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皇帝刘禅在位41年,却被嘲笑千年,是这样吗?为什么?

叶芳銮


刘禅在位41年和他被嘲笑千年这两个不冲突,可能大家都有个错觉,觉得刘禅昏庸无能,其实不然。

刘备死后,说是刘禅继位,但是当时的军政大权都在丞相诸葛亮手中掌控着。诸葛亮数次北伐,刘禅就说了两国实力各方面相差太大,这样劳民伤财举国之力去发动战争,除了消耗自身的实力并不能取得什么实际效果,但是呢诸葛亮并没有采纳刘禅的建议。

其次诸葛亮死后19年,蜀国才灭亡的。这十九年你能说不是刘禅的治理下才存活的吗?

由此可见,刘禅并不是昏庸无能,蜀国之所以灭亡乃是大势所趋,并非刘禅一人之力能阻挡的!

至于刘禅被嘲笑千年,是因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可以说是刘禅发明的。

蜀国灭亡之后,刘禅被送往洛阳,司马昭问他想不想回蜀地,刘禅答到:此间乐,不思蜀!这也是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的由来。我们都认为刘禅连自己的国家都灭亡了还有心情吃喝玩乐,所以这也是刘禅被嘲笑的原因。

一家之言 不喜勿喷 谢谢



皖北吴奇隆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蜀国后主刘禅才智平庸,断送刘备创下的大好河山。在蜀国灭亡以后,刘禅被迁往洛阳居住,有一次司马昭召见刘禅,问他想不想念蜀国,刘禅却答道这里挺好的,不思念故乡。因此被大家嘲笑了数千年之久,那么刘禅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我们知道刘备的一生都在奔波中度过,年过40才有子嗣。刘禅于公元207出生,可是这个时候,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击败,刘禅也落于敌手,幸得赵云拼死相救,才能以脱险。后来孙夫人想要回江东,差点把刘禅带走,也是被赵云救回。也就是说刘禅两次差点陷入敌方之手。

在公元223年的时候,刘备在永安去世,刘禅继位,但是军政大权都被诸葛亮掌握,所有事情都是丞相一个人说的算,在诸葛亮发动北伐之际,刘禅曾经和他陈述过自己的想法,认为这种空耗国力的北伐取得不了什么效果,反而劳民伤财,但是诸葛亮没有采纳,率领蜀军六出祁山,刘禅只好听之任之。

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独掌朝政,掌握了国家大全,直到公元263年钟会率大军伐蜀,邓艾偷渡阴平之后,军队直至成都城下,刘禅直接投降,蜀汉灭亡,有些人认为刘禅软弱无能,连抵抗的勇气都没有,可是就是因为刘禅的投降,才能避免黎民受到战乱之苦。在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想念蜀汉的时候,刘禅的回答是保命的做法。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昏庸。而且在诸葛亮死后的19年蜀汉才灭亡,完全可以说明刘禅还是有一定的政治能力的。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请把你的想法写在评论区。


东方未明哥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蜀国灭亡时,没有坚持抵抗就投了降。二是在被俘虏后,他在司马昭面前说:“此间乐,不思蜀!”于是就诞生了“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形容一些人没心没肺,只知道贪图享乐。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刘禅的能力并不比他的父亲刘备差,而他统治蜀国长达41年之久,是三国时期皇帝中在位最长的。刘禅之所以能够如此长时间的坐稳江山,主要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刘禅很有智慧。刘禅接班时,蜀国刚刚被吴国大败,而在此之前,他们又丢了荆州,关羽、张飞、黄忠等猛将先后身死。可以说,刘禅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而此时,魏国还对他们虎视眈眈,吴国与他们撕破了脸皮,南方的孟获也跃跃欲试,可以说,蜀国随时可能倾覆。


但是,刘禅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先是按照刘备的遗言,全权任命诸葛亮治蜀,极为信任。他还娶了张飞的两个女儿,并立为皇后,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关羽的孙子。通过这一波操作,稳固了荆州老班底,稳定了自己的核心团队。

实际上,据《三国志》记载,刘禅的聪明也获得了诸葛亮的高度认可,说他是“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刘禅完全是一个聪明机敏的仁君形象。

