉四海。


孙中山与蒋介石对这个小诸葛的军事才能一直有着相当高的评价和赞赏,白崇禧在以后的战场上更是大放异彩。北伐开始时,蒋介石的黄埔嫡系被孙传芳围困于南昌,白崇禧紧急救援,在以少胜多的情况下还俘虏了孙传芳两万多人的士兵,取得北伐战争第一场大捷。时隔不久,白崇禧又击退孙传芳的反扑,歼敌六万多人,取得第二次胜利,他的名字更是威震中华。

1927年,这一年打响北伐战争中最为激烈且意义巨大的龙潭战役,而龙潭战役也是白崇禧一生中最让人佩服的一场战役。自上次南昌失败后,孙传芳又集结了10万大军跨过长江,占领了南京辖区龙潭附近,以报上次失败之仇,此时的南京岌岌可危。

白崇禧接到通知后火速救援,配合李宗仁部与何应钦部在龙潭与孙传芳进行了生死激战,此战役的惨烈程度,史书记载:

“龙潭周围数十里,炮火蔽天,血肉模糊。战斗的激烈,实为笔墨所难形容”,白崇禧后来回忆说道:“半年之内,火车经过龙潭,尸臭仍然逼人”。

而孙传芳经过南昌与龙潭战役后,从此成为了光杆司令,后来在天津被施剑翘为报杀父之仇刺杀。

这场战役奠定了民国政府的事业,也为民国政府名义上的统一清扫了最大的一个障碍。次年,白崇禧又挥军北上,清扫了东北的奉系军阀,张学良知道自己面对白崇禧没有胜算,便在12曰通电东北宣布效忠南京中央政府。白崇禧从广西镇南关到东北山海关,为南京政府清扫一个又一个障碍,被称为“完成北伐的第一人”,也使得“小诸葛”这个称号实至名归。

(国军三巨头: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


1937年7曰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白崇禧响应蒋介石召唤赶赴南京,作为小诸葛的白崇禧,在战场上的所向披靡早已被日本注意,当他抵达南京时,日本在报纸上用最醒目的标题写道:“战神莅临南京,中日大战不可避免”。

中日大战肯定不可避免,但白崇禧深知中日力量的差距,他在武汉最高军事会议上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对日进行长期抗战”的战略,这一战略证明了白崇禧对战场眼光的犀利,他深知日本在中国耗不起,但中国可以打时间战。

白崇禧的方案提出后里面被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采纳,成为对日国策和抗战的最高战略方案。

1937年8月,“淞沪会战”,蒋介石遵从白崇禧的作战方案,他试图扭转日军入侵的方向,因此投入了80万兵力,对日军主动出击。但蒋介石低估了日本军队的战斗力,导致士兵伤亡巨大,接近全军覆没。在这紧急关头,小诸葛被任命前往一线增援,白崇禧果然不负蒋介石的期望,他的出现延缓了日军的进攻,且保住了剩下的国军主力,彻底粉碎了日本的“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他为国家保存了持久抗战的种子。

淞沪会战结束后,白崇禧的“战神”头衔传遍日本上下,他也因此被列为必死的“头号战争犯”。

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打响,“李白”二人再次合作。小诸葛运筹帷幄;李宗仁决胜千里,二人联手后取的台儿庄大捷,再一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鬼话。战斗胜利了,武汉军民用卡车载着“李白”二人的巨幅照片游行、庆祝,以表达对他们的崇拜。

1939年12月,日本企图由贵州直取重庆,白崇禧知道后率15万大军与日军的板垣师团在昆仑关决战,这日军所谓的精锐之师,被白崇禧带领的部队打败两次,而被称为“陆军之花”的板垣师团主力21旅团更是被全歼,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

此外,武汉保卫战、桂林保卫战等,皆是日军死伤最多的地方,而这些战场上都有“小诸葛”的身影。

抗战期间白崇禧的每次胜利,都具备了“小诸葛”、“战神”的条件,他对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后人对他的评价极低,主要还是负面宣传抹黑,我想历史会给白崇禧一个客观的评价。


挚滗画畫紅尘


单从军事能力上来说,白崇禧在近代史上,都是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若是把他成为小诸葛是不为过的。一般来说,评价一个人,他的对手最有资格,也最公平。当时任解放军大将的张云,就对白崇禧所属的桂军做了一个评价,他认为桂军在战场上就像敢死队一样不要命,打起仗来,不拼到最后一人是不会放弃反抗的。而且作战手法极其灵活熟练,在一定条件下,是比日军更为难对付的存在。当然,这一切离不开白崇禧的功劳。

