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能不能治愈?

zhm_327439078


糖尿病只能控制,不能治愈,需终生服药,是这样吗?非也,只要您相信糖尿病可以治愈,并付诸行动,糖尿病就可以治愈,而且能够逆转!

血糖太多了,不外两个因素:

1.进入的太多

2.排出的太少

试问你身边的糖尿病患者,发病前,他的饮食,含糖量难道都比周围人高吗?与他饮食相同的朋友、家人怎么不会得糖尿病?已经得病的患者大多数都是低糖饮食,却仍然无法缓止糖尿病的恶化,所以糖尿病不是因为吃了含糖量高的食物。

另外,糖尿病患者排出的糖太少吗?恰恰相反,糖尿病的确诊标准之一,就是尿糖值高,从小便排出的糖太多,所以,也不是排泄的问题,那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糖尿病刚开始吃的多,拉的多,为什么?是身体不吸收,吸收--是身体脏腑吸收营养,吃进去的东西脏腑没吸收到营养,那脏腑就会说,怎么不给我养分,我好饿,于是继续吃,但是始终没有得到能量的补充,慢慢身体越来越虚亏,越来越瘦,虚亏到一定程度,从刚开始特别能吃到后来吃不下了,而能量不能吸收不单纯涉及到脾胃,还涉及到五脏六腑,所以,糖尿病的根源它实质上是糖不能够被吸收的病,而不是糖太多的病。

血液是用来运输糖份的,只是运输途径,它不运用糖,那么糖停留在血液里面,也就是说糖进入不了我们的脏腑和器官,它进入不了,相当于摄取有问题,也就是说糖的吸收有问题。

糖是营养是能量,它应该进入我们的脏腑、器官和细胞,不应该留在血液里,于是,我们的身体被迫通过小便将"多余"的糖排出体外,这是不得己而为之啊!

由此看来,糖尿病的主要问题不是糖太多,而是五脏六腑缺糖;不是降糖,而是解决糖吸收的问题。只要解决糖的吸收问题,糖尿病是可以逆转的。

那是什么阻碍和降低了脾胃的吸收能力呢?下面的文章节选自非药而愈公众号《糖尿病治不好,病人负全责》一文。

要想真正治疗糖尿病,必须关掉导致糖尿病的水龙头!那么这个水龙头,糖尿病的根源到底在哪儿?

有一种观点,认为糖尿病是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造成的,因为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被消化成糖,糖被吸收后,升高了血糖,久而久之就得了糖尿病。

如果这真的是糖尿病的根源,那么我们可以合理地得出一个推论,也就是一个国家的人均大米摄入量越高,这个国家的糖尿病发病率应该越高。

我们看看咱们国家的情况,从1980年到2010年,我国的大米消费量没有总体变化,一直保持在每人每年100千克上下。但是同期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却从0.7%升高到11.6%,显然我国的糖尿病流行不是大米的原因,因为大米的消费量没有变。

还有一种说法,说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于是科学家做了一项研究,他们把糖尿病患者分成高果和低果两组,然后同时做三个月完全一样的营养治疗,这期间,高果一组要比低果患者多吃很多水果。

三个月后,他们发现,这两组的总体治疗效果没有差别,也就是说,吃不吃水果对糖尿病病情没有影响。

那么大米和水果都和糖尿病不相干,什么和糖尿病最相干呢?

肉类!肉类!肉类!

从1980年开始,我国的肉类消费增加了十几倍,糖尿病发病率也增加了十几倍。一项涉及6万多受试者的美国研究发现,随着动物性食物摄入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糖尿病的发病率越高。

植物性饮食逆转糖尿病

如果肉类的摄入是糖尿病的水龙头,那么停止吃肉就意味着关掉了水龙头,糖尿病就自然痊愈了。

是这样吗?

