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银保监会出重拳:6家银行被罚没1.56亿元,理财业务“雷”最多的事件?

淡淡禅风


被罚的6家银行并不全是因为理财业务,但却都涉及理财业务违规。

主要原因是资管新规落地后,很多银行依然没有改变理财业务的销售管理模式,违规销售和违规投资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银行可以说还是我行我素。

理财产品销售违规

在提及的诸多理财业务的违规操作中,多数受罚银行都存在“为非保本理财产品提供保本承诺”,包括民生银行、渤海银行、中信银行。

其中光大银行的一个受罚案由是“以修改理财合同文本或误导方式违规销售理财产品”,浙商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文本使用误导性语言”,都突显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存在的问题。

自资管新规推出以后,银行不得不面对一个难题,那就是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低与打破刚性兑付之间的矛盾。


数据显示,2017 年,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量为144.51万亿元,占银行理财产品全市场募集资金总量的83.25%;而风险等级为“四级(中高)”和“五级(高)”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量为0.28 万亿元,仅占0.16%。

也就是说83%的产品都是“保本的”,但是合同不能写,也不能说,否则就是违规。

虽然有2年的过渡期,但不允许新发,银行只能发净值型的产品,那就得向客户销售。


这其实是习惯问题,就比如余额宝。支付宝推出之前,很少人知道这产品,也不相信居然有远高于银行活期收益的同时还能随时存取??

但余额宝在合同也是没写保本的,但实际上14年的运行中,几乎没有亏损,这是市场教育的过程,投资者需要慢慢了解。

理财产品违规投资

银行理财违规操作的另一个“重灾区”就是理财资金的违规投资,其中又以违规向房地产行业“输血”较为普遍。

其中浙商银行、渤海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的理财资金都存在违规缴纳土地款的情况。民生银行的同业投资、理财资金违规投资房地产,用于缴交或置换土地出让金及土地储备融资;浙商银行则为客户缴交土地出让金提供理财资金融资;渤海银行除理财资金外,自营投资资金也违规用于缴交土地款。

这是明文规定的红线,踩到是必然要被处罚的,尤其是政府三令五申的情况下,必须配合政府推行的房地方调控政策。

但是总的来看,银行理财产品违规销售是主要原因,因为资管新规使得银行以往的产品结构发生改变,销售方式也得调整。

可市场的投资理念和风险意识还是没跟上,这种天然的矛盾在短期内是没法一下子改变的。但这也是势在必行的了,包括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也是为了隔离风险,规范运行。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银行被罚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Atlas亚特斯


银保监会出拳罚没违规银行一些款项是在当前进一步规范基金管理和理财业务、强化风险防范的情况下做出的。应该说很及时或者说早就应该这么做了。近年来,一些P2P平台打着融资的幌子,做着非法集资的事情;一些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利益的驱动下忽视市场风险,放松风险控制,项目把关不严;包括银行的一些理财产品和业务,受业绩和利益驱动下,没有严格按规定执行,盲目扩张。这些做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暴露出来大量风险。大量的P2P关闭、老板跑路,上访群体事件时有发生,百姓的集资款打了水漂。虽然银行的相关业务比较规范,但国家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要求更高。所以,加强银行风险管理更加重要。至于说是不是最多的事件我觉得并不重要。


国筠


目标很明确,严格规范理财业务,划定红线,立好规矩。

之前的银行,因为太过注重赚钱通道费用了,用好银行这个信用背书,又轻松,又不担责。结果什么单子都接,什么P2P,信托等等,恰恰最应该做好的风控关,没有把住。随着近几年P2P暴雷,信托违约,这时候银行想甩锅了,告诉老百姓我这只是代卖,不是我的产品,结果老百姓不干了,出现了几次群体事件。

所以为了以后少出现,不出现这些乱象,该罚得罚。但也不一棍子打死,这不又允许银行自行成立理财子公司,几大行纷纷响应上马,快速跟随政策,到公募市场里发挥一下,以后用理财资金可以做证券直投业务了。

有堵有疏,正经的很。


翅膀君来了


估计被罚的原因都是存在误导宣传,或者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等原因


一位吃茶的小伙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