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灭夏国用了22年,灭金国23年,为何灭宋朝用了50多年?

疯疯癫癫大洋葱


偷懒一下,金国灭亡后,大将孟珙采取了最正确的方式替南宋续命50年,可惜宋朝历来有不信任武将的传统,导致无法挥师平定中原,复北宋国土,终于成一憾事。

金国灭亡后,刚刚亲政的宋理宗派太常寺簿朱杨祖前往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祭扫北宋诸帝陵寝。不料谍报显示蒙古军在孟津、潼关一带开始屯军。使者想从淮东出发,此时踌躇不前。孟珙认为,淮东的南宋军队,由淮、泗沿着直到汴(今河南开封),路途时间较长,不如选精锐骑兵疾驰,不到十日便可完事,于是他和几位使者昼夜兼行,到达洛阳,干净利落地完成祭拜后安全回到襄阳。

正当孟珙在襄樊组建镇北军以防备