1979年,研究者让20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进行相当于低脂素食,结果短短16天以后,9位患者不需要再打胰岛素了,余下的11位病人胰岛素的平均注射量从26个单位降低到11个单位。

1994年,197位口服糖尿病药的患者进行了非常简单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低脂素食和步行,26天以后,需要服药的患者减到57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70%的患者被逆转。

所以糖尿病不过是一个纸老虎罢了。

只要我们相信糖尿病可以自愈,并付诸行动,我们就可以自愈。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原来是高蛋白高脂肪的肉类阻碍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我们的脾胃为了消化这些肥甘厚味的动物性食物,每天马不停蹄、超负荷的工作,它太累了,都累趴下了,胰岛素自然就生成不足了,那么,停止吃肉,停止自我伤害,改全素饮食,让脾胃多多休息,吃八分饱,不能吃撑着,素食也不能吃撑着,慢慢的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便可以恢复,请相信身体的自愈能力。

植物饮食可以逆转糖尿病,如果用温补脾肾的中药辅助调理,效果会更好。

早七时附子理中丸一丸,下午五时桂附地黄丸一丸,不适停服。饮食宜清淡,忌生冷寒凉油腻,白天适当运动(走路、散步即可),晒太阳,晚上早睡觉,不要熬夜。


何滨柳


最常见的二型糖尿病有治愈的可能。但是,预防重于治疗!

严格的说,不是靠药物治愈,而是靠自己改变生活方式而自我治愈,在这个过程中,药物则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不过得先警告一下,必须经过糖耐量曲线的测试,才能证明的确已经恢复正常,而不能自己胡乱停药,切记切记

让我们了解下,常见糖尿病的发生原因和风险因素,再次强调,预防重于治疗

不过,1型糖尿病很难预防,但二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则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的。

糖尿病的原因

  • 1型糖尿病

医生并不确切知道导致1型糖尿病的原因,但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由于某种原因,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并破坏了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因为生产胰岛素的β细胞的死亡目前是不可逆的,因此一型糖尿病是无法治愈的。

  •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则源于遗传和生活方式因素的结合,正因为生活方式会影响2型糖尿病是否发生,因此2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同时,在2型糖尿病发病的初期,是完全可逆的。实际上,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超重和肥胖问题,只要能克服超重或肥胖问题,2型糖尿病就具有可逆性。

  •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间荷尔蒙变化的结果,是因为胎盘产生的激素使得孕妇的细胞对胰岛素的影响不那么敏感。这可能会导致怀孕期间的糖尿病,但多数妊娠期糖尿病在生产后,就自动恢复。总的来说,怀孕期间体重超重的女性更容易患上妊娠糖尿病。

引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某些因素会增加您患糖尿病的风险。您的家庭,环境和先前存在的疾病都会影响您患糖尿病的几率。您需要了解哪些风险您可以控制,而哪些风险您无法控制。

  • 1型糖尿病

如果您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1型糖尿病,那么您也更有可能患上1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

  1. 超重

  2. 年龄在45岁或以上

  3. 直系血亲有2型糖尿病患者

  4. 缺乏运动

  5. 曾经发生过妊娠糖尿病

  6. 糖耐量受损(前驱糖尿病)

  7. 有高血压,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酯


  • 妊娠糖尿病

  1. 超重

  2. 年龄超过25岁

  3. 曾经发生过妊娠糖尿病

  4. 怀了一个超重胎儿

  5. 有2型糖尿病的家族史

  6. 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糖尿病的预防

1型糖尿病是不可预防的,因为它是由免疫系统问题引起的。2型糖尿病的一些原因,例如您的基因或年龄,也不在您的控制之下。然而,许多其他导致糖尿病的风险因素是可控的。大多数糖尿病预防策略涉及对您的饮食和健身常规进行简单调整。

如果您被诊断患有前驱糖尿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延缓或预防2型糖尿病:

