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嗨,大家好,我是那巖。歡迎來到科技美學四大旗艦對決的下篇的內容,在上篇以及中篇兩個加起來差不多一個小時的視頻節目當中,我們為大家詳細測試了這四臺機器的基礎功能以及在影像系統方面的表現,而在本期節目當中我們會著力去介紹它們各自的特色功能、包括大家關心的電池續航等方面的情況,並且最終會給出我們的購買建議。好了,不廢話我們下面馬上開始本期內容。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系統&特色

蘋果的iPhone XS Max以及三星Galaxy Note 9都是正常的硬件升級以及功能迭代,都可以算是比較成功的前代產品的替換者,當然Galaxy Note 9這邊有很多地方和上半年在Galaxy S9+功能方面是有重疊的,當然只有這支Spen仍舊是它獨有的賣點,畢竟在整個手機圈子還都沒有一支Spen這樣的筆能夠代替Note系列的地位。

隨行記錄、偶爾用一些繪畫應用塗塗素描,除了纖薄筆尖伴隨細碎的摩擦聲,在4096級壓力感應下模仿真實的筆觸以外,首次配備藍牙低功耗傳感器,使S Pen可以在設備的10米範圍內兼作遙控器。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比如對正在進行的PPT、視頻和照片,點按一次暫停或者是播放,點按兩次跳過,還有遠程遙控拍照,長按啟動相機,單擊拍照,雙擊切換前後攝像頭,合影或者自拍的時候還是有些用處的。

即使是S Pen的電量耗光,放回Galaxy Note 9中充電40秒即可獲得30分鐘待機時間。讓人想起來iPad上面的Apple pencil。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三星承諾開放SDK已經上線,開發者可以充分利用遠程功能,將更多的第三方應用融入到S Pen。

關於iPhone XS Max咱們已經之前做過很多的測試,幾乎是拿出來一臺旗艦開就要拿它作對比,之前很多的測試結論就是如果你只是想要體驗最新的iOS12系統的話,那麼顯然它不是那個最具性價比的選擇 。

是的,iOS 12的多項軟性服務,都可以在原有硬件的基礎上可以無縫過度,何況這些Android見怪不怪的功能也很難讓人有慾望通過換機的方式感受iOS 12。面容ID的速度有小幅改善,並且新增的替用外貌iPhone X也是有效的,可以錄入兩張人臉。捷徑更是iPhone系列的福利。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至於應用的運行情況,是否和其他旗艦拉開明顯的差距,稍後咱們通過實驗來證明。

另外,A12仿生除了在很多負載測試下的性能提高40%左右,CPU額外添加一個核心,並且引入無損內存壓縮技術的GPU,以及領先的商用7nm工藝外,最重要的改進就是內部自主設計的神經網絡引擎。

華為的Mate 20 Pro今年的進步可以說是有目共睹的,不論是軟件還是硬件,都是強力堆料一般的存在,所有的新機不足以作為它購買的理由了,那麼其他的方面呢?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華為P20 Pro的時候,通過一根TypeC轉 HDMI的轉接線連接顯示器可以開啟電腦模式,關於這點,我們也做過和Galaxy S9+、堅果R1電腦模式的視頻,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翻看往期內容,小結一下就是功能有限,使用頻次還不夠高,和TNT易用程度相比還是差距比較大。系統級內置雲電腦的形式勝在便捷,進入APP以後,顯示來自雲端的Windows桌面,你可以像用本地電腦一樣來使用它。

而Mate 20 Pro連轉接線都不用,電腦模式直接無線投屏,雲電腦也可以,只是對距離、障礙物等有嚴格的要求。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除了這些,有了麒麟980的輔助,原有的AI功能更上一層樓,AI識屏擴展支持翻譯和購物,甚至食物的卡路里,雖然準確程度不一,但是也算有趣的應用實例。關於玩遊戲的情況,我們接下來也會一併詳細測試。

很多同學都會有這樣的疑問,今年大多數廠商都會打著所謂AI計算的旗號,包括連驍龍平臺都有從芯片到硬件逐個的打包方案,那麼它們究竟孰優孰劣呢?

考慮到在實際的應用當中,AI計算的表現形式還是太少,我們平常最常見的可能還是拍照的時候的一個場景識別,更多的時候它還是藏在後臺做調度以及默默地去優化我們的運算,所以呢我們目前暫時是用兩個AI的跑分軟件來做一個測試,暫時做一個參考。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首先是魯大師,支持雙平臺,Android和iOS都有對應的APP。

從結果來看,A12仿生領先麒麟980,幅度在500分左右,比驍龍845的2倍還要強,而Galaxy Note 9和ROG遊戲手機的成績很接近。

接下來是AI-Benchmark,這款APP只有Android的版本,但是測試的項目比較豐富,更全面的展示它們的水平。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Mate 20 Pro和Galaxy Note 9、ROG遊戲手機拉開6000分左右的差距,驍龍845的AI性能甚至不不如之前的麒麟970,可見獨立NPU的在這個環節的實力。

