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乾媽”陶華碧恪守“堅決不上市”,你怎麼看?

王樹星W

有些公司生下來就有上市基因,如紅杉中國創始人沈南鵬創立的攜程、如家,他本就是風險投資家出身,也認識到上市的好處。如谷歌、facebook這類公司,它從接受天使投資起步時,就開始走上了上市的各個流程。

有些公司沒有上市基因,也不需要上市。當然,也有如新東方的俞敏洪,噹噹網的李國慶,上市後公開表示過後悔上市了。

具體到“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她選擇不上市。

因為它的利潤一直很好,不需要藉助公眾融資進一步擴張,不需要更多的錢去研發技術,拓展渠道,吸引人才之類。許多公司之所以要上市,是一輪輪地融錢,一直還不賺錢,同時前期投資人也逼著它往下一步融資走,它們好套現走人,完成它的商業模式的閉環。

其二,上市之後,因為有眾多公眾股東,上市公司需要完成各種信息披露,每季度每年,一有重大消息都要及時跟投資者溝通。也就是說,上市有它的好處,一定有它的弊端,比如太透明,比如很多的錢要用在維護費用,上市前後各種中介費也是驚人的。

講故事也是誇張的,對於傳統經營人才如陶華碧來說,這些誇張的故事,多少有點“欺騙人家的錢”。

當然,我想,也不排除“老乾媽”的管理太傳統,股權結構和運營技巧是核心機密,需要保密呢,那麼上市就不是好選項了,如當今最知名的中國高科技公司_華為,一直以不上市為驕傲,為目標。

不少人因為老乾媽不上市,而大張旗鼓地讚揚,其實也沒有必要,上市不上市,是企業不同的選擇活法,或許如老乾媽之類的企業,上市了倒限制了它的發展。

一般而言,上市對於普通員工有好處,薪資待遇要跟上市公司平均看齊。一位朋友告訴我說,上市後的待遇是之前的1.5倍。

是呀,那些利潤好的公司,總不能高管及老闆掙大錢,員工不照顧到吧,那時財務報表是公開的呢。

而對不少互聯網公司,現如今的移動互聯網公司而言,上市是最好的出路,如京東,一直虧損著呢,最後一輪融資就通過IPO呀,公眾暮錢,再需要錢時再增發呀。

選擇了低調,那就低調到底;選擇了品質,就用品質撐起你的人生。陶華碧的承諾是:不上市,但誰知道她的下一代接棒人怎麼想的呢?

也許的也許,就在上市路上了。


財經作家邱恆明

先來看一下一般公司上市後有哪些好處:

1、 公司上市後更便於融資;

2、 公司上市後可以擴大公司知名度,提升品牌效應;

3、公司上市後股份可以在證券交易所中掛牌自由交易流通;

4、公司上市後能取得整合社會資源的權利(如公開發行增發股票)。

一個個來分析。

第一點融資

這也是公司上市後最大的好處了,它可以廣泛地吸收社會上的閒散資金,從而迅速擴大企業規模。不過縱覽“老乾媽”的發展史,作為一種輕資產,初始投入並不高,也沒有多大的技術含量,從一家小餐館,到40人左右的工廠,再到如今享譽海內外的公司,“老乾媽” 一路走來穩打穩紮,並未出現過明顯需要融資的狀況,也從未融資過。事實上直到如今,“老乾媽”的股份仍然掌握在陶華碧及其兩子的手中。

第二點知名度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老乾媽”這話可不是吹的,“老乾媽”的國內外名聲可能比很多明星還要為人所知,知名度,它著實不缺!

第三點股份流通

目前“老乾媽”持股人僅母子3人,似乎也沒什麼流通的需要。

第四點取得整合社會資源的權利

聽一聽陶華碧的那些觀點:“不偷稅、不貸款、不欠錢、不上市”,“上市、融資這些東西我一概不懂,我只知道一上市,就可能傾家蕩產。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所以我堅決不上市。”陶華碧的觀點正不正確暫時不論,但是從她的這些觀點不難看出,她是一個“老實”人,奉行銀貨兩訖,不會玩資本,甚至非常排斥。這樣的她會對整合社會資源的權利感興趣嗎?大概是不會的。

如今看來,公司上市後具有的那些優點並非“老乾媽”所需,而且上市後勢必會分出一部分股份出去,“老乾媽”何必上市呢?就像華為所說,如果自身利潤能夠支持公司的發展和擴張,不貸款不上市也很不錯。


