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3+3”新高考,高一新生應該如何準備?

清爽自然考研與高考


有人說,新高考“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話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據我所知,眾多考生和家長對於新高考的信息瞭解很少,即便知道,也不一定能理解透徹,所以導致選課是手忙腳亂,很多人隨大流進行選課,結果上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不適應這門學科,然後產生了很多的麻煩。

那麼,面對新高考,高一的學生是否需要準備?又要怎麼準備呢?

作為一名指導多名學生進行選課的老師,我認為新高考不僅要準備,還有好好準備,認真準備,才能選擇出真正適合自己的組合!

作為高一學生如何做才是好好準備呢?

簡單的說就是上好每節課、考好每次試!這和老高考有很大不同,老高考下,學生的選課是被動的,只能選擇文科或者理科,所以,很多學生從高一一開始就進行了自己的選擇,比如學理科的放棄了文科,學文科的放棄了理科,選擇比較簡單粗暴,而新高考,是本著尊重學生個性特長的基礎上進行的自由組合,這樣的話,雖然可選擇餘地很大,但是你必須要找到適合組合才行。

所以,高一新生應該更加努力的上好每一節課,使出全力才能知道自己能學好哪些學科,不能學好哪些學科,而不是覺著自己好像能學好哪些學科。舉個例子,比如你的歷史考的不如生物好,但是你覺著自己沒有認真學習歷史才是歷史不好的原因,如果自己好好學習歷史,有可能會考過生物,所以打算選擇歷史,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你只要歷史和生物都認真學的前提下,才能知道自己更適合學哪科,選哪科。

為什麼要考好每次試?因為新高考最重要的就是數據,這個數據不僅是你考了多少分,更重要的是你的每一科在學校,甚至在全縣、全市排多少名,評價的平臺越高、範圍越大,這個數據就越客觀。加入你考試之前沒有認真準備某一科,導致這一科的成績和排名忽高忽低,就很難判斷自己這一科學的怎麼樣,這樣的情況下進行的選擇,未必是適合的。

所以,新高考不要太依賴老師和別人,因為他們也只是根據你的成績給你提供參考,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能夠知道自己能學什麼、自己想學什麼,只要知道了這些,再注意一下大學和專業對學科的要求,選課就不再是複雜的事情了。否則就會像我們這裡有的同學那樣,高二上了一個學期了,還要去改學科,這樣會有很多弊端。

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教育和教學工作,如果對你有幫助,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我會給提供各種組合的具體分析,希望能夠給你提供更多幫助!


贏在高三


“3+3”新高考這種模式在許多學校已經開始實行,也就是說有一部分高考生即將成為新高考模式的小白鼠,接下來我來說說新高中生應該如何面對新高考?


什麼是“3+3”新高考?

第一個3,就是語文數學和英語三門主課,這三門主課是必考科目,那麼接下來語文的難度將會增大,因為文理不分科,所以數學的難度即將降低,英語考試可以考多次,然後在裡面選擇自己考得最好的那一次,作為自己的最終成績。+3的意思就是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政治這六門學科中任三門,作為自己的高考科目。

新高考的利與弊。

利:新高考的模式是文理不分科,學生在後六門科目裡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三門來學習,這樣達到了因材施教的作用,並且增加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體現了高考的公平性,其次呢,也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弊:新高考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有一部分學生的,他不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而選擇那些科目,而是通過一些科目的難易程度來選擇,這就造成了很一些科目,選擇的人特別多,而另一些科目選擇的人特別少。況且以後,高考的一些專業對所選科目也是具有一定要求的,假如你呢,到了高考錄取分數線,但是因為所選科目沒有達到一定的分數,那麼也是不予錄取的。

建議:總而言之,對一些新高中生的要求就是提前為自己設定拒絕計劃和目標,以及自己想要選擇的科目,在初一初二的時候,一定要將這些科目的基礎打好,無論高考怎麼改革,高中生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壓力,需要有一定的動力。去迎接接下來的一些考試。


饕餮視聽






新高考,俗稱3加3高考 。第一個3,是指語文數學英語。第二個3,由考生自己選擇。前者計入高考總分,後者算會考成績,分不同等級。看上去學生的學習壓力減輕,改變了過去一考定終身,給了學生更多的選擇的機會。其實,不然。高考是選拔性考試,這個特性決定了高考永遠是有難度的,永遠是有壓力的。

