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資面試不必緊張!考生初上講臺該注意什麼?

教師資格證面試是一種能力測試型考試,不同於考編面試環節的說課,資格證面試的無生試講環節側重於考生知識點講授並能體現相應教學技能。

教資面試考生面試抽題隨機抽到一題,備課時間二十分鐘,試講十分鐘。

面試試講,實則無生,聽者考官,與其說是啟發學生不如說是啟發考官對你教學能力的認識。

小編給大家彙總了教師資格證面試“大家要注意的地方,都是考試重點,大家一定要謹記”!

這麼重要的內容

趕快轉發、分享給你的小夥伴!


教資面試不必緊張!考生初上講臺該注意什麼?


緊張表現:臺步不穩

授課的過程中腳踩碎步,時前時後, 回頭緊張忘記自己剛才書寫的位置。

緊張表現:語速過快

講課語速過快,會給考官背書的感覺,以及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足。

緊張表現:說話結巴

一句話說完想說下一句但又不知道如何表達,卡在其中,語言惡性循環。

緊張表現:聲如蚊哼

實際上,聲音太輕或過重都會讓人聽的費力。

緊張表現:教態僵硬

授課過程中雙手不知道如何安置,這也不對那也不對,捏衣角、蹭褲縫。

試講內容:精簡重難點,注重教學演繹

對於第一次考面試的同學,猶豫自己的教學水準而往往在備課時設置過多教學要點。甚至與課文主題內容相去甚遠的各種知識點也一股腦的輸出,殊不知這不僅為自己的試講環節徒增壓力而且讓聽你試講的考官也十分費力,隨之而來的試講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在20分鐘的備課時間中,迅速找準重難點是十分重要的。

那麼,回過頭來我們再看一下考官這個角度,除了我們幾個經常提到的面試八大評分要點,試講中需要的更多準則是對你教學能力的確認,“講得多”不等於“講得好”,這一點我們都知道。講解時要懂點到為止,控制好時間節奏,而非滿滿當當密集填充知識點,否則課程安排即辛苦,還容易產生超時扣分,考官也會覺得你講的內容沒有重點。

教學內容:處理好講授與互動的關係

課堂教學語言的精準運用能創設一課的主題基礎,常態課堂中,教師的講與學生的學是緊密相扣的,教師上課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仔細揣摩,還要根據學生思想注意力的集中來合理安排課程進度,而無生試講中,沒有學生配合怎麼辦?很多人會對此產生疑問並感到很大的壓力。實際上無生試講的“空”給你的卻是最大的便利,這裡沒有學生給你回饋,也就沒有了真實課堂的“意外”,你永遠不知道提出一個問題後,這幾十個哈姆雷特會給你什麼樣的答案,而在無生試講中,你就是最好的編劇,而且這些模擬出來的靠近窗邊的粉色上衣的小女孩,戴眼鏡的小男孩,語文課代表,都是你最出色的輔助。

那麼你同樣需要關注的是,一味的知識點閱讀式授課並不能提起學生的興趣,在我們的小組練習中,很多同學的的誤區還在於認為互動就是提問和討論,甚至一節十分鐘試講安排了七八個提問,對應的教學評價也只是“好”“不錯”的簡單銜接,顯得提問的目的性尤其明顯,這樣的課堂互動不如不用。

課堂安排尤其是小學階段、幼兒階段的學生群體用上形式不一的教學活動比如穿插一個小遊戲、做一些學生講演都是能促進形成節奏明快,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的新課改提倡之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這樣一來,學生在此過程中的收穫和成長也同樣是令人期待的。

教學內容: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係

許多同學在試講中由於缺乏實際的上課經驗,對於教學設計總是反覆套用一個所謂的萬能模版。在寫完三維目標準難點後,對於學生的角色也僅定位於推進課程進度學生的主體地位也難能得以體現。

你需要知道的是,我們的課堂教學離不開“關注學生的需要”,學生的學習是在滿足需要的追求中不斷髮展的,因此真正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及時瞭解學生的需要並做好同步調正。常態授課中尤其需要做好這樣的教學預設,不僅是對知識的充分理解運用講授技巧、更要關注到學生的實際。我們常說的三備就是這樣,把由傳統教學中備教材、備教法,上升到備學生的新層次;由原來的老師被動教,上升到學生主動學的新境界。去展示我們的教學有明確的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主體精神。

有了教學預設,教學生成也要即時跟進,這一點在我們的試講中其實也是可以充分體現的。回頭看看你自己的試講。想一想,我們在設計提問時,學生為什麼會百分之百的回答正確?我們在設計實驗時,為什麼學生會百分百的實驗操作正確?“老師,我不會。”“老師,他畫錯了”“老師,我的答案不一樣”實際上,這種情況才是正常課堂中會發生的,而你也是能夠在試講中設計生成”意外“的,然後你再去做進一步的,知識點講解、鼓勵學生髮言、請求其他小組幫助、進一步探究問題、總結評價學生樂於觀察和辯證思考等等搭配,這樣的課堂會更真實,也能夠彰顯你一定的教育機智和教學技巧。

放在最後的話

從試講實際問題上來看,很多同學的語音語調和各個環節的銜接上還是不夠自然的,要懂得由表情的變化去引領課堂的生成;在提問後要有學會傾聽學生的語言的傾聽過程。讓課堂更真實,去熱衷於嘗試新的互動方法。要學會放棄部分內容,著重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點”,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支撐點”。在不斷的練習中形成屬於自己的獨一份萬能模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