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民族將軍戴安瀾?

江水綠入藍


1942年7月,廣西全州,上萬人聚集於此,舉行了一場隆重的悼念儀式。要悼念的人是戴安瀾。一場戰爭讓他名耀千古,讓後世記住了他的名字和事蹟,只是,這樣一位將領卻早早的離開世界,著實可惜。

對於這樣的一位將領,能給出的評價是民族英雄,千秋留名。

他出生於安徽無為縣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但這絲毫阻擋不了他的愛國情懷。所以在1924年就參加了國民革命軍,並有感於中國的現狀,所以改名“安瀾”,有“挽狂瀾於既倒”之意思。

為了更好的實現自己的理想,他與1925年進入黃埔第三期學習,於1926年畢業。畢業之後,又參加了北伐戰爭,並擔任過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

隨著中日關係的不斷惡化,中國軍民開始了局部的抵抗,在古北口一戰中,戴安瀾率軍與日軍展開血戰,並由於戰功突出,獲得了五等雲麾勳章。到了全面戰爭之後,參加了武漢、臺兒莊、長沙等一系列的會戰。此後,他不斷被委以重任,於1939年,35歲的年齡繼任第200師師長,這支部隊隸屬於第五軍。

說起這支軍隊,最為人稱頌的則是在桂南戰場的崑崙關戰役中大敗日軍,擊斃日軍少將旅團長。除此之外,這支部隊也是第一支完全機械化的部隊。

因為是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所以蔣介石十分愛惜,非特殊情況不輕易亮出來。1941年,應應英方的要求,也為了保護滇緬公路,蔣介石派出了這支部隊進入緬甸作戰,這也是近代中國軍隊第一次走出國門參戰,可見對這支部隊的倚重程度。雖說這是一種驕傲,但也是200師和第五軍的一條慘重而漫長的歸國之路。戴安瀾也正是死於這條歸國的道路上。他的死實在是太可惜了。

第一次入緬作戰,由於種種原因,失敗的局面已漸漸顯現出來。此時的中國遠征軍有著幾條路可以選擇,一是沿著大路返回祖國,但代價是會付出傷亡,二是撤退到印度,重新整頓,孫立人選擇了這條路。三是從野人山返回中國,這是一條最為危險也是不可取的道路。但是,第五軍卻選擇了這條路。

戴安瀾所統屬的200師負責斷後,但不久就與軍部失去了聯繫。在面臨選擇的時候,戴安瀾也選擇了一條不歸路——從野人山回國。於是,部隊拋棄了重型武器進入野人山,在撤退的過程中,他不幸被日軍打傷。由於野人山的惡劣環境,再加上缺少藥物,最終戴安瀾犧牲。

試想,要是他能像孫立人一樣撤退到印度,情況是不是會不一樣呢?

戴安瀾雖然壯烈犧牲,但他的精神卻依舊鼓勵著後人。浩浩正氣,永遠滋潤著中華大地。


協虎戰爭史


我給他的評價是:光耀千古,永垂不朽!

戴安瀾將軍是抗日戰爭時期“國軍抗日十大名將”之一,與他並列為“國軍抗日十大名將”將軍分別是:張自忠、李宗仁、杜聿明、孫立人、薛嶽、衛立煌、傅作義、王耀武、 趙登禹。他們每個人都在抗日戰爭中都是戰功赫赫,彪炳史冊,每個人都是值得中國人民敬仰的民族英雄。


戰功彪炳

戴安瀾將軍作為“國軍抗日十大名將”之一,在抗日戰爭時期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深受廣大人民的尊重和敬仰。在1933年的時候,日本佔領了東北地區之後,馬上就將魔抓伸向了中國的華北地區。戴安瀾將軍在華北地區參加了當時的抗戰行動,長城古北口抗戰中他浴血殺敵,給日軍以極大的打擊,並且榮獲五等雲麾勳章。

隨著時間的推移,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8年戴安瀾將軍在臺兒莊大戰中火攻陶墩,智取朱莊,激戰郭裡集,為臺兒莊戰役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同年,戴安瀾將軍又參加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兩大戰役,都是站功彪炳。1939年,戴安瀾將軍參加了長沙保衛戰,同年11月戴安瀾在崑崙關戰役中重創日本第5師第21旅團,由此名震華夏。


中國遠征軍

在中國的抗日戰爭中,除了國民黨的正面戰場上的抗日部隊和我黨的敵後戰場部隊,還有在緬甸作戰的中國遠征軍部隊。中國遠征軍部隊為了保護滇緬公路不被日本侵佔而切斷其他國家對華物資的援助,遠赴異國他鄉,在緬甸地區對日作戰。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為了保衛國家,抗擊日本鬼子的侵略,浴血抗戰,砥礪前行。