考生的三大主科,和之前一樣好好準備。改革後,英語可以考兩次,選最高的那次成績計入總分,這個太好了。

但是,考生不要高興得太早。這種高考的變化,看似減少了弱科出現的可能性,其實,對考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因為,不同的大學和不同的專業,對科目的選擇是有要求的。對科目的成績也是有要求的。

舉一個例子,小明想考北京理工大學化學材料專業,三大主科成績很好。但是,這個專業要求是,後面的3必須是化學,生物,物理。而且,這三科在會考的成績必須都是a.尷尬來了,小明的物理不是很好,物理的會考成績是c.那麼,很抱歉,不錄取。換作以前的高考,只看總分,物理稍微弱點,可以在其它科目上找齊,優勢科目可以彌補弱勢科目的不足,但是,高考改革後,這種情況不復存在。因此,考生必須慎重選擇不同的科目組合,因為這關係著大學和專業。

還有更嚴峻的現實問題。之前的會考真的是“會考”,大部分學生能過。改革後,會考被稱為“小高考”,足見國家對會考的重視。與此同時,會考的難度,肯定會有幾何級別的變化,國家對會考會投以更多的重視,那麼肯定會有一些同學在會考上,必須下很大功夫,因為,有的科目不能得到好的等級分的話,三大主科再好,也不會考上特別好的學校。

總之,我認為高考改革後,學生必須慎重選擇和組合自己的科目,要下更大的功夫在不是很好的科目上。


鳴人給路飛上課


其實說起來也簡單,以一顆平常心認真準備就行了。 除必選的語數外三科,選自己學起來比較容易,答題答起來比較得心應手的科目去考就行了。

但畢竟高考改革之後也有一些需要一些注意的地方。

一個是語文將成為拉分科目,需要強化考生對語文的重視。表現在閱讀和寫作上,閱讀速度、答題速度都要快,要強化自己的對文章內容以及考題、考點的敏感,遲鈍的磨蹭的同學,有可能答不完題,這將成為拉分的一個主要因素。作文將更注重理性思維。體現基本的人文素養。這可能是一些學生的薄弱環節,現在的學生大部分邏輯能力比較差,對事物的分析能力不強,在表達上條理性也欠缺。

再就是現代的中學生大部分認為物理的學習難度比較大。在語數外之後三科裡選物理的較少。但大學中特別是理工類大學裡的好多高精尖專業涉及到了物理,他們車錄取上對物理成績有要求,如果你不選物理也就和這些專業絕緣了,也可能造成一輩子的遺憾。所以需要考生們慎重對待物理這個學科。


馬翼鋒老師的工作室


面對新高考“3+3”模式,作為高一新生如何準備呢?是眾多高中生和家長十分關心的問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準備越早,越充分,勝算越大,我把新高考相關常識介紹如下,供大家瞭解。

一是瞭解全國新高考時間軸


自2014年
新高考啟動(從當年夏季入學新生考試),2017年浙江、上海兩地首屆新生參加新高考;2020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地2017年入學學生參加新高考。

二是瞭解新高考到底“新”在哪裡

1、在考試科目上取消文理分科,3門統考:語文、外語、數學和3門選考科目。語數外各科滿分仍為150分。

2、在計分方式上 考試總成績由3門(語文、外語、數學)統考成績+3門選考科目(按照等級折算)成績(等級折算方法各省或有不同)。

3、在考試時間上


其中外語聽力可以參加兩次考試,取最高分計入高考成績,統考科目仍在六月舉行,選考科目在高三第2學期高考前完成。

4、在錄取模式上

改為“兩依據(依據3門統考成績、依據3門選考成績)、一參考(參考考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由“院校+專業”錄取方式改為“專業+院校”方式。

三是各年級備考策略


清爽自然考研與高考


從今年年初廣東省教育工作會議透露的消息顯示,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廣東省屬於高考綜合改革第三批試點省份,按計劃應在2018年8月份出臺省高考綜合改革方案,並從2018年入學的高中一年級新生開始正式實施。這意味著新高一生將是首屆新高考生。

如果廣東高考綜合改革方案按計劃實施,那麼新高一將面對至少四大變化。(資料圖片)

新高一或將面對四大變化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廣東省高考綜合改革方案按計劃實施,根據已經透露的初步方案,那麼這屆新高一將面對至少四大變化:

