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科技熱訊|嫦娥四號進入環月軌道

一周科技热讯|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

01

嫦娥四號進入環月軌道

一周科技热讯|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

————

據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消息,12月12日16時45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實施近月制動,順利完成“太空剎車”,被月球捕獲,進入了近月點約100公里的環月軌道。16時39分,在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發出指令,嫦娥四號探測器在距月面129公里處成功實施7500牛發動機點火,約5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嫦娥四號探測器順利進入環月軌道,近月制動獲得圓滿成功。近月制動的效率主要取決於反推發動機的推力。嫦娥一號實施我國首次探月任務時,由於發動機推力較小,近月制動分3次才完成。而此後的“嫦娥姐妹”配備了推力更大的減速發動機,均為“一腳剎車,準確入彎”。

02

人類首次在太空3D打印出生物器官

一周科技热讯|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

————

俄醫療企業Invitro稱,俄羅斯宇航員利用國際空間站上的3D生物打印機,設法在零重力下打印出了實驗鼠的甲狀腺。該公司表示,未來甚至有望打印出人體器官,以促進醫學研究的發展。空間站上的俄羅斯宇航員科諾年科於莫斯科時間4日17時(北京時間4日22時)開始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在太空中打印生物器官的工作。相關實驗結果將於12月晚些時候返回地球,並於2019年2月公佈。俄羅斯也成為世界上首個在太空打印出生物器官的國家。

03

小行星貝努上發現水痕跡

一周科技热讯|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

————

美國航天局今日稱美國“奧西里斯-REx”探測器在貝努小行星上發現了水痕跡,這些水分被“鎖”在貝努小行星的粘土中。初步分析顯示,貝努小行星存在含氫氧基的分子,其中氫氧基由氫原子和氧原子相連組成。整個小行星的含水粘土材料中都存在氫氧基團,這意味著貝努的巖體曾在某個時間點上與水發生過反應。研究人員說,貝努曾經的母體——一個體積更大的小行星——曾在某個時間存在液態水。

04

新模型讓全球汞排放“有據可查”

一周科技热讯|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

————

作為一種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地球上的汞是如何循環分佈的?天津大學地科院孫若愚副教授與哈佛大學、法國科學院圖盧茲地球環境研究所、南京大學等團隊合作,歷時5年,建成了全球第一個動態、全耦合、可拓展的全球汞同位素箱體模型,該模型首次加入了穩定汞同位素多維分餾模塊,有助於更加精確地觀測記錄全球汞排放和循環數據,從而幫助實現降低汞排放。當今世界汞排放約為工業革命前的3至5倍。地表環境中的汞負荷顯著增加,並進一步加劇了劇毒甲基汞在生物體特別是食用魚類體內的累積,危害人類健康。全球汞循環模型綜合研究汞排放、遷移、轉化與沉降,能夠從理論上快速反演環境體中汞的歷史變化趨勢,並預測未來汞排放所產生的環境影響。

05

美研製出迄今最小三維晶體管

一周科技热讯|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

————

日前,美國研究人員研製出一種新的三維晶體管,尺寸不到當今最小商業晶體管的一半。他們為此開發了一種新穎的微加工技術,可以逐個原子地修改半導體材料。他們對最新發明的化學蝕刻技術(熱原子級蝕刻)進行了改進,以便在原子水平上對半導體材料進行精確修改,利用這種技術製造出的CMOS三維晶體管可窄至2.5納米,且效率高於商用晶體管。

- END -

·免責申明·

本文部分圖文整理自網絡

本文如無意侵犯某方的知識產權,告之即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