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明王朝沒有滅國,清朝晚期的悲劇還會上演嗎?

被稱為神


即使大明王朝沒有亡國,清朝晚期的悲劇還是會照樣上演。因為在明朝晚期,明朝其實就開始被西方甩在身後了。但是倘若是明朝還在,情況絕對沒有清朝那個時候那麼糟糕。清朝晚期最大悲劇絕非是因為科技落後,而是在於清朝始終以滿洲貴族為核心,依靠八旗子弟維持自己的統治,這極大的限制了我們近代化進程。

最好的一個例子便是近代的日本。日本的條件的是遠遠不及我們的。日本近代的時候是德川幕府統治。什麼是幕府統治?幕府統治有點像周王朝那個時候,德川家是日本實力最強的家族,其餘的家族也各有各的地盤,他們只是表面聽從幕府的領導。可以說那個時候的日本根本就沒有人真正統一過日本。即使如此,日本還是通過明治維新,實現了國家的統一,真正的實現了近代化,跟上了時代的步伐。

為什麼清朝不行?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清朝的統治核心都是滿洲貴族,它依靠的是一個只有幾百萬人的群體。近代無論是曾國藩、左宗棠、還是李鴻章搞洋務運動,都是朝廷中有支持洋務的滿族重臣支持,他們才能幹得下去。換句話來說一直是太平天國以後,漢人官僚才開始真正有點影響力。因為對於清朝來講,實現自己的統治才是最重要的。什麼人靠的住?當然是八旗子弟了。為什麼乾隆皇帝一直要強調騎射,重要原因便是要保持這個群體的獨特性。

這使得清朝晚期的時候,朝廷大部分的精力並不是去富國強兵,而是維持自己的統治。其實,很早的時候,清朝的統治者可謂是操碎了心。比如東北。清兵入關以後,東北便實行了封禁的政策,還特意修建了柳條邊防止自己的老百姓進入。為什麼這麼幹,因為清朝統治者早就計劃著假如他們失去了中原,他們就撤回東北。

清朝的統治者還有一項措施便是將八旗子弟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留守在北京,另一部分則分駐在全國各個戰略要地。他們特意修建了滿城,防止這些八旗子弟和當地老百姓漢化。長時間以來,這些各地八旗子弟都是仗勢欺人,一直到太平天國運動,南方各地的滿城才徹底被消滅。因為往往他們會做殊死抵抗。大清滅亡以後,這些滿城的老百姓生活是非常困苦的,很多人都沒有活下去。

這便是明朝最大的優勢。明朝的文官集團雖然討厭,但是客觀來講,文官集團越來越強大,皇權受到限制,這種局面已經非常接近近代的君主立憲制了。反觀清朝,皇權過於強大,一味的以天朝大國自居。

除此之外,明朝士大夫雖然還內鬥,但是那個時候社會風氣還是要開放一些,無論對內,對外,都是相對開放一些,對西洋的科技也沒有多大牴觸的。

所以近代很多有志之士都看出來了這一點,只有推翻了清朝,才有可能真正救國救民。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如果大明王朝沒有滅國,清朝晚期的悲劇還會上演嗎?

從題意邏輯來分析,確實會把人帶進死衚衕。很明瞭,如果大明王朝沒有滅國,就不可能有清朝政權,再而推之,就更無清朝晚期之說,也無悲劇上演的機會。

還有一種可能,如果大明王朝沒有滅國,李自成大順軍也就沒有打到北京
,滿清即使進入關內,雖有問鼎之意,但沒有達到控制中原局勢,也就形成了南北對峙局面,只是大明王朝控制的區域面積縮小了,從而形成割據政權,或一方向另一方稱臣。

在這種情形下,也就只有“滿清”一說,而無“清朝”之別了,如果入主中原後,就算一統王朝了,這和兩宋時,南宋和金的對峙,南宋向金稱臣一樣。所以大明王朝沒有滅國,以後的悲劇肯定會在兩方面上演。

而在相互獨立的以後,外國列強的侵略瓜分,就要看哪個政權的基礎穩固,君臣治國理政策略得當,經濟發展,國力雄厚,哪個政權所受的屈辱就少,悲劇也就要少的多。

再一種情況,如果大明王朝沒有滅國,就是滿清入關後,打到長江北岸止步,劃江而治。對於西方列強侵略而言,滿清要受的災難大很多,悲劇的發生率也就高許多。對於倭寇小日本來說,南方的蹂躪也要殘忍許多。


當然了,歷史是真實的,我們總不能假設下去。前代的腐朽殘暴,屈辱無能,民不聊生,必將受到人民的反抗和推翻。至於說大明王朝沒有滅國,清朝晚期的悲劇還會上演嗎,確實再找不出更多前因後果的連接性,充分的加以論證,再說多點,就更顯牽強了!謝謝!


gydvj馬蘭老兵


當然不會,要知道大明以“剛”著稱,面對侵略者就是一個字“幹”,就算皇帝死了也要幹,怎麼會有清朝晚期的悲劇呢?