白崇禧从小就表现出了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据说他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加上祖上是书香门第,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了正规的教育,这一点在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中,是不多见的。白崇禧一生的军事生涯可以分为三期,其一是北伐战争期间,其二是抗日战争时期,其三是解放战争时期。无论哪个时期,作为一名军人,白崇禧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造诣。林彪曾评价,白崇禧是国民党将领中,最能打仗最有才干的一个人。而毛泽东主席更是评价白崇禧为中国第一狡猾军阀。可以说是一语中的,反映出了白崇禧军事指挥的特点。

北伐战争期间,白崇禧所指挥的龙潭战役,几乎决定了北伐的胜负结果。在北伐战争中,龙潭战役的作用可以说是举足轻重,这一场血战几乎使得敌人丧失战斗力,也基本上消灭了孙传芳所率领的部队。白崇禧的军事指挥特点是善谋多断,且狡诈难以捉摸,他跟西汉时期的韩信一样,能够根据战场形势随时改变策略,佯攻佯动的战术,使得他经常可以出奇制胜,常胜而不败。这在国民党科班制的军事指挥大环境下,是很难得的。

抗日战争期间,白崇禧白崇禧担任军委会参谋本部副参谋总长和军训部长,主要负责制定对日作战计划,他提出的对日作战六条原则,以及“坚壁清野”、“焦土抗战”等具体策略,成了后来的抗战最高指导方针,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解放战争期间,白崇禧在蒋介石的命令之下在九江设立国防部指挥所,以此来对抗来自大别山地区的刘邓大军。之后,解放军以势如破竹之势横扫国民党军队,白崇禧曾一度幻想调停与中共划江而治,最后计划落空,追随蒋介石仓皇逃亡台湾。最后在孤岛上惨死,也算是唏嘘了。


木剑温不胜


白崇禧是一个愚昧无知的阴谋家。

在决定国共两党胜负的淮海战役中,他拒绝蒋介石的请求,不去指挥,更可恶的是,他手中有几十万大军,不肯支援一兵一卒去淮海战场,结果,国民党败于大陆。淮海战役才是国民党失败的最大因素。

鸟巢将倾,岂有完卵!这个小小的道理他都看不懂,等待他的当然只能是败逃了。

蒋不杀白,蒋也是稀里糊涂!

一切神化与吹奉白崇禧的人,都是错误与不了解史实的,白崇禧并不是什么小诸葛,也不是什么军事家与战略家,只能算个阴谋家,一生鬼计多端,自私自利,最后在紧要关头,断送了国民党!

一些人不了解人文历史,只看表像,不深入思考问题,往往吹奉白崇禧是如何的雄才大略,实在是闹笑话!解放军打过长江,打得白崇禧的部队如同秋风扫落叶,他要真是军神的话,怎么会那个鬼样。

总之,白崇禧在多年国共内战中,屠杀中国人民极多,双手沾满中华儿女的鲜血,与其他内战分子一道,是中国千古罪恶之人!这就是最公正的评价了,至于其他说他是什么雄才大略的军事家,都是脑袋进水,瞎扯蛋!



用户创维


在统一广西的过程中,白崇禧被任命为广西讨贼军参谋长,白提出先打陆荣廷后打沈鸿英的策略。北伐战争时,白崇禧接受蒋介石的邀请出任北伐军副总参谋长,实际上代理总参谋长的职务,统筹全局、指挥作战,特别是在龙潭战役中有优异的表现。

抗战爆发后,白崇禧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并指挥桂军参加了淞沪会战。在淞沪会战中,白崇禧为了在国际上表现桂军的实力,将桂军在一线的三个师盲目采取中央突破的战术主动出击日军,结果反而被日军突破了防线,桂军伤亡惨重。1938年在武汉召开的军事会议上,白崇禧提出“以小胜积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和日本人做长期战,把他们拖垮”的战略。白的这个提议得到了蒋介石的采纳,中国的抗战也是这样进行的。



解放战争时,白崇禧又提出了“守江必守淮”的战略方针,蒋介石根据这一建议让白崇禧担任了华中“剿总”司令(之前是毫无实权的国防部长)。

纵观白崇禧的军旅生涯,其大多数时间担任的都是参谋长的职务,在军事谋略上确实称得上“小诸葛”,作为一把手指挥作战的时间很少。


历史军魂


白崇禧小诸葛之称来自1924年统一广西中所表现出来的谋略和军事能力

1、白崇禧于1893年3月18日出生于广西桂林临桂,伊斯兰教徒,伊斯兰教名为奥马尔;

