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之間應該怎樣溝通?

用戶臨江樓主


大部分病人通情達理、而且理解醫院的規章制度。

病人最想聽醫生講一講:

1、為什麼會得這個病?

2、為什麼做這項檢查?

3、為什麼開這個藥物?

這些知識考驗醫生的理論水平,需要從生理學、病理學、解剖學、診斷學、內外婦兒學、藥理學等方面回答,有些醫生甚至還需要學習經濟學、醫保學。醫生從醫學學習到考取醫師資格證至少需要5年時間,如何把5年的知識縮短到3-5分鐘講出來很考驗一個醫生的水平,同樣把3-5分鐘的話一天重複說上幾十遍也很考驗醫生的耐心。

醫患之間,不能過分苛責患者,也不可以過分苛責醫生。患者需要了解自身病情情況是自身的天性,醫生冷漠自保也是醫生這個行業的必要手段,大多數病人集中在大醫院使醫療資源不平衡也是現實,一個病人看上一個小時會引起另一個等候病人不滿很常見。這該怎麼辦呢?

1、科普。一個上午最多看50個病人、一篇科普文章可以服務數萬人群;3-5分鐘病情講解講上幾十遍才能看完今天患者,3-5分鐘的病情科普可以讓多個患者提前直接翻閱。

2、分流。病情按需分配、分級診療,病情較輕、康復期患者回歸基層醫療機構,基層醫生有足夠時間溝通病情;病情重、特殊病人集中在上層醫學中心,有足夠的技術手段治病、有充足的科研平臺研究病情。

……


》》關注趙一帆醫生,獲得更多健康知識!!!


趙一帆醫生


作為一個醫生,我就來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作為一個醫生,從醫生的角度來說一下。醫生,是一個工作節奏非常緊張,任務量很重,但是又必須謹慎小心的工作,每一個醫囑都伴隨著風險,有時候又是門診,又是夜班,又是科研,有時候還有教學,真的是苦不堪言。有時候看到門診黑壓壓的一片,恰巧晚上又要上夜班,真的想回去好好睡覺,但是門診的人絡繹不絕,難免就會有時候不耐煩。還有就是很多時候,很多老人耳朵聽力不是很好,說小了,聽不見,說大了,說你嚷嚷,真的很委屈。

作為一個醫生,我覺得想要搞好醫患關係,最主要的是要能夠從患者的角度去想。當一個人患病了,來向你求助的時候,醫生就應該用仁慈的心胸,耐心的去解釋,讓患者瞭解這是怎麼樣的一個疾病,取得患者的配合治療,這樣也能夠有最好的治療效果。

從患者的角度來看的話,那就是要理解一下醫生,畢竟醫生不是神,不能做到包治好每一種病,當你看到醫生吃飯或者休息的時候,不要以為是他們偷懶,很可能是他們忙了一天都沒有吃飯,忙了一宿都沒有睡覺。他們也是人,有家庭和孩子,有老人等著他們去贍養,人心都是肉張的,他們肯定也是想每一個患者著想,想讓通過自己治療的患者儘快的好起來。

想要徹底改善醫患關係,很大程度上還是制度的問題。還有就是要相互理解。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牛牛說健康


人與人溝通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人類比動物間的溝通更富有思維、情感、乃至對溝通動機、效果與預期目標的假設。

醫患溝通注重五要:

一、要校正位置:患者是抱病求醫的需方,要懂的尊重幫我們解決疾苦的醫生。醫生對登門求助解除疾苦的供方,要有助人為樂、助人為責的愛心與主人意識。以醫患互為尊重為本。

二、要以誠相待:誠心是溝通與交流的前提,誠意是打開心窗的匙。患方不能以“上帝”的身份“光臨”醫院,用花錢買服務”的心態“消費”醫療,甚至把醫生疑似“商人”,拒絕各種必要的檢查。醫生更不能為完成“指標”,對患者“小病大治”,釆取“包圍療法”,耗費不應有的資金與資源。彼此間要互為信任為責任。

三、要注重方法:醫生要充分理解病人是帶著痛苦、煩燥、不安、急切的心情求醫的緊迫感、期份醫生“特別關注”、“一針鎮痛”、“一方見效”的期份心情,不能嫌棄病人囉蘇、舉止要耐心理解、言談多關切寬慰。病人也要理解醫生時間與精力有限,不能對每個病人“幾十個為什麼”,個個都做到“笑臉相迎”,不厭其煩解惑答疑。

四、要講求效果:醫患雙方溝通的目的在於讓病人達到理解與配合治療的效果,因此醫患之間詢問病史、查房巡診、術前談話、解惑答疑都要注重“動機與效果”的統一,讓病人能感受到“醫者仁心“的溫暖,對“救命恩人”感恩。出院後留下好醫生、好病友、好朋友的好印象。

