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乾媽”陶華碧恪守“堅決不上市”,你怎麼看?

王樹星W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陶子認為,公司上市的目的是為了融資,融資是因為公司缺錢,如果一個公司不缺錢,上市單純是為了資本運作,那就完全沒有必要了。

老乾媽這家公司有點像今年的“妖股”涪陵榨菜,資金流十分充足。因為公司產品在市場上有競爭力,對下游渠道議價能力極強,必須先打款後交貨,和A股眾多不但要先交貨,還得隔三個月甚至半年才能收到貨款的公司比,現金流實在是強太多了。因此,“老乾媽”不需要借款,更不需要上市。

而且,老乾媽下游渠道鋪得十分廣,你幾乎可以在中國任何一家超市看到它的產品。因此,即使公司擴大業務規模,依照現有渠道也可以馬上鋪開,不用花費大量的費用開闢新渠道,不需要額外費用。這樣一家公司,產品有競爭力,現金流充裕,渠道廣,自然不需要在資本市場上大規模融資了。

而且,對於“老乾媽”這樣的公司,上市還有一定的害處。如果上市,帶來股權稀釋,現有管理層對於公司決策的影響力就會下降,這肯定是管理層不願意看到的。公司擁有如此多的優勢,一大原因是專業化,目前公司產品絕大部分是辣醬,高度專業化帶來卓越的市場影響力,如果公司上市,股東勢必要好好利用這個品牌,拓展其他業務,這也是現有管理層不願意做的。


首席投資官


沒有哪一家公司是不缺錢的。

但是一家公司是否上市,還真是不是隻由錢說了算,它與企業文化和領導者的風格有很大的關係。作為一家以一瓶辣醬紅遍全世界的行業巨頭公司,老乾媽創始人陶碧華明確表示,老乾媽不會上市——怕騙別人,也怕被人騙。從以下小作坊,老乾媽在十幾年間做到了行業第一,一天賣出一百三十多萬瓶,年營收幾十億。但是急速成長不是陶碧華追求的,老乾媽沒有應收和應付賬款、沒有向政府貸過款,才是陶碧華引以為豪的。由於擔心老乾媽上市以後陷入圈錢的漩渦,不僅不能做大做強,反而失去了安身立命的事業,陶碧華堅持老乾媽不上市。

說到底,上不上市都是一個公司的自主選擇。沒有一家公司是不缺錢的,特別是家族企業。但是,如果家族企業內部運行良好的話,經營、生產和資金各方面都沒有很大的問題的話,那麼上市就不是一種必然的選擇。以老乾媽的商業模式來看,就是簡單的收款-發貨,連應收賬款、應付賬款都沒有,更別提去上市做一個公眾公司了。老乾媽完美地詮釋了,把簡單的商業模式做到極致,企業也可以成為行業的巨人。基於老乾媽的企業風格與定位,不僅它現在不會上市,就是在將來,它也不會上市。


大貓財經


首先對於陶碧華做老乾媽的初衷來說,只是一門養家餬口的營生,並沒有想到做成如今這麼大的規模。

如果從經濟方面看,老乾媽只不過是一家傳統企業,且陶碧華本人或許不懂什麼是資本,在她的眼裡,資本就是騙人錢的,自己現在已經擁有花不完的財富,何必上市圈別人的錢。其次在老乾媽發展的過程中,沒有依靠任何資本的力量,沒有任何的融資,既然發展中的老乾媽都不需要資本的助推,現已暢銷全球的老乾媽擁有了足夠的資金鍊後為何還要依靠資本的力量呢?

其實,對於資本市場來說,上市無疑就是幾個目的:圈錢發展、提升自我品牌影響。

那麼我們把這兩點看向老乾媽,首先老乾媽之所以可以不上市,就是其產品本身硬氣,所以銷量高,又不用打廣告,產品又是直銷直賣的,這樣就會帶來充足的現金流。所以對於老乾媽的發展來說,根本不缺錢。另一方面,老乾媽的創始人陶碧華從來不盲目的擴張市場,有多大的能力幹多大事,所以不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支持擴張。