  1.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或骑自行车。

  2. 在饮食中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以及精制碳水化合物。

  3. 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物(不要吃精白米和精白面,用粗粮代替)。


  4. 少吃一些,多吃几顿。

  5. 如果你超重或肥胖,那么请尽量减掉至少7%的体重。

这些不是预防糖尿病的唯一方法 ,但它们是最重要的预防方法,当然你也可以学习和了解更多的可以帮助您避免这种慢性疾病的方法和策略。

某些类型的糖尿病,如1型糖尿病是由您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的。但其他类型糖尿病,如 如2型糖尿病,您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食物,增加身体活动和减轻体重来进行预防。

  • 1型糖尿病

注射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因为患者绝对缺乏胰岛素,因此治疗不可避免。

  • 2型糖尿病

改变饮食和运动可以帮助一些人治愈初期的2型糖尿病。但是如果改变生活方式,还是不足以降低血糖浓度,那就需要服用药物进行辅助,您可能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来进行辅助,某些2型糖尿病患者也需要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的饮食控制

饮食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在某些情况下,改变饮食甚至可以逆转或控制糖尿病。

  • 1型糖尿病

根据您吃的食物类型,您的血糖水平会上升或下降。食物中的糖或淀粉,会使您的血糖水平迅速上升,而蛋白质升高血糖的速度则慢很多。

  • 2型糖尿病

吃正确类型的食物既可以控制血糖,又可以帮助你减掉多余的体重。为了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尝试少食多餐,多吃以下食物。

  1. 水果

  2. 蔬菜

  3. 全谷类

  4. 瘦肉蛋白,如家禽和鱼类

  5. 健康的脂肪,如橄榄油和坚果



三思逍遥


得了糖尿病,就真的不能治愈了吗?也不一定,糖尿病分很多种,发病原因也不相同,有些情况,得了就是终身疾病,而有些情况,还是有可能被治愈的。

糖尿病可能被治愈的几种情况

1、\t继发性糖尿病,通过其他疾病获得暂时性血糖过高及尿糖阳性,通过根治引起糖尿病症状的原发病,这种继发性糖尿病可减轻或消失。这种情况可以算是“治愈”。比如患脑出血、脑肿瘤、颅骨骨折、窒息、麻醉等情况时可能出现血糖升高。

2、\t对于孕期出现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多数人产后也都能恢复正常。当然这要强调时间,是在妊娠期才患上糖尿病,但这类女性将来患2型糖尿病的机会增加。

3、\t2型糖尿病中,有一种是胰岛细胞未受损,且能正常分泌胰岛素的情况下出现的血糖升高。这种情况有可能会治愈,但也仅是有治愈的可能性,实际发现血糖高的时候,胰岛细胞已经受损了。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其实是有帮助的。

胰岛素抵抗

第三种情况的血糖高,多数是因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也就是所谓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的产生原因很复杂,有遗传原因,也有环境原因,也与自身的生活方式有关。比如肥胖一直被认为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人都应该明确自己的情况,有的人是胰岛受损,不能分泌胰岛素或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有的人是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但身体已不敏感,或者出现了胰岛素抵抗。

对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受损的情况,是需要终身服药控制血糖的。

对于胰岛细胞能正常分泌胰岛素,但出现胰岛素抵抗的情况,是有可能在早期逆转恢复的。

【不药不药】简介

清华大学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不药不药


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大会上,备受瞩目的"2型糖尿病缓解试验",公布了第一年的结果:通过控制饮食降低体重,可以成功缓解甚至逆转2型糖尿病,并且提高生活质量。而且,体重控制得越好,缓解率越高。体重在12个月内减少15公斤以上,2型糖尿病缓解率可高达86%。

上述结果同期在线发表于柳叶刀医学杂志(世界上最权威的医学杂志)上[1]。结果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关注。其实,对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控制,一直以来就存在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的争论。

而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中给出的糖尿病治疗路径是:首先考虑的是饮食运动,如果饮食和运动控制效果不佳后则需吃药控制,口服药物控制效果不佳(HbA1c>7.0%)的则需要考虑打胰岛素。