而戴安瀾將軍就是中國遠征軍中的一員,1942年,戴安瀾將軍帶領著自己所屬的第200師遠赴緬甸參加對日作戰,成為了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在緬甸地區,戴安瀾將軍仍然不畏辛苦,披肝瀝膽,殫精竭慮,指揮第200師又立下了赫赫戰功。

可惜不幸的是,1942年5月18日戴安瀾將軍在一次作戰中身受重傷,5月26日在緬甸壯烈殉國。


我的結語

戴安瀾將軍一生當中,為了抗戰披肝瀝膽,殫精竭慮,在抗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軍人當為國而死,馬革裹屍還,戴安瀾將軍壯烈殉國,雖然說是非常不幸,但對於他來說,這也許也是一種最為高尚,最為恰當的方式吧。

各位親愛的網友,你們覺得呢?


老魏聊歷史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戴安瀾,黃埔軍校三期畢業生,抗戰中曾參加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徐州會戰、崑崙關戰役等。後率200師入緬作戰, 同古會戰中,同4倍於己的日軍浴血奮戰,在突圍撤退中不幸中彈,壯烈殉國。


戴安瀾1926年畢業於黃埔軍校,同年參加北伐。1933年任第17軍第25師145團團長,3月率部參戰長城抗戰,立下戰功,榮膺五等雲麾勳章。

1937年戴安瀾升任旅長,在臺兒莊戰役中,戴安瀾率部英勇奮戰,使敵後撤,再立戰功。後升任第89師副師長。同年8月,在武漢保衛戰中,被31集團軍記大功。後戴安瀾被委以重任,接替杜聿明任200師少將師長,年僅35歲,可謂年輕有為。因為該師是中國軍隊的第一個機械化師。

1939年,戴安瀾參戰隨棗、長沙、崑崙關戰役。在崑崙關戰役中,戴安瀾率部與敵苦戰,崑崙關幾度易手,重創日軍,擊斃敵第5師團中村正雄少將,戴安瀾在戰鬥中身負重傷,榮膺四等寶鼎勳章,戰績被國內外報刊盛讚。

1941年中國遠征軍入緬,第200師出征緬甸。1942年在東瓜保衛戰中,第200師與4倍於己的日軍血戰12天后奉命撤退。5月18日戴安瀾不幸中彈,因藥物匱乏,戴安瀾傷勢感染加重,於5月26日在距祖國已不遠的緬北山林殉國,年僅38歲。

戴安瀾將軍犧牲後,被國民政府追授中將軍銜。痛失抗日精英,全民沉痛哀悼,在廣西為將軍舉行萬人悼念大會。戴安瀾將軍不愧為“黃埔之英,民族之雄”,浩然正氣,與世長存!


歲月是一條河流


主席詩詞磅礴豪邁,魅麗壯闊,一生曾為兩位將軍寫過悼念律詩。一首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七律·悼羅榮桓同志》,其中一句“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更是千古名句。另一位有此殊榮的,則是抗日英雄戴安瀾將軍。



戴安瀾是安徽省無為縣人。從小戴安瀾就勇敢正直,上學時同學淋雨他會脫下外衣給人家披上,誰要受欺負他也要堅決站出來保護,經常把自己的食品分給貧困同學。

18歲時,戴安瀾考入安徽公學讀高中。安徽公學是一個有著進步傳統的學校,革命家黃興、趙聲,教育家陶行知都曾在這裡任教。戴安瀾在安徽公學學到的新思想對他後來影響很大。


戴安瀾一位叔祖父戴昌斌,早年參加過武昌起義,是李濟深的屬下,深得李濟深器重。1924年,戴昌斌時任粵第4師團長,他寫給家族一封信,召集晚輩到廣東報考黃埔軍校,戴安瀾也在其中。後來戴安瀾考入了黃埔軍校第三期。是當時最受周總理賞識的學生。

戴安瀾參與了1928年的北伐。日本侵略者為了阻止北伐軍進攻平津,製造了慘無人道的“濟南慘案”。戴安瀾對日寇的殘暴、無恥刻骨銘心,他在後來日記裡寫道:“餘身歷此役,故印象特深,至今不忘”。為了表示消滅日寇的決心,戴安瀾給自己剛出生的兒子取名戴覆東,意為覆沒東洋。