成績固然可喜可賀,但是要展示這項功能都需要特定的軟件,這也說明所謂AI的NPC在我們目前的使用當中應用的例子還是偏少,讓我們期待明年更多的旗艦機型能夠有更多的成熟的運算的場景。

ROG遊戲手機的總結相對要簡單一些,因為“遊戲手機”這個品類非常有特色,它專門只針對遊戲進行優化。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比如這個“誇張”的主題,彷彿就怕旁邊的人不知道這是一款遊戲手機,在開啟X模式之後,圖標全部被染成紅色,找APP都很費勁,很難辨認。

我們知道,遊戲本往往有炫目的光效,而“敗家之眼”豈是浪得虛名?遊戲本有的東西,遊戲手機也要一應俱全,不僅可以任意設置顏色,還有呼吸、頻閃等模式。

如果使用配件擋住機器,你看不到燈怎麼辦?索性連風扇、拓展塢都做了RGB燈。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剛才我們提到幾個關鍵字,X模式算一個,不同的是亮燈和顯示CPU、GPU、RAM和ROM的使用情況、風扇轉速、運行溫度等等看著專業的數據。

AirTriggers觸控傳感器是另一個關鍵字,在一些遊戲當中可以自定義按鍵,類似手柄的LR,吃雞遊戲的效果更明顯,左鍵開鏡、右鍵射擊,動作是一氣呵成。實際的使用上接近HTC的壓感邊框,不玩遊戲的時候也可以設置成其他的快捷鍵,返回、截圖之類的功能。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想來想去,這個功能最大的優勢或許還是方便吧。

需要說一下,ROG玩家國度的手機有幾個獨特的功能是需要專門的遊戲配件來實現的,而且這些配件的價格不菲。

首先這個大箱子就看起來非常敗家,像是特工拎的手提箱。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TwinView手柄內置單獨的屏幕、電池和風扇,把ROG遊戲手機裝進去後像是一個任天堂的3DS,兩個屏幕可以分開顯示,很少有APP支持這種聯動的方式,我們實在沒想到它的具體場景。這個手柄的物理按鍵並沒有比邊框的觸控鍵好上多少,再加上不輕的重量,暫時還不建議入手,除非你是遊戲主播。

ROG遊戲手機放入底座用來當做主機,一大堆接口這倒是有點意思,連上鍵盤、鼠標、顯示器以後,玩遊戲基本沒有延遲,按鍵的映射也很自由,不喜歡默認的設置可以更改。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除了遊戲以外,這個底座的價值恐怕就少了八成,APP適配還不如三星和華為的電腦模式。

最後,我們集中展示APP多輪測試和遊戲體驗的對比。

四臺機器會相應打開一系列的相同的APP,然後再進行二次打開,打開的程序涵蓋我們日常的常用的一些視頻 消費以及我們二次元的很多軟件,一起來看看結果。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Galaxy Note 9基本是保留所有的APP,但是第一輪加載的時間更多。iPhone XS Max多了1GB RAM,足以讓大多數的APP留在後臺,並且有了強悍性能的輔助,即使重新啟動,速度上也沒有太多的劣勢。Mate 20 Pro第二輪的遊戲耽誤不少的時間,ROG遊戲手機在第一輪中以微弱的優勢領先。

遊戲方面,我們使用愛否的KFMark工具來測試Galaxy Note 9、Mate 20 Pro和ROG遊戲手機的幀率情況,對於頂級旗艦來說,高畫質下保持40fps不是太大的問題,只是ROG遊戲手機的波動確實比較小,Mate 20 Pro的波動就要更明顯一些。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Galaxy Note 9和ROG遊戲手機都有專屬的散熱系統,前者的叫Water Carbon Cooling水碳冷卻,後者叫3D VaporChamber冷凝技術,並且還有AeroActive酷冷風扇。而iPhone XS Max和Mate 20 Pro憑藉更先進的製程,在發熱量上其實有一定的優勢。

我們持續玩了一小時左右的刺激戰場,iPhone XS Max的正面溫度只有38.6攝氏度、但是背面達到42.1攝氏度,輕微的燙手。Mate 20 Pro的背面溫度控制理想,Galaxy Note 9和ROG遊戲手機的溫度普遍要高上一些,尤其Galaxy Note 9已經超過43攝氏度。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續航充電

首先就是續航測試,之前咱們在鬥魚科技美學直播間對這次續航測試進行了全程的直播。

四臺機器的電池容量都不算小,Galaxy Note 9從前代的3300mAh大幅提至4000mAh,連iPhone XS Max都達到3100mAh左右,Mate 20 Pro更是4200mAh,ROG遊戲手機和三星是一致的。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我們將四臺機器的亮度統一,並且讓它們連續運行指定的APP。

iPhone XS Max和Mate 20 Pro剩餘電量的比例基本一致,除了7nm製成進一步降低功耗,更大容量的電池才是關鍵因素。Galaxy Note 9的剩餘電量要少於前兩者,不過也有40%以上。ROG遊戲手機不太理想,每個環節的耗電都要更高,完成測試之後只剩不到30%,排名墊底。

