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澤鴻:獻身烏蒙山深處的紅軍戰將


餘澤鴻,1903年2月15日出生在四川省長寧縣梅硐場。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上海區委學生運動委員會主任、建寧中心縣委書記、中共湖北省委秘書長、中共中央秘書處秘書長、紅軍川南遊擊隊政治部主任、中共聞贛省委委員、中共川滇黔特委書記、紅軍遊擊縱隊政委等職。1929年到上海與周恩來一起工作,主編中央組織部刊物《組織通訊》。1931年8月前往蘇區瑞金協助鄧小平工作,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受到中華蘇維埃軍事委員會嘉獎。

餘澤鴻在蘇區工作期間,中央和軍委核心領導人周恩來對曾與自己在上海風雨同舟4年之久的餘澤鴻倍加愛護,力薦他擔任重要領導職務。1935年2月紅軍長征到達扎西時,餘澤鴻參加中共川南特委工作,12月,川滇黔游擊隊在四川江安縣遭敵重兵包圍,雖經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失利,餘澤鴻不幸壯烈犧牲,年僅33歲。1970年,下放到江西勞動的鄧小平在談及餘澤鴻時,激動地說:“餘澤鴻是好同志,可惜在長征中犧牲了,他比我大1歲,我對他的印象很深。”

餘澤鴻:獻身烏蒙山深處的紅軍戰將

餘澤鴻:獻身烏蒙山深處的紅軍戰將

“是上海群眾運動中有名的領導人”

在五四新思潮的影響下,1921年暑假,餘澤鴻考入瀘州川南師範學校。這時,惲代英在該校任校長。在惲代英的影響和教育下,他刻苦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積極參加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的活動。1922年秋,經惲代英介紹,餘澤鴻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川南地區最早的青年團員之一。

1924年7月,經黨組織介紹,餘澤鴻考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他在校學習刻苦,除認真學習規定課程外,還閱讀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馬列著作及《嚮導》等革命刊物。由於他學習成績好,思想敏銳,長於宣傳鼓動,在同學中享有較高威信。

1925年春,中共上海大學特別黨支部根據餘澤鴻的要求和表現,接收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5月15日,日本資本家槍殺顧正紅事件發生後,餘澤鴻立即組織上海大學部分學生到街頭宣傳和募捐,揭露帝國主義罪行,聲援紗廠工人的鬥爭。30日,他又率領部分學生在南京路英租界巡捕房門前與工人、市民一起示威遊行。

“五卅”慘案後,黨中央召開了緊急會議,號召上海人民立即罷工、罷課、罷市,抗議帝國主義的屠殺政策。6月1日,全市開始了轟轟烈烈的“三罷”鬥爭。4日,上海學生聯合會召開代表大會,全市大中學校共70餘名代表參加,餘澤鴻代表上海大學學生會出席了大會,並當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在學聯領導下,各大中學校學生1萬餘人開展了更大規模的罷課鬥爭。7日,餘澤鴻又出席了上海工商學代表大會,當選為聯合會委員。他在學聯及聯合會工作中,立場堅定,深入群眾,“是上海群眾運動中有名的領導人”。

1925年,北伐戰爭開始後,帝國主義加緊干涉破壞中國革命。9月5日英帝國主義在四川製造了“萬縣慘案”,再一次激起了中國人民反帝的怒火,全國各地紛紛聲援萬縣人民的鬥爭。

在上海,餘澤鴻等學聯領導人立即組成了萬縣慘案後援會,發出聲討英帝國主義罪行的通電,組織大中學生集會和示威遊行,提出懲辦兇手賠償損失,撤退英國軍隊等正義要求。

英帝國主義勾結軍閥孫傳芳實行鎮壓,後援會被封閉,餘澤鴻等20餘人被淞滬警備司令部逮捕。“在審訊中,餘澤鴻侃切陳詞,毫無懼容”。他在敵人的軍事法庭上繼續揭露英帝國主義的罪行,斥責封建軍閥充當帝國主義奴才的賣國勾當。由於萬縣人民的鬥爭得到全國各地的支持,北伐軍又在勝利進軍,孫傳芳眼看局勢發展對他極為不利,才被迫將餘澤鴻等全部釋放。出獄後不久,餘澤鴻被選為中共上海區委候補委員、學生運動委員會主任。