一是,對比現行高考,新模式改為“3+3”,打破了傳統的文理二分。前“3”指語文、數學、英語,後“3”指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裡選擇3門作為選考科目,“3+3”共6門課的成績都計入高考總分。

二是,對比現行高考,新模式改變了計分方式,需要學生和家長提前瞭解。計入高考成績時,語數外仍然採用卷面分(原始分),但選考3科將採用“等級賦分”。據卓越教育高考政策改革委員會對多地方案的研究,“等級賦分制”的實質其實是“排位賽”;對學生、家長來說,“知己”又“知彼”相當必要。

三是,對比現行高考,新模式導向專業優先,與學生的“選3”關係密切。據分析,物理、化學仍是各大知名高校專業目錄裡的大熱門。由此可見,“選3”除了要看自己的興趣、能力,也需要綜合未來個人發展來考慮。

四是,先遇“新課標”再遇“三年多考”,生涯規劃與自我管理成為必修課。“三年多考”是新模式裡容易被忽略的特點,看似考試都可自由選擇,但實際上如何在動態學習過程裡有效地規劃考試,卓越高中老師認為,這非常需要策略,也在極大地考驗著學生和家長。而新課標實施與新高考落地一脈相承,從目前公佈的文件來看,新課標指導下學習體系有較大調整、考試內容也大幅增加。

另外,新高考還將衍生如“走班學習”等新的情況。上述任何一項變化,對學生與家長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所以業內人士認為,升高一的這個暑假,越早規劃、越早準備,才越有機會成為新政受益者。這裡的規劃與準備,既包括學習上的,也包括心態上的,更包括對新政的瞭解。

高一知識點全國卷分值佔比超50%

廣東省屬於高考綜合改革第三批試點省份,從已經實施改革的省份來看是否可以總結出比較有效的學習經驗呢?卓越高中教學團隊對近五年高考全國捲進行了深入分析,發現高一階段的學習已日益重要。這直觀地體現在語、數、英、物、化等科目的高一知識點,在全國卷的分值佔比竟超過50%,可謂“得高一者得高考半壁江山”。

所以面對新高考,卓越高中教學團隊建議各位準高一同學:利用好高中三年各學期的學習內容、學科特色做長期規劃。具體到高一,有兩點值得參考的策略:

策略一:高一上學期,儘快適應高中生活。高一需要學習至少9門學科,加上每個學科的難度、深度都有明顯增加,相比初中差異巨大。通過暑假的提前預習,將有效幫助學生適應高中快節奏的學習與生活。同時,社團、選修課等活動,需要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策略二:高一下學期,探索自身特點,從興趣特長髮現自己。通過一個學期學習,學生已養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與習慣,同時體驗過多門學科的學習,可以根據自己的未來規劃、興趣愛好、學校師資實力等因素來綜合做好高一下學期的“預選科”。

一線教學老師提醒:高中教材編排知識相對簡單,考點也並未全部涵蓋,如升高一的暑假僅靠自學教材再做題,在準確率、速度及效率上,可能未必是最優策略。因此,如果能在權威老師指導下學習,效果會事半功倍。高中階段更注重塑造學習思維、培養學習習慣,這些都需要在正確的方向下堅持不懈才會有效果。這個長達兩個月的暑假,將極可能是新高考首屆考生的“分水嶺”,希望各位同學、家長珍惜時間、合理安排,併為即將到來的9月開學做好充分準備。


大洋網


近日,繼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公佈了《浙江普通高校本科專業選考科目要求設置指引》(以下簡稱《浙江指引》)之後,教育部也下發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教育部指引》)。

與浙江省直接給出“選考科目建議”的做法不同,《教育部指引》只是給高校設了一條底線,給出高校專業選科更大的選擇權限,允許高校同時設置2門(甚至3門)科目為必選科目,同時允許高校在部分專業做專門說明情況下,可以突破《教育部指引》限定的選考科目範圍。

教育部如此規定,也是在解決新高考改革實施進程中出現種種問題的一種嘗試,比如最廣為人知的“物理選考囧境”。

那麼,本次的《教育部指引》中出現了哪些值得各位家長和老師們關注的新要求、新動向呢?