2、1907年白崇禧考入广西陆军小学,但入学不到3个月就因病退学,转读师范学校;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白崇禧加入广西学生军,开赴湖北,随后进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

3、1916年,白崇禧担任广西陆军第一师的营长职务;1923年,白崇禧因去广州疗养时,以全权代表身份要求孙中山统一广西,于是孙中山任命黄绍竑为关系讨贼军第一军总指挥,白崇禧为参谋长,联合李宗仁,在1924年击败陆荣廷、沈鸿英统一关系;

4、1926年,国民革命家北伐,白崇禧担任国民革命军参谋长,白崇禧指挥并平定湖南、湖北,在江西击溃吴佩孚、孙传芳部队;

5、1927年,总司令蒋介石任命白崇禧为东路军前敌总指挥,攻克浙江,进军上海;4月,白崇禧担任淞沪卫戍司令;

宁汉分裂蒋介石下野时,孙传芳趁国民军内乱之际攻占南京龙潭;白崇禧在从上海回南京路上发现孙传芳军踪迹后,在无锡车站用电话指挥第一军14师卫立煌部反攻龙潭、2师刘峙进行增援,随后白崇禧前往镇江指挥,同时李宗仁急掉第一军和第七军东西夹击龙潭,经过6日夜作战后,消灭孙传芳主力部队;

6、1928年,白崇禧收编湖南的唐生智部,肃清奉系在关内残部,在9月直达北平、天津,东北张学良宣布易帜;

白崇禧(右)与蒋介石(左),摄于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


7、北伐成功后到抗日前,虽然白崇禧、李宗仁等桂系和蒋介石先后在蒋桂战争、中原大战都有国争斗,但从1928年到1936年却是白崇禧积极武化整军,实施“寓供兵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政策,实行全省皆兵;虽然广西贫穷,但白崇禧依然建设空军,设立航空军事学校,并兼任校长和空军大队长——抗战后,广西空军悉数移交中央;

8、七七事变后,桂系和蒋介石和解,白崇禧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正参谋总长是程潜):

徐州会战,白崇禧奉命视察个战区,并协助李宗仁部署计划;

武汉保卫战,曾在7月中旬-9月代理李宗仁指挥第五战区,负责江北防务;

长沙南岳会议后,白崇禧担任桂林行营主任;

1939年,白崇禧以最高统帅指挥第七战区薛岳在第一次长沙会战击败日军,迫使日本不得不改到从广西钦州登陆进攻,并夺取南宁;蒋介石要求白崇禧以桂林行营主任身份指挥第五军等中央嫡系部队进行昆仑关之战,挫败日本意图由广西进入贵州进攻重庆的意图;

1944年,3万桂军和民团仅凭轻武器在桂柳会战中击败1.6万日军,创造日本侵华战争中日军平均单日战死人数最高的记录;

1945年10月,白崇禧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白崇禧以国防部部长之身份来台宣慰

9、1946年,白崇禧担任国防部长,并前往东北督战,指挥杜聿明和新6军、新1军、71军,在第二次四平战役中击败林彪,最后在美国特使马歇尔以断绝美元威胁下,蒋介石停止了东北战斗;

10、1948年台湾228事件发生,白崇禧和蒋经国前往宣慰。

白崇禧一到台湾就宣布四条处置原则:

改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为省政府,提前市长、县长选举,在省、市、县三级机关中尽力使用本省人;

本省、外省人一律待遇相同;

尽力缩小公营范围;

赦免参与人员,不予追究。

在3月28日和台省警备总司令不参谋长柯远芬等的会议上,白崇禧给了四点指示:

现已抓捕人犯,加速依法审判;

今后抓捕人犯,公开依法办理;

除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外,其他机构一律不得抓捕——包括市县警察局;

准予参与的学生复学,并免除特别保证书和照片——犯罪记录?