那麼清朝晚期的悲劇是什麼?靜夜時認為是:列強無恥地對我國進行侵略,迫使我國割地賠款,喪失國家主權;而後列強無恥的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甚至組織八國聯軍,對我國悍然入侵,製造駭人聽聞的大屠殺,將我國變成真正的人間地獄。

還有比這更悲劇的嗎?當然有,那就是將我國徹底變成列強的殖民地。而在清朝晚期,他們差一點就做到了。

但是為什麼他們沒有做到呢?時任八國聯軍司令的德國人瓦德西說:

“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 ”

從這位侵略者的口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阻礙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不是清朝的綜合國力,而是清朝巨大的體量,這包含了超過11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以及超過4億的眾多人口。

而這一點明朝可以做到嗎?

在先前的文章中,靜夜史曾經分析過我國封建王朝之所以難壽300年的原因。這和我國曆史發展中面臨的:土地兼併速度、氣候的週期性變化以及官僚階層的腐化速度密切相關。

所以從本質上說,明朝作為我國曆史上普普通通的封建王朝,他的享國時間不可能超過300年。

所以“明朝如果沒有滅國這樣的假設根本沒有意義。想要明朝也遭遇到清朝這樣的悲劇,只能將明朝和清朝出現的時間相互對調。

那麼如果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不是清朝而是明朝,我國就一定可以避免近代以來的各種悲劇嗎?靜夜史認為這根本不可能。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無論是清朝還是明朝,都以小農經濟為國家發展的經濟基礎。而因為小農經濟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具有極端穩定的特點,因此它受到統治者的青睞和支持。

而和極端穩定相伴隨的,就是小農經濟的封閉性。因為小農經濟各單位內部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因此它不需要和外界進行互通有無的交換。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潭死水的小農經濟根本就無法孕育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更無法孕育出先進的工業革命。

我國在明朝和清朝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雖然在形式上有了商品和市場經濟的雛形,但是在本質上和西方的市場經濟完全不同。

由於小農經濟的經濟基礎極端穩定,這使得商品經濟只能在地主和農民階級的夾縫中艱難生存。商人作為市場經濟的運作者,在我國曆史發展中從來沒有自己的政治地位,也就不可能出現和西方制度相類似的資產階級。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市場經濟危及到帝國的經濟基礎,威脅到小農經濟的穩定,無論地主階級還是農民階級,都會毫不留情地予以絞殺。

所以所謂的明朝或清朝進入資本主義世界的幻想是根本無法實現的。在西方國家紛紛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並完成了工業革命之後。無論是明朝還是清朝,都已經與西方國家拉開了巨大差距。

縱然明朝和西方國家交戰的過程中善於學習,但是由於小農經濟的惰性,明朝所謂的善於學習不過是統治者個人意志的體現,這和西方國家制度化的技術升級有本質區別。

因此在面對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時,無論清朝還是明朝,都免不了落後捱打的命運。

這裡再次強調,明朝在面對西方國家的侵略時,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付出的代價特別高昂。

以1633年的料羅灣海戰為例。此戰的中國方面主力並不是明朝水師,而是大海盜鄭芝龍。而戰爭結果是鄭芝龍成為最後的贏家,作為火攻主力的明朝水師戰船幾乎全部被燒燬。

這不是雙方技術的對抗,而是明朝拿命在硬頂。在這樣的情況下,當西方國家選擇加碼,擴大戰爭時,明朝勢必會難以支撐,率先倒下。

17世紀我國對抗西方國家的侵略尚且吃力,而且當時還不是西方國家的正規軍。可以想象,到19世紀西方國家完成工業革命後,無論清朝還是明朝,會有怎樣的悲慘結局。

而從後續的歷史發展來看,如果明朝作為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那麼它的結局將比清朝更加悲劇。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明朝的體量遠遠小於清朝,這裡的體量指的是疆域面積。