環球老虎財經

首先對於陶碧華做老乾媽的初衷來說,只是一門養家餬口的營生,並沒有想到做成如今這麼大的規模。

如果從經濟方面看,老乾媽只不過是一家傳統企業,且陶碧華本人或許不懂什麼是資本,在她的眼裡,資本就是騙人錢的,自己現在已經擁有花不完的財富,何必上市圈別人的錢。其次在老乾媽發展的過程中,沒有依靠任何資本的力量,沒有任何的融資,既然發展中的老乾媽都不需要資本的助推,現已暢銷全球的老乾媽擁有了足夠的資金鍊後為何還要依靠資本的力量呢?

其實,對於資本市場來說,上市無疑就是幾個目的:圈錢發展、提升自我品牌影響。

那麼我們把這兩點看向老乾媽,首先老乾媽之所以可以不上市,就是其產品本身硬氣,所以銷量高,又不用打廣告,產品又是直銷直賣的,這樣就會帶來充足的現金流。所以對於老乾媽的發展來說,根本不缺錢。另一方面,老乾媽的創始人陶碧華從來不盲目的擴張市場,有多大的能力幹多大事,所以不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支持擴張。

那麼對於品牌來說,也是產品在說話,不打廣告不做宣傳的老乾媽從產品本身就存在自傳播力,所以關於上市可以提升自我品牌影響的需求,對於老乾媽來說根本不需要。

反觀,今天的創業項目,動輒利用資本力量盲目擴張,不用心做產品,而是靠著資本的力量去打市場,最終導致泡沫催生,害人害己。

任何產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老乾媽,用心做產品,不依靠資本,也可以成功。


政商參閱

剛好昨天一個朋友打來電話說,他從供職了很久的公司辭職了。問及原因,他說打工永遠無法實現把一家企業弄上市的目標。

當然,這可能只是一句笑談。

有段時間看一些電視臺的相親節目,有些男嘉賓的身份是某某企業(不知名、初創)的創始人,張口閉口就是要在幾年內把企業弄上市。

我就鬧不明白了,把企業弄上市就這麼重要?在他們看來,把企業帶上市就這麼容易?

具體到老乾媽不上市的問題上,得弄清楚企業上市或不上市都是為了什麼。

第一,企業上市最最重要的,就是可以以較低的成本融資,實現企業的快速壯大。老乾媽顯然不需要,人家一年收入超過45億,雖然不知道淨利潤是多少,從年納稅超過7億元來看,每年賺的錢也不會少到哪裡去。

何況,老乾媽賣得太好了,基本上都是款到發貨,沒有應收賬款,沒有銀行貸款,現金流好得不得了。即便要擴大規模,企業自己賺的錢就足夠了,沒有上市融資的需求。

第二,擴大企業知名度。任何一家企業,有上市公司的平臺背書,企業的知名度和信譽度等都會大大增加。老乾媽現在的知名度應該算是海內外皆知了吧,名氣已足夠了。

第三,企業一旦上市,公司就變成了公眾公司,需要對外披露企業的各種經營數據。就這,已算是個很麻煩的事了。陶華碧年紀大了,文化程度也不高,自然玩不來這麼複雜的財務數據。老人家也經不起這麼折騰。自家的公司,利潤源源不斷,幹嘛要變成大家的公司呢?

第四,企業上市之後,確實會讓大股東的身價倍增。但是,這些都是紙面上的,不可能隨隨便便變成自己腰包裡的現金。企業一旦上市之後,就得對所有投資者負責,不僅僅是企業的經營,還得考慮到各種問題可能造成的公司股價的動盪。自家的公司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賺了賠了都是老闆自己的事。


斑馬消費

沒有哪一家公司是不缺錢的。

但是一家公司是否上市,還真是不是隻由錢說了算,它與企業文化和領導者的風格有很大的關係。作為一家以一瓶辣醬紅遍全世界的行業巨頭公司,老乾媽創始人陶碧華明確表示,老乾媽不會上市——怕騙別人,也怕被人騙。從以下小作坊,老乾媽在十幾年間做到了行業第一,一天賣出一百三十多萬瓶,年營收幾十億。但是急速成長不是陶碧華追求的,老乾媽沒有應收和應付賬款、沒有向政府貸過款,才是陶碧華引以為豪的。由於擔心老乾媽上市以後陷入圈錢的漩渦,不僅不能做大做強,反而失去了安身立命的事業,陶碧華堅持老乾媽不上市。

