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史铁生:生命是中性的,如何演绎靠你自己


《地坛》|史铁生:生命是中性的,如何演绎靠你自己


最近在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学的课文中曾有其节选和片段。

然而,中学时的我们还只是孩子,只是好奇心出其地重,忽而觉得地坛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竟然能承载如此多的人,记录这么多的故事。

那个时候的我们,对残疾、苦难、生死这些词丝毫没有过多的感触和体会,那时的我们又何曾能真切感受到一个突然双腿残疾,心智焦灼,又不甘于对命运屈服的,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的那份内心的悲凉和酸楚。

重读史铁生的文字,让我对生命和有了更多敬畏,对一个人坚韧的张力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史铁生是不幸的,无忧无虑地活到二十一岁,突然之间失去了双腿,突然之间,不知道活着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失去了工作,生计都成问题,更焦灼的是心里的苦痛早已超过生理的痛楚千万倍。

然而史铁生又是幸运的,那段难熬的日子里,母亲总是默默地陪着在身边,没有过多地打扰,没有深刻地说教,没有流泪和咆哮,只是在儿子独自一人出门后,悄悄地跟在身后,静静地望着儿子背影,努力在极度悲痛之际去呵护儿子的一点点自尊,努力去做儿子背后那个默默的,付出随时准备承受一切的人。

史铁生是幸运的,他经历了生命中那些不能承受之重后,毅然在精神上“站了起来”。他虽然一度想过生死,一度找不到寄托和活着的价值,但是终究他找到了精神的拐杖和生命的依托,他开始摒弃对生死的纠结,他开始用精神写作。

写作让他最终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地坛是他精神的后花园,写作是他灵魂的百芳斋,而母亲,则是他“站起来”和好好活下去的动力之源。

无疑,他用残疾之躯诠释了人生的另一种高度。在他的文字中能找到直击苦难的那一束光芒和希望,没有哀怨和嫉仇,有的只是是精致与明媚。


《地坛》|史铁生:生命是中性的,如何演绎靠你自己


面对生命中那些不能承受之重,史铁生告诉了我们什么?

-01-

越是苦难,越要直面。

辛弃疾词《贺新郎·用前韵再赋》:”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人生的长河里沟沟坎坎,深深浅浅,没有所谓的一帆风顺,没有心心念念的诸事平安。有的是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和沟坎,有的人躲在角落里顾影自怜,有的人选择直面苦难。

史铁生生病后,得到了医院的确切诊断:”你的病目前没办法治“。然而他的母亲却依然报着不泯的决心,到处求医,打听偏方,希望有一天会有奇迹出现。史铁生却表现出超乎常人的理智:”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

他开始接受轮椅的桎梏,开始找寻心灵地那片圣地-地坛,他说”

这园子荒芜但不衰败“,像极了残疾后的史铁生,内心虽然荒芜惶恐但终究没有绝望衰败。他开始直面生命中这份突如其来的难以承受之重,冥冥中找到了灵魂的依托和精神的田野--他开始着手写小说,全身心投入而不带一丝怯意和怀疑。

周国平在《直面苦难》中讲到:

我相信人有素质的差异。苦难可以发生动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练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抑人格,——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素质大致规定了一个人承受苦难的限度,在此限度内,苦难的锤炼或可助人成材,超出此则会把人击碎。


《地坛》|史铁生:生命是中性的,如何演绎靠你自己


-02-

去行动远比沉寂在痛苦中徘徊要有效得多。

史铁生用毕生的经历在诠释着一句话:不要去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要去做行动的巨人!“。

他自从双腿残疾后,便经常去地坛寻找行动的源泉,他用灵动的双眼去寻找故事和灵感,用敏锐的直觉去交友寒暄。

他将苦楚深藏于心底,用写作的行动去呵护心底那片孱弱的沉寂。一直笔耕不辍,他在《我与地坛》中写到:

但我一直记得那份忽临的轻松和快慰,也不考虑词句,也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

是啊,当你陷入焦虑和痛苦时,唯一的良药便是去行动。

这亦让我想到了范雨素,这个迅速火遍网络的育儿嫂。

范雨素说”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它装订地极为拙劣。“然而范雨素虽然命途多舛,但是她有梦想,更有行动。她12岁那年就敢独自离家出走去流浪,只是为了安抚那颗不安分的心。

受到丈夫家暴后,毅然带着两个女儿离婚回老家。

20岁那年她为了生计,又带着两个女儿奔赴北京,从最底层开始打工赚钱。

虽然生活在社会底层,她并没有自怨自艾,顾影自怜,而是乐观积极,做育儿嫂的同时,读书写作,组织文学小组,工作、照顾孩子之余又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固然生活给了她太多拙劣的痕迹,她亦能用行动去磨平那些生命的不易。

她没有想过很多复杂的事情,比如买房子,也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养老,也没有过分担忧女儿们的未来。

她只是在不停地用行动和精神去耕耘自己的一片天地,她带着女儿去西藏旅游。会在工作时,一周回家一次,让两个女儿独立地生活。

这种行动力和积极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儿,让我尤为感到钦佩的是,她那个并没有上过几天学的大女儿,年纪轻轻就通过速记员的工作拿到了年薪九万。

这种意志力和行动力是会传承和世袭的。大女儿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单亲,自己出身卑微,自己没有上过学而自惭形秽,而是毅然担当起照顾妹妹的责任,从节目中学习,从母亲买回的那一千斤书中寻找行动的方向。

罗胖也说:“我这两年来找到了一个对抗焦虑的法子:一旦发现自己有焦虑和痛苦情绪马上就着手去做具体的事情,焦虑环节从来不是因为情绪放松,而是因为没有具体的行动。”


《地坛》|史铁生:生命是中性的,如何演绎靠你自己



-03-

生活将你抛弃,但你不能抛弃自己,那些不易终将幻化成灵感的羽翼。

史铁生正是有了不同于常人的苦难经历,才有了他的丰富阅历,有了对生活更加深入的思考,才有了他对生活的细腻触碰和灵感的肆意放飞,才有了令世人瞩目的文学作品。

当残酷的现实夺取了他的双腿,他亦顿感无力和焦虑,也曾有过对生死的考虑,诚然也想过自我放弃。然而曾几何时,或许是因为骨子里的那份不甘与坚毅,或许是因为母亲的那份沉重的爱的思绪,或许是写作带给了他从未有过的灵魂感触,他最终捡回了自己残存的心坚,用那些丰富的经历结成五彩的灵感羽翼,将生命铸就到了一个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有句话说的好:“生命是中性的,如何演绎靠你自己

”。

苦难也罢,不幸也好,终究会在演绎精彩生命的路上散发出浓郁芳香,向着那个更好的自己卓然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