那麼對於品牌來說,也是產品在說話,不打廣告不做宣傳的老乾媽從產品本身就存在自傳播力,所以關於上市可以提升自我品牌影響的需求,對於老乾媽來說根本不需要。

反觀,今天的創業項目,動輒利用資本力量盲目擴張,不用心做產品,而是靠著資本的力量去打市場,最終導致泡沫催生,害人害己。

任何產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老乾媽,用心做產品,不依靠資本,也可以成功。


正商參閱


剛好昨天一個朋友打來電話說,他從供職了很久的公司辭職了。問及原因,他說打工永遠無法實現把一家企業弄上市的目標。

當然,這可能只是一句笑談。

有段時間看一些電視臺的相親節目,有些男嘉賓的身份是某某企業(不知名、初創)的創始人,張口閉口就是要在幾年內把企業弄上市。

我就鬧不明白了,把企業弄上市就這麼重要?在他們看來,把企業帶上市就這麼容易?

具體到老乾媽不上市的問題上,得弄清楚企業上市或不上市都是為了什麼。

第一,企業上市最最重要的,就是可以以較低的成本融資,實現企業的快速壯大。老乾媽顯然不需要,人家一年收入超過45億,雖然不知道淨利潤是多少,從年納稅超過7億元來看,每年賺的錢也不會少到哪裡去。

何況,老乾媽賣得太好了,基本上都是款到發貨,沒有應收賬款,沒有銀行貸款,現金流好得不得了。即便要擴大規模,企業自己賺的錢就足夠了,沒有上市融資的需求。

第二,擴大企業知名度。任何一家企業,有上市公司的平臺背書,企業的知名度和信譽度等都會大大增加。老乾媽現在的知名度應該算是海內外皆知了吧,名氣已足夠了。

第三,企業一旦上市,公司就變成了公眾公司,需要對外披露企業的各種經營數據。就這,已算是個很麻煩的事了。陶華碧年紀大了,文化程度也不高,自然玩不來這麼複雜的財務數據。老人家也經不起這麼折騰。自家的公司,利潤源源不斷,幹嘛要變成大家的公司呢?

第四,企業上市之後,確實會讓大股東的身價倍增。但是,這些都是紙面上的,不可能隨隨便便變成自己腰包裡的現金。企業一旦上市之後,就得對所有投資者負責,不僅僅是企業的經營,還得考慮到各種問題可能造成的公司股價的動盪。自家的公司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賺了賠了都是老闆自己的事。


斑馬消費


“老乾媽”陶華碧堅持不上市,是因為無論品牌影響力,還是市場營銷力,“老乾媽”都不是問題。

這正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削尖腦袋想上市的創業公司,一般來說,除了創始團隊期待在資本市場變現個人價值之外,無非有兩個意圖:一是放大品牌影響力,二是還是圈錢進行更大的發展。而無論放大品牌影響力還是圈到錢,無非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讓對應的市場擴張更有效,讓自己的產品或服務能賣得更好。

陶華碧恪守“不偷稅、不貸款、不欠錢、不上市”,一方面有老一輩創業者的樸素理念在其中發生效用,另一方面對於開發市場及持續經營有其難能可貴的獨到之處,這種獨到之處,甚而不需要資本來助力。

首先,“老乾媽”是一個家族企業,股權比較簡單,其運營理念的貫徹也相對簡單。兩個兒子應當已經完成接班,一個負責銷售,一個負責生產。也就是一個負責市場,一個負責產品。資本是個雙刃劍,拿了人家的錢,一方面做事情底氣多了,另一方面話語權減弱或丟失也是可能發生的。

其次,“老乾媽”的不欠錢體現在兩個地方,一是不欠別人的錢,二是別人也別欠她的錢。良性循環對公司而言,是想都想不來的。 雖然管理思想遵循於傳統或者說有點原始,但是這家公司沒有應收賬款,也沒有應付賬款,整個運作模式只有兩個環節就是收款,然後發貨。光是這一點很多公司都做不到,這一點得益於“老乾媽”長久以來的高質量誠信運作,你要想發貸,就得先把款打過來,這一種自信,這一種堅守,將商業模式迴歸到最原本、最傳統的設定。