二、刘禅很有城府。刘禅是位少主,而诸葛亮是位老臣,且大权在握,自古以来,这种组合非常容易闹出矛盾,最后往往以悲剧收场。而诸葛亮为了防止这种局面发生,在治蜀取得成效后,选择了北伐,离开权力中心,给刘禅留出发挥的空间。而刘禅也是心领神会,知道诸葛亮的良苦用心,开口必称诸葛亮为“相父”,尊敬至极。而且,不管诸葛亮在前线取胜与否,他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粮给粮,并没有因为几次北伐都失败了而中途对诸葛亮发难。

而在刘禅的内心里,他是反对北伐的,所以诸葛亮去世后,他立刻停止了北伐。在他亲政时,也果断废弃了丞相一职,朝政改由二人负责,一人主抓行政,一人主抓军事,相互牵制。这种巧妙的人事布局,非常合理,有效防止了君臣不和谐的发生。所以,即使在蜀汉被灭前,一直是经济稳定、社会安定。而反观他的父亲刘备,虽然在用人上也有一套,那就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但在制度设计上,显然还是刘禅高明一些。

三、刘禅很有大局观。诸葛亮当任丞相时,尽管他和刘禅都刻意维护着双方和谐的关系,但君臣二人并非没有矛盾。这是皇帝和权臣之间的必然。不过,诸葛亮更是贤相,他治蜀有方,深得蜀地人民的爱戴,这让刘禅默认了他们这种关系。


四、刘禅也很有原则和分寸。刚才说,虽然刘禅终其一生对诸葛亮非常尊敬,从而让蜀国保持了稳定,但并不是说刘禅允许人们对诸葛亮不讲原则的崇拜。当有人提议要为诸葛亮建庙时,刘禅拒绝了。因为在当年,除了各种神灵,只有皇室才有资格建庙,享受民间祭祀。因此,刘禅认为此举不妥。为此,他还专门组织大臣们讨论此事,并认为给诸葛亮建庙,也有违诸葛亮生前的愿望。

而至于人们常说的“乐不思蜀”,其实也很好解释。按照正常人的智商,是不会说出这样接近于愚人才能说出来的话的。可是,以刘禅当时的处境,除了韬光隐晦,没有别的办法。而且,他不光是靠这句话活下来的,而是靠常年的隐忍和表演,一旦露出马脚,被司马昭识破他还有野心,那也是必死无疑。


历史秘密


蜀后主刘禅历来被看作是昏庸无能的典型,“扶不起来的阿斗”正是来自他的原型,他主政蜀汉政权长达四十余年,之前由于诸葛亮等托孤大臣的辅佐,尚能励精图治。诸葛亮等一干忠臣相继去世后,刘禅纵情声色犬马,荒废朝政,重用宦官黄皓把持朝政,败坏朝纲,残害忠臣义士。私通曹魏,终于使蜀汉覆灭。蜀后主迁入洛阳,一日司马昭,司马炎父子宴请蜀后主等一干大臣,对刘禅软硬兼施,旁敲侧击,以蜀地风情的舞姿加以引诱,席间司马昭问曰“安乐公,颇思蜀否”?刘禅恬不知耻地答曰“此间乐,不思蜀也”。由此诞生出了一个成语:乐不思蜀。其所作所为历来被视为无能,软弱,昏庸,荒唐的典型来教育后代。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刘禅寿终正寝时,司马昭派人在其墓中安放了三件随葬品:犀牛角酒杯(象征刘禅受降以来在洛阳过着觥筹交错的生活);舞女穿的百褶长裙(象征刘禅整日沉迷于美色之中);一双草鞋(其父刘备从一个织席贩履之徒终成霸业,不想身后被其子拱手把江山献于敌手),三件随葬品可谓件件极具讽刺之意味。


那年花开YX月正圆


都是三国演义惹的祸,刘禅虽非明主,但也绝非什么昏君,诸葛亮死后,他还能当了二十年皇帝就证明他并非庸才,娶了张飞女儿,把女儿嫁给关羽后人,巩固关系、拉拢人心岂是昏君能干出来的,诸葛亮死后,臣民要为其建庙,刘禅一直反对,说明他对诸葛亮还是有戒心的,而不是傻不拉几的凡事都听从相父的,证明他是有帝王之心的


蒙奇D天神


蜀国,蜀国,成也诸葛败也诸葛哥,成,运筹帷幄,打下江山,败,排除异己,不用贤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