說到底,上不上市都是一個公司的自主選擇。沒有一家公司是不缺錢的,特別是家族企業。但是,如果家族企業內部運行良好的話,經營、生產和資金各方面都沒有很大的問題的話,那麼上市就不是一種必然的選擇。以老乾媽的商業模式來看,就是簡單的收款-發貨,連應收賬款、應付賬款都沒有,更別提去上市做一個公眾公司了。老乾媽完美地詮釋了,把簡單的商業模式做到極致,企業也可以成為行業的巨人。基於老乾媽的企業風格與定位,不僅它現在不會上市,就是在將來,它也不會上市。


大貓財經

上市本身是一把雙刃劍,不應該妖魔化,也不應該過於肯定。歸根結底,還是在於企業是否存在真正意義上的上市需求。然而,如果企業上市僅僅為了融資圈錢,卻不懂得回報投資者,那麼這種上市的目的並不好,我們也不贊成企業的這種自私做法。但是,如果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發展壯大,同時注重投資回報,且股息率保持穩定,那麼對於長期使用真金白銀回饋投資者的上市公司行為,還是值得肯定的,這樣的企業精神,上市同樣獲得投資者的尊重。至於老乾媽陶華碧堅持不上市,一方面要看其自身股權結構是否符合上市的要求,另一方面則是需要看上市對老乾媽的發展是否有益。從企業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引入資本,做大做強固然是好事,但如果企業自身的話語權與控制權也不能保障,那麼企業上市就會成為了一種風險。與此同時,如果企業本身現金流豐厚,上市的意義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上市,利於企業做大做強,但同時也會因此造富,影響到企業高管與核心管理層的創業熱情與積極性。不上市,利於保護話語權、控制權,利於財務管理的保密性,但同時也會不利於企業發展與壯大,利弊不一,不能夠單方面肯定或否定企業是否上市的行為。


郭施亮

時間是個特別有意思的東西,透過它能輕易看出命運的戲劇性。

1996年的那個秋天,陶華碧決定豁出去大幹一場,她借用了貴陽南明區雲關村委會的兩間房子,招了40名工人,辦起了辣醬加工廠,生產出來的辣醬叫“老乾媽”。

十年後的秋天,新一屆胡潤女富豪排行榜出爐,陶華碧以10億元身家名列第21位,與她並列的是“俏江南”的董事長張藍。

2016年,二十年過去了,堅持不打廣告的老乾媽卻悄悄賣到了北美、歐洲、東南亞、日本、韓國等地,20年間產值增長超過了600倍,年銷售額突破了45億元。

有人說陶華碧是好運氣,因為辣醬這種傳統工藝並沒有太多技術含量;有人說她值得這個奇蹟,因為她給了我們獨一無二的味道與記憶,對於這些爭議,低調的陶華碧鮮少回應。

l 孩子們的“老乾媽”

陶華碧出生於貴州省湄潭縣一個偏僻的山村,由於家裡貧窮,沒有讀過一天書。20歲那年她嫁給核工業部206地質隊的一名隊員,可惜沒過幾年安穩日子,丈夫便不幸病逝,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

為了生活,上世紀80年代初,陶華碧決定去地質隊所在的龍洞堡擺攤賣涼粉和米豆腐。

由於交通不便,做米豆腐的原材料當時最近也要到5公里以外的油榨街才能買到。每次需要採購原材料時,她就揹著揹簍,趕最早的一班車到油榨街去買。那時車少人多,揹簍又佔地方,擠不上車她就只好步行到油榨街,買完材料後,再揹著七八十斤重的東西步行回龍洞堡。由於常年接觸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到現在,她的雙手一到春天還會脫皮。

那時大家賣涼粉的佐料不外乎都是醬油、味精、胡椒、小蔥,而陶華碧卻琢磨著要做點不一樣的,1984年她搗鼓出了風味豆豉炒制技術,專門做出了拌涼粉的麻辣醬。

1989年,陶華碧用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錢,在龍洞堡街邊將攤位擴展為“實惠飯店”。由於飯店分量足味道好,生意很不錯,附近貴陽紅星機床廠技校的學生經常光顧這裡,其中有一個叫歐陽梓剛的學生偶爾來店裡吃飯,他曾經一度因為家境不好動了輟學的心,陶華碧得知後主動表示要資助他。雖然自己一個人要養活兩個孩子,但敦厚的陶華碧還是決定讓這個孩子繼續完成學業,自己苦一點就苦一點吧,反正都吃了這麼多年的苦了。

