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增持阿里影業股權至50.92%,能否助力影業回暖?

12月10日,阿里巴巴與阿里影業聯合宣佈,阿里巴巴將增持阿里影業股權,從之前49%的持股比例提升至50.92%

。交易完成後,阿里巴巴將對阿里影業構成實質控制,並且在阿里影業董事會中擁有大多數席位。其中,樊路遠、俞永福、邵曉峰等阿里巴巴合夥人都出現在阿里影業董事會成員名單中。

根據協議,阿里影業向阿里巴巴集團發行10億股新股,每股1.25港元,通過此次股票發行共籌集12.5億港元。受此消息激勵,阿里影業早盤大漲,漲幅一度接近9%,最高報1.34港元,創2018年以來新高。

阿里巴巴增持阿里影業股權至50.92%,能否助力影業回暖?

針對阿里巴巴對阿里影業股權增持這一舉動,有人把它當成影視行業回暖的徵兆。但是,小官並不認同這種看法。阿里巴巴在此時增股,很大原因是阿里集團在戰略上的整體調整和佈局,對於影視行業的發展並不會改變什麼,行業寒冬依然持續,而等到春天到來時,阿里影業服務的電影或許並不是最大的受益者

阿里巴巴增持阿里影業股權至50.92%,能否助力影業回暖?

阿里巴巴增持阿里影業後,電商思維更加明顯

阿里影業被阿里巴巴增持,阿里系的資源再一次得到充分整合,未來阿里巴巴將會以文娛產業為噱頭帶動更多非文化產品的售賣和發展。這也是阿里巴巴一直在做的事情。從這一點出發,阿里影業其實做回了阿里巴巴的老本行,在影視行業寒冬裡,並沒有改變什麼,反而在影視行業處於最低谷時增持股份,為後續讓電影為阿里的新零售業務賦能。

今年6月,淘票票總裁李捷曾說“淘票票將不再是在線票務平臺,而是用戶觀影決策互動平臺”,並推出“淘票票+燈塔+雲智”的概念。為電影片方提供電影宣發平臺,此為“燈塔”;為影院提供售票系統,此為“雲智”。據悉,雲智已經簽約了3400多家的影院。後續雲智還會和阿里打通新零售業務,將電影與更多新零售產品構建聯繫。阿里巴巴的電商思維顯露無疑。

阿里巴巴以做電商平臺起家,後續發展壯大,涉獵多個領域。特別是投身文娛產業後,仍以給線下商家提供線上平臺為主,在最上游的產出並不佔有優勢。

之前,阿里巴巴宣佈和星巴克合作,由阿里系旗下的餓了麼為星巴克提供外賣服務,這也是美國連鎖咖啡品牌星巴克在全球範圍內首次推出的外賣服務。其實,這並不是阿里的首創,在星巴克開啟外賣之前,騰訊就和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做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推廣合作,助力其在為期 7 天的“雙 11 首屆 luckin狂歡節”中銷售飲品 1820 萬杯,創造了國內外咖啡業界的銷售紀錄。隨後星巴克緊隨其後,向其學習,與阿里巴巴建立了合作。

瑞幸咖啡在我國最大的社交工具上投放廣告,利用微信 LBS 廣告迅速告知周邊人群,以首單免費獲取第一批下載用戶,用有超強的裂變拉新能力,後續憑藉產品的質量吸引了大量的存量。

阿里巴巴增持阿里影業股權至50.92%,能否助力影業回暖?

阿里巴巴的優勢在於擁有大量用戶的大數據,雖然目前缺少像騰訊這樣社交型的平臺,難以產生強大的裂變效果,但是數據先導作用已然可以對用戶行為進行分析,以及相關項目的開展和策劃。這也有讓阿里影業在與片方和影院方進行合作時佔有優勢,具有一定的議價能力。

“我們希望幫助電影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去觸達更海量的用戶,打造更多元的業務場景,創造更多的商業變現機會。”阿里影業相關負責人說。阿里打出的牌看似是為電影行業助力,其實更多是藉助電影的名義撬動更多零售等線下產品的銷售,為線下的其他產品蓄勢。如此看來,阿里影業其實只是阿里巴巴的宣傳兵,為其他領域服務。其實也能夠理解,電影再怎麼賺錢,同其他行業相比,賺取的費用只能是小巫見大巫。

可以想象,未來阿里系全產業鏈打通後,電影+項目將會讓線下的新零售產品百花齊放,而於上游的電影創作本身沒有絲毫意義。

阿里巴巴增持阿里影業股權至50.92%,能否助力影業回暖?

持續虧損、持續投入,阿里影業創作端缺失

根據今年阿里影業發佈的半年報中顯示,截至9月30日,阿里影業半年內營收達15.32億元,較上一年同期6個月的11.84億元同比增長29.4%。經營淨虧損為1.54億元,與去年同期的4.31億元虧損相比,大幅縮窄64.1%。儘管虧損額度有所減少,但是虧損仍在繼續。

根據財報顯示,當前阿里影業有三大核心業務,即互聯網宣發、內容製作和綜合開發。此次營收貢獻最大的是互聯網宣發,而且這也是阿里影業在該項業務中的首次盈利,實現0.638億元的經營利潤。而去年同期經營性虧損為2.2億元。

根據分析,阿里影業的虧損很大原因在於對淘票票的持續補貼。為了與貓眼爭奪用戶,搶佔用戶購票的市場份額和影片宣發陣地,阿里影業對淘票票的投入“沒有上限”。數據顯示,阿里影業分別在2016年、2017年為淘票票投入10億元、21億元票補,在2018年僅春節檔一週投入就超過5億元的票房補貼。恰是在這樣不計成本的瘋狂票補下,淘票票終於實現了與貓眼抗衡的局面。然而,隨著9月份有關部門下達停止一切線上票補的新規後,阿里影業在市場推廣方面也做了相關的調整,縮小了這方面的投入。

今年,在阿里影業的大力支持和與淘票票的配合下,阿里影業參與了大量具有口碑和票房雙高的影視作品,但是在醒目亮眼的票房之下,阿里影業的身份始終只是影片的助推者,與影片創作沒有關係。阿里文娛的創作能力仍是短板

阿里巴巴增持阿里影業股權至50.92%,能否助力影業回暖?

雖然在財報上顯示,阿里影業的內容製作業務實現了80%的漲幅,但是這些內容產出本身並非來自阿里影業內部,而是源於它與華誼、博納及其他擁有製作能力的公司的合作。還記得樊路遠說過,“沒有內容的公司不是一家好的影業公司,所以要在內容上大力投入。”此投入只能說是資金上的投入,公司本身的精力和創作的投入並未顯現。

就在11月9日,阿里影業發佈了“錦橙合制計劃”,宣佈在未來五年四大檔期(即賀歲檔、春節檔、暑期檔和國慶檔)中,將以主投、主控或主宣發的身份,推出20部優質合制電影。在互聯網渠道上,淘票票宣佈啟動“用戶和市場擴增計劃”,預計投入10億元。

如今阿里影業已經在原創端放緩步伐,在下游進行佈局,這樣的阿里影業是在為後面主持的阿里巴巴進行門面吆喝,在內容產出端始終缺席。

因此,正如“一流的企業制定標準,二流的企業構建品牌,三流企業提供服務”,阿里影業只是一個從眾者,而非引領者。

綜上所述,阿里巴巴增持阿里影業,對於影視行業走出寒冬影響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