后面就不说了。

1938年5月出刊的《良友画报》137期封面人物:白崇禧将军


综述

白崇禧并非仅仅有军事才能,在治理上也颇有能力,体现有四处:

1、1928年到1936年建设广西中,积极整军备武,给出了抗战中桂系将士卓越抗战的靓丽成绩,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桂南会战等都有桂系的参与;

2、1947年在处置228事变时能够迅速安抚台湾人心,以重用本省人、降低公营对台湾民生影响、公开赦免等手段进行处置,公平、依法、公开是核心;

3、1948年7月5日的汉口纪念周报告上,白崇禧提出了总体战是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综合的性质:

“总体战必须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紧密配合……惟有实现三民主义之民生主义,彻底改革土地制度,使‘耕者有其田’,土地有合理的分配,同时实施‘将士授田’办法,而后始能掌握全体民众……才有光明前途”

4、1948年12月,致电蒋介石要求让美、英或美、苏共同调停议和:

“(一)先将真正谋和诚意,转知美国(电话加英国),请美国出而调处,或征得美国同意,约同苏联共同斡旋和平。(二)由民意机关向双方呼吁和平,恢复和平谈判。(三)双方军队应在原地停止军事行动,听候和平谈判解决。”


1964年白崇禧给李宗仁发的电报表露了白崇禧最后心迹:

“最近阅报……我公竟于二月十二日投函纽约前锋论坛报,……劝说美国学步法国……调整关系。我公对国难既不能共赴……危害国家,是诚何心,是真自毁立场矣!自毁其历史矣!自绝于国人矣!伏望我公激发良知,远离宵小,翻然悔悟,以全晚节。”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白崇禧此人,在近代军事史上,绝对是有数的厉害的角色,即便是毛主席也忍不住评价他为“中国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

不论是狡猾也好,或是阴险也罢,终究也只是在说白崇禧颇有谋略,善于谋略,当得上所谓的“小诸葛”。

白崇禧是一个横空出世式的人物,在黄绍竑和李宗仁联手扫清旧桂系陆荣廷、沈鸿英之前,他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只是黄绍竑部的一个小参谋,谁也没想到日后的他竟成了人人称赞的“小诸葛”。

不过,李宗仁和黄绍竑一经合作,所谓的“定桂讨贼联军”顿时间成了广西的第三大势力,已有了和陆荣廷、沈鸿英逐鹿的资格,白崇禧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智谋——

他给李、黄定下了一个战略,即所谓的“先陆后沈”,先联沈倒陆,然后挟胜利之势打倒沈鸿英。

李宗仁能够放下过去的成见和黄绍竑合作,也是白崇禧的功劳。

黄绍竑曾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投入了李宗仁的麾下,可是,黄绍竑后来却又不甘屈居于李之下,所以又找机会脱离了李宗仁,同时他还拉走了李宗仁的两个营。这边一脱离李宗仁,那边却又被沈鸿英给收编,李宗仁心中能没点气?

白崇禧促成李、黄合作,确有几分孔明促成孙、刘合作的味道。

果然,李、黄用了白的策略,一路扫清了陆、沈,后来又打退了入犯的滇军唐继尧部,让他们三人登上了桂系的高台,一声令下,便有无数“狼兵”为他们冲锋陷阵。

白也在打沈鸿英部的时候,打出了一个“小诸葛”的雅号。

此时,桂系也走到了一个能够掀起海啸的节点——诚如唐德刚先生所言,广西的统一和两广的合作,实系于李宗仁的一念之间,他如果一念及邪,则以孙先生为首的广州军政府,绝对经不起吴佩孚、唐继尧和陈炯明这三方势力的夹攻。

当时的李宗仁也确实犹豫过,继续打孙的旗帜会怎样,扯下孙的旗帜又会怎样?

实际上,早在李、黄合作之前,黄绍竑曾想趁着广州讨伐沈鸿英的时候,在沈鸿英背后捅刀,抢夺沈的装备用来扩充自己的实力,可是又担心沈能打赢广州,所以匆忙派人去广州问白崇禧。

白崇禧当时给黄绍竑的三条路,实则便是桂系的三条路:一是附和北洋政府,二是支持湖南军阀赵恒锡所提出的联省自治,三是拥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政府。

他说:“北洋军阀是我们所厌恶的,联省自治不是统一中国的良策,剩下最后一条,就是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广州革命政府。”

他话已经说明了了,统一中国,只能走第三条路。实际上,他更想说的是,他们想要统一中国!

这条路实则又和他们底定桂系的战略异曲同工,联合弱势去打强势,当时谁最弱?显然是广州。

所以,白崇禧极力促成了两广的合作。

这一路走的,可谓步步是谋算,稍有差池也许便会慢盘皆输。

这样的“小诸葛”,够不够狡诈?