自此,歐陽梓剛便感激地稱她為“老乾媽”,技校的學生們也都跟著叫了起來,“老乾媽”的名號便在龍洞堡傳開了。

l “老乾媽”的生意經

5年過去了,“實惠飯店”雖然生意不錯,但是對於要拉扯兩個孩子的陶華碧來說,生活過得還是不容易。要怎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源?陶華碧又開始動腦筋了。

那時,貴陽正在修建環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龍洞堡成為貴陽南環線的主幹道,途經此處的貨車司機日益增多,陶華碧決定免費向這些司機贈送自家制作的豆豉辣醬、香辣菜等小吃和調味品,短時間內,貨車司機作為移動的“口碑廣告”將“龍洞堡老乾媽辣椒”的名號傳播了出去,很多人從市區趕過來就是為了買點陶華碧的辣醬。

“既然能做出這麼好吃的豆豉醬,還開什麼餐館?乾脆開家豆豉辣醬工廠算啦!”一位顧客無心的話點醒了陶華碧,但那時經濟能力有限,哪裡敢奢望開廠。

1994年,她把“實惠飯店”更名為“貴陽南明陶氏風味食品店”,專門經營起豆豉辣醬等佐餐小食、調味品來。

兩年後,陶華碧借用南明區雲關村委會的兩間房子,招了40名工人,終於辦起了辣醬加工廠,生產出來的辣醬就叫“老乾媽”。

大批辣醬生產出來後,本地的涼粉店根本消化不了,如何打開市場,目不識丁的陶華碧選擇了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小範圍試銷,即把辣醬送到各個副食品經銷商處“試銷”,一週之後,訂貨電話紛至沓來,“老乾媽”的銷售網得以輻射整個貴陽市。

生意越老越紅火,陶華碧的野心也越來越大,決定放手搏一搏,把工廠辦成公司。

1997年11月,“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從一個辣醬作坊一躍走向了公司化的發展之路。

l 商標保衛戰

公司成立僅一年之後,老乾媽的產值就高達5014萬元。

作為一個只認識自己名字三個字的人,陶華碧憑藉“聽”來處理公司事宜,她的記憶力和心算能力驚人,大兒子李貴山給她準備的發言稿,她聽個兩遍就可以背得差不多。她看不懂財務報表,但是在財務人員唸了之後,她很快就能算出大概的進出,以及哪些地方存在問題。

但是,公司要長遠發展,管理人才的培養是關鍵。從1998年開始,公司的管理人員便陸續被派往廣州、深圳、上海等地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陶華碧常說:“我是老土,但你們不要學我一樣,單位不能這樣。你們這些娃娃出去以後,都給我帶點文化回來。”

隨著“老乾媽”辣醬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陶華碧的大兒子李貴山意識到註冊商標的必要性。

在此後三年,李貴山數次提出“老乾媽”商標註冊申請,卻屢遭駁回。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以“乾媽”為普通的人稱稱謂,故“老乾媽”用作商標缺乏顯著特徵。

自1997年以來,仿冒“老乾媽”的產品多達五六十種,造假地遍及湖南、四川、陝西、甘肅等省及貴州本省等傳統食辣區。

1999年2月,老乾媽起訴湖南“華越老乾媽”,他們的重要論據是:“原告未對‘老乾媽’進行註冊,因此不享有商標專用權。”

法院一審判決華越銷燬仿照老乾媽包裝的產品並賠償其經濟損失15萬,但是對於老乾媽其他的請求卻不予支持。

一直以來,老乾媽的包裝一直被人們吐槽為“土”,但這種“土”卻給老顧客們一種踏實的感覺。陶華碧曾不止一次自豪地說:“我的辣椒調料都是100%的真料,每一個辣椒,每一塊牛肉都是指定供貨商提供的,絕對沒有一絲雜質。”

為老乾媽提供供貨的大戶們都十分小心,在原料和品質的把控上相當嚴苛,他們知道只要在品質上出了一點錯,老乾媽就再也不會與之合作了。

l 退股風波

老乾媽火了,陶華碧富了,8塊多一瓶的老乾媽創造了日產量130萬瓶的奇蹟。

2006年到2008年間,“老乾媽”投資1億元完成技改,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技改後四年,“老乾媽”突破了30億大關。

