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科技热讯|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

一周科技热讯|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

01

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

一周科技热讯|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

————

据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消息,12月12日16时4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完成“太空刹车”,被月球捕获,进入了近月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16时39分,在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发出指令,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距月面129公里处成功实施7500牛发动机点火,约5分钟后,发动机正常关机。根据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近月制动获得圆满成功。近月制动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反推发动机的推力。嫦娥一号实施我国首次探月任务时,由于发动机推力较小,近月制动分3次才完成。而此后的“嫦娥姐妹”配备了推力更大的减速发动机,均为“一脚刹车,准确入弯”。

02

人类首次在太空3D打印出生物器官

一周科技热讯|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

————

俄医疗企业Invitro称,俄罗斯宇航员利用国际空间站上的3D生物打印机,设法在零重力下打印出了实验鼠的甲状腺。该公司表示,未来甚至有望打印出人体器官,以促进医学研究的发展。空间站上的俄罗斯宇航员科诺年科于莫斯科时间4日17时(北京时间4日22时)开始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在太空中打印生物器官的工作。相关实验结果将于12月晚些时候返回地球,并于2019年2月公布。俄罗斯也成为世界上首个在太空打印出生物器官的国家。

03

小行星贝努上发现水痕迹

一周科技热讯|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

————

美国航天局今日称美国“奥西里斯-REx”探测器在贝努小行星上发现了水痕迹,这些水分被“锁”在贝努小行星的粘土中。初步分析显示,贝努小行星存在含氢氧基的分子,其中氢氧基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相连组成。整个小行星的含水粘土材料中都存在氢氧基团,这意味着贝努的岩体曾在某个时间点上与水发生过反应。研究人员说,贝努曾经的母体——一个体积更大的小行星——曾在某个时间存在液态水。

04

新模型让全球汞排放“有据可查”

一周科技热讯|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

————

作为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地球上的汞是如何循环分布的?天津大学地科院孙若愚副教授与哈佛大学、法国科学院图卢兹地球环境研究所、南京大学等团队合作,历时5年,建成了全球第一个动态、全耦合、可拓展的全球汞同位素箱体模型,该模型首次加入了稳定汞同位素多维分馏模块,有助于更加精确地观测记录全球汞排放和循环数据,从而帮助实现降低汞排放。当今世界汞排放约为工业革命前的3至5倍。地表环境中的汞负荷显著增加,并进一步加剧了剧毒甲基汞在生物体特别是食用鱼类体内的累积,危害人类健康。全球汞循环模型综合研究汞排放、迁移、转化与沉降,能够从理论上快速反演环境体中汞的历史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汞排放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05

美研制出迄今最小三维晶体管

一周科技热讯|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

————

日前,美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的三维晶体管,尺寸不到当今最小商业晶体管的一半。他们为此开发了一种新颖的微加工技术,可以逐个原子地修改半导体材料。他们对最新发明的化学蚀刻技术(热原子级蚀刻)进行了改进,以便在原子水平上对半导体材料进行精确修改,利用这种技术制造出的CMOS三维晶体管可窄至2.5纳米,且效率高于商用晶体管。

- END -

·免责申明·

本文部分图文整理自网络

本文如无意侵犯某方的知识产权,告之即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