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健康产业遇上区块链,企业如何搭上这趟顺风车

区块链(Blockchain)的诞生最早可追溯到2008年,当时美国正处于金融危机中,全球经济也因此动荡起伏。一位自称中本聪的人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比特币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该文章也成为比特币底层技术区块链诞生的标志。至此,区块链的发展史已经长达近10年,这两年人们对比特币的热潮促使着区块链的“风靡”,一时间成为商业资本界的宠儿。

当健康产业遇上区块链,企业如何搭上这趟顺风车


区块链最初是应用在比特币方面,这两年开始在金融经济方面火了,尤其是2018年,从国家上层建筑到底层的经济基础都在关注区块链。区块链是指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它的主要优势是无需中介参与、过程高效透明且成本很低、数据高度安全,因此在任何行业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从金融经济到医疗健康再到食品安全等,区块链在逐步渗透到每一个行业。

可追溯性(Traceability)已经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感议程中的重要一项“事宜”,它是公司布局新业务策略关键推动因素之一,供应商必须确保可追溯性是其原料和加工的核心。同时,全球消费者对所吃食物的详细信息需求更加明确,比如从哪里生产、其对人类和地球的伦理和环境影响。以食品饮料行业为例,区块链正在解决行业发展过程所面临的信任危机问题。沃尔玛、雀巢、联合利华、都乐这样的食品巨头纷纷布局区块链技术,希望用这种高科技手段去解决产品可追溯性和食品安全问题。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追溯性

尽管区块链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但毫无疑问成为2018年全球热词,许多公司也想要了解如何通过区块链帮助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尽管有人炒作掌握区块链技术就能成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区块链确实能够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包括农产品、零售商、原料商。解决食物污染问题、处理产品造假、增加工厂/原料到消费者端的信任等,区块链技术将透明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可追溯性对于零售商冲击是比较大的。F-Trace是一种可追溯性服务,能够帮助零售商和消费者追踪货物从来源到售卖每个阶段的信息。德国最大的零售商Edeka表示将通过F-Trace实现肉类柜台全程可追溯性。对于新鲜肉类柜台来说,预先包装好的肉和鱼已经成为可能。使用F-Trace工作程序,从商店的拆装和文件记录到附加的现场加工,最后,销售过程也可以在肉类柜台实现优化。

有了扫描仪和标签,工人们就能以电子方式记录所有的工作站和处理过程。这使得广泛使用的纸质拆装清单变得多余。此外,通过F-Trace技术,消费者可以在肉类柜台上的触摸屏了解到食物的来源。或者,他们也可以使用智能手机检索相关信息。

对于许多零售商而言,可追溯性为其在市场竞争提供了新的筹码。2018年6月,特易购(Tesco)和澳凯多(Ocado)联合加入一项名为“ProductDNA”的可追溯平台,这是由商业标准组织GS1 UK研发,主要是帮助零售商和供应商追踪产品。有了ProductDNA,购物者想了解的一切都能通过这个单一、行业自主的平台。ProductDNA提供端对端的服务,声称可以让供应商、零售商和购物者的生活更轻松。

可追溯性对原料商“更重要”

可追溯性对终端产品生产商很重要,对原料供应商更“重要”。原料是由原材料制成的,其也有背后的起源故事,它们的来源同样重要。原料公司也有供应商,这些供应商也有自己的供应商或者原料,因此保持整个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很重要。此外,原料的可追溯性也是生产商选择合作伙伴的因素之一,食品制造商在实际的交易过程尽可能会选择和具有“全程可追溯性”的原料供应商合作。如果供应商不能告诉讲出原料背后的供应链故事,那就应该敲响警钟了。

全球许多原料供应商都将“可追溯性”作为产品竞争的优势,比如法国纳图瑞克斯(Naturex)对公司的姜黄素和蓝莓提取物建立身份ID信息,包括产品的所有详细信息,以确保提取物的生产和运输最高纯度。陕西嘉禾研发出一款独特的测试程序HerbaLink,以提高产品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该程序包括3部分:植物鉴别报告(种属)、宏观识别报告(色泽、气味、尺寸等)和化学鉴别报告(HPTLC、HPLC和GC)等。

Palsgaard公司开发出一套独特的追溯技术,可实时监控公司的供应链情况,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详细。比如,通过一个叫做AX的复杂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来管理可跟踪性,可以从上到下对产品的供应链进行明晰的监管。同时,该系统帮助Palsgaard同时监控多个供应链因素。一旦出现问题,确定问题的原因,隔离来源并立即采取行动,以确保问题得到适当和有效的处理。

如果问题已经产生,ERP追溯系统也能够深入到单个产品的信息中。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并允许不受影响的原料继续生产和销售下去。然而,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供应链具有全球性和复杂性,涉及多个国家的不同的代表方。如果你是一家食品和饮料制造商,想要谈论你的客户和消费者的可追溯性,你需要完全确定你对供应链所有部分都有关注,而且在任何时候。

区块链技术的关键,从打假到行业信任的重塑

大多数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面临“造假”问题,而食品行业的假货更为普遍,尤其是在电商和海淘等新兴经济发展模式之下。2017年,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就已经和恒天然、澳佳宝、普华永道、新西兰邮政等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来遏制食品欺诈。该模式预计将在澳大利亚试用,未来可应用于所有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商市场。

区块链技术有助于食品生产商对任何可能危及安全和质量的东西保持警惕,包括污染、食品欺诈和食品防御,包括一系列潜在的威胁,从相对常见的数据篡改和不太可能的恐怖袭击,以及网络犯罪等新的威胁。区块链的另一个特性可以增强安全性。一旦数据已经输入到系统和批准的其他部分链中,任何试图改变一个副本的数据没有适当的授权立即会受到的链条中的其他服务器的注意,数据将会被当场修复。这在预防食品欺诈和网络犯罪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还会带来人们所期待的增量效益。例如,在一个区块链服务的食品行业中,有关质量、可追溯性、可持续性和法规遵从性的信息将被上传并保存在许多服务器上,这些服务器能够连接到供应链中所有各方都可以立即访问的链条上。目前,企业仍然非常依赖于供应商向自己提供的产品文件和证书。在一个复杂的供应链中,这种方法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而区块链有可能加速整个过程,提高功效效率,降低成本。

现如今,消费者对其所购买产品的来源和背后故事信息越来越感兴趣,主要的热衷者是年轻一代消费者。同时,数字化技术让消费者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容易验证一个品牌的生产方式与他们自己的道德和信仰是否相一致。这些对于企业来说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产品的全程可追溯性复杂多样,而区块链的应用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区块链技术的颠覆性之处就在于其解决了“信任”危机。从传统手工业到智能化工厂的过渡,更多的是以数字化和技术化手段取而代之,但这些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应用,并非技术本身。即便是智能化时代,数据造假依旧存在,而区块链技术能够解决的就是信息数字化过程中的真实性问题。

正如美图秀秀董事长、隆领投资创始人蔡文胜说的那样,区块链经济的核心不在技术,而在于商业逻辑的重构。因此,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认知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