在2017年的上海和浙江高考中,對於高校指定的選考科目範圍,考生只需有一門科目在範圍內即可報考該專業,這對於考生來說是比較寬鬆的。

而在2018年《教育部指引》中,教育部允許高校指定兩門(甚至三門)科目必考(目前山東省的做法)。

那麼,2018年以後進入新高考的各位考生和家長就得注意了:一定要區分選考要求上寫的是“均須選考方可報考”還是“選考其中1門即可報考”。

例如,上表所示的兩所高校A和B,都是“製藥工程”專業,選考科目範圍也都是“物理和化學”,但是因為要求不同,所以小明、小剛、小紅、小梅四人是否可以報考就不太一樣了。

在《教育部指引》中,一共給出了12個門類下的92個專業類的“選考要求”可選範圍,其中有1個專業類(藥學類)分為了2個子類,所以可以看成是一共有93個專業類。

在93個專業類中,僅有31.2%(29個)的專業類允許“不提科目要求”,對比上海2017年的數據(8404個專業中有49.95%的專業未指定選考科目要求),不難發現,教育部對高校選考科目要求做出了更為嚴格的規定。

2017上海高考

2018《教育部指引》

在《教育部指引》中,共有19個專業類必考物理,佔總專業類數的20.4%(對比2017年上海高考的數據:8404個專業中只有8.2%的專業必考物理)。

對於教育部所劃定的底線,各個高校幾乎是沒有選擇自由,除非作專門說明。要求必選物理的專業類如下所示:

從12個門類來看的話,必考物理的19個專業類分別來自理學(5個)、工學(13個)、管理學(1個)。

這裡需要特別說明的是,19個專業類必考物理,這還只是《教育部指引》劃定的一條底線,各高校在制定選考科目要求時,將有更多的專業類被限定為必考物理,尤其是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專業。

在《教育部指引》的93個專業類的選考要求中,提及最多的是科目是物理,共被60個專業類提及(不含允許無要求的專業類),佔專業類總數的64.5%;其次是化學,被58個專業類提及,佔62.4%;再次是生物,被29個專業類提及,佔31.2%。

至於政史地三科,只被3-5個專業類提及,僅佔3.2%-5.4%。

一般來說,《教育部指引》的選考要求中提及物理的專業類,高校在設置選考科目要求時,也會允許選考物理的學生報考此專業類。

所以,對於選考了物理的同學來說,可以報考“要求選考物理”的這60個專業類,另外,允許“不設選考要求”的29個專業類也可以報考,所以一共可以報考89個專業類,即佔專業類總數的95.7%。

以此類推,六門科目對93個專業類的覆蓋率如下圖所示:

如上圖所示,物理和化學的覆蓋率均超過了90%,生物覆蓋了58個專業類(62.4%),政史地三科分別覆蓋了32-34個專業類(34.4%-36.6%)。

與2017年上海高考的數據對比,不難發現物理和化學的覆蓋率有所提升,而生物和政史地三科的覆蓋率均有所下降,這也反映了教育部規範選考科目要求的方向和目標。

雖然物理和化學的總覆蓋率很高,但如果將十二門類分開看的話,還是可以發現門類之間的很多差別。

*備註:門類名稱後的數字表示該門類下的專業類數量。

如上圖所示,顏色越深表示覆蓋率越高,顏色越淺表示覆蓋率越低。我們發現十二門類可以被大致分為如下3類:

第1類:科目間無差別的門類,包括哲學、經濟學、教育學、文學、藝術學,對於這五個門類來說,《教育部指引》沒有設置“底線”,所以各個高校可以和往年一樣,自行設定選考科目要求。

第2類:偏文的門類,包括法學和歷史學,尤其是歷史學,非常偏文,要報考此類專業的同學必考歷史或必考地理,在某些高校的要求中,甚至歷史和地理都必考。

第3類:偏理的門類,包括理、工、農、醫、管,其中只有管理學是稍微偏理,其餘四個門類都是非常偏理,尤其是理學和工學,要求必考物理或必考化學,在某些高校的要求中,甚至物理和化學都必考。

由以上分析可見,選科與高考填報大學、專業有緊密的聯繫,因此,各個學科對應能選哪些專業,我們都應提前做了解,以下再給大家一些參考!