充電方面,Galaxy Note 9依然沿用過去的方案,電池容量卻提升700mAh,不由得讓人擔心它的充電速度。iPhone XS Max支持時下流行的USB PD快充,可是標配還是5V 1A的充電器。Mate 20 Pro的40W超級快充號稱30分鐘充電70%,一會咱們再來看。ROG遊戲手機QC 4.0快充可以同時用於側邊和底部的Type C接口。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除此以外,只有ROG遊戲手機是沒有無線充電的,Mate 20 Pro支持15W無線充電,並且可以當做無線充電板為其他支持無線充電的機器反向充電。當然,Mate 20 Pro的15W無線充電器和iPhone XS Max的快充組合一樣,需要單獨購買。

從折線圖來看,Mate 20 Pro在半小時內基本達到宣傳的目標,實測充了65%左右,整體用時1小時多一點,相當快的速度了,尤其適合碎片化時間的應急。ROG遊戲手機也不慢,100分鐘充滿,前期的效率要低於Mate 20 Pro。而Galaxy Note 9以9V 1.67A的充電器充滿4000mAh的電池,總時長只比ROG遊戲手機慢了10分鐘,著實是不容易。iPhone XS Max繼承原裝充電器“慢得令人髮指”的特點,最終花了3小時20分鐘。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關於Mate 20 Pro的反向充電我們也做了實驗,對比給iPhone XS Max充電半小時後來看電量變化,我們發現這個功能似乎只有緊急情況才有用,轉換效率不高導致華為Mate 20 Pro也掉電了11%的情況下,蘋果的iPhone XS Max只增長3%。然而對於不同的機器,充電效率也不同,比如我們拿小米MIX 3作為被充對象,同樣是半小時,Mate 20 Pro掉電10%,小米MIX多了5%。

信號

最後,我們集中處理一下大家對於這四大旗艦的各種惡樣的疑問。

由於iPhone XS Max採用英特爾的基帶解決方案,導致很多網友在實際使用當中對於它的通信表現是很不滿意的,我個人在實際使用當中也確實遇到了不少的問題,不過還沒有量化去測試,接下來我們就用幾個常用的地點,去對比一下蘋果和其他的機型,在信號方面到底有什麼不同。我們對四大旗艦都使用同一個運營商的SIM卡,分別出入我們常見的室內、商場包括地下停車場等等,一起來觀察它們的信號浮動值。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iPhone XS Max在大多數場景下的dBm值都低於其他機器的水平,地下車庫和電梯中降到-127~129dBm,反觀其他三臺機器,Galaxy Note 9和Mate 20 Pro竟然在地下車庫和電梯中的信號更好,後者的總體表現也是四臺機器中最穩定,ROG遊戲手機總體是比較平均。

其中我們進電梯時還在移動網絡下播放在線視頻,隨後電梯裡四臺機器都是切換到3G,視頻緩衝的原因沒有受到太多影響。

總結

好了是到了總結的時候了, 我們先來說說兩個老對手蘋果和三星,今年這兩款產品其實都面對著自己的問題,首先說三星,其實我們測試下來你會發現它是臺非常均衡的產品,該有的功能全都有,而且每一項表現得其實都不錯,但是它相對於之前的Note系列,包括上半年的S9來說,沒有太多的改變,放在這裡沒有讓我們眼前一亮的功能,所謂不破不立,面對困境的三星,只有在明年的S10上面拿出真本領才有翻盤的希望。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再來看蘋果,市值破萬億之後人們盼望著庫克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不過對於iPhoneXS Max來說,它的出現更多的就是代替了原來的iPad mini,而就產品本身來說,除了大屏幕和常規的硬件升級之外,並沒有給我們太多額外的驚喜,同時卻給了我們信號方面的驚嚇,不誇張地說,這是我個人用過這幾年以來信號最差的一臺手機。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對於蘋果和三星的吐槽,讓我們覺得國產機型突飛猛進的進步確實是值得誇耀的,比如這次的華為,不論從紙面參數上還是我們實際拿到手的體驗,都是讓人無可挑剔的,甚至可以說是刮目相看的,要知道這款產品距離上半年的P20Pro僅僅過去6個月而已,當然由於眾所周知所謂綠屏問題,以及沒完沒了的缺貨問題,是的這款產品註定沒有辦法現在就打動所有的人,我們對於它也只能持一個暫時保留並觀察的態度。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吐槽了半天你會發現我們對於ROG批評反倒是最少的,不過呢並不意味著這是一款推薦給所有人的產品,畢竟它只是在遊戲手機這個單獨的垂直品類當中作為先鋒機型存在。


四大旗艦對決(下篇)結局並不完美


關於這四臺手機的購買建議就是如果你不是特別著急的話,我們建議你慎重等待一下,特別是你可以看一下我們下期將會做到的國產機型的對比測試之後再做決定。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科技美學四大旗艦對決上中下期的所有的內容了,非常感謝您的全程觀看。這裡是科技美學,我是那巖,我們下一期國產機型對決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