白崇禧这个人更看重桂系集团的利益,所以一直在想方设法掀翻蒋介石,让李宗仁和桂系上位。

蒋的一生,曾经三次被迫通电下野,第一次和第三次便是白崇禧在背后阴谋推动。

1927年,李、白二人借着蒋处决王天培,又和汪精卫闹翻脸的良机,联合汪精卫,拉拢何应钦,一起“逼宫”,让蒋不得不辞职。

1949年,李、白又趁着蒋处处失利,局势危急,拉拢了一票蒋的亲信、心腹一起“逼宫”,蒋又一次被白逼得辞职。

这样的“小诸葛”,算不算阴险?

李、白率领桂系参加北伐后,白被蒋任命为副总参谋长,虽有拉拢之意,也有离间李、白之意,可是终究还是对“小诸葛”才能的认可。

白崇禧指挥了一场堪称北伐战争中最为激烈的战役——龙潭战役,这场战役也是北伐战争中最具决定性的一战,白氏一战便为将来的南京国民政府打下了稳固的地盘。

谭延闿听到白氏打了胜仗的消息,忍不住赞道:“指挥能事回天地,学语小儿知姓名。”

这一战,让白崇禧这个“小诸葛”家喻户晓。

后来,白崇禧又率领北伐军一路打到了山海关,威逼张作霖,既是为桂系,也是为国民政府彻底打开了局面。

不过,白崇禧在军事上虽然算得上是有数的天才,可是于政治一途,却不是他的所长,所以,殊为遗憾的是白崇禧后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政治角逐上,而非战场。

他将战场上的战略战术搬到了政治上,虽然能用,可是他终究不是此道高手,不论是政治手段,还是政治眼光,白氏不如李氏远矣。

否则的话,他不会在明明已经和蒋闹得没有解开仇恨的可能性的情况下,竟然被蒋忽悠到了台湾,反过头来又和远在美国的李宗仁闹得面红耳赤,成了蒋对付李的一杆枪,后来蒋发现他这杆枪用处不大时,便将丢到一边了。

最后,又落了一个死的不明不白的凄惨结局。

“小诸葛”也只能用在战场上,不能用在政治上,否则“小诸葛”也得成“臭皮匠”。


吾与吾国


白崇禧能有“小诸葛”的称号,在整个战争的过程中,他确实有不俗的战绩表现。

白崇禧战绩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北伐战争的时候,能打败孙传芳这样实力雄厚的旧军阀势力的人,当然是有几把刷子的了。

孙传芳就是被白崇禧所带领的桂军所打败的,孙传芳所占领的江西,正是桂军北伐的必经之地,他们北伐的目的,就是要统一中国。

可以说整个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面的布局,都是白崇禧在谋划。

最终他们一路凯歌,披荆斩棘,一直打到了北平城下。北伐战争能取得这样的效果,也算是初战告捷了。

这一切的成果的取得,白崇禧功不可没。同是桂军不怕死的威名,威震全国。那时候每次大战桂军的伤亡,几乎都达到了三分之一以上。

在白崇禧和李宗仁的带领下,桂军打仗真的是出了名的不要命。

那时候白崇禧是桂军的第二号人物,他的上面就是蒋介石的政敌李宗仁。

因为桂军的出现,打破了蒋介石想独裁统一的步伐。

也就是说桂军的存在,对蒋介石来说是最有力对威胁。这个威胁当然就是来自白崇禧和李宗仁了。

但是,蒋介石和桂军之间,又有太多的恩怨,他们分分合合,总是会因为利益,走在一起,会因为利益而分道扬镳。

北伐的时候,他们是同仇敌忾,为了统一的目标,把旧系军阀打的是落花流水,四处逃窜。但是,后来为了利益争夺,白崇禧所带领的桂军和蒋介石反目成仇了。

中原大战就此打响,白崇禧所在的桂军,联合当时的阎锡山,冯玉祥和蒋介石,张学良相抗衡。

最终蒋介石方胜利,白崇禧等人不得不退守广西。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桂系军誓与中国共存亡,声言要北上抗日,那时候的蒋介石想要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紧接着就是西安事变的发生,蒋介石宣布全面抗日。所以说桂系军的存在,对于达成全民共同联合抗日,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抗日战争打响的时候,白崇禧,李宗仁带领100万桂军开始北上抗日,其中李宗仁和白崇禧镇守的就是军事要塞徐州,在这里他们打了著名的台儿庄大捷。

这次战争的胜利,桂系军全歼日军两万余人,而且这次进攻台儿庄的日军,全是精锐部队。

台儿庄战役之所以取得胜利,正是白崇禧谋划的结果。他提议采用坚壁清野,对日军实施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最终取得了这次战役的全面胜利。

