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羅川古城,一座很多人都不瞭解的古城

走進羅川,沃土平疇、阡陌縱橫,南北兩面被“泰山、琴山、北華山、藥王山”四山合圍。一條寬闊的川道自東向西,將正寧縣域的大塬一分為二。四郎河水沿川而過,蜿蜒西去。羅川城傍水而建,是正寧古縣制所在地。據歷史記載,北魏泰常五年(公元420年),朝廷在此設置陽周縣。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取意“羅水出於川”,遂改為羅川縣,一直持續到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縣治遷至山河鎮。雖然六易其名,但羅川城作為縣治,時間長達1509年之久。


慶陽羅川古城,一座很多人都不瞭解的古城


加固保護的古牌坊


慶陽羅川古城,一座很多人都不瞭解的古城


加固保護的古牌坊

在羅川並不寬闊的街道上豎立著三座古牌坊,自西向東,一字排開,用紅砂岩石料鑿磨鑲砌而成,均為四柱三間三層,斗拱歇山頂式。由於年代久遠,許多地方都出現鬆動掉落,於是支起了鐵架,加以保護。


慶陽羅川古城,一座很多人都不瞭解的古城


古牌坊局部


慶陽羅川古城,一座很多人都不瞭解的古城


古牌坊局部

走近細看,分別是清官坊、天官坊和恩寵坊。前兩座是明代朝廷為表彰一代廉吏趙邦清而建,兩坊均高8.1米,寬8.23米,其間距11.5米。“天官坊”三字是由當時的慶陽知府齊元會所題。牌坊上的“天官大夫”、“壬辰進士”、“藤縣知縣”、“辛卯歲貢”、“辛卯文魁”等匾額,說明了趙邦清身份職位的變化。而“清官坊”正在維修,被幕布遮蓋,只能隱約看到“一代清官”、“清風勁節”等對趙邦清清廉為官的讚譽之詞。另一座“恩寵坊”的來歷,說法不一。有的說是趙邦清為他的兩位母親所建,也有人說是人們為紀念趙邦清而建。整座牌坊通體雕刻,浮雕圖案有飛禽走獸、山水雲霧、草木花卉、庭舍人物,三層蓋頂,無論從外觀形體還是用料著工,都勝過“天官坊”和“清官坊”的。


慶陽羅川古城,一座很多人都不瞭解的古城


鐵旗杆

慶陽羅川古城,一座很多人都不瞭解的古城


鐵旗杆局部


在古牌坊後豎立著的一對精美的鐵旗杆吸引了我的注意。據介紹,這對鐵旗杆建造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原立於羅川古城城隍廟門前。約有16米高,上細下粗,上部被雙龍纏繞,龍頭朝下,首為心聲,似乎是對蒼生百姓的護佑。下端插入一雙鐵獅的背腹,兩尊鐵獅,一公一母,雕刻工藝極為細膩精湛。公獅腳踏繡球,奮足欲奔,母獅和顏悅目,足下踩著一隻幼獅。這種陰陽互補,天人合一的構築,是儒家中庸懷柔、普心向善思想的體現。在鐵旗杆頂端各有一隻鐵鶴,分別揹負日月二字,凌空展翅騰飛,鐵鶴下方有一塊梯形小匾額,上面寫有“七國保衛”“萬代屏藩”,它的下方是兩個方鬥,四角各豎萬字旗,寓意“萬德吉祥”。旗杆中下部原本有一幅鐵鑄的對聯,上聯“社薦雞豚留永日”;下聯“旗幡熊虎帶待靈風”。很遺憾這幅對聯已被盜,至今下落不明。


慶陽羅川古城,一座很多人都不瞭解的古城


正寧文廟


慶陽羅川古城,一座很多人都不瞭解的古城


正寧文廟


文廟是古代人們尊儒重教的象徵,是人們祭奠古聖先賢的地方。在詢問了好幾位老鄉後,終於在正寧二中的校園裡找到了這座羅川文廟。文廟修建於元代至正年間(1341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知縣郭鈞重修;明代毀於戰火,後經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多次修補,規制也更加完善。現存大成殿5間,坐北朝南,斗拱結構,屋脊兩端有鴟吻飾,連同殿前平臺,共佔地1100平方米,保存完好,頗具文化韻味和地標特色。


慶陽羅川古城,一座很多人都不瞭解的古城


黌宮神柏


殿前有一株古柏,據考證種植於東漢時期,高約15.5米,樹圍約2.9米,世人譽為“黌宮神柏”、“樹中君子”。相傳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四月十一日,這株柏樹突然冒煙,陝西三水(今旬邑)有一位名人文少白精通天文,嘆曰:“松柏君也,真寧趙公人中松柏也。今柏出煙,乾所難乎!”。果不其然,時隔兩天,趙邦清被奸臣張鳳翔等陷害,貶逐故里。如今古柏歷經千年風雨滄桑,依然鬱鬱蔥蔥,雄姿煥發,氣勢磅礴,似乎寓示著趙邦清憂國憂民、為國盡忠、為民謀利的崇高抱負和頂天立地、大義凜然、氣貫長虹的松柏精神歷久彌新,亙古不衰。


慶陽羅川古城,一座很多人都不瞭解的古城


慶陽羅川古城,一座很多人都不瞭解的古城


從一個縣到一個鄉,再到一個村,羅川城看似不斷在縮小,實則這種縮小,更加凸顯了羅川城的內涵。探尋羅川城,清晰的史料與滄桑的遺址,都是珍貴的。除此之外,留存的民居與煙火生息的小城居民,更是彌足珍貴。接近這裡的民居與居民,就是接近在此生息繁衍的歷史煙火。


慶陽羅川古城,一座很多人都不瞭解的古城


慶陽羅川古城,一座很多人都不瞭解的古城


慶陽羅川古城,一座很多人都不瞭解的古城


屋頂精美的磚雕


羅川城的民居,主要位於三座牌坊街道的南側,從北到南,從西到東,擁擁擠擠形成聚落。綠樹掩映之中,這裡分佈著數不清的巷子,排布在每條巷道兩旁的每戶院落,依坡就勢,參差錯落,古色古香。這樣的院落,每一處都遺落著時間的痕跡。房屋的材料多以石材為主,輔以磚木。有的粗獷奔放,一派農家淳樸風貌;有的精雕細刻,雕樑畫棟,於淳樸之中顯示著富貴之氣。


慶陽羅川古城,一座很多人都不瞭解的古城


六七十年代的門樓


慶陽羅川古城,一座很多人都不瞭解的古城


在羅川古城,還有趙邦清的族人為他修建的趙氏祠堂、唐肅宗祭天的唐臺、立有13通碑刻的碑廊和許許多多精彩的歷史傳說。可惜由於時間匆忙,未能來得及一一欣賞和細細聆聽。拂去歷史塵埃,羅川城儼然正寧歷史文化名副其實的“縮影”,更是一個天然的歷史文化博物館,散發著千年古城的神韻,誘人神往、發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