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菇商学院|无社交阿里,无电商腾讯,如何找回缺失的基因?

商场上你总会听到这样一句话:阿里没有做社交的基因,腾讯没有做电商的基因。相爱相杀的两大巨头,在各自的领域深耕细作,纷纷布局,用资本的力量,建立起自己的流量入口、生态链及护城河,进而确立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冬菇商学院|无社交阿里,无电商腾讯,如何找回缺失的基因?

先来说说阿里做社交,其实一开始做淘宝的时候就有了阿里旺旺,当然产品的定位是用于平台买家与卖家之间的沟通;后面再旗下产品支付宝里也上线了好友添加,每天也会推出些集福等活动,但还是不能作为日常的社交平台来使用;当然还通过投资的方式入股了微博、陌陌等。

阿里在做社交平台时,有两款不得不提的产品,那就是败者来往和成者钉钉。2013年诞生的来往是阿里第一款独立于电商业务之外的社交产品,作为想打入社交平台领域战略意义而言,当年的来往获得了来自马云的极大支持。战术上采用的明星战术,邀请了很多企业家和明星入住;同时用红包奖励以硬指标的形式,要求员工拉100个的外部用户,来扩大用户的数量。

冬菇商学院|无社交阿里,无电商腾讯,如何找回缺失的基因?

在面对腾讯的QQ、微信两座社交大山面前,阿里的这一动作似乎并没有预想的那样,来往后来的命运大家也知道并没有成功。但是阿里并没有放弃继续入驻社交领域,凭借着ToB端的良好基因,钉钉作为为企业打造免费沟通和协同的多端平台横空出世。

就在前几天的12月9日,钉钉在北京召开了秋冬发布会,CEO无招也表示,钉钉正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操作系统,在数字经济规模高速增长的今天,企业可以在钉钉上完成“人、财、物、事”所有运营环节,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的在线化、数字化。

冬菇商学院|无社交阿里,无电商腾讯,如何找回缺失的基因?

相信很多参加工作的人,在公司可能体验过打卡机,也体验过线上的钉钉,相信每个员工用得最多的肯定会有考勤、加班休假转正等各种审批功能。3年多来钉钉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呢?据相关数据统计,从2015年1月钉钉在北京正式发布开始,截止今年3月31日,钉钉的企业用户超过700万家;截止2017年12月31日,钉钉的个人用户突破一亿。

中国企业数量大约为4300万家,这就意味着,大约16%的中国企业已经用上了钉钉。QuestMobile最新统计表明,在移动办公软件领域,钉钉活跃数排名第一,超过第二名到第十名活跃用户数的总和。

冬菇商学院|无社交阿里,无电商腾讯,如何找回缺失的基因?

我们知道阿里巴巴的核心增长业务来自于核心的电商业务,不管是国内电商业务还是跨境国际零售方面,都保持了强劲的增长;还围绕线下零售进行投资,如入股银泰百货、高鑫零售、联华超市、新华都等实体,赋能传统零售;此外还围绕新零售打造新的业态,如盒马生鲜及一些智慧天猫店等。

核心业务之外,阿里积极布局投资其他业务,云计算近年来在国内的市场比重越来越大,移动支付也是股重要的力量,物流、数字文化娱乐、本地生活服务等。不管是内部孵化还是入股、收购,总体来说都给阿里实现了新的营收增长。

在这些投资的业务驱动下,不仅满足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全网式布局,渠道的相互打通形成了强大的关系链,新进的用户给阿里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新技术的服务积极赋能,打造良好的消费体验,最终形成良好的商业闭环。

冬菇商学院|无社交阿里,无电商腾讯,如何找回缺失的基因?

说到阿里就不得不提到腾讯,大有种倚天屠龙谁与争锋的感觉。提到腾讯,不管是给人的印象还是核心业务上,社交和游戏占了重要的比重。8亿多的QQ用户,10亿多的微信用户,霸占了社交软件的大半个江山;而游戏的市场份额能占到半壁江山,因此也人说其本质上是应用软件公司。

冬菇商学院|无社交阿里,无电商腾讯,如何找回缺失的基因?

尽管如此,腾讯还是在做好核心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对外投资,寻求更多的合作,以此来提升腾讯在该领域的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电商新零售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腾讯都在加码对新零售的布局,入股投资京东、唯品会、拼多多、蘑菇街、转转美团等电商平台;线下零售投资有永辉超市、步步高、家乐福、天虹、沃尔玛等。可以看出腾讯的电商梦一直都在,都是通过入股合作的形式,曲线完成电商的布局。

冬菇商学院|无社交阿里,无电商腾讯,如何找回缺失的基因?

此外,微信支付、小程序懂等工具积极赋能新零售。说到新零售,小马哥曾表示:我们不是做新零售,甚至不做商业,只做连接、云计算以及底层的服务,把机会让给所有的合作伙伴。其实,基于强大的社交和移动支付端口,腾讯自身也拥有了强大的流量入口,就像搭载了各种电商小程序,同时钱包里面搭载了腾讯自己的缴费等服务,以及第三方生活服务,这些都是对零售业务的赋能。

移动互联网时代,两大巨头的全线布局,就拿新零售来说,可以看成是对互联网流量与效率的竞争。在确保核心业务的持续增长情况下,进行全方位投资布局,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业务规模的扩大,实现全领域的大数据覆盖,打通相关的数据和技术、渠道等服务,进而实现发展的战略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