一年後的2014年,“老乾媽”年銷售額突破40億元。這一年,鮮少面對媒體的陶華碧驕傲地表示,老乾媽在過去3年間,繳了18億的稅,帶動800萬農民發家致富。

陶華碧本人相當低調,幾乎從不接受接受採訪,每次她對公眾的寥寥數言,始終都是圍繞著兩點:給國家納了多少稅、幫助了多少農戶。

直到近年,一場“被退股”的風波,把陶華碧再次推到了公眾面前。

陶華碧不上市是眾所周知的,而這個底氣也來自於“老乾媽”從來就不缺錢。1997年創立之初,陶華碧是100%的持股人,在經過一次股份變動後,其大兒子李貴山持股49%,二兒子李輝持股50%,陶華碧本人持股1%。

而2014年6月突然被曝出“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攜小兒子李輝已退出持股,目前“老乾媽”公司的股權由陶華碧的大兒子李貴山和一位名叫李妙行的自然人股東掌控。

原來,這只是家族企業內部的正常交接和傳承,而陶華碧仍然是“老乾媽”公司的董事長和法人代表,目前兩個兒子在分工上,李貴山負責銷售,李妙行負責生產。

“老乾媽”的實際掌權者依舊是“老乾媽”陶華碧,如今的她已經不怎麼去辦公室了,也不涉及公司的具體業務,唯一的工作就是偶爾去工廠轉轉,看看有沒有質量問題。其實,陶華碧的傳奇並不在於她的創業有多麼艱難和轟轟烈烈,而是用一個較為原始的管理思想,創造了一個上億元的辣椒帝國。


快消觀察家

老乾媽陶華碧說得更絕:“我堅決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傾家蕩產。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有錢你就拿,把錢圈了,喊他來入股,到時候把錢吸走了,我來還債,我才不幹呢”。根本不需要上市,都已經世界聞名了。

中國人誰沒吃過,我窮的時候一瓶頂了好多天,拌米飯,拌麵條。老乾媽在美國被列入奢侈調味品,12美元$一瓶。有良心,實幹的企業家才能有這個魄力。我實幹,我不缺錢,為什麼要拉股東進來?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這是做大事的基本理念,陶阿姨,你沒忘記做人的底線,願你老人家健康長壽。最近爸媽加班,就靠著老乾媽過日子 他們說,在軍訓的時候,老乾媽就是你親媽。



老幹良心品牌,真心佩服陶華碧奶奶。我每天上班都會開車經過他們的廠,每次都覺得特驕傲,畢竟生長在貴州。並且現在走出國門,成為國際知名品牌更是中國驕傲。一個可愛的女人,一個難忘的東方味道,一個良心的中國品牌。老乾媽做的這麼好也是有理由的,老太太很有頭腦,雖然我不怎麼相信她目不識丁一類的說法,畢竟搞大的是一個公司呢。

老乾媽已經老了,雖然希望她長命百歲,但人都有那麼一天,只是希望乾媽百年以後,她的兒子們或者繼承者們,繼續努力,發揚光大,別弄出啥食品安全問題。在中國平價就能買到,老乾媽是從小到大的陪伴,現在我讀大學了媽媽還特意寄老乾媽過來,其實在哪裡都買得到,哈哈,因為她知道我愛吃。老乾媽做的對,其實盲目上市融資擴張,剛開始看起來有利,到最後十有八九是要虧的!穩妥做好業務,穩步從身邊融資,對參股者和自己都是負責!


愛生活愛學生

這是一個先掙它一個億的故事

我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

然而,今天我們要講一個人——陶華碧

  • 不識字、沒有任何財務知識

  • 年輕的時候老公去世

  • 1996年開始創業

  • 2016年實現銷售額45億元

  • 三年納稅18億

這位看上去神采奕奕的陶華碧,她其實在創業的時候一個字都不認識,沒有任何財務知識,年輕的時候丈夫就去世了。這位創立老乾媽的老奶奶,在1996年開始創業,那時候她已經40多歲了,到2016年,短短20年的時間,陶華碧老乾媽 這個品牌實現了銷售額45億元。

這樣一個巨大的數字和成就,她是怎麼樣實現的呢?那到底是什麼在左右著她的創業之路,是知識更重要還是品質更重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