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中文到底有多難?

學中文到底有多難?

學中文到底有多難?

近年來,伴隨著孔子學院在全國各地的湧現,很多國家都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學漢語學習的熱潮當中, 前段時間圍觀了一個有趣事件。

學中文到底有多難?

一個美國老外在做HSK(漢語等級考試)模擬卷時簡直快要崩潰,他在問答社區 (美國“知乎”)上回答:“中文到底有多難學?”時說了一句話:學中文何止是難,簡直是超難!

因為相對於英文的固定意思來說,中文太“任性”了,你根本不能根據它的字面意思來理解含義!

他還曬出了自己考試的試卷。

學中文到底有多難?

哈哈,有沒有感受到小哥滿屏的絕望。確實,中文的難就在於它的複雜多樣。

在小哥看來這樣的多樣性讓他們感到崩潰,然而對於以漢語為母語的我們來說,更多感覺到的是,漢語很有趣。今天就隨小編來看看這些有趣的漢字吧!

| 漢語斷句挺重要 |

學漢語,斷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同時又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我勸你不要惹火郭大俠。

我勸你不要惹火,郭大俠。

這個看起來沒太大難度吧,那你看看下面這個。在民間流傳多年的“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有時候,學會斷句還能救命。

有這麼個故事,說的是慈禧太后讓一位書法家給她題扇,寫的是王之渙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但是,這書法家一緊張漏寫了一個“間”字,慈禧看後,勃然大怒,來了句“你戲弄哀家,拉出去砍了。” 關鍵時刻,被嚇著的書法家急中生智,趕緊說自己原本是寫了首小令,還高聲朗誦出來。

黃河遠上,白雲一片。

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

慈禧聽了,明知他是詭辯,卻也無理由砍人家頭,只好作罷。

| 重音不同,意思也差的很多 |

不知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句話,讀的重音不同,那意思可能會差了春夏秋冬一整年。

冬天冷的時候,能穿 多少就穿 多少。

夏天熱的時候,能穿多 少 就穿多 少 。

| 聲調不同,重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


比如:了了

我今天出去了了一件事情。

了了麼?

了了。

真了了?

真了了。

……

只想告訴學漢語的各位,請保持好你的微笑。

| 排列順序不同,意思可同可不同 |

相同:

說了錯話 說錯了話 說話錯了 話說錯了

不同:

有錢是沒問題 錢是沒有問題 問題是沒有錢

沒有錢是問題 問題是錢沒有 錢沒有是問題

錢有沒有問題 是有錢沒問題 是沒錢有問題

是錢沒有問題

有問題是沒錢 沒問題是有錢

沒錢是有問題

好了,我坦白,我沒錢,我有問題。

學中文到底有多難?

| 整齊的同旁詩、同旁聯 |

宋代大詩人黃庭堅寫了首同旁詩《戲題》,一句詩中的每個字都用相同的偏旁或者部首組成,整首詩整齊而美。

《戲題》

逍遙近邊道,憩息慰憊懣。

晴暉時晦明,謔語諧讜論。

草萊荒蒙蘢,室屋壅塵坌。

僮僕侍逼側,涇渭清濁混。

除了同旁詩整齊劃一,同旁對聯不僅整齊,意思還對仗工整,內涵豐富,又點題。

上聯:遠近通達道

下聯:進退返逍遙

上聯:湛江港清波滾滾

上聯:渤海灣濁浪滔滔

| 一詩兩用的迴文詩 |

牛人的同旁詩,遇上大神的迴文詩,估計也只能甘拜下風了。 宋代的李禺寫了首迴文詩《兩相思》,正讀是思妻,倒讀就變成了思夫 ,就問你服不服?

思妻詩 枯眼望遙山隔水, 往來曾見幾心知? 壺空怕酌一杯酒, 筆下難成和韻詩。 途路陽人離別久, 訊音無雁寄回遲。 孤燈夜守長寥寂, 夫憶妻兮父憶兒。

思夫詩 兒憶父兮妻憶夫, 寂寥長守夜燈孤。 遲迴寄雁無音訊, 久別離人陽路途。 詩韻和成難下筆, 酒杯一酌怕空壺。 知心幾見曾往來, 水隔山遙望眼枯。

| 全文一個讀音 |

沒有最牛,只有更神,經常讀的繞口令在全篇文章只有一個讀音的文言文面前,那純屬是班門弄斧了。

《季姬擊雞記》

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

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

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

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

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

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

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白話譯文: 季姬感到寂寞,羅集了一些雞來養,是那種出自荊棘叢中的野雞。野雞餓了叫嘰嘰,季姬就拿竹箕中的小米餵它們。雞吃飽了,跳到季姬的書箱上,季姬怕髒,忙叱趕雞,雞嚇急了,就接著跳到幾桌上,季姬更著急了,就借竹箕為趕雞的工具,投擊野雞,竹箕的投速很快,卻打中了幾桌上的陶伎俑,那陶伎俑掉到地下,竟粉碎了。季姬爭眼一瞧,雞躲在幾桌下亂叫,季姬一怒之下,脫下木屐鞋來打雞,把雞打死了。想著養雞的經過,季姬激動起來,就寫了這篇《季姬擊雞記》。

讀完,是不是感覺舌頭都要打結了。

上面的還不算啥, 據說某些省份的寶寶們是s與shi不分,你們是不是發不出shi這個音, 誠實的回答。敢不敢來挑戰下這篇《施氏食獅史》(給你們斷好句了) 。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

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

是時,適施氏適市。

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

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

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

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

食時,始識是十獅,實十石獅屍。

試釋是事。

白話譯文: 有個住在石屋子裡的姓施的詩人,特別喜歡獅子,發誓要吃十隻獅子。施詩人常常到市場上看獅子,十點,正好有十隻獅子到了市場。這時,正好趕上施詩人到市場。施詩人看了這十隻獅子,倚仗弓箭的力量,使這十隻獅子死去。施詩人撿起這十隻獅子,到了石屋子,石屋子溼了,施詩人派僕人擦拭石屋。石屋子擦乾了,施詩人才試吃這十隻獅子。吃的時候,才發現這十隻獅子,其實是十隻石獅子的屍體。試著解釋這件事!

想要挑戰的,先捋直舌頭,再變成大舌頭試試呀。

每一個漢字,都蘊藏著不尋常的故事。


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就在於,它是通過幾千年一點點積累,推陳出新而演變過來的。正這樣的積累和沉澱賦予了漢字除了作為簡單符號之外更多的意義和內涵——承載了一個民族幾千年的歷史和文明。


有人說:“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千百年來的風俗禮儀,社會結構、倫理道德、哲學思考、審美意識——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幾乎都隱藏在一個個漢字對所要反映的事物的摩畫、概括和美化之中。”


雖然如今我們告別了傳統的生活,告別了古漢語的環境,但我們卻不能丟掉歷史,丟掉傳承,丟掉一個民族的安生立命之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