雖然明朝和清朝都以小農經濟作為經濟基礎,但是清朝作為少數民族,對邊疆的少數民族的治理更加深刻而有效。這使得清朝不僅解決了數千年來困擾中原王朝的遊牧民族問題,還將其領地牢牢納入版圖,構成了面積超過1100萬平方公里的巨大版圖。

在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時,清朝的疆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帝國。而明朝立國不到100年,疆域就萎縮到350萬平方公里,即兩京一十三省。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明朝是漢家王朝,對於邊疆少數民族不僅缺乏治理措施,也缺乏足夠的重視。

雖然明朝的做法為帝國減輕了治理邊疆的財政負擔,但是在面對西方國家的侵略時,明朝的疆域面積比印度次大陸大不了多少,這注定了明朝缺乏足夠的戰略縱深。

明朝的疆域小,不僅意味著明朝沒有足夠的戰略縱深,也意味著在明朝周邊始終存在著巨大的威脅。

我們知道在東亞的固定範圍內,各種勢力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如果明朝一味地收縮,那麼周邊勢力就會趁機坐大。在明朝萎縮至長城之內的兩京一十三省後,蒙古各部紛紛發展壯大,佔據了長城以北的蒙古高原,西域以及青藏高原等廣大地區,對明朝形成了巨大威脅。

當然,威脅還來自東北地區的女真。

可以想見,當西方殖民者從海上洶湧而來。明朝還在為邊疆少數民族的侵犯而苦惱,明朝的結果會比清朝好多少呢?我們不得而知。

不過我們可以知道的是,俄羅斯作為橫亙在中華帝國頭頂的侵略者,一直以來都在覬覦長城之外的廣袤土地。如果俄羅斯完成了對蒙古的征服,將國境推進至長城以北,屆時明朝不僅要面對西方殖民者的海上侵略,還要面對俄羅斯的泰山壓頂,其結果只能是更悲劇。

歷史一再證明,氣節雖好,但不能貪杯。一味地強調氣節,只會矇蔽我們的雙眼,讓我們在世界大潮中更加落後,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近代化的悲劇是我們的屈辱,但更是我們前進的動力,這不僅是我們民族必須要經歷的過程,也是我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老朽看來不會有任何不同,甚至可能會更慘。說句容易叫人罵的話,捱打的時候姿態低點還能少挨幾拳,明知道打不過還硬剛下場更難堪。明朝那破褲子纏腿,怎麼打都不服的土流氓做派,換到清末的時候很可能更加慘不忍睹。畢竟是農耕文明對工業文明,武器還是其次,國家的綜合實力差距太大了。

我知道會有很多民族主義者不服氣,那就舉個例子。其實亞洲還真有個和明朝氣質差不多的國家,也統治了極其漫長的時間,甚至一直抗著西方到了20世紀。就是曾經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那也是一個曾經牛X到爆炸的國家。封鎖亞歐的陸地交通,逼的歐洲佬只能航海。和俄羅斯硬剛了200多年,打了十二次俄土戰爭,一戰的時候還繼續參戰死磕呢。然後就和中國一東一西的被叫做病夫了,中國叫東亞病夫,土耳其叫西亞病夫。到了20世紀還能淪為法國的殖民地,後來凱末爾領導著獨立了,可是還是難以重現昔日的榮光。

說昔日榮光其實有點抬舉它了,現在的土耳其變成了國際社會的逗逼。網上流傳著狗中哈士奇,國中土耳其就足夠說明很多問題了,幹出過不少反華遊行突擊了泰國大使館並焚燒了越南國旗的逗逼行徑。我真難以想象自己的國家要是變成那個鳥樣會怎麼樣,反正老朽會覺得沒臉活在世界上了。


奉天老朽


當然不會了,至少不會再有“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這樣的口號。可能同時期出現的是一場法國大革命式的內戰。如果革命的時間再早一些,比如清朝早期,可能還會是一場君主立憲式的革命。有沒有鴉片戰爭不好說,但一定會有甲午戰爭,也可能還會失敗。但不會就此罷休,戰爭會持續。以明朝的尿性,會和小日本沒完的,當年怎麼和後金死嗑,也會怎麼對待小日本。其實甲午戰爭滿清根本就不想打,無論是否戰敗。大家請想一想,如果甲午戰爭是大清打贏了,會怎樣?依我說:不怎麼樣!接下來的事情,歷史達人們就該氣得吐血了!你們想啊、小日本吃虧了,肯定還想繼續打。為了息事寧人,滿清照樣會割地賠款,而且數目不會比打輸了更少。所以對於滿清政府而言,打贏打輸沒什麼區別。可如果是明朝(其實無所謂是否還是明朝),即使輸了也不會就這麼完了,戰爭只會持續下去。可能中日全面戰爭會更早的到來,也許比一戰還早。在那樣一個世界史中,一戰可能改叫歐洲大戰了,二戰才叫世界大戰。也許那個世界大戰也有太平洋戰爭,是中美之間在爭奪太平洋。此時的小日本應該在搬磚,東家可能是中國,也可能是美國,又或者都有,且一直搬到今天。