第三,“老乾媽”對社會的責任也是一種樸素的體現。就像陶華碧經常提到的,給國家納了多少稅,幫助了多少農戶。這本身就是一個金光閃閃的招牌,對市場本身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感召力,這個作用可能是大於估值多少或市值多少的。

最後,“老乾媽”暢銷全球,來自於其核心的競爭力。“老乾媽”所處的行業並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誠信、質量與價格是其最大的競爭力。而不想上市的華為任正非,他相信的是技術與創新,也不是資本。

在商業的世界裡,所有的成功都有其道理,而且有的成功並不需要加速,它更向往累積。這一點,波士財經相當認同。


波士財經


以前我們說一個人很保守,是個貶義詞,但是如今我們說這個人是保守,則說明了一種態度,社會進步需要改革,也需要保守的力量,實質上價值投資者或者說巴菲特這樣的都是秉持保守主義。老乾媽不上市,對投資人當然是一聲嘆息,感覺可惜,但是這種保守整體上對於社會全體是有積極意義的。

保守,如果按照定義,是“守舊而不求進取”。但是在動詞上,是“保護,守護”。就我的理解,保守就是不碰不清楚不明白的東西,我們價值投資者所謂的能力圈決定你的投資領域,就是這個意思。老乾媽不上市,說的明白:“上市、融資這些東西我一概不懂。”不管後面主觀添加了什麼內容,其核心就在於其並不理解上市這件事。不僅是老乾媽不理解,你把視角切換到歐洲,到德國,他們也是如此。德國的製造業者都是相當保守的,大量優秀的德國製造企業都不上市,因為他們怕他們寶貴的企業被資本併購,技術流失,無法傳承。德國人很多企業也是屬於傳承式積累的企業。

老乾媽是不是個技術企業,暫時不知道,但是上市和不上市的決策各有優劣,上市能夠起勢,好的時候會被人捧上天,但是差的時候大家集體踩上兩腳。你不想受這果,就不要起這個因,所以上市的企業都需要一個熟悉資本市場的領路人,而不是一抹黑的往裡衝。

不僅僅是老乾媽,沒上市的還有華為和大疆這樣的科技企業,有些註定要上的,是個時間問題,有些就是因為理念保守。我們也看到了,上市的企業有很好的,藉助資本市場的融資和名氣節節高。也有很多不好的,有一上市泡沫很高核心團隊不思進取的,有上市之後不適應公眾公司的環境醜聞不斷的。

所以所有上市公司的控制人都需要了解自己,適合不適合在資本市場生存。


凱恩斯


先來看一下一般公司上市後有哪些好處:

1、 公司上市後更便於融資;

2、 公司上市後可以擴大公司知名度,提升品牌效應;

3、公司上市後股份可以在證券交易所中掛牌自由交易流通;

4、公司上市後能取得整合社會資源的權利(如公開發行增發股票)。

一個個來分析。

第一點融資

這也是公司上市後最大的好處了,它可以廣泛地吸收社會上的閒散資金,從而迅速擴大企業規模。不過縱覽“老乾媽”的發展史,作為一種輕資產,初始投入並不高,也沒有多大的技術含量,從一家小餐館,到40人左右的工廠,再到如今享譽海內外的公司,“老乾媽” 一路走來穩打穩紮,並未出現過明顯需要融資的狀況,也從未融資過。事實上直到如今,“老乾媽”的股份仍然掌握在陶華碧及其兩子的手中。

第二點知名度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老乾媽”這話可不是吹的,“老乾媽”的國內外名聲可能比很多明星還要為人所知,知名度,它著實不缺!

第三點股份流通

目前“老乾媽”持股人僅母子3人,似乎也沒什麼流通的需要。

第四點取得整合社會資源的權利

聽一聽陶華碧的那些觀點:“不偷稅、不貸款、不欠錢、不上市”,“上市、融資這些東西我一概不懂,我只知道一上市,就可能傾家蕩產。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所以我堅決不上市。”陶華碧的觀點正不正確暫時不論,但是從她的這些觀點不難看出,她是一個“老實”人,奉行銀貨兩訖,不會玩資本,甚至非常排斥。這樣的她會對整合社會資源的權利感興趣嗎?大概是不會的。