物理學與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生物技術等有重要作用,想在未來從事上述相關行業,就必須學好物理。

化學已成為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能源科學、信息科學等領域的重要基礎。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它是農、林、牧、副、漁、醫藥衛生、環境保護及其他有關應用科學的基礎。

思想政治與教育學、文學經管等方面的專業有很大的關聯!

歷史必修課學習,使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認識歷史發展中全局與局部、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從不同視角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通過選修課的學習,讓學生更好地發現自己的興趣,從而學會學習、學會獨立、學會生存。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地理學在現代科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

歷史+政治+地理

不推薦理由:專業選擇嚴重受限

傳統的三門純文科組合。這個組合的最大缺點就是專業選擇嚴重受限!

因為不少高校專業和學院的要求是必須要搭一門理科,所以一門理科都不搭的純文科組合在專業上就受到很大限制。

物理+化學+歷史

不推薦理由:競爭太激烈

物理+化學+歷史是一種偏理科的選擇,是很多學生願意選的組合,但也是所有20種選擇裡難度最大的一種組合。

為什麼這3門組合選的人最多?因為物理,化學有中考基礎,初高中學習是一致貫通的;而歷史比之政治更方便記憶和發揮。也正因為如此,很多高中這三門課的師資力量也都是比較強的。

正因為選的人多,無論對於名校生還是對於一般生而言,選這套組合都極有可能因為碰到太多強手而造成翻船的情況。

這是因為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選考成績不是用的原始分數,而是根據考生成績在整個考生群體中的排位換算的等級分。選考的人多,拿高等級分的可能性就越小!換言之,在這3個科目上也是最容易遇到強手的,那麼同時報考這3個科目,就算是再強的學生,要全拿A,甚至拿2A1B,都有點危險!而很多知名大學明確要求3科必須A!

地理+生物+政治

不推薦理由:大學難以銜接

這個組合其實就是把上面那組反過來,也是原來高考文理綜三門裡比較冷門的科目,屬於兩文一理組合。

這個組合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和大學課程很難銜接上,除了一些生物相關類專業外,大學許多理工科專業都需要一定的物理、化學知識,文科類專業都需要一定的歷史知識,因為“文史哲不分家”嘛。

此外,由於這三門課比較冷門,好老師幾乎都集中在高中名校裡,一般高中師資都比較一般。因此特別容易撞上名校生,進而形成激烈的競爭。

《教育部指引》的發佈,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扭轉浙江和上海改革中出現的不利局面,但作為毫無選科以及規劃經驗的家長,以及並無太多精力和時間的高考生,在即將面臨的“選科”時,或許會面對更多的迷茫和無助。

新的形勢下,一方面,地方行政主管部門以及高中,必須將改革的新精神、新舉措“新”在哪裡,自己弄清吃透,真正地引導學生和家長理解並掌握;另一方面,可能尤為重要,就是家長和學生,需要也必須更加積極地瞭解新高考政策、大學專業相關知識,並真正樹立起學業規劃的意識。

給各位強調一點,教育部官方給出了高校各招生專業的選科要求指引,只是具有參考性和選擇性;具體的選科要求,一定要以所在省份的官方機構以及選報的大學公佈的選考科目為準。


瘋狂高考


3+3高考形式,對於學校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對於學生選課的問題我在這裡面詳細解答了,家長和學生朋友可以參考一下https://m.toutiaocdn.cn/item/6586117497018122766/?iid=39122658221&app=news_article×tamp=1533861124&group_id=6586117497018122766

對於學習的問題,可以分成不同的情況,如果成績不錯能夠衝刺985 211的就要知道自己除了課本學習外最好有課外成果!!!!競賽,語文英語比賽。或者一些專利成果!這樣能夠給你更多的機會!!

如果成績一般,改變學習習慣,更重要的提高認識,深化基礎。最終高考還是比拼成績!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愛上學習工作室


瞭解新高考,做好學業規劃(三年計劃——一年計劃——一學期計劃——一個月計劃——一週計劃,只要把目標細化你學起來會感覺很輕鬆)。

第一:初步確定你未來的職業(最好根據自身情況,和父母一起來確定)

也就是說你以後要在那個圈子“混”。

第二:初步確定未來專業

專業實際上就決定了你將來會到那個圈層。

第三:確定選考和學考科目。

在確定選考和學考的時候,也是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也就是“揚長避短”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不要滿天撒網、毫無目的,這樣學起來很累還沒有成果。