此次战役的胜利,举国欢庆,大大的鼓舞了全民抗日的士气。

抗日战争结束后,白崇禧归顺了蒋介石,开始和蒋介石一起对抗中国人民解放军。

蒋介石集团不乏能打的将领,但是,有战略眼光的,真的是寥寥无几,而白崇禧就是其中的一个。

所以,在这方面蒋介石还是很倚重白崇禧的。

正是因为白崇禧谋智过人,所以他也是蒋介石最大的威胁。

虽然白崇禧率属国民党,但是,国民党也分派系,白崇禧所属的正是桂系,他一支拥护和支持的人,就是他的老乡李宗仁。

所以,这就导致了蒋介石对李宗仁又爱又恨的结果。

解放战争时期,白崇禧被蒋介石派到了中原抵御刘邓大军。但是,最终被刘邓大军所打败。

白崇禧又开始做幕后主持,逼迫蒋介石下野,让李宗仁上台。李宗仁上台后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划江而治的策略,这就是白崇禧的想法。

不过,最后这一协议因为国民党的拒不签字而告终。

最终中国人民解放军带领百万雄师渡过长江,解放了全中国。

1949年国民党反动派全面溃败,退守台湾。之后白崇禧也到了台湾,于1966年不明不白的死去。


史学达人


白崇禧在军事上确实有着很强的能力,在战乱时期也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名将,但称他为“小诸葛”也只是吹吹牛皮而已。

因为他的政治手段远远没有诸葛亮高明,只能说他的军事才能在那个时代中是很突出的,与其他军事家相比,他可以称之为“小诸葛”,实际上他是不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我们就简单说说他的三个小方面吧。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出生于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山尾,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桂林人。他先后毕业于广西陆军小学和保定军校第3期步科,毕业之后回到广西任旧桂系陆荣廷部的第一师少尉见习官。他的军事才能也就是从这里开始展现的。

第一:在他的少尉见习官期间,他奉命前去剿匪。经过激战后,有一大批土匪被招安了,但是白崇禧居然违抗上级命令将这些投降的土匪全部杀了。本以为会受到处罚,没想到土匪们因为他的威慑与打压,匪乱渐渐平息了。自己也因剿匪有功,又被命令随团前去禁烟。通过这两次的行动,白崇禧的军事才能开始崭露头角。

在1925年1月的时候,由李宗仁、白崇禧等青年军人组成的“定桂讨贼军”,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战、浴血拼搏,最后成功的将陆荣廷、沈鸿英等旧桂系军阀消灭殆尽,使陆、沈二人被迫离开广西。在柳州、桂林、全州等几场规模较大的恶战中,白崇禧充分展现了“小诸葛”的实力,从此他的名声大噪。

第二:既然说到他,我们就不得不说到李白组合的李宗仁了。由于他和李宗仁是同学,所以他们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二人也被称为“李白”。尽管在后来桂系经历了多次起起落落,但是两人始终保持着亲密无间的关系。不管外界怎样诱惑威胁,两人都没有发生任何动摇。将彼此之间的信任一直保持着,直到他们完全失败于共产党。

历史上的军阀,一般都是一个人当家称老大,搞多人平起平坐的,一般都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但是“李白”二人和黄绍竑的“新桂系”,反而越来越壮大,新桂系的三位老大不但没有争权夺利,反而相互帮衬,互相学习,他们的成功友好合作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他们很快就占领了广西。 这是他在合作上的天分。

第三:当时由于孙中山去世,滇军唐继尧大肆进攻广西。想要一口吞并两广,并且想要推翻主张国共合作的革命政府,将岭南半壁江山收入自家口袋。就这样“第一次滇桂战争”正式爆发。这场战争持续了半年多,也是相当惨烈的。

不过白崇禧极力拉拢云南军阀范石生的“定滇军”作同盟,经过他的一系列计谋,桂军以顽强的战斗力弱胜大败滇军,打的唐继饶落荒而逃。在1926年初,广东革命政府与“新桂系”达成协议,将两广统一。

而就在两广统一后,北伐战争开始了。这时白崇禧又被蒋介石任命为参谋部次长。他这个身份亲自前往长沙,凭借着他出色的军事才能成功地让他的同学湘军第四师师长唐生智归附革命政府。这也显示出了他的过人之处。

所以不能否认白崇禧的才能,但也不能太过夸张,“小诸葛”作为赞美之词也是合情合理的。我认为他的很多才能是遇上了好的时机,俗话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