如今看來,公司上市後具有的那些優點並非“老乾媽”所需,而且上市後勢必會分出一部分股份出去,“老乾媽”何必上市呢?就像華為所說,如果自身利潤能夠支持公司的發展和擴張,不貸款不上市也很不錯。


環球老虎財經


有些公司生下來就有上市基因,如紅杉中國創始人沈南鵬創立的攜程、如家,他本就是風險投資家出身,也認識到上市的好處。如谷歌、facebook這類公司,它從接受天使投資起步時,就開始走上了上市的各個流程。

有些公司沒有上市基因,也不需要上市。當然,也有如新東方的俞敏洪,噹噹網的李國慶,上市後公開表示過後悔上市了。

具體到“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她選擇不上市。

因為它的利潤一直很好,不需要藉助公眾融資進一步擴張,不需要更多的錢去研發技術,拓展渠道,吸引人才之類。許多公司之所以要上市,是一輪輪地融錢,一直還不賺錢,同時前期投資人也逼著它往下一步融資走,它們好套現走人,完成它的商業模式的閉環。

其二,上市之後,因為有眾多公眾股東,上市公司需要完成各種信息披露,每季度每年,一有重大消息都要及時跟投資者溝通。也就是說,上市有它的好處,一定有它的弊端,比如太透明,比如很多的錢要用在維護費用,上市前後各種中介費也是驚人的。

講故事也是誇張的,對於傳統經營人才如陶華碧來說,這些誇張的故事,多少有點“欺騙人家的錢”。

當然,我想,也不排除“老乾媽”的管理太傳統,股權結構和運營技巧是核心機密,需要保密呢,那麼上市就不是好選項了,如當今最知名的中國高科技公司_華為,一直以不上市為驕傲,為目標。

不少人因為老乾媽不上市,而大張旗鼓地讚揚,其實也沒有必要,上市不上市,是企業不同的選擇活法,或許如老乾媽之類的企業,上市了倒限制了它的發展。

一般而言,上市對於普通員工有好處,薪資待遇要跟上市公司平均看齊。一位朋友告訴我說,上市後的待遇是之前的1.5倍。

是呀,那些利潤好的公司,總不能高管及老闆掙大錢,員工不照顧到吧,那時財務報表是公開的呢。

而對不少互聯網公司,現如今的移動互聯網公司而言,上市是最好的出路,如京東,一直虧損著呢,最後一輪融資就通過IPO呀,公眾暮錢,再需要錢時再增發呀。

選擇了低調,那就低調到底;選擇了品質,就用品質撐起你的人生。陶華碧的承諾是:不上市,但誰知道她的下一代接棒人怎麼想的呢?

也許的也許,就在上市路上了。


財經作家邱恆明


時間是個特別有意思的東西,透過它能輕易看出命運的戲劇性。

1996年的那個秋天,陶華碧決定豁出去大幹一場,她借用了貴陽南明區雲關村委會的兩間房子,招了40名工人,辦起了辣醬加工廠,生產出來的辣醬叫“老乾媽”。

十年後的秋天,新一屆胡潤女富豪排行榜出爐,陶華碧以10億元身家名列第21位,與她並列的是“俏江南”的董事長張藍。

2016年,二十年過去了,堅持不打廣告的老乾媽卻悄悄賣到了北美、歐洲、東南亞、日本、韓國等地,20年間產值增長超過了600倍,年銷售額突破了45億元。

有人說陶華碧是好運氣,因為辣醬這種傳統工藝並沒有太多技術含量;有人說她值得這個奇蹟,因為她給了我們獨一無二的味道與記憶,對於這些爭議,低調的陶華碧鮮少回應。

l 孩子們的“老乾媽”

陶華碧出生於貴州省湄潭縣一個偏僻的山村,由於家裡貧窮,沒有讀過一天書。20歲那年她嫁給核工業部206地質隊的一名隊員,可惜沒過幾年安穩日子,丈夫便不幸病逝,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

為了生活,上世紀80年代初,陶華碧決定去地質隊所在的龍洞堡擺攤賣涼粉和米豆腐。

由於交通不便,做米豆腐的原材料當時最近也要到5公里以外的油榨街才能買到。每次需要採購原材料時,她就揹著揹簍,趕最早的一班車到油榨街去買。那時車少人多,揹簍又佔地方,擠不上車她就只好步行到油榨街,買完材料後,再揹著七八十斤重的東西步行回龍洞堡。由於常年接觸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到現在,她的雙手一到春天還會脫皮。

