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老蝦農教你這四招,有效防控蝦病!

20年老蝦農教你這四招,有效防控蝦病!

20年老蝦農教你這四招,有效防控蝦病!

對蝦病毒性疾病,目前雖然從生產上未能給予有效的治療,但從控制、預防方面卻有一定的技術措施:大量的研究和生產實踐證明,養殖環境本身和養殖主體都存在病源微生物,只要養殖條件控制得好,對蝦一般不會發生嚴重疾病。

一、減少外源性汙染

1.徹底清池、消毒、除害,做好養殖生產的前期準備工作。通過徹底清池,減少池底有機廢棄物的含量,從而減少生產過程中水體富有營養化而造成汙染的條件;消毒除害可使用生石灰茶籽粉、敵百蟲、二氧化氯等藥物,殺滅池土致病菌的中間宿主,切斷傳播途徑。

2.選擇優質蝦苗放養;對蝦養殖已有較長的歷史,養蝦技術人員對選擇優質蝦苗有豐富的經驗,而能否選購經過檢疫不帶病毒的蝦苗放養才是問題的關鍵。

3.改變傳統養殖模式;採用封閉式養殖,減少池水排換量,減少從外界水源帶來的汙染。封閉式養蝦,水源視條件可選擇海況條件良好時一次性吸納進足池水,也可動力抽取外海水或地下水,經60目以上篩絹網過濾入池,再經消毒處理,施肥培養基礎餌料,調節適合養殖品種的鹽度、水色、透明度、PH值等水質因子後才能放苗。

4.投餵人工優質顆料餌料,一般不要投餵鮮活飼料,特殊情況下使用鮮活飼料,必須查明來源,並經檢測、沖洗耳恭聽乾淨後才能投餵。

5.養殖機械及工具儘量做到專池專用,並經常用高錳酸鉀消毒。

20年老蝦農教你這四招,有效防控蝦病!

二、保持池內水質理化因子相對穩定

1.培養單細胞藻類,營造良好水色,穩定透明度範圍。

可通過施肥或適當換水對池內浮游植物的群落流水結構和密度進行調整,使透明度為30~40㎝,水色為淺褐色、黃褐色或黃綠色,水質具有新鮮感,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水體富含氧氣,減少氨氮、硫化氫等有毒物質的生成,創造對蝦良好的生態環境,抑制致病微生物的滋生。

2.重點進行底質改良;特別是養殖生產的中後期,人工顆粒餌料的投餵量增加,殘餌增多,對蝦的排洩物,小型生物殘體等有機廢物日積月累,沒有采取一定的措施,底質很容易惡化、老化,對蝦生活環境會逐漸變壞,誘發疾病。

研究和實踐證明,通過大排大灌換水的方法改善底質,效果不佳,並且會造成對蝦生長不適,應激誘病。

當前科學的措施是使用底質改良劑,如定期放有益活性微生物製劑,它們在水體中能快速將有機物質徹底分解成單細胞藻類可利用的無機營養鹽,減輕有機廢棄物的汙染,而本身對養殖品種無害,同時自身在水體中能迅速繁殖生長形成優勢菌群,通過食物,直接中間接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生長。

酵之源是進口EM菌種,自己發酵菌液,菌量大、活力好,畝調水費用低至1元,降低水體pH值,穩定水質,點擊圖片瞭解詳情

3.穩定PH值;PH值大小及其日波動幅度是養殖水環境優劣的最綜合反映,它直接反映了水的汙染程度和微生物的活動變化情況。當PH值小於7時,往往和水質富營養化有關,而水體生物群落銳減往往導致水體PH值大於或等於9,這是水體變壞、水質惡化的指標,如果處理不及時,會誘發蝦病,造成養殖損失,生產上常用沸石粉和熟石灰等調節,控制PH值日波動小於0.5。

4.配套增氧機械;高密度精養蝦池中,增氧機械的使用,除了增加對蝦對溶解氧的需要外,還在於通過攪水流動,使池水作循環流動狀態,避免溫躍層、鹽躍層出現。

“水華”現象產生或藻相突變,親通過增氧機的打水作用,增加水體的溶解氧,使底質及水中有機廢棄物的汙染,保持水質條件良好,從而避免誘發疾病的應激條件產生。

三、提高對蝦自身免疫力和抗病力

1.在池塘中施肥或適當換水,培養基礎餌料。基礎餌料是指蝦池繁衍起來的能為對蝦攝食的各種生物的總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被幼蝦攝食後,既能節省餌料成本,又能增加對蝦免疫力和抗病力。

2.選購名牌廠家生產的優質配合餌料(顆粒均勻、水中穩定性好、營養全面、餌料係數低等),並要求廠家在餌料中添加誘食劑、促生長劑及穩定維生素C等,促進對蝦攝食、消化吸收,促進蛻皮、生長,增強抗病力,提高成活率。

四、其它有效措施

1.定期施用一些溫和性消毒藥物,殺滅病菌,減少致病因素,但須注意藥物的拮抗作用和協同作用,並且不能與與微生物製劑同時使用。

2.非高密度精養蝦池,可適當放養幾尾肉食性魚類,攝食養殖過程中部分不健康或致病對蝦,防止池中健康蝦攝食病蝦後擴大致病微生物水平。

20年老蝦農教你這四招,有效防控蝦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