餘澤鴻:獻身烏蒙山深處的紅軍戰將

“五卅”慘案後,餘澤鴻是上海群眾運動中有名的領導人

1926年秋,他遵照黨的指示,出任國民黨上海特別市黨部青年部秘書,參與指導上海青年運動。1927年2月,根據中共上海區委決定,餘澤鴻等領導學聯、上海總工會、上海婦女聯合會及商界等群眾團體,組成上海各界發起反對英兵來華各團體聯席會,發通電、散傳單、講演、遊行示威,很快掀起了一個群眾性的反對英兵來華運動。

1927年,蔣介石集團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餘澤鴻轉入“地下”繼續堅持鬥爭。同年5月,他又轉移到武漢,擔任中共湖北省委秘書長。

受到殘酷批評和無情打擊

1930年夏,餘澤鴻把未滿週歲的孩子寄養在岳父家中,與愛人吳靜燾一起由上海乘船到達天津。他先在北方局任宣傳部長,黨的六屆四中全會後,又改任順直(河北)省委宣傳部長,直到1931年8月,他們才轉抵江西中央蘇區。

初到蘇區時,他在瑞金協助鄧小平工作,後調任中共寧都中心縣委書記、南(豐)廣(昌)中心縣委書記。1932年10月,中央紅軍在第四次反“圍剿”中取得了“北線大勝利”,連克江西黎川和福建建寧、泰寧三縣,將中央蘇區和贛東北蘇區連成一片。不久,成立建寧中心縣委(轄建寧、泰寧、黎川三縣),餘澤鴻調任建寧中心縣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

餘澤鴻在建黎泰地區工作時,執行了毛澤東等提出的深入發動群眾、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的正確路線。他率領中心縣委成員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首先抓了各級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展工作。縣、區、鄉和基點村的黨組織都很快恢復,黨組織的發展也進行得順利,僅建寧就發展了280多人。在各級黨組織領導下,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運動搞得轟轟烈烈。不到半年,建黎泰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的任務,80%以上的農民分得了土地。

1933年4月,隨著中央蘇區的鞏固和擴大,中央決定成立中共省委及省革命委員會,餘澤鴻被選為省委委員及省革委委員。

1931年1月,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者在黨中央佔了統治地位。5月間,這場鬥爭擴展到建黎泰地區。餘澤鴻被指控為這個地區推行“羅明路線”的典型。6月16日—19日,閩贛省委負責人主持召開了建寧中心縣委擴大會議。他在報告中一開始就定下調子,說“建寧中心縣委成立後,到三月中,在餘澤鴻同志的領導下執行了機會主義的羅明路線”。

在擴大會議上,餘澤鴻據理申辯,並嚴肅地表示:“這太武斷了,我們堅決不同意。”但是,會議主持者制止了他的發言,並指責說:“餘澤鴻同志站在派別觀念上,企圖以派別鬥爭來抵制和阻止反羅明路線的鬥爭來向黨反攻。”擴大會議後餘澤鴻繼續受到批判,並被撤銷了建寧中心縣委書記及軍分區政委職務。

餘澤鴻:獻身烏蒙山深處的紅軍戰將

電影《建軍大業》中呈現了蔣介石集團在上海發動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餘澤鴻離開建寧中心縣委後被調到中央蘇區工農紅軍學校(後改為紅軍大學)作教員。1934年4月,又調到彭湃縣任城防司令。同年10月,中央紅軍由於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長征。長征開始時,餘澤鴻被編在中央直屬縱隊幹部團上幹隊,任上幹隊政治科長。

