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筠連:黃牛進家,脫貧致富不用愁

四川筠連:黃牛進家,脫貧致富不用愁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在產業發展中,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著力推進產業扶貧工程,增強脫貧“造血”功能,用黃牛產業這把“金鑰匙”打開“貧困鎖”,讓群眾生活“牛”起來。

筠連縣是一個川滇接合部典型的山區農業縣,也是一個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遠山區於一體的貧困縣。面對貧困人口多、貧困面積廣、貧困程度深的現實情況,筠連縣以“山繁川育、藏牛於戶”為養殖模式,以“好牛貸”金融產品為抓手,將黃牛產業打造成促進貧困群眾精準脫貧、穩定增收的優勢產業之一。

四川筠連:黃牛進家,脫貧致富不用愁

能繁母牛進家門,脫貧致富有信心

“上個月我賣了6頭公牛,總共賣了11.2萬元。”四川省筠連縣雙騰鎮德勝村四組的貧困戶羅萬彬將綠油油的青草鋪在食槽中。

割草、放料、飲水、攪拌、防疫……羅萬彬每天精心照料著他的牛。

誰能想到,兩年前妻子因病去世,家中僅有年幼的孩子和年邁的雙親,沉重的家庭負擔和現實的家庭情況讓他無法外出打工,家裡一貧如洗,負債累累。別說搞產業,就連家裡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開支都很困難。2016年,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羅萬彬貸款10萬元購買了10頭能繁母牛,2年發展成了19頭牛,早已用賣牛的收入還清了貸款,別說脫貧了,致富都有信心。

羅萬彬的養牛致富模式,正是筠連縣“藏牛於戶”的生動實踐。藏牛於戶,筠連縣有著優越的自然地理優勢,全縣90%以上土地為山地、農田均靠牛耕種,黃牛一直以來就是該縣農民耕種的重要工具。

“貧困戶養殖的主要是能繁母牛,根據每戶貧困戶家庭人口、收入等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餵養方式。”筠連縣畜牧水產局局長劉後林說,2017年筠連縣肉牛存欄量18.2萬頭,出欄量達5.12萬頭,實現產值9.12億元。

國家肉牛犛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曹兵海在考察該縣的肉牛養殖後,將筠連的養殖模式歸納為:山繁川育、藏牛於戶。曹兵海認為,筠連縣走出了一條適合我國南部山區小群體大規模養殖肉牛母牛的模式。

四川筠連:黃牛進家,脫貧致富不用愁

藉助金融產品,沒錢也能養牛

很多貧困戶想養牛,但苦於沒有資金。為解決這個問題,2016年,筠連縣構建了“縣政府領導+各職能部門的金融支持、產業發展、政策保險、技術服務、訂單收購、風險防範為一體”的“1+N”聯動機制,開發了獨具特色的“好牛貸”金融產品,形成了推動肉牛產業發展的系統工程。通過政府信用、銀行信用和商業信用的有機結合,有效解決肉牛產業發展資金短缺的難題,推動全縣肉牛產業快速規模化發展,帶動農戶尤其是貧困戶養牛增收。

筠連縣農商銀行推行的“好牛貸”方案是根據場所與規模、勞動能力與規模、草山面積與規模測算後,在充分考慮養殖風險的前提下,可為養牛戶提供母牛每頭最高8000元、肉牛每頭最高6000元的貸款;對養殖條件較好、規模較大、資信良好的養牛戶,可提供最高50萬元的貸款。另外貸款優惠上對建卡貧困戶、限定養牛戶(散戶人均養殖20頭以下、大戶人均養殖50頭以下)、母牛養殖戶貸款可全額使用人民銀行扶貧再貸款,並享受人民銀行基準利率優惠和政府財政貼息。

貧困戶周玉通過“好牛貸”,貸款20萬元建起了牛棚,引進了肉牛,成立了筠連縣巡司鎮西牛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在周玉的帶動下,西牛村包含20戶貧困戶在內的26名社員都有了自己的“小金庫”。

“去年收入有50多萬,自己純利潤有好幾萬,日子越來越好。”周玉說,今年已經賣出大大小小100頭左右的黃牛,利潤達到了去年水平。

不僅是西牛村,筠連縣61個貧困村全部因地制宜地利用“好牛貸”發展起了肉牛產業。2018年,全縣發放“好牛貸”40243.76萬元,惠及農戶11558戶,其中貧困戶佔21.28%,預計戶均年增收可達2300元。

四川筠連:黃牛進家,脫貧致富不用愁

努力多年,村民們發起了“牛財”

經過多年的努力,筠連縣先後榮獲“全國無公害肉牛生產基地縣”“國家基礎母牛擴群增量項目縣”的稱號,“筠連黃牛”也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筠連縣存欄10頭以上的適度規模養牛大戶有2411戶,養牛農戶已達14680戶,已註冊肉牛產業化生產和加工企業(公司)10個,養牛專業合作社96個,養牛家庭牧場89個。有肉牛屠宰分割精深加工企業4個,有機肥生產企業1個,肉牛品種改良配種中心站3個,改良配種站點19個,黃牛養殖、中介和運輸也日漸繁榮,村民們發起了“牛財”。

下一步,筠連縣將根據肉牛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推進優質肉牛良繁基地、集中育肥基地、筠連縣黃牛保種基地、種養循環示範園區等建設步伐,爭取到2021年,全縣肉牛存出欄達到30萬頭以上,肉牛綜合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