五、良好的醫患溝通是病人與醫生心與心的碰撞,而不是採用“紅包”去購心、用惡語去“傷心”,用冷漠與不負責任的言行讓病人“痛心”、出拳傷人的“狠心”……。


陳恭5


隨著越來越多的負面新聞的發佈,加之一些政策的變化,醫生越來越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上,社會上大部分人對醫生都持有不太友好的看法,然而人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們在背後對醫生嗤之以鼻,一方面又在成為患者之後十分依賴醫生這個角色給他們帶來安全感。

醫患溝通一直以來都是醫生需要面對的問題,我們的學醫生涯中,老師們都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強度與患者的溝通,跟我們說要將通俗易懂的話,儘量不要說專業術語,說出來的話也要負責任,這既是保護自己,也是為患者著想,給患者體格檢查時要注意保護隱私,要有人文關懷,比如冷的時候給患者觸診時要把自己的手搓熱了,要耐心聽患者的訴求,等等。

以上都是我們曾學過的,並在自己的心裡暗暗發過誓,一定要做這樣的醫生,德高醫精。然而現實的實習往往有太多阻力,曾經發過的誓、想象的美好卻未曾實現。除了自己的原因外,還有很多現實的因素。

住院患者、尤其是內科的住院患者,其實是可以做到比較良好的溝通的,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有時間,時間充足了,就可以去聽患者訴苦,細細瞭解患者的病情和所想,外科醫師由於要上手術檯,時間相對沒那麼充裕,所以患者的體驗會稍微差一些,而體驗最差的莫過於門診的患者。

門診患者數量龐大,流動性強,每天除了醫院放出的號以外,還有不少患者由於掛不上號請求加號的,所以分攤到每個人身上的時間有限,醫生看病就會沒那麼閒工夫聽患者講太多與病情無關的話,而且可能也會對那些抓不住重點的患者不耐煩,工作時間內看不完的號自己加班也得看完。

每個患者都希望看病看久一點,而每個患者又不願意多等,如此就有矛盾了,不愉快的體驗就此開始了。

患者想聽到啥呢,作為一個曾經患過病住過院的醫生來說,我覺得她們特別希望醫生問診的時候問的詳細一點,多聊聊病情的症狀,跟我說說自己是患了什麼病,對於患者而言,醫生一句安慰的話可能勝過身邊至親的人的任何話。



夏日蘇荷先生


醫患之間只能用銀子勾通,這是醫療產業化,中醫被西化而滅亡,百年騙局的偽科學西醫獨佔國內醫療市場和話語權,跨世紀消滅中醫陰謀得逞後的惡果!這是崇洋媚外+數典忘祖+中醫黑們,共同努力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是全體黃種人的宿命。所以,凡是中國人,都不必幸災樂禍,大夥都是待宰的羔羊,唯有民間中醫可以自保,不在此劫中。


子祥677


醫患矛盾產生的根源不在醫患,表現形式在醫患,所以,醫患溝通的再好,只是表面上的,只是掩蓋矛盾而己,本質上的矛盾並沒有解決。解決醫患矛盾的焦點在醫保,切入點在財政,把這二個部門遊離於解決問題之外,永遠也解決不了問題!所有釆取的措施最終一定會失敗!


XHEG


首先什麼關係的溝通需要什麼呀?我認為溝通需要理解信任,還需要對客觀問題的大致瞭解,一個醫學生走到臨床需要最少八年時間,為啥?時間短知識不夠啊,其二,還要有時間去溝通才行,如果一個醫生溝通一個病人需要三小時,後面病人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據說美國醫生看一個病人最少半小時,這個人急啊哈哈哈,急急急,等不及啊,換位思考,你覺得中國醫生能做到嗎?歡迎互動,評論🙏🙏🙏





格式化117694056


我今年沒少去醫院,也剛住的院。我覺得現在有的醫生說話非常難聽,好像她們高高在上,想怎麼說我們就怎麼說,一點面子也不給你留,不管身邊有沒有人。有時還做一些不必要的檢查,多花錢。個人覺得現在看病沒個熟人是真不行……怎樣去溝通?望醫者見諒。


歲月靜好16527


先解決現有醫療模式問題,現在看病就是流水線,一天八小時480分鐘50個號計算每個病人和醫生見面不足十分鐘,醫生累死,病人急死已經沒有所謂的溝通,絕大部份都已經依賴於機器了,x光、化驗、CT等作為溝通方式了。


原點A健康


老師,我沒行醫,只是愛好。我認為除了危險病情外,都要把實情告知患者,比如對這病有幾份把握,讓患者選擇留下還是另選(目前我好象沒見著這一種醫生),,這第一印象就給了患者認可你的為人不是光為錢而治,有醫德。在治療期間多給患者好的開導和康復健議,因為心情開郎對患者的康復很重要。這樣就是患者病沒治好也是認可的,這就叫醫德。請各位老師指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