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市駐村第一書記唐昆:用孝心“照亮”扶貧之路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每天清晨或者黃昏,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段村鄉趙溝村整潔的村道上,村民們時常可以看到一位頭髮花白的中年人攙扶著一位行動不便的老人緩緩散步的情形,近三個月來,這已經成為了該村的一道風景。

然而,他們卻並不是趙溝村的村民,中年人是該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唐昆,而老年人則是他的老父親。在趙溝村的村部裡,一間十幾平米的小房子,一張辦公桌、三把椅子、一個取暖的“小太陽”,兩張簡易的木板床鋪,這就是他們父子共同生活的地方。

唐昆,今年41歲,湖北隨州人,1999年從中國地質大學畢業後,被選調到三門峽市旅遊局(現旅遊發展委員會)工作。2017年11月,他被組織委派到澠池縣段村鄉趙溝村擔任第一書記,開展扶貧工作。

唐昆的父親今年75歲,有老年痴呆,生活幾乎不能自理,靠唐昆弟兄3人輪流照顧。按說去年就該輪到唐昆照顧父親了,但那個時候他剛到趙溝駐村扶貧,妻子在鄭州的工作也比較忙,還要照顧上初中的孩子。無奈,只能讓遠在湖北的大哥替他擔起了照顧父親的責任。2018年9月,唐昆實在感覺過意不去,再加上思父心切,便毅然決定將父親接到村裡來,和他一起駐村扶貧。

三門峽市駐村第一書記唐昆:用孝心“照亮”扶貧之路

唐昆(左三)在主持工作(張芸曦 攝)

唐昆剛到村時,村貧困人口多,村情複雜,再加上趙溝村土地資源少,嚴重製約著經濟發展。但唐昆經過詳細的走訪瞭解後發現,趙溝村有著秀美的自然景觀,而且保留了較為完整的明清村落建築格局,並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有“中原石頭城,深山小迷宮”之稱。為此,唐昆和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幹部們一起,經過幾番考察論證,決定在趙溝村發展旅遊產業,併成立了村旅遊辦公室。他組織召開村民大會,把在外工作人員請回村裡,採取自主推薦、村民大會投票表決的方式,選出了10人小組,組成了趙溝村不拿一分錢的群眾自治組織,為趙溝村的旅遊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出謀劃策。

由於唐昆的父親生活不能自理,每次唐昆到縣裡、鄉里開會時,也時常把父親帶在身邊,“有一次去縣裡開會,我爸就待在車裡等我。中間出來查看了幾次,開完會才把他送到賓館休息。”唐昆說起這次經歷時,忍不住流下了眼淚。鄉里有人幫唐昆聯繫了敬老院,唐昆領父親去看覺得很滿意,但準備送父親過去的時候還是捨不得。“我不敢偷懶,還是沒往敬老院放。”

由於忙於工作,唐昆每天都起得很早,服侍著父親吃完早餐,再攙扶父親去散一會步,隨後趕往工作地點。工作結束後,唐昆還要回來為父親洗衣服、做飯,悉心照顧父親的起居和飲食。有時候他實在太忙回不來,附近的村醫或群眾都會幫助照看,這一點讓唐昆十分感動。

為了發展產業,讓村民早日脫貧,唐昆鼓勵村民大面積種植花椒。目前,全村花椒種植面積已有1000餘畝,村“兩委”為壯大集體經濟,還從群眾手中流轉107畝土地,全部種上了花椒、芍藥。

貧困戶王石亂和唯一的兒子相依為命,由於家裡窮,兒子三十多歲還沒媳婦,導致思想悲觀不願意幹活,唐昆多次到他們家裡做工作,建議他們母子搞農家樂致富,但她的兒子總以沒有技術、沒有本錢投資為理由推脫。唐昆生氣地說:“你們守著旅遊這麼好條件,門口有千年大槐樹,出門抬頭有筆架山、書山,就是賣開水都能掙錢,你們擀麵總會吧,就賣手工面!”在唐昆的鼓動下,三門峽市旅發委為王石亂家買來了桌子板凳,這樣一個農家樂就開起來了,現在每一個月的收入在五千元左右,2017年底,他們家已經順利脫貧。

“唐昆是個好乾部,他為趙溝村做了很多工作。面對家庭的特殊情況,想辦法克服困難,把老父親接到村裡,一邊照顧一邊開展工作,人們常說忠孝不能兩全,但他做到了,他用自己的孝心為我們照亮了扶貧的道路!”說起唐昆,駐村工作隊員無不讚賞有加。(文 侯林峰 張芸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