按照这样的治疗路径我们得出3个结论:1.糖尿病治疗随着病程的增加,使用药物不可避免;2.随着病程的延长,用药量不仅不断增加,而且种类也会逐渐增加,直到使用胰岛素也无法控制;3.这个治疗路径预示着糖尿病人的最终结局就是胰岛β功能衰竭直至并发症出现。

总结来说:得了糖尿病,专业人士如同审批官,判决了糖尿病人的命运终该如此——无法治愈,选择药物终不可免。

另一个研究涉及3000糖尿病人的大型实验对比二甲双胍和生活方式干预,结果显示:改变饮食和运动的效果几乎是二甲双胍的2倍,而且作用更为持久。

另外一项研究是将10名患有糖尿病的超重澳大利亚原著居民被要求会到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7周后,这种饮食和运动相结合的生活方式几乎完全逆转了他们的糖尿病。

但是,为什么这么好的方式无法落实呢?在这里用人类进化学教授丹尼尔.利伯曼在《人体的故事》中所总结的:

第一、我们所处的环境:工业化使最便宜和最丰富、低纤维含量而且富含简单但碳水化合物(米、精面粉制品)和糖的食物被大量生产出来(这些食物令人们垂涎欲滴,根本无法阻挡),所有的这些诶都会促进肥胖、尤其是内脏肥胖,从而引发胰岛素抵抗。电梯、汽车甚至遥控器等等降低了体力活动水平;

第二、确诊晚,医生没有明确的治疗选择:很多患者确诊后才会看到,除了广泛认可的合理的治疗方法以外,并没有其他选择(例如按照治疗指南进行治疗)。饮食虽然会管理患者增加体力活动(迈开腿),避免摄入太多的糖、淀粉和脂肪。同时,大多数医生会开药使病人能够应对2型糖尿病的症状;

第三、患者无法坚持:有些能够通过饮食运动的显著改变使自己治愈;还有些患者则不够坚定……

第四、现实选择:医生致力于帮助患者减轻体重、参与更多运动,结果却徒劳无功(所谓的依从度低),也因此变得更加悲观,或者说是现实,他们往往只建议中级的减肥和运动目标……[3]

正如糖友圈的一位糖友,2012年妊娠糖尿病,2016年初正式确诊转正,医生开了消渴丸,但是倔强的她决定使用生活方式控制血糖,努力学习控糖知识,用学到的饮食和运动(办了健身卡)方法来控制血糖,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血糖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然而,美食的欲望、人类懒惰的天性使人无法自制,血糖也往往一时的口腹之欲或懒于动弹而产生波动。想到自己早晚要使用药物,想到自己某天要使用胰岛素,想到早晚要出现的并发症,还是不免心生悲哀。

通过现实和权威的研究结论得出:糖尿病是可以得到缓解甚至完全逆转,只是我们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如果想要改变,除非加入一个能够支持到自己的环境和圈子里(比如糖友圈或者糖友群并积极融入其中)、积极的学习糖尿病知识,如果条件允许借助拦糖虎™的帮助。

如此才可能实现饮食和运动的彻底改变,塑造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甚至达到“在症状初步缓解后按照指导进行健康饮食,就可以实现不靠药物控制血糖[4]!”的状态!

总之,只要你选择积极和努力,别人是无法判决你的命运!不要放弃希望、不用自暴自弃,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医生!


平安好医生官方号


很多人都关注了这个问题,为什么?虽然大家心中也有了答案,但是不是希望有奇迹的发生,是不是希望有个人告诉你糖尿病可以治愈呢?恐怕要让你失望了,我的答案是“不能!”

虽然糖尿病不能治愈,但糖尿病的并发症可以得到控制,如果早期控制的好,也可能终身没有并发症。

其实糖尿病大家都不担心,也没觉得有什么可怕,我们所担心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担心眼睛白内障失明,担心糖尿病足要截至,担心脑中风或者心梗对吗?

