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是不幸还是万幸?为何说没有清朝我国连汉地18省也难保?

静夜史


汉地十八省,是汉人主要的聚居区,大概的范围包括了现在国土的大部分地区,出去西北和东北地区。简单的口诀就是:两湖两广两河山,苏皖浙赣云贵川,西北陕甘闽东南。主要的范围大致包括了:江苏(包括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包括重庆)、福建(包括台湾)、广东(包括海南、香港、九龙、新界)、广西、云南、贵州、直隶(包括北京、天津两市,河北中、南部地区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地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包括宁夏)。

我们可以看到这汉地十八省没有包括今天的西北和东北一些地方,其余的基本上都是在内的。这些地方主要就是汉人聚居区,西北东北等地少数民族居多,其实明朝前期对于西北和东北都还是有控制权的,但是到了后期慢慢失去了对这些地方的控制权。比如说东北,一开始明朝的统治到了外东北,库页岛以北的地区,但是后来后金崛起,别说外东北了,就是现在的东北三省也不再大明的控制范围了。

再说题主的言论,其实现在很多人都在说如果没有清朝现在中国不会有如此大的面积。对于这个言论只能说又对也有错。对在哪里呢?大清确实开拓了很多疆土,比如说西北地区,外蒙古地区等等都是清朝开拓的。

但是也有错?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的地方一只都是在扩张的,从商周时期就是中原的一点点地方,后来秦始皇开辟南方,汉朝开辟西域。扩面积一直都在增大。所以说如果没有清朝的话,大明亡在了李自成手里,那么谁能说接下来的王朝不会比清朝开辟的更多。而且大清虽然开辟很多疆土但是也丢失了很多地方,当时明朝在东南亚,比如越南,缅甸等等国的北部地区当时是在大明的手里的,后来大清征讨战败,丢失了这些地方。

再说了如果没有清朝,汉地十八省还依然是汉人的,依然是中国的,怎么会保不住呢?即使李自成还是张献忠或者是再出来另外一个人得了天下只不过是改朝换代而已,还依然是汉人的天下。又哪里来的汉地十八省保不住呢?


小伍讲历史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个名字,什么是所谓的汉地18省?

明朝时期在全国设置了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到了清朝时期将湖南,湖北从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分离出来,南直隶又分为江苏和安徽,陕西分出甘肃,成为十八个省,是汉人的主要聚集区。

说完汉地十八省的概念,我们再回归题目内容说一下清军入关到底是不幸还是万幸?

这个问题非常敏感也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满清入关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很多人看来这种影响是一种倒退,比如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等等,但是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清朝最起码有两大贡献。

首先,清朝确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清朝鼎盛时期的国土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即便是清朝灭亡前期国土面积依然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而且这广袤的领土基本都是实际统治区域,完全控制在中央政权之下。

其次,清朝真正意义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清朝时期,各民族的融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尤其是边疆各个少数民族加强了与中央的联系,我国现有的民族基本上在清朝时期已经形成。

说完了清朝的贡献,我们在来看第二个问题,为何说没有清朝我国连汉地18省也难保?

在清军正式入关之前中原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政权,南明,李自成的大顺以及张献忠的大西。

虽然农民军势大,攻灭京城,逼死了崇祯皇帝,但是南迁的明朝政府失去了关外的威胁又占据江南富庶之地,李自成想要彻底攻灭明朝并不现实,而根据李自成的性格来分析,占据北方地区和明朝划江而治他已经非常满意了。

再看张献忠,在四川已经站稳脚跟,基本上据全蜀之地,传统汉地基本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情况,三股势力中任何一方都没有完全实力攻灭其他两方,中国或许会再度陷入分裂的局面。


一点点历史


如果没有清朝,要统一成巨大的中国,机会几乎是零。原因是,第一,在当时,汉华人在东亚'内地处于优势地位。对周边民族(特别是北方民族中的蒙古、满洲)不会平等真心谈判,会以武力为主,这样会造成不完全征服(总有人不服,因为他们有大后方,可以退却并卷土重來)。最要命的是把这些共同生活了五千年的邻居推向反面,投入远方民族的怀抱(如俄罗斯、大不列颠)。然后一起踏土而来。 当时的中原又没有征服世界的资本,所以华人的任何一个势力(朱明各势力、李自成、张献忠、郑成功等),在当时想要统一到 现在这么大的地盘,可能性几乎是零。而满人征服蒙古是靠连姻与合作,真诚相待,当然是抓住时机。这一处理方式与汉人不同。第二,蒙古各部(如准葛尔、林丹势力)也不可能再次征服南方,只能拖延统一时间或处于分裂状态。如果不能快速统一,欧美势力必定介入,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奥斯曼土尔其将会利用语言相近,信仰相同,把势力渗人西域。因此,可能造成无法统一。日能崛起,汉、韩、越、菲、蒙、藏、疆同样能崛起。时间推迟得越多,进入现代,统一的难度就会越大,例如法国拿破伦统一欧洲,失败了。 清朝建立者并没有想到自己会统一中国。大清是满汉共天下,大清领土应该是满汉蒙等族牵头,各民族先民都付出鲜血和生命而获得的,或悲惨,或悲壮,或充满血色光环。当然跟满洲这个组织者的特殊性分不开的。有全国人民提供税收支持,才有资金统一中国。因此,中國疆域应该是中国各族先人,共同缔造的。总之,中国是3000年来,全国各族先民(特别是弱小的或已消失的民族)的悲惨付出,用血与泪凝结而成的,要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大统一。