那時大家賣涼粉的佐料不外乎都是醬油、味精、胡椒、小蔥,而陶華碧卻琢磨著要做點不一樣的,1984年她搗鼓出了風味豆豉炒制技術,專門做出了拌涼粉的麻辣醬。

1989年,陶華碧用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錢,在龍洞堡街邊將攤位擴展為“實惠飯店”。由於飯店分量足味道好,生意很不錯,附近貴陽紅星機床廠技校的學生經常光顧這裡,其中有一個叫歐陽梓剛的學生偶爾來店裡吃飯,他曾經一度因為家境不好動了輟學的心,陶華碧得知後主動表示要資助他。雖然自己一個人要養活兩個孩子,但敦厚的陶華碧還是決定讓這個孩子繼續完成學業,自己苦一點就苦一點吧,反正都吃了這麼多年的苦了。

自此,歐陽梓剛便感激地稱她為“老乾媽”,技校的學生們也都跟著叫了起來,“老乾媽”的名號便在龍洞堡傳開了。

l “老乾媽”的生意經

5年過去了,“實惠飯店”雖然生意不錯,但是對於要拉扯兩個孩子的陶華碧來說,生活過得還是不容易。要怎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源?陶華碧又開始動腦筋了。

那時,貴陽正在修建環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龍洞堡成為貴陽南環線的主幹道,途經此處的貨車司機日益增多,陶華碧決定免費向這些司機贈送自家制作的豆豉辣醬、香辣菜等小吃和調味品,短時間內,貨車司機作為移動的“口碑廣告”將“龍洞堡老乾媽辣椒”的名號傳播了出去,很多人從市區趕過來就是為了買點陶華碧的辣醬。

“既然能做出這麼好吃的豆豉醬,還開什麼餐館?乾脆開家豆豉辣醬工廠算啦!”一位顧客無心的話點醒了陶華碧,但那時經濟能力有限,哪裡敢奢望開廠。

1994年,她把“實惠飯店”更名為“貴陽南明陶氏風味食品店”,專門經營起豆豉辣醬等佐餐小食、調味品來。

兩年後,陶華碧借用南明區雲關村委會的兩間房子,招了40名工人,終於辦起了辣醬加工廠,生產出來的辣醬就叫“老乾媽”。

大批辣醬生產出來後,本地的涼粉店根本消化不了,如何打開市場,目不識丁的陶華碧選擇了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小範圍試銷,即把辣醬送到各個副食品經銷商處“試銷”,一週之後,訂貨電話紛至沓來,“老乾媽”的銷售網得以輻射整個貴陽市。

生意越老越紅火,陶華碧的野心也越來越大,決定放手搏一搏,把工廠辦成公司。

1997年11月,“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從一個辣醬作坊一躍走向了公司化的發展之路。

l 商標保衛戰

公司成立僅一年之後,老乾媽的產值就高達5014萬元。

作為一個只認識自己名字三個字的人,陶華碧憑藉“聽”來處理公司事宜,她的記憶力和心算能力驚人,大兒子李貴山給她準備的發言稿,她聽個兩遍就可以背得差不多。她看不懂財務報表,但是在財務人員唸了之後,她很快就能算出大概的進出,以及哪些地方存在問題。

但是,公司要長遠發展,管理人才的培養是關鍵。從1998年開始,公司的管理人員便陸續被派往廣州、深圳、上海等地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陶華碧常說:“我是老土,但你們不要學我一樣,單位不能這樣。你們這些娃娃出去以後,都給我帶點文化回來。”

隨著“老乾媽”辣醬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陶華碧的大兒子李貴山意識到註冊商標的必要性。

在此後三年,李貴山數次提出“老乾媽”商標註冊申請,卻屢遭駁回。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以“乾媽”為普通的人稱稱謂,故“老乾媽”用作商標缺乏顯著特徵。

