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真香”的造车新势力,正面临着行业洗牌拐点

离2018年结束仅剩半个多月时间,当初吹下的牛和计划都实现了吗?还是打算把8字抹掉改为9字,当下一年的目标计划来使用,当初立下的flag估计也要被打脸了,当然被打脸的可不止我们,还有那些当初高喊口号的造车新势力。


看似“真香”的造车新势力,正面临着行业洗牌拐点

2018年被称为造车新势力的“交付元年”,到了年底不少造车新势力还是相当活跃的,如12月15日蔚来ES6即将公布售价,在下周,小鹏汽车首款汽车小鹏G3即将上市,上百个造车新势力品牌,但从各家年终的成绩单来看,真正能实现交付的寥寥无几,很多还处于“ppt造车阶段”。

眼花缭乱的新车涌入

2016年,造车新势力品牌如雨后春笋般疯狂生长,冒出的全新品牌多达上百个,这不禁令人怀疑到现在造车都这么容易了吗?而在2016-2017年期间,则是大相径庭的品牌发布会和产品发布会,多达数十款新车纷纷亮相,但是在街上从没见过它们的身影,这也是所谓的“ppt造车”阶段。


看似“真香”的造车新势力,正面临着行业洗牌拐点


而这些造车新势力几乎都扎堆于电动车,毕竟内燃机的技术壁垒越来越高,各种专利几乎被外资企业抢先申请,而电动车还处于发展阶段,门槛更低部件更易采购,投资回报率也更高,也更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所以他们产品大多数电动车。


看似“真香”的造车新势力,正面临着行业洗牌拐点


在2018年,造车新势力就亮相了理想智造ONE、华人运通 Concept A、天际ME7、爱驰U5 等多款新车,这些亮相的新车续航大多数集中在400公里左右,和传统车企推出的电动车相比,只是在车联网配置上更为丰富,缺乏其他卖点和优势。

2018年上市新车也不在少数,威马 EX5、云度汽车 π3 pro、前途汽车 K5、电咖 EV10 Pro、哪吒N01 等车型,但目前公布实际交付量的非常少,当初规划2018年要交付多少多少辆目标的,似乎都被啪啪打脸,也打破了传统车企上市即交付的行规。

仅一家实现1万辆量产

造车新势力虽然数量很多,但真正有造车能力的厂家也不过十来家,如获得双资质的前途汽车,合众新能源等,还有通过收购资质造车的威马汽车,拜腾汽车等,最后则是靠代工生产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


看似“真香”的造车新势力,正面临着行业洗牌拐点


蔚来汽车CEO李斌曾说过,没有200亿最好别造车,小鹏汽车何小鹏还说过,2018年没有造车新势力可以交付一万辆新车,但李斌似乎能赢得与何小鹏的赌约,因为在2018这个“交付元年”,只有蔚来汽车实现了1万辆量产车。

为什么只有蔚来汽车一家?

因为人家有钱啊,而且还是中国第一家赴美IPO的造车新势力,从今年造车新势力获得的资金来源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三类,那么蔚来汽车是属于IPO类型,不断有外部资金输血,交付速度当然是其他造车新势力的好几倍,截止到11月底,蔚来累积交付了8030辆ES8。


看似“真香”的造车新势力,正面临着行业洗牌拐点


而且蔚来汽车目前还是代工生产,作为代工厂的江淮汽车是传统车企,在汽车制造、供应链体系、品控相对来说经验更足,省去了自建工厂所耗费的时间精力,所以ES8的产能才能那么快完成,至于ES8频发的故障问题,我想更多的是来自蔚来汽车自身,操之过急有时候适得其反。


看似“真香”的造车新势力,正面临着行业洗牌拐点


第二类则是靠增资或者政策助力,如金康新能源,就是小康股份增资来输血,金菓旗下首款新车SF5将于2019年上市;而打造了高端国产电动跑车的前途汽车,背后则是长城花冠为其募集资金。

最后一类就是融资了,这个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也是车企惯用的方式,什么A轮融资、B轮融资、B+轮融资,如零跑汽车在11月已经宣布计划完成25亿的A轮融资,小鹏汽车在8月份已经完成了40亿的B+轮融资。

造车新势力再遇变数

根据乘联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11月的新能源车批发销量达到13.6万台,环比增长10.4%,同比增长55.9%,1-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88.6万台,照这个势头今年突破一百万是没问题的,但事实上,新能源汽车能有如此飞速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以及财政补贴的支持。


看似“真香”的造车新势力,正面临着行业洗牌拐点


不过国家补贴正在逐渐退坡,到2020年后会完全退出,届时将仅由政策与市场双驱动,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是无疑是个噩耗,对造车新势力来说更是一场残酷的考验,除了限牌城市其他地方销量会不会很不堪?

从技术门槛上看新能源车是不断提高的,补贴政策最低续航里程不断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最低标准也在提高,上文提及到亮相的新车最快也在2019年后才能正式上市,到时候和现在传统车企推出的电动车型相比,并没有太多的优势,凭什么让消费者掏钱买单呢?

政策趋紧,洗牌在即

所以在众多造车新势力扎堆电动车的时候,产品力成为了唯一的硬通货,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共享单车的案例,当众多资本投入到市场当中,必定造成产品同质化严重,一味的烧钱没有创新产品的推出最终只会昙花一现。

加上“双积分”政策也开始实施,传统燃油汽车的市场扩张逐渐受限,合资车企新能源产品也陆续进入到国内市场,没有补贴政策的本土造车新势力,如何面对诸如丰田、本田、大众、通用等跨国大集团的围攻,这是个严重的问题。


看似“真香”的造车新势力,正面临着行业洗牌拐点


在政策和市场的收紧下,必定会加速行业洗牌节奏,对于众多造车新势力来说,眼下的新车交付成为至关重要的任务,这不仅关系到诚信问题,还与下一步的融资密切相关,而且在补贴完全退坡和外资车企双重施压下,留给他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造车新势力行不行,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特别是受困于生产资质和销售资质,想要造出好车确实不容易,切记冷静下来,不要为了交付而操之过急,前车之鉴的蔚来ES8就被人吐槽是未完工就上市的车型,我想只有脚踏实地才能造出好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