全面抗戰爆發後,戴安瀾參加了多次大型戰役,他作戰英勇,戰功卓著,升任為第5軍200師師長。戴安瀾成名之戰是1939年的血戰崑崙關戰役。此役第5軍共殲日寇第五師團5000餘人,擊斃敵酋旅團長少將中村正雄。戴安瀾的200師獲得頭功,被譽為“狄青再世”,並獲得青天白日勳章一枚。

1942年,中國遠征軍入緬甸增援英軍,第5軍是先頭部隊。在同古戰役中200師獨自殲敵5000餘人,取得輝煌勝利。可惜第5軍兵敗野人山,杜聿明退守印度,戴安瀾帶領200師準備撤回國內,在朗科遇伏中彈,1942年5月26傷重去世,壯烈犧牲。200師按照他遺囑指示路線,擺脫日軍包圍,順利回國。在回國途中,火化將軍遺體時,全軍將士山呼海嘯:“為師長報仇!”

1943年4月1日,戴安瀾將軍追悼大會舉行,毛主席聯合朱老總,周總理送上輓聯,親自題詩:海鷗將軍千古

外辱需人御,將軍賦采薇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浴血冬瓜守,驅倭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滄海歷史春秋


戴安瀾,原名戴炳陽,字衍功,號海鷗,漢族人,1904年生於安徽省無為縣,1942年率部在緬甸作戰,壯烈犧牲。戴安瀾是黃埔三期生,國民黨高級將領,抗日名將,民族英雄。


1924年投奔國民革命軍的戴安瀾看到中國戰亂頻發,民不聊生,為表達自己“鎮狂飈於原野,往狂瀾於既倒”的願望,自己改名為“安瀾”。

1925年,戴安瀾進入黃埔三期學習。畢業後進入國民黨軍隊,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1937年,戴瀾升任25師73旅旅長,率部參加臺兒莊會戰。戴安瀾率部先後參加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戰役、長沙會戰、崑崙關戰役,他率部與日寇浴血奮戰,多次取得戰功。

1939年,戴安瀾升任第200師師長,第200師是當時中國對外號稱的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機械化師。在崑崙山戰役中,戴安瀾率部與日寇激戰,擊斃了日軍中村正雄少將,被蔣介石稱讚為“當代之標準青年將領”。

1942年,戴安瀾率部進入緬甸,在東瓜保衛戰中,他率200師孤軍奮戰,取得了斃敵5000的戰果,併成功掩護英軍後撤。戴安瀾率部在緬甸與日寇激戰,多次取得戰果,沉重打擊了侵緬日軍。

1942年5月,中英聯軍在緬甸潰敗,負責掩護的戴安瀾師與軍部失去聯繫,率部突圍的戴安瀾與日軍遭遇,不幸中彈,在離國境不過三四十里地的克欽山寨壯烈犧牲,年僅38歲。



戴安瀾是抗日名將,民族英雄,他的英勇事蹟也受到了國共雙方的共同讚譽。毛澤東、蔣介石先後寫詩紀念戴安瀾將軍。戴安瀾也是二戰中第一個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


鳶飛九天2018


他是一個不棄糟糠之妻的好人

戴安瀾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小時刻苦學習,立志報國。但由於家境因難,營養不足,20歲時仍長得很瘦小。這一年,正是黃埔軍校第一期招生,戴安瀾順利地通過了文化課考試,但因身體太瘦小竟未被錄取。為此,戴安瀾選擇了當兵,經過部隊一年的鍛鍊,戴安瀾身體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個子長高了,身體強壯了。1925年,戴安瀾再次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1942年,已是國軍少將師長的戴安瀾在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時壯烈殉國。