如何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

想要控制血糖,除了吃药、扎胰岛素,还要有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糖尿病的发病,大多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过于肥胖,不爱运动,一日三餐不定时吃饭等等。既然原因在饮食上多一些,那我们就多注意一下饮食,你说对吗?

  1. 尽可能的将精细粮改为粗粮,多吃地瓜、山药、芋头等粗纤维食物,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大米、白面,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 鱼、肉、蛋、奶、豆要每天都吃,每天要适量。
  3. 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是保证。
  4. 选择食物时要选择升糖指数低的,例如苹果、梨、桃、杏、樱桃、葡萄等,西瓜、香蕉、菠萝、猕猴桃等要少吃,每天不能超过100g。
  5. 少食多餐,每天可加1-2餐,加餐时最好选择鸡蛋或者水果。
  6. 运动也少不了,每天至少半小时的有氧运动,例如走路、跑步、游泳等。

国家公共二级营养师

王兴国特训班5期学员】


营养百事通


也就是说糖尿病能不能治愈,主要是看胰腺功能是否可以恢复。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等问题导致胰腺细胞破坏,胰岛功能丧失,这类患者的胰腺功能是不可能恢复的,要终身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一些肥胖的初发糖尿病患者由于肥胖导致胰腺分泌的胰岛素不敏感,机体为维持血糖正常,会代偿性分泌大量胰岛素,在这个时期胰岛素的量往往偏高,这叫相对不足。而且血糖高还会反过来抑制胰腺功能。这部分患者通过饮食调整、减肥、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直接补充外源性胰岛素,减轻胰腺负担,同时血糖下降可以解除高糖毒性,恢复胰腺功能,部分患者后期可能通过饮食和运动就可以较好地控制血糖。如果要说胰岛功能可以恢复的话,那这部分患者是最有可能恢复的。具体因人而异,要看肥胖程度、胰岛受损程度。

2型糖尿病在初期没有较好的控制的话,饮食没有控制,也没有足够运动,会进一步加重胰岛负担,超负荷分泌胰岛素,胰岛细胞进一步受损。胰腺功能将以每年18%的速度递减,一般2年后胰岛功能会下降到50%以下,血糖就需要用药物来控制,这个时候胰腺功能就不可能恢复了,需要终生依靠药物维持血糖正常。


药事健康


糖尿病能不能被治愈?答案是不能,不过有一种在刚刚要被判定为糖尿病的时期如果积极努力那么有肯能逆转或者得到很好的控制。如果已经被判定胃糖尿病则有一点非常重要,将血糖控制平稳就好。


1、在糖尿病前期马上去干预,有可能发生逆转

糖尿病有可能治愈吗?没有,但是,在快要判定糖尿病的这个时期如果积极干预并且及时调整有可能发生逆转,也就是说会不得糖尿病。这个需要饮食控制,尽量控制嘴,适当的粗粮,最好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是粗粮,中午则可以适当的清淡的荤菜。每天适当的运动,最好在40分钟以上,保持身体微微出汗,其实做到这些并不简单。

2、已经得了糖尿病已久,怎么办

得了糖尿病已久,那么虽然糖尿病不能别治愈但是合理的控制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建议适当的保持血糖的平稳,少食多餐,就是可以采取三餐两点,这样保持血糖比较平稳,在两点中可以适当的蔬果汁,这样不容易引起血糖不稳定,还可以适当的加点坚果。其实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


蝉噪林玉静


糖尿病能不能治愈?


先说一点,即使一个糖尿病患者在20年内血糖水平正常,但是在医学层面上说,这不属于被“治愈”,更准确的说法是处于“长期缓解”的状态。因为人体的葡萄糖耐量低与胰腺功能等问题依旧存在。

不过,目前糖尿病在医学上是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但它在很多情况下是能够被缓解,能够被控制的。并且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未来是会有“治愈”的可能的。

根据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DIABETES CARE》上的文章,这种缓解可以会分为三种:

  • 部分缓解:当一个人血糖水平在至少1年,低没有依靠任何糖尿病药物低于糖尿病的血糖水平
  • 完全缓解:当在至少1年没有依靠任何药物,血糖水平恢复正常
  • 长期缓解:完全缓解的情况至少持续5年。

如何缓解糖尿病?