忘记历史就是犯罪


满清入关是所有民族的不幸,是严重的历史倒退,就像今天黑猩猩依靠某种特殊的工具占领人类世界一样!不要扯国土,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满清历史造假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了!满清在西藏驻军过吗?在新疆设置基层行政机构、征税并有实际统治吗?漠西和漠北蒙古留辫子吗?满清最擅长的就是造假,乾隆对缅甸四战四败,把明朝的缅甸、泰国北部、越南北部全丢了,结果竟然被吹成了功绩!现在满遗提起满清,最多提的就是收复台湾,可是康熙时期,台湾是在汉族人手里,谈什么收复?而且最后满清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人,这可是真正的割让哦!文化上,满清是封建王朝中最没有建树的,而且文字狱也是满清的发明,为什么?因为满人没有文化自信,又看不得别人比他强,所以最简单的就是让别人也跟他们一样蠢!


黑又壮的爸爸


清朝建立了一个广土众民的政权,而且辛亥革命后的和平交接,基本保障了今天庞大的国土。从历史后见之明评价,确实清王朝的贡献很大。

1、明王朝的疆域

相对于汉人王朝的宋朝,明王朝的疆域是很大的。但相对于前代的元,后世的清,明王朝的疆域确实不算大。

(明朝疆域图)

在明朝初期,明朝疆域最大的时候拥有安南、漠南、大兴安岭内外等地区。

但随着仁宣时期的战略收缩,明朝北部边疆退往长城一线,大体就是常说的九边;安南也撤兵放弃,疆土大幅度减少。

(明朝后期疆域图)

到了俺答汗议和后,蒙古人逐步向藏区渗透,明王朝在藏区的影响力也逐步下降,疆域进一步减少。

2、清王朝的疆域

清朝的疆域也经历了一个扩张与收缩的过程。

在1636年,雄才大略的皇太极建立大清的时候,疆土只有辽东与漠南,北部地域还没到达黑龙江。

(1640年的清朝)

在顺治时期,拥有了关内十八省。

在康熙时期,不仅将天下重新打了一遍,且统一台湾,控制了黑龙江、外蒙、青藏。

(平定准噶尔

到了乾隆时期,平定新疆,将边界推到巴尔喀什湖,幅员万里。当然大清向缅甸、越南的扩张以失败告终。到这时候,清朝雄立于世界东方。

(清朝全图)

3、疆土的丢失与和平交接

1840年,鸦片战争,清朝丢了香港岛;1860年二次鸦片战争,清朝丢失外兴安岭与西北近150万方里土地。到甲午战争,更是丢了台湾。

至于租界区、租界地更是数不胜数。国家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但这时候民族国家在行程中,更关键的是,清王朝与民国和平交接,继续保持了国家一统,没有因为王朝更迭而造成大的领土丧失。

(中华民国全图)

清朝对中国的疆域贡献是巨大的,这点不可否认。至于清王朝入关就能看出来未来的疆域,那就是胡说了。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清军入关是不幸还是万幸,或许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因为历史只有结果,没有如果。

清军入关的时候,在中国各地制造了大屠杀,死伤无数,这对中国历史来看,绝对是历史的倒退。


从明清的对比来看,清朝并没有比明朝强盛多少,而且清朝的建立及其之后的制度设计很大程度上都是沿袭明朝。

晚明时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还出现了具有现代城市气息的市民社会。而这些到了清朝的时候都被扼杀了,清朝也并非一无是处,清朝的版图比明朝要大一倍,而且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是在清朝的时候实现大一统的。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清军入关到底是不幸还是万幸,很难讲。

至于说清军如果不入关,汉地十八行省也难保,这恐怕是一家之言。清军如果不入关,李自成与南明政权之间的争端必将延续,谁输谁赢,都是很难预料的。但是不管哪一方获得了胜利,都会继承明朝的政权。