戴安瀾夫人姓王,兩人是從小訂的娃娃親。王姑娘也出生在鄉村,不識字,且裹著小腳。戴安瀾黃埔軍校畢業後,在北伐軍總司令部任軍官。此時的戴安瀾年輕有為,風華正茂,前途無量。他沒有像其它人那樣拋棄舊愛,另尋有知識、思想解放、漂亮的新女性,而是將目不識丁的夫人接到身邊完婚。並給原來沒有大名的妻子起了個“荷心”的名字,寓意荷花之芯。
花是美的,但芯是苦的。婚後一年,聰惠的王荷心通過刻苦學習,竟能讀書看報了。戴安瀾非常高興,便又給夫人起了第二個名字,叫“荷馨”,意為有了文化知識,就是由苦到甜。盛開的荷花,既美又香。
戴安瀾犧牲後,王荷馨挑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擔,既要照顧老人,又要拉扯孩子。解放前夕,國民黨試圖要帶她們一家去臺灣。但王荷馨說,丈夫安葬在哪,她們一家就在那。解放後,王荷馨曾因工作出色,被評為三八紅旗手。王荷馨1971年去世,其骨灰與戴安瀾將軍葬在一起。
戴安瀾與王荷馨共育有三男一女。大兒子出生時,正是日寇侵略中國屠殺人民之際,為報國恨家仇,戴安瀾為兒子起了個名字叫戴履東。履,滅亡也。東,指日本,寓意深刻。戴履東後為我國建築學和建築設計專家,1999年選為工程院院士,2018年2月病逝。
女兒戴藩籬,寓意紮好籬芭,保護家園。戴藩籬曾參加過抗美援朝,並獲得過銀質軍功章。後為上海政協委員。
次子戴靖東,靖,平定也。東,指日本。曾任南京理工學院教授,現移居美國。
三子戴澄東,澄,滌盪汙物,使之清澈。東,指日本。曾任江蘇省委統戰部的副部長、省政協港澳臺僑委的副主任。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戴安瀾將軍為國捐軀後被追認為陸軍中將銜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亦賦以詩聯予以祭奠一九四九年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戴安瀾將軍(1904~1942),原名戴炳陽、字衍功、自號海鷗,漢族,安徽省無為縣仁泉鄉(今洪巷鄉)練溪社區風和自然村人。國軍抗日名將,黃埔系骨幹之一。一九二六年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 一九四二年三月率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取得同古會戰(殲敵五千多人)、還有收復棠吉等戰功。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在緬北野人山與敵遭遇,激戰中腹部中彈。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六日在緬北茅邦村不幸去世。一九四二年十月十六日被追贈陸軍中將,一九四九年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戴安瀾將軍曾血戰古北口,後立下臺兒莊戰役部分戰功(火攻陶墩/智取朱莊/激戰郭裡集)、擊敗瑞陽公路日軍第九師團主力(屬武漢會戰)、擊退艾山陣地日軍進攻(屬徐州會戰)、攻克崑崙關/擊斃中村正雄少將(屬崑崙關戰役)等戰功,因崑崙關一役獲得"當代之標準青年將領"之讚譽。是二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榮譽勳章的中國軍人


Mrttlzz99


戴安瀾是我國著名的抗日英雄,在民族危亡之時,不懼個人生死,與日寇英勇頑強作戰,最終壯烈殉國。

戴安瀾是國人的脊樑,是民族的長城,可以和霍去病、戚繼光等民族英雄並列於世!如果國軍將領都如戴將軍一樣忠心為國,那麼日寇必不能佔我半壁江山,驅逐日寇可以提前完成。

戴安瀾將軍是安徽省無為縣人(今天的安徽省蕪湖市),為黃埔三期畢業生,是蔣中正的嫡系部隊。戴安瀾於1942年奉命率國軍第200師入緬旬對日作戰,是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取得了同古會戰的勝利,收復了堂吉地區,打出了中國遠征軍的威風,樹立了中國軍人的良好形象。同年戴安瀾將軍在緬甸戰死,被國民政府追贈為國軍中將,新中國成立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戴安瀾將軍一生戎馬,為革命奉獻了一生,最後真正是馬革裹屍還。戴將軍先後參加了北伐戰爭、長城抗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保衛戰、崑崙關戰役、遠征緬甸戰役,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和抗日戰爭作出了重要貢獻。戴安瀾戰死之前寫給妻子王荷馨的遺書,說:“現在孤軍奮鬥,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

戴將軍的葬禮上, 蔣中正的輓詞是:“虎頭食肉負雄姿,看萬里長征,與敵周旋欣不忝;馬革裹屍酹壯志,惜大勳未集,虛予期望痛何如?”毛主席的輓詩:“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鬥志也無違。”可見戴將軍在國共兩黨中都得到了高度認可!

英國史迪威將軍評價戴將軍是:立功異域揚大漢聲威的第一人!美國總統羅斯福評價戴將軍:作戰英勇,指揮卓越,圓滿完成所負任務,實為我同盟國軍人之優良楷模!周總理評價戴將軍是:黃埔之英,民族之雄。

因此我認為戴安瀾不愧是我國的好男兒,是國家的棟樑長城,是後輩軍人學習的楷模!