堅持游擊戰爭掩護主力紅軍長征

1935年2月初,中央紅軍進入雲南扎西(即威信)。在這裡,中央軍委對部隊發佈了整編命令,並決定:“經過宣傳與選拔,可成立游擊隊在地方活動”。經黨中央批准,抽調徐策(3軍團6師政委)、餘澤鴻(幹部團上幹隊政治科長)、戴元懷(原8軍團民運部長)等組成中共川南特委,任命徐策為書記,餘澤鴻為宣傳部長,戴元懷為組織部長。他們的任務是保護紅軍傷病員,加強地方游擊隊,建立革命根據地堅持游擊戰爭,牽制和打擊敵人,掩護主力紅軍長征。

特委成立後,徐策、餘澤鴻、戴元懷等率領紅軍幹部及中央保衛局一個連共200餘人,在扎西的石砍子成立中國工農紅軍川南遊擊隊。不久,游擊隊進入川南地區,在敘永的黃泥嘴與王逸濤等領導的地方游擊隊會合,部隊擴大到500餘人。特委任命王逸濤為游擊隊司令員,徐策為政委,餘澤鴻為政治部主任,劉幹臣為參謀長。2月中旬,部隊到達興文的建武時,與活動在這一帶的南6游擊隊領導人劉復初等會見。特委在建武召開擴大會議,研究牽制和打擊敵人的作戰計劃;並決定將南6游擊隊改編為川南遊擊支隊,直屬特委領導,仍留在興文、古宋等縣邊境活動。

游擊隊在徐策、餘澤鴻等率領下,為掩護主力紅軍轉移,一直堅持在雲南的扎西和川南的敘永、興文等地,擔負擾亂敵軍和阻擊追擊主力紅軍的敵軍的任務。1935年2月下旬,在敘永的木廠子擊潰敵川軍1個團,繳獲一批槍支彈藥,在扎西擊潰敵滇軍兩個營。3月,游擊隊轉移到興文的大石磐,與敵川軍激戰,殺傷大量追擊主力紅軍的敵人,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紅軍二渡赤水,重佔遵義,三渡、四渡赤水及南渡烏江的作戰行動。

餘澤鴻:獻身烏蒙山深處的紅軍戰將

餘澤鴻烈士故居

5月1日,為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及游擊隊在對敵鬥爭中的勝利,特委在敘永的壇廠舉行軍民大會,徐策作了報告,宣傳了黨和紅軍的政策。餘澤鴻宣讀了由他起草、經特委討論通過的《川南工農勞苦群眾目前鬥爭綱領》(共12條)。《綱領》指出:川南勞苦群眾,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才能得到徹底解放;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為工農民眾的自由解放而鬥爭,工人、農民、教員、學生和一切失業的貧苦民眾團結起來,為實現蘇維埃的川南而奮鬥等。

這次慶祝大會產生了很好的效果。會後,許多青壯年參加了游擊隊。農會、婦女會、紅軍之友社等革命團體紛紛成立。廣大貧苦農民在共產黨領導下,開展了打土豪、分財物及抗捐抗稅、抗糧等鬥爭。

與敵人浴血奮戰壯烈犧牲

川南遊擊隊的活動使國民黨反動派深為不安。從1935年3月開始,敵軍就對游擊隊實行“圍剿”,游擊隊處境十分困難。

餘澤鴻分析了對敵鬥爭形勢,重申執行《綱領》的重要性,號召全體指戰員堅持鬥爭,革命到底,為赤化川南獻出一切力量。由於特委抓緊了部隊的思想工作,清除了隱藏的壞分子,部隊更加團結堅定,戰鬥力大大提高。

