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代英 信仰的力量

2016年10期總第425期

恽代英 信仰的力量

本刊記者 華南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有一個名字與中國革命史、中國青年運動史緊密相連,那就是36歲即於南京雨花臺慷慨就義的惲代英。他知識淵博、胸懷大志、堅守信仰、高瞻遠矚,在短暫一生中,為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做出重要貢獻,留下豐厚寶貴的思想遺產,是優秀中華兒女中的傑出代表。在當今中國社會發生深刻的歷史性變革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惲代英的思想與精神,仍具有跨越時空的現實價值和恆久生命力。

2016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也是惲代英烈士就義85週年,《中華兒女》2016年第10期推出一組封面文章《惲代英 不褪色的思想》和《惲希良 遙遠而熟悉的伯父惲代英》,緬懷這位中國共產黨創建早期領導人。

恽代英 信仰的力量

青年的啟蒙者

1895年,惲代英出生在武昌一個大家庭。祖父惲元復是湖廣總督張之洞的高級幕僚,父親惲爵三長期在外地教書。惲代英6歲入家塾,10歲進高等小學堂,14歲小學畢業後,隨父母到老河口。當地無中學,惲代英的母親只好自己教育。她的家教只有6個字:自省、自學、自律。自省,就是多反省自己,最好的辦法是記日記。自那時起,惲代英每天寫日記,並給家人和朋友看。這個習慣延續到他做秘密工作時才終止;自學,就是閱讀家庭藏書,如《綱鑑易知錄》《戰國策》《古文觀止》《飲冰室文集》等。另外,找當地郵政局局長學英文,順便利用郵局選閱當地郵遞的書報。幾年閱讀了大量報刊,以及孟德斯鳩等人的著作;自律,就是管住自己,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從此,惲代英對個人道德修養要求日益嚴格。

“在大革命前後的青年學生們,凡是稍微有些進步思想的,不知道惲代英,沒有受過他的影響的人,可以說沒有。”現代文學家郭沫若曾撰文這樣回憶惲代英。從18歲到36歲,惲代英留下幾百萬字文字資料,記錄其思想脈絡,且具有前瞻性。許多人多年後回憶自己如何走向革命道路,都對啟蒙者惲代英難以忘懷。

“利社會、利國家、利天下”,惲代英將這三句話作為思想的起點,用文章作帶領青年追求真理的火炬。惲代英指出:“皇帝時代的主人翁就是皇帝”,現代社會的“主人翁就是民眾”。他主張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我們是要謀全體人民的利益和政治,不是要謀任何優等階級利益的政治”,國民革命是為了謀取“佔國民大多數的工人、農民的利益”,強調中國革命只有依靠工農群眾、發動工農群眾,才能取得成功。

惲代英是黨內最早提出青年運動必須始終走與群眾相結合的道路這一觀點的領導人之一。早在1922年,他就在《為少年中國學會同人進一解》中明確提出:“群眾集合起來的力量,是全世界沒有可以對敵的。”他指出:青年、青年運動和群眾的結合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我們專靠自己純粹的血與汗,是不能成功的,想利用別的靠不住的勢力,是有弊病靠不住的。我們必須利用群眾集合的力量”。他進一步分析說,群眾的力量是發源於本能的衝動,因此有盲目性。青年應該懂得群眾的心理,為群眾提供理性智慧的指導,走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惲代英鼓勵廣大青年到農村去,到田間去,去宣傳和教育農民。惲代英尤其重視青年工人運動,他號召廣大青年:“我們一定要與產業無產階級的革命勢力聯合,我們的革命勢力才偉大,能夠必然的獲得勝利。”

同其他早期革命家一樣,惲代英的許多活動是摸索著前進。他說自己是“摸黑路”前行的愛國者。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後,他的許多活動仍帶有摸索性質,因此他的很多文章具有啟蒙作用,至今予人啟迪。