大秦鐵鷹劍士


“血戰崑崙關”戰役的主攻部隊是軍委會直轄“攻擊軍”第五軍,軍長杜聿明中將,作戰序列是:鄭洞國榮譽第1師、邱清泉新22師和第五軍的老底子第200師,師長即戴安瀾少將。

在圍殲崑崙關日寇第21旅團的戰鬥過程中,戴師長安瀾始終在一線督戰,被敵迫擊炮彈片直入左臂,重傷;而中國軍隊則擊斃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報仇,一舉收復崑崙關。



《中國遠征軍》戴安瀾劇照

戴安瀾,安徽無為人,自號海鷗,黃埔三期畢業,抗日名將,人稱“海鷗將軍”。1933年任團長時即在徐庭瑤、杜聿明指揮下參加古北口長城抗戰,獲五等雲麾勳章;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後參加臺兒莊戰役、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因功累升第25師73旅旅長、第89師副師長等。中國唯一的機械化部隊第五軍在湖南湘潭組建後,杜聿明與俞濟時競爭勝出擔任軍長,1939年初,戴安瀾接替杜聿明出任國軍精銳第200師師長。

第200師轄兩個戰車團、兩個摩托化步兵團、一個炮兵團、一個騎兵團和裝甲搜索營,是當時國民黨軍隊最精銳的唯一一個機械化師。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寇進攻英屬緬甸,威脅中國抗戰輸血管滇緬公路,應英方請求,1942年2月16日,由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等精銳組成的中國遠征軍踏出國門,入緬作戰。傷愈的戴安瀾率第200師一馬當先,直插緬甸東部重鎮“同古”,並在皮尤河前哨戰中消滅日軍第55師團先頭部隊300餘人,給了日寇緬甸方面軍一個下馬威。

在接下來的兩週裡,戴安瀾指揮第200師以萬餘兵力死戰不退,重創四倍於我軍的日寇第55、第56兩個師團,由於英軍的潰敗和中國遠征軍主力需要步行到達,實際上第200師是孤軍奮戰,缺乏制空權的中國軍隊傷亡慘重,但仍然沉重打擊了日軍,殲敵5000餘人,最後在新22師的接應下從容撤退,史稱“同古會戰”




蔣介石評價戴安瀾:當代標準之青年將領。

史迪威感慨地說:近代立功異域,揚大漢之聲威者殆以戴安瀾將軍為第一人。

第一次入緬作戰由於英軍主力一心撤往印度而失敗,中國遠征軍撤回國內的要點臘戌又被日軍切斷,杜聿明不得已率軍踏入人跡罕至的野人山繞道歸國,並以第200師斷後。在撤退途中戴安瀾師部遭敵伏擊,再負重傷,第200師官兵抬著師長繼續前行,由於缺乏醫療條件,在距離祖國只有30公里時,將軍不治。



1942年5月26日,一代抗日名將戴安瀾犧牲在緬甸熱帶雨林中,年僅38歲,軍事委員會追授其為陸軍中將,延安與重慶同奠,舉國皆哀。

戴安瀾將軍的風華之年,盡付於抗日戰場,惜英年早逝,將星殞落;美國總統羅斯福頒授戴安瀾“懋績勳章”,新中國成立後,追任戴安瀾將軍為革命烈士。


度度狼gg


戴安瀾:(1904—1942),字衍功,號海鷗,安徽無為縣人。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後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1933年,戴安瀾率部參加了長城抗戰,其上司為杜聿明。因作戰有功,戴獲得了五等雲麾勳章。抗戰爆發後,升任第17軍第25師第73旅旅長。戴先後參加了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1939年,戴安瀾接替上司杜聿明擔任第200師師長。第200師是中國當時唯一的機械化步兵師,杜聿明則升任第5軍軍長。同年,該師參加了崑崙關戰役,第200師所屬的第5軍共消滅日軍5000人,並擊斃了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

1942年應英國政府的邀請,中國政府派出了三個軍約10萬人入緬作戰。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最先入緬。中英聯軍早就制定好了同古會戰,由於英緬軍單方面撤出陣地,同古會戰被打成了同古保衛戰。戴安瀾指揮第200師與日軍血戰12天,在消滅日軍5000人之後,全部撤出了同古,之後又奉命令收復了日軍佔領的棠吉。由於多方面的原因,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以失敗告終。戴安瀾堅決執行杜聿明的命令,率領第200師回國。1942年5月,在過日軍的封鎖線時,戴安瀾被日軍機槍打中,身受重傷。由於缺少藥物,戴師長在緬北茅邦去世,享年38歲。

1942年7月,戴將軍的安葬儀式在廣西舉行,國民政府追贈戴安瀾為陸軍中將,國共兩黨都對戴安瀾將軍作出了高度的評價。毛澤東主席一生只為三位將軍寫過詩,其中一位就是戴安瀾將軍。

海鷗將軍千古

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蔣校長則寫輓聯紀念戴安瀾: 虎頭食肉負雄姿,看萬里長征,與敵周旋欣不忝;

馬革裹屍酹壯志,惜大勳未集,虛予期望痛何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