第四:瞭解其它途徑進入高校(如自主招生、綜合評價等)

現在主流的就是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當然很多學校也比較看中科創類),那麼你適合考什麼競賽,那些競賽對你以後有幫助等等這些都是要早做打算的。

因為學業規劃是動態變化的,會隨著孩子的情況的變化而進行調整,但是我們必須有一個目標,這樣“走”起來才會輕鬆。

因為篇幅有限,所說的東西都是一個大概,總之一句話:高一開始做好學業規劃!家長不懂的話可以多關注學業規劃方面的內容。


博識昇學教育


2018年9月,新學年開啟,全國大多數省市學校開啟了新高考,這次新高考,無論你信與否,國家都是在玩真的了,提高考改革這麼些年來,相信這一輪的改革,會更加的徹底。

老實講,這麼多年的中國教育理念,人才培養觀念,突然這麼一改革,相信很大一部分人,都不知道怎麼來應對這樣的變化。這次改革將會在人才選拔上,從系統上,選擇權上,進行深刻的挑戰和逆轉,說大了來講,老師的命運由學生說了算,校長的命運由老師說了算。

對本高一學生來說,這與他們又有何干?如何調整好自己的學習策略, 學涯戰略,認識自己的生涯,這才是本階段最該思考的問題。

無論高考怎麼改革,社會怎麼變化,學生們都應該想清楚,找得到自己的優勢,明白自己的弱勢,揚長補短,揚長避短,這一屆的高一學生要小心了,更要注意了,你們將是這一輪的排頭兵,改革是大的背景,無論怎麼改,都是宏觀上的調整,唯一不變的是自己的對自己的期許,自己對怎麼的認同,自己對自己的要求,自己對自己的規劃,這些都是亙古不變的個人問題,只是現在的這個背景,容易讓人開始聯想這些問題了。

在這裡,我們想要提出的觀點是,新一屆高一學生,要小心了,小心學校在啟動這個新高考的新機制時,不變的依然是自己對自己的理解,要求和期許。小心你的這些認知、自知被外在的這些給帶偏了,你成為了配套者,而不是主宰者。

學校現在會在這個改革之初,給高一學生第一時間,配套上生涯規劃的課程,小心,這只是學校為了完成孩子們走班學科時,自己有一個認知,給你們自主權,自己決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優勢等,學校這樣做是沒錯,但對高一孩子們的真實個性化需要來說,就顯得特別的不夠了,更有甚者,有些學校,連選擇權都不給學生,用套餐的方式給孩子選擇,這依然是學校的問題,學校只管教,只管管,不管學生的真實需要。

本身這個話題,就進入了一個悖論和死角。當前的學校教育,無論怎麼提特色和個性化教學,都無法滿足學生的真實需要,這同樣類似於現在的一些三甲醫院,一個醫生在給病人診治的過程給到病人3分鐘以上,就已經很非常非常不錯了,不是醫生不想認真的詢問病人,細緻的瞭解病情,而是,看病的人太多了,醫生真的是沒有時間給夠每個病人。

學校教育依然是這個問題,沒有辦法真正照顧到每一個人的個性化需要,這個時候,這個時期的家長,就更要意識到這個問題,意識到這個變化,依然要靠自己,拿起對孩子未來負責的態度,認真思考和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真正的優勢劣勢,有針對的去解決自己的長期發展方向。而不是數學不行只知道進補習班補數學這麼簡單,這個時期要把視野放大。

第一,對孩子的潛能進行測試,快速鎖定孩子的優勢劣勢;

第二,熟悉環境,快速理解和了解孩子所在學校,是什麼樣的走班選課的政策;

第三,為孩子制定一個長期的策略戰略,更大尺度的來幫助孩子完成學涯;

第四,人工智能大數據時代,職業的認知,行業的變遷,家長們要警惕和認識,即人工智能都做得好的事情,相信一定不是人的能力提升的未來的方向;

第五,警惕單一工種,不與人打交道的,不與人發生鏈接的行業方向,這將會是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地方。

面向孩子(重慶),面向家庭,面向家長,面向孩子,希望能幫到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孩子,這個時代發展太快了,最不該快的就是對自己的認識,這隨時會把自己弄丟跑偏的,單一知識技術的學習,在這個時代,更需要我們去認識這複雜事物背後的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