所以,清军不入关,关内也不会被裂解。


青年史学家


清军入关,对汉民族来说,是一场空前大灾难。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清军所过之处,尸横遍野,残垣断壁,可谓血雨腥风,人间地狱。随后剃发易服,更让无数的抵抗者人头落地。可以这么说,汉民族的血性、骨气被彻底禁锢,造成了万马齐喑的死寂局面,也是近代中国落伍世界的重要原因。



但清军入关,不能说是什么好事,是偶然中的必然。他结束了群龙无首、各自为王的局面,从而避免了国家再次分裂,使中国又一次走上统一正轨。


至于说没有清朝我国连汉地18声也难保,不免夸大其词,有为清朝歌功颂德之嫌。自秦朝以后,大一统思想已经深入汉人的血脉中,成为历代仁人志士的最高追求。汉隋唐明这些大一统王朝莫不是如此,就连最弱的宋朝,也为国家的统一奋斗过,只不过遇到了强大的契丹,不得不半途而废。但统一始终是中国的主旋律,即便没有清军入关,汉民族经过若干年的内斗,一定会再次出现像朱元璋一样的雄主,一统华夏。

对于阎崇年所谓东三省是清朝带来的嫁妆之说,真的不敢苟同。东北很早就有汉人活动,自汉朝以来,东北一直在朝廷的掌控中。特别是明朝,若非朱元璋、朱棣父子苦心经略东北,它很有可能被朝鲜吞并,岂能有努尔哈赤崛起于白山黑水的机会?


中国今天有如此广袤的领土,清朝的贡献不可埋没。但这也几千年来,华夏祖先奋斗的结果。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在中国历史上扮演过角色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无可替代的,也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试想一下,缺失了任何一个朝代,中国历史就成了“断代史”,除了这一个确定的朝代以外,你很难想象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牛头马面”来接替清朝,演完这一段时期。(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很多人对清朝的不满来源主要就是集中在晚清,其实在清朝前期来说,清朝的几任皇帝简直都是文治武功,比他们前面的“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达到的高度不低,在中华文化圈的发展和延伸以及领土范围的扩张方面,在历史上都是少有的。

当然,说到领土好多人又要恨得牙痒痒了,晚清总得算下来丢掉的领土面积在两百万平方公里上下,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打了一场又一场一败再败的仗,输不可怕也不可耻,但无谓的输无谓的战败无底线的妥协,那就让人不能理解不能原谅了,清朝几乎是花式丧权辱国丢失领土。


但是,不论把清朝骂到多惨,你不得不承认清朝的领土面积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事实,这里的“数一数二”是直接对接的,没有“数三”的说法,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清朝的领土面积在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以上,只比领土面积冠绝古今的元朝小,比中国历史上的盛唐的一千二百多万平方公里都要大。

即使晚清政府割让掉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到了民国也还有一千万平方公里以上的领土留下,现在有多少就不需要多说了吧,其实清朝的民族政策在很多方面都是值得借鉴的,为什么这样说呢,领土面积的扩大固然以军事力量为前提,但军事之后的手段则会把军事不能触及的地方延伸。

当然边疆领土面积的扩大,自然会成为汉地18省的天然屏障,当然,这样说很自私,因为不管是边疆地区还是中原地区,其中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谁是谁的屏障谁主谁次的说法,清军入关,在不幸之中有万幸!


历史三日谈


没有清朝,我国汉地18省难保?这是何人提出的言论?纯属胡咧咧。

没有清朝,自然会有其他朝代,难道中国还要靠满清保卫国土?

灭亡明朝的是李自成,不是清军

明末政治腐败,矛盾丛生,导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大起义爆发,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明朝灭亡,这个时候清军还被结结实实挡在山海关外,找不到路,所以无论清军入关与否,明朝已经亡了。

清军靠汉奸入关,渔翁得利

清军能入关纯属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们更应该感谢吴三桂为代表的汉奸们投降,不然的话,他们一是突破不了山海关,二是即便突破山海关,没有汉人充当带路党和急先锋,光是农民起义军就足够他们喝一壶的。

没有清朝,中国只会更好,不会更差

假设清军当时没有入关,李自成建立的政权得以存续,在明朝遗留官员的辅佐下,可以建立一个汉人政权,他们的成绩不会比清朝差,毕竟汉人政权相比满清,会更稳固更容易被百姓接受。

清朝入关后,采取以下四种措施巩固统治:

1,大肆屠杀,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屠杀汉人上千万。

2,大兴文字狱,焚毁了明朝以前的海量史料,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3,实行愚民政策,推行奴化思想,奴化汉人官员和百姓。