一般会有这几种控制方法:药物,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心态。

由于药物,饮食方面,大家都比较了解,这里就主要讲运动的方面。


运动控制血糖的原理:

1)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运动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利用胰岛素降低血糖水平

2)即使胰岛素不足,肌肉在收缩过程中也是可以通过吸收周围的葡萄糖,降低血糖

简而言之,运动具备在短期内降低血糖的作用。而长期适度运动,能够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注: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反映近期2~3个月血糖水平,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金标准”


那么应该如何运动:

1.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推荐:

1)每周至少5天(每周抽出共150分钟),进行30分钟的中度至剧烈的有氧运动。

2)在一周中至少3天内会进行有氧运动。

3)尽量不要连续进行运动超过2天。

注意

1)中等强度运动意味着您正在努力运动,依旧能够在活动期间说话,但不能唱歌。

2)剧烈强度运动意味着你无法在活动期间说话,但也不能喘不过气来。

3)尤其需要关注运动前后的血糖水平

一旦血糖水平高于240 mg/dL,首先需要检查尿液中的酮类。如果酮存在或者运动前已有检查确认酮类的存在,需要停止运动并与主治医生寻找更为合适的运动方法或者其它治疗方法。

4)如果平时很少运动,可以在刚开始运动5-10分钟,逐步增加时间。

5)如果时间繁忙,也可以把一天30分钟的运动分成一天3组,每组10分钟。

6)有氧运动选择:步行,室内固定自行车,游泳,跳舞,慢跑。



2.除有氧运动外,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同时推荐:每周至少进行2次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也称为阻力训练,不仅可增加胰岛素更敏感,并可降低血糖,还有助于强化肌肉力量,减少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风险。

力量训练选择: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运动,在家里举起轻重量的物品,使用体重的压力锻炼(如靠墙俯卧撑)



罗炜樑


从现有的医学的角度上来说,糖尿病不能根治,也就是说基本上不能治愈。

为什么不能根治呢,这是由糖尿病的病因决定的。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血糖升高的一类疾病。其发生大多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或多或少都带有遗传性,在娘胎里就带上了容易患上糖尿病的标签,如果再加上后天的环境因素,比如说肥胖、过少运动、容易紧张等,糖尿病的发病过程就可能会被启动。等真正发现血糖升高并确诊为糖尿病时,身体的胰岛功能都大多已经损伤一半以上了,况且,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目前所知仍是冰山一角,而现有的糖尿病治疗手段,目的都是保护残存的胰岛功能、降低血糖、避免或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式能够完全恢复正常的胰岛功能。但是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研究和临床验证,总是会明确发病机制,相信可以防患于未然,或者能彻底治愈呢。


大医惠众


这里或许有根治糖尿病的希望。

糖尿病领域泰山北斗级别的大牛Dr. Ralph DeFronzo 团队正在推动一种可以根治一型糖尿病的疗法,听起来有点吓人也很“另类”,就是用慢病毒lentivirus携带三个关键基因注射进入体内,让胰岛中其它细胞产生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这些细胞不是beta细胞但可以分泌胰岛素,因为是自身的细胞也就不存在移植手术的排斥问题。这种疗法已经在小型动物实验取得成功了,这种基因疗法目前还没发现任何副作用,大家担心的病毒扩散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基因改造过的慢病毒把基因带进去以后就自动失活消失了。产生的这种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可以有效的对血糖波动产生反应,也没有产生低血糖的问题。


Dr. Ralph DeFronzo 团队现在正在和FDA讨论这个疗法并且想进入临床实验,不过FDA还是希望他们能先在不同遗传背景的大型动物身上实验一下,收集足够的数据再投入临床,所以他们正在用猪进行这个实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