自1997年以來,仿冒“老乾媽”的產品多達五六十種,造假地遍及湖南、四川、陝西、甘肅等省及貴州本省等傳統食辣區。

1999年2月,老乾媽起訴湖南“華越老乾媽”,他們的重要論據是:“原告未對‘老乾媽’進行註冊,因此不享有商標專用權。”

法院一審判決華越銷燬仿照老乾媽包裝的產品並賠償其經濟損失15萬,但是對於老乾媽其他的請求卻不予支持。

老乾媽決定將保衛戰打到底,繼續上訴,經過長達3年的拉鋸戰,華越終於被判侵權成立並要求停止使用“老乾媽”商標名稱和相似瓶貼,並賠償40萬,陶華碧、李貴山母子終於贏得了這場保衛戰。

一直以來,老乾媽的包裝一直被人們吐槽為“土”,但這種“土”卻給老顧客們一種踏實的感覺。陶華碧曾不止一次自豪地說:“我的辣椒調料都是100%的真料,每一個辣椒,每一塊牛肉都是指定供貨商提供的,絕對沒有一絲雜質。”

為老乾媽提供供貨的大戶們都十分小心,在原料和品質的把控上相當嚴苛,他們知道只要在品質上出了一點錯,老乾媽就再也不會與之合作了。

l 退股風波

老乾媽火了,陶華碧富了,8塊多一瓶的老乾媽創造了日產量130萬瓶的奇蹟。

2006年到2008年間,“老乾媽”投資1億元完成技改,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技改後四年,“老乾媽”突破了30億大關。

一年後的2014年,“老乾媽”年銷售額突破40億元。這一年,鮮少面對媒體的陶華碧驕傲地表示,老乾媽在過去3年間,繳了18億的稅,帶動800萬農民發家致富。

陶華碧本人相當低調,幾乎從不接受接受採訪,每次她對公眾的寥寥數言,始終都是圍繞著兩點:給國家納了多少稅、幫助了多少農戶。

直到近年,一場“被退股”的風波,把陶華碧再次推到了公眾面前。

陶華碧不上市是眾所周知的,而這個底氣也來自於“老乾媽”從來就不缺錢。1997年創立之初,陶華碧是100%的持股人,在經過一次股份變動後,其大兒子李貴山持股49%,二兒子李輝持股50%,陶華碧本人持股1%。

而2014年6月突然被曝出“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攜小兒子李輝已退出持股,目前“老乾媽”公司的股權由陶華碧的大兒子李貴山和一位名叫李妙行的自然人股東掌控。

一時間關於神秘人“李妙行”的身份眾說紛紜,直到後來《中國經營報》記者電話聯繫了陶華碧秘書劉濤,劉濤表示“李輝與李妙行是同一人,李輝是李妙行的曾用名”。

原來,這只是家族企業內部的正常交接和傳承,而陶華碧仍然是“老乾媽”公司的董事長和法人代表,目前兩個兒子在分工上,李貴山負責銷售,李妙行負責生產。

“老乾媽”的實際掌權者依舊是“老乾媽”陶華碧,如今的她已經不怎麼去辦公室了,也不涉及公司的具體業務,唯一的工作就是偶爾去工廠轉轉,看看有沒有質量問題。其實,陶華碧的傳奇並不在於她的創業有多麼艱難和轟轟烈烈,而是用一個較為原始的管理思想,創造了一個上億元的辣椒帝國。


快消觀察家


陶華碧是從農村走出來的,沒有上過一天學,卻把企業做成功了百億規模,養活了800萬農民,老乾媽堅持不上市,有她自己的一套邏輯,那就是從不投機取巧。

陶華碧-誠信經營,不能投機取巧

陶華碧不喜歡“投機取巧”,公司發展到某個程度,需要開拓市場,這時候把陶華碧難住了,因為她不擅長營銷,也不懂廣告策劃,甚至連名片都不實用,但是陶華碧只知道一點,誠信經營,你讓別人賺到錢,別人自然信你的。不坑人、不騙人,願意與你合作的生意就會很多,她對員工說:“都說無奸不商,我就偏偏不信,我堅信寧可惹人負我,我絕不負客戶!”所以老乾媽是靠誠信立足,無往不勝!

這樣一個把誠信看作最重要的企業文化的公司,始終不上市,上市就是一種投機,陶華碧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