4,彻底闭关锁国,完全关闭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大门。

5,四是重农抑商,扼杀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扩大了我国领土疆域,使得我国版图达到空前,这是它的贡献,然而它的所作所为又完全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让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为日后的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埋下祸患。

可以说,满清为我国所做的贡献完全被它的过错所抵销。

满清统治中国,根本靠的还是汉人的官员士大夫阶层,如果清军不入关,这些官员士大夫效力新政权,表现只会比清朝更好,不会更差。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谈到国家疆域,清军入关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在王朝前半期继续开疆拓土,并且对周边各小国保持威慑力和向心力。所以,你会发现都到19世纪末了,大清还经常和列强就周边各国的归属问题签订各种条约,被迫放弃了对越南、缅甸、朝鲜等国的宗主权,这些条约看上去很屈辱,但也表示即便在列强完成工业化之后,还不得不考虑清朝对周边各国的影响力,必须要以和清朝签订条约的形式来取得对这些地方的合法统治。

(《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后留影)

再说第二个问题,如果没有清朝,是不是连汉地十八省都保全不了了呢?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明朝是一定会灭亡的,早在清朝入关之前,李自成就已经攻进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而死,明朝在北方的统治也告一段落,而淮河南岸的南明虽然还有一套完整的领导班子,不过这些人大都碌碌无为。有见到李自成溃兵都吓得鸡飞狗跳的军阀将领,有看到清朝剃发令声称头太痒把自己剃成大秃瓢的文官领袖。可以说,当崇祯去世后,明朝的灭亡已经成为板上钉钉了,根本无力回天。

(钱谦益,东林党领袖,满清剃发令一出,别人还在议论,他老人家就以头太痒为名迅速剃去头发了)

有这样的大臣在朝中,即便清军不入关,也轮不到老朱家来统治这个国家。

再看当时明朝各方势力的分布

明朝末年天下分成五大势力,他们各有自己的基本盘。东北地区是满清割据政权,淮河以北长城以南是李自成的农民军,西南一带是张献忠的农民军,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由南明来名义统治,东南沿海一带有郑氏海商集团来控制。

假如满清在长城外看热闹,无疑最具竞争力的就是郑氏集团和李自成。郑氏集团将会取得对南明的实际控制权,时机成熟后以禅让为名取得合法帝位,并且将长江以南打造成为一个面向世界的海洋帝国,凭借东南地区的众多人口和商品足以取得亚太地区的海洋控制权。李自成在郑氏集团的抵御下,将会止步于长江,于是中国历史上将会再次出现南北朝并立的局面。

双方的竞争将会让战术、武器、兵员素质取得跨越式的发展。然后,南朝向海外进军,由于当时东南地区人口已经接近饱和,明朝末年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已经几乎等于英国、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等国之和,所以有强烈的疏解人口压力。作为海洋立国和传统的对海外华人的友好政策,将会让郑氏集团积极向海外移民和开拓海外殖民地。

17世纪是西方各国对外殖民高潮,那时候各国刚刚开始大规模开发海外殖民地,所以北美大部分地区还是无人访问的处女地,尤其是北美西部地区更是一片荒芜,几乎没人知道这里。除了北美,大洋洲地区也是如此。

郑氏集团有大把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完成对外殖民的壮举,估计到18世纪郑氏国土将会东达密西西比河,西到印度次大陆,南到澳大利亚,北到长江,人口3-4亿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海洋帝国(那时候高产作物已经在国内大面积种植)。

北方的李自成政权在南朝的压力下也只好积极发展,否则就会被南朝统一,于是最起码在军事实力方面会达到和西方殖民军实力相当的程度。那么,面对满清和蒙古诸部,还是可以轻松取胜的。要知道,那个时候沙俄几百人就可以横行黑龙江打败数量远超自己的索伦人和鱼皮鞑靼。

大顺政权看到南朝不断扩张,倍感压力,又不能在海上取胜,只好向北和西进行扩张。向北估计能夺得西西伯利亚,再往西费点劲,毕竟17世纪时中西伯利亚已经成为沙俄东征队的大本营。向西可以征服新疆和中亚,所谓准噶尔汗国在近代军队面前只有送人头的份。于是,北朝将成为和沙俄国土面积相当,人口2-3亿的陆上强国(那时候高产作物已经在国内大面积种植)。

那么,由于南北两个王朝都不是闭关锁国的国家,必然会将明朝末年的西学东渐进行到底,大量西方科学涌入两国,随着两国国力增长和竞争压力对海外科学的消化与自主创新会越来越快,对人才的培养也会形成良好的制度。于是,工业革命将会在东方率先发起,从而改变世界。

这一切发生后,你认为还有汉地十八省的概念吗?早就没了。所以没有满清入关,汉地十八省的镇的难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