7月中旬,游擊隊轉移到扎西的長官司時,遭到敵滇軍2個團的突然襲擊及敵川軍1個團的包抄,戰鬥十分激烈。劉幹臣、徐策、餘澤鴻等都身先士卒,在陣前指揮作戰,打退敵人多次衝鋒,殺傷了大量敵人。但因敵眾我寡,我方彈藥又得不到補充,加之倉促上陣,敵軍佔領有利地形,居高臨下,以密集炮火向游擊隊射擊,使部隊受到很大損失,傷亡200餘人,領導幹部張宏光陣亡,陳宏被俘(後在宜賓獄中被敵人殺害),徐策負重傷撤退到蘿蔔坳時犧牲。在危急時刻,劉幹臣、餘澤鴻率領餘部突圍,轉移到扎西的簸箕壩整頓。

餘澤鴻:獻身烏蒙山深處的紅軍戰將

四川省長寧縣澤鴻紀念館中的餘澤鴻雕像

8月初,餘澤鴻在簸箕壩主持召開了特委緊急會議,總結了長官司戰鬥失利的教訓,制定了今後部隊的行動計劃,並決定將劉復初等領導的川南遊擊支隊調來集中;特委由余澤鴻任書記併兼遊擊縱隊政委會後,部隊在烏蒙山深處川滇邊境邊休整邊發動群眾參戰,又得到恢復和補充。全體指戰員懷著為川南勞苦群眾的解放,為徐策等死難烈士報仇的決心,積極準備轉戰川南,消滅敵人。

中央紅軍甩掉國民黨幾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離開川西北上以後,遊擊縱隊就成為當地反動派的心腹大患,並且被四川軍閥誤認為是紅軍的主力。9月底,蔣介石調集川軍、黔軍數萬人,開始對遊擊縱隊實行三省“會剿”。10月,敵川軍向興文、敘永長寧、江安一帶撲來敵滇軍也開進到川南境內,妄圖通過“會剿”、經濟封鎖以及燒殺搶掠等手段,來消滅游擊隊和鎮壓群眾。餘澤鴻等堅定沉著,率領部隊轉戰於川南的興文、古宋、敘永、長寧、古藺及雲南的扎西、鎮雄等縣邊境山區,在運動中打擊敵人,尋機突圍。

由於敵軍的“會剿”規模越來越大,鬥爭十分激烈,游擊隊雖經數十天的艱苦轉戰,仍不能擺脫敵人追堵,部隊傷亡很大。加上長期以來戰鬥頻繁,四處奔走,沒有穩定的立腳地,減員不易補充,彈藥和糧食得不到接濟,傷病員也無法安置,局勢非常危急。到12月初,餘澤鴻等率領部隊穿山越嶺,突破敵人薄弱環節,轉移到長寧的賈家灣山區時,只剩100多人了。

在賈家灣,餘澤鴻主持召開了特委緊急會議。在討論今後部隊行動計劃時,發生了分歧:一些同志認為目前部隊損失大,敵人又瘋狂“會剿”,應將現有人員化整為零,分散活動,等待時機,再集零為整,在運動中打擊敵人;另一些同志認為游擊隊人員已很少,不宜再作分散,應集體行動,轉移到山區堅持鬥爭。

經過熱烈爭論,餘澤鴻等多數人同意了前一種意見,於是決定將現有人員分為兩隊:一隊由余澤鴻等率領,轉移到川南的長寧、江安、古宋等縣山區活動;另一隊由龍厚生等率領,甩掉敵人追擊,挺進到雲南的扎西、鎮雄等縣山區遊擊。當龍厚生率部途經興文的炭場時,與敵人1個保安團遭遇,部隊被打散。由於叛徒告密,敵人掌握了游擊隊的行動計劃,又緊緊追擊餘澤鴻等。

12月中旬,餘澤鴻率部被敵川軍及李品山保安大隊包圍在江安的泥基潮。經過1天激戰,游擊隊員只剩20餘人。15日,餘澤鴻等分別幾次突圍都未成功,餘澤鴻被圍困在泥基潮附近的碗廠坡。敵人越聚越多,包圍圈越縮越小,敵軍官不斷呼喊活捉“匪首”餘澤鴻有賞。此時,餘澤鴻雖已彈盡糧絕,仍與敵人浴血奮戰,最後壯烈犧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