大熊貓68508222


明朝也許還會涼,但是肯定沒有清政府那麼涼。

清政府說的是:“寧與友邦、不予家奴”“量中國之物力、結友邦之歡心”漢人在滿族眼裡是什麼,是家奴,是每天你一開家門就對著你“汪汪汪”的那條dog,清政府也絕對不會為了漢人的生死影響他自己奢侈的生活,如果奢侈的生活,統治需要用漢人的命來換,我相信清政府一定會說三個字“我願意!”

而明朝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從建立明朝開始,就定下祖訓:“大明朝從今往後,上至帝王,下至黎庶,皆必尊之: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條祖訓前半段是朱元璋定下的,後半段是他兒子朱棣加上去的。明朝皇帝對此可以說恪守到底了,沒有違背,哪怕是在明朝即將滅亡的前夕,崇禎皇帝也沒有和滿清或是農民軍起義軍議和。雖然明朝滅亡了,但是明朝無愧於是漢人的政府,沒有向任何人認慫,我可以輸,但是我永遠都不會認慫!

所以,如果明朝不涼,我們近代史肯定不會有現在那麼坑。

但是,朱元璋還定下了“海禁”的命令,除了明成祖朱棣為了追殺朱允炆和震懾諸國,派鄭和七下西洋以外,其他皇帝在位期間,海禁政策執行的賊好,一代更比一代禁的強。終會與世界脫軌,還是會落後,但是再被侵華戰爭的時候,一定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絕對不會有清政府在位的時候那麼差勁,一定會更好!

 


喬忠寶


清朝也好,明朝也罷,都是封建帝制統治,其都難以適應歷史潮流和發展規律,在工業革命來臨之際,都難逃滅亡之厄運



中州知府


明朝可能結局比較慘,但相較於晚清可能好點,首先就得談火器的問題,在明朝末期火器落後於西方但勇於學習改造,而在清朝康熙其實是個火器專家,他懂火器但不希望別人也懂,當時姓戴的火器天才就被他流放了。真正的問題是學習的問題,清朝乾隆時有英國商人為了通商帶來了珍妮機、蒸汽機、新式火器。但乾隆看都沒看就將這些東西束之高閣,面見使者後還問身邊大臣英國在哪兒,而大臣們也沒人知道。那個英國商人帶著乾隆豐厚的賞賜回國後,給英國政府帶來了清朝弱小愚昧而富有的消息,也給鴉片戰爭埋下了伏筆。


生若浮萍S


歷史不能假設,但歷史可以解釋。明清易代,清軍入關,數十年的戰火和滿族落後的文化,截斷了明朝向西方繼續學習的趨勢。如果清朝沒有取代明朝,明朝繼續延續,根據明末社會發展形勢,或許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情況是西學東漸,明朝繼續學習西方先進的東西,商品經濟也繼續向前發展,資本主義萌芽最終破殼而出,中國與同時代的西方國家同步走上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另一種情況是明朝中後期的統治繼續腐朽,社會民不聊生,中國歷史再次重演王朝興衰改朝換代的歷史週期律,進而導致再出現一個以漢族為主導的封建君主專制政權,該政權繼續走原來的老路。


京師大學堂師範館


個人覺得是不會!

明朝中晚期的確出險了資本主義萌芽,北面北京城破,崇禎自縊的時候,南邊江南水鄉的人民生活還真是衣食無憂。政治上內閣制度日趨完善,如若再發展一兩百年,真是很難說

清朝嘛?這個朝代很特殊,入關時是半封建半奴隸制,他以那個時代的超武力統一全國,後又鎮壓反抗,眼看漢文化危矣。結果他自己來了個漢化!但中期大搞文字獄,非常禁錮人民思想。經濟上自乾隆後就下坡路,直接導致後來全面落後於列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