革命的先驅者

惲代英是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之一。1920年4月,他受少年中國學會的委託在編輯《少年中國學會叢書》時,將“馬克思及其學說”列在“社會急切需要的”圖書首位。同年10月,他翻譯了恩格斯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的部分章節(譯名為《英哲爾士論國家的起源》)在《東方雜誌》發表。年底,他又受《新青年》雜誌委託,翻譯了考茨基《階級爭鬥》一書,由新青年社1921年出版。該書在中國首次比較全面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學說,對毛澤東、周恩來、董必武等一大批先進分子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產生過重大影響。毛澤東後來曾對美國記者斯諾回憶說,他自從看過《共產黨宣言》、《階級爭鬥》和《社會主義史》這三本書之後,便確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從此“就沒有動搖過”。惲代英在入黨前後從事中學和師範教育,足跡遍及武漢、安徽、四川等地。惲代英走到哪裡,就把馬克思主義的火種傳播到哪裡,深受廣大青年的敬仰。

惲代英積極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堅決反對洋八股,號召青年作家從“象牙之塔”和“亭子間”走向社會生活,投入到偉大的革命鬥爭實踐中去,創造出革命的文學,達到宣傳人民、教育人民、鼓勵人民為民族解放和自己解放而鬥爭,這些思想今天仍然有著巨大的價值。

惲代英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的軍事家,也是中國共產黨內最早認識到武裝鬥爭重要性的領導者之一。在其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中,軍事活動佔有重要位置。1926年2月20日,惲代英就在《黃埔潮》第35期上發表文章《黨紀與軍紀》,闡述其建軍治觀點:一是科學闡明黨和軍隊的關係,核心是黨指揮槍。他說:“在黨軍中間,黨高於一切。”這也是今天人民軍隊黨指揮槍的理論來源之一。二是在強調黨紀的同時,重視軍紀。

惲代英重視並善於組織青年人,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們人人都應該做太陽系,教他周圍的人做行星,教行星周圍的人做他的衛星。衛星進而為行星,行星進而為太陽系,如此輪迴,便是改造中國的方法。”他教育青年人要正確認清形勢,站在鬥爭的前線,擯棄只說不做的惡習,捨得犧牲個人利益,為實現革命的理想,尤其要本著共產主義精神,到被壓迫的群眾中去,為他們的利益而鬥爭。對此,惲代英提出對有志青年的三個要求:第一,每星期至少犧牲六小時,做有益於社會改造的事業;第二,每星期至少犧牲六小時,做時事與社會改造理論與辦法的研究;第三,有收入時至少捐其十分之一做有益於社會改造的事。這個倡議引起強烈反應。

惲代英是黨內最早提出青年運動必須始終走與群眾相結合道路觀點的領導人之一,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一直高度重視依靠廣大青年和群眾的參與來宣傳馬克思主義。“他們要是革命的,便不應離開群眾。他們果真為革命工作,便應鑽到群眾中間去,去和群眾融洽起來,探知群眾的生活、習慣、心理及要求。我們與群眾發生了密切關係,群眾才能相信我們,而且我們才能有把握地宣傳群眾。這樣革命工作,才能有基礎,才能成功。”惲代英倡導廣大的黨員同志到群眾中去,瞭解群眾需求,學習群眾方法,得到群眾信任,這樣才能贏得強大的革命力量。

同時,惲代英較早關注到農民問題,很贊同黨深入農民群眾中去。周恩來在《學習毛主席》的講話中提到,五四運動後,毛澤東在城市搞工人運動,惲代英建議毛澤東“可以學習陶行知到鄉村搞一搞”。

惲代英的群眾觀是我黨群眾路線早期雛形的具體體現。在日後發展中,中國共產黨繼承這一優良的群眾觀點並發展創新,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基本工作路線。周恩來總理曾評價“惲代英永遠是中國青年的楷模。他的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恽代英 信仰的力量恽代英 信仰的力量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樑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