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武术家韩建中先生

忠肝义胆沱南侠 一代天骄韩其昌

解读武术家韩建中先生

韩其昌老先生

韩其昌(1895—1988),河北深县人,精“翻子”、“弹腿”、“连环套刀”,尤以“梅花桩”拳法见长。青少年时即为人慷慨,因行侠仗义儿闻名乡里,后被武林人称“沱南侠”,又因其独臂垫大车而得“铁臂沱南侠”美誉。韩其昌老师人称侠士,但并不仅仅局限于行侠仗义上,他有着鲜明的立场和观点,有着强烈的正义感。他有个叔伯兄弟名叫韩复光,抗日时期参加游击队,在一次秘密集会时,被叛徒出卖而被捕,日伪军要将他活埋,韩复光大义凌然,视死如归。后来被抗日军民救出。韩其昌对其弟很是敬佩,提起来总是说:“任敌人用什么刑,一点儿不草鸡,是条好汉!”韩复光被救出后,党组织派他进北平搞地下工作,当时韩其昌在北平武术界已是极有声望了。韩复光便利用这层关系,在韩其昌的健族武术研究社社址王爷佛堂建立了地下联络站,在白色恐怖非常严重的情况下,韩其昌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慨然应允。当时我党在天津的负责人李廷元等同志经常出入那里。

1949年解放军刚一进北京城,韩其昌先生就被请到中央警卫二师教授武术。韩其昌应承说:“警卫师是保卫党中央、毛主席和北京城的,警卫战士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军事素质,还得学好擒拿格斗,这个地方我得去教。”他结合战士们没有武术功底基础的特点,简化教学过程,将简单、实用、收效快的武术散手、擒拿技术及刺杀技术整理出一套系统的教材,传授给肩负警卫任务的战士们。现在,公安系统训练使用的一些擒拿技术中,还保留使用着韩其昌先生的教材内容。

1950年10月,举世闻名的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举国上下全力以赴支援前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一切感染了韩先生,他想,我是一个练武之人,怎么报效国家?参军上前线,五十多岁了,人家不要,于是就组织北京武术界在中山公园中山堂举行义演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

解读武术家韩建中先生

后来,北京的一些高等院校陆续开设了武术课,北京大学正式聘请韩其昌先生前往任教,他精湛的武功、高尚的武德赢得了师生们的爱戴,更使他在这个全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为武术的发展垫下了基础。

韩其昌先生始终关心着中华武术的发展,尤其关心武术的科学化。

五十年代后期,苏联派来一批生理学家、运动学家帮助中国的武术家们进行研究。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从事运动的人进行各种功能的测定。韩先生当时正为气功学习班讲座,他尽全力协助苏联专家的研究,终于首次得出“气也是一种物质”的结论。

韩其昌先生一生中从不把武术当做谋取世俗利益的手段,而是当做生命的自由表达。他说武术能够打通人体生命内部的各个通道,能够为生命争取尽可能更大的空间,他说:对于人来说,生命是最高的终极的价值,其余的一切如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宗教等等都不能代表也不能高于人的生命;生命本身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组合体,包含着多种多样能力、智力、体力的需要,其中每一种都有独立的存在和价值,都应该得到实践,这是生命多样化的途径。

在人们的心目中,韩其昌老先生是一个真正的武术家,武术不仅是他的事业和工具,而更是他全部的生活方式,他的丰富阅历和渊博知识使它成为武术界的一代天骄和活档案。他自己也常说:我要把我的一身功夫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的传下去,要把自己知道的都传给后人,我不在世,好些事情就没人知道了。他还说:对于武术我倾向于认为一个人的悟性是天生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它可以被唤醒,但无法从外面被灌输进去,关于这一点,我儿子建中就比较不错,我敢说,武术将是他一生追求与忠诚的事业。

而果真如此,韩建中先生从韩其昌老先生那里继承了武术之无穷精力,一生不知疲倦地做着武术忠诚的敬业者,并一步步成长为享誉中外的一代武术大家。

文韬武略真英雄 影响中国武术四十年

解读武术家韩建中先生

建中先生

韩建中小学就读于师大二附小、北大附小,中学进入清华附中。由于父亲在北大任教,北大那种爱国、进步的文化积淀从小就渗透在他的心灵中,加之居住在北大校园,耳濡目染了未名湖畔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学术氛围,以及博雅塔下一流武术宗师父亲韩其昌的言传身教,这些都为他开启了一道武术文化感悟之门。若干年后,他从北师大毕业,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体系任高级教官(三级警监)教授武术直至退休。从他幼年到任教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履历中,可以说家境和学业背景加之他自强奋斗不息是他成功的重要部分。

解读武术家韩建中先生

让我们跟随着他的足迹感受韩建中先生这一程荡气回肠的武术人生:

1983年荣获全国优秀武术辅导员称号。

1984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武术辅导员。

1988年成功编导了第二十四届汉城奥运会“空中彩虹”武术交流节目,并在公安大学的教学过程中多次获得教学质量奖和教学管理奖。

1990年任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大型团体操“中华武术”刀术表演总教练。1991年代表北京市赴日本进行武术交流表演、获得一等奖。

1995年七月和一九九七年四月任两届河北省深州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四千多人开幕式总策划、总编导、总教练和副总评议长。

1999年法国巴黎市长特别签署授予韩建中“体育贡献奖”。

1999年10月任首届中国武当国际武术比赛总裁判长。

2005年任中华龙第二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开幕式三千多人大型表演总策划、总编导、总教练。

2006年任第一届“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 评委会总裁判长,并先后到美国、法国、德国等国进行武术交流和访问。

2007年担任CCTV-5“武林大会”总裁判长。

2009年在CCTV-5中国武术首届WMA职业赛事中,担任现场直播总裁判长。

2011年任“武行天下”中泰国际大赛总裁判长。

2006年被评为“全国体育贡献十佳风云人物”。

特别是1998年8月至2004年,中央电视台《康乐年华》、《早安中国》、《早晨》栏目中由他主讲的每天“擒拿一招”播讲了长达近五年的时间,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赞誉。在2013年海峡两岸中国武术系列节目专栏中,他激浊扬清,更是激起了亿万观众的共鸣。

为了梅花桩拳的挖掘整理工作,2011年,韩建中先生深入基层走访了四十多个县一百多个村镇,积累了三百多个G的文献资料。2013年,梅花桩拳走进了中央电视台CCTV4,同年,韩建中先生获得“中华武术三十年最具影响力人物”奖,成为对中国武术贡献最突出最核心公众人物之一。

而无论是中央电视台的“说武论技”,还是博客点击量最高的武行天下的总裁判长,他的一支铁笔杆子更让武林内外望尘莫及,多年来,他著有《梅花桩》、《梅花桩续集》、《五式梅花桩》、《五式梅花桩实用技击术》、《擒敌制胜八十八法》、《神招克敌》、《实用擒拿术》、《擒拿反擒拿》、《夺凶器基本技法》等十几本著作,并参加公安部擒敌技术教材的编辑工作,还有近百篇文章在全国多家主流刊物上发表。《中华武术》、《武魂》、《武当》、《武林》、《精武》、香港《中国功夫》等杂志、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卫视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都对韩建中先生进行过采访和专题报道,表彰他的业绩。他的名字被收录在《世界名人录》、《中国杰出人物大典》、《世界优秀人物大典》、《中国专家大词典》等大典之中。

2000年至今,在国家武术院与《中华武术》杂志合办的《名家大讲堂》讲座中他担纲专家主讲,受到学员和官方的肯首。他说:我想要把中华武术传授给更多的人,希望能够传递到最基层的老百姓中间去。看到这些热爱中国武术的人从海内外、从祖国的大江南北,不辞千万里来到中国,来到北京,如果不把好东西传给他们,我心疼啊!

现在,韩建中先生的博客“武行天下”,成为弘扬武术精神和文化,点击率较高的全球共享网络资源。

武行天下铸春秋 成就一代武术大家

对于武术,韩建中先生选择了执着和严肃。他坚持武术打假,他说:不讲打的武术哪里还叫武术!无论哪个拳种,武术的第一本质特征就是搏击的技术、技能和技巧,这是武术区别于舞武、舞蹈、杂技和打把式卖艺的根本特征。但是单纯讲打,不提武术的思想性、健身性、观赏性,就又忽视了武术的大系统论。并强调武术人需要大气,境界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为此,他写过一篇杂文--《愿武林大会的高手们如巴顿遇到隆美尔》。他说:我知道中国武术会有一段时间很艰难,但还要坚持啊,为什么?必须要把影视武术引入错误的现象矫正过来,这个很不容易,如果媒体真的把花拳绣腿引入主媒,那么传统武术是很容易走回头路的,在关键时刻,坚持就很重要,要么就得咬牙忍住,要超越具体。

韩建中先生在武术界备受推崇,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评价。 对于人们敬称他为武术家,他说:如果一个武术家,没有真打实做的功夫,没有用武术深远的内涵去影响后人又能算什么武术家呢?什么叫武术家?因为他能给国人争光;什么叫著名武术家?因为他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什么叫伟大的武术家?因为他的功和德及著作能够影响人类。所以武术家的名号是建立在个人技术水平及功、德的基础之上。没有这一点,那么所谓武术家的身份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当然,每个自称为武术家或武术大家的人都不彻底,我也不彻底。

身为武术高级教官,韩建中先生对中华武术的发展、传播、提高及国家的安定团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培养的数千名弟子中有的走上了特殊的工作岗位,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的中坚力量,正可谓桃李满天下。

韩建中先生对武术的追求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为了中国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今年已经78岁的他依然风尘仆仆、不知疲倦地行走于山水之间,他说:“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垮;没有精神和文化建没,不打自垮;没有尚武精神,何有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国的武术培养了我,我是这个肌体中的一个细胞。虽然渺小,但我终身将为我从事的武术事业竭尽全力,报效生我养我的中华民族。”这就是毕生武学无止境,放踵磨顶,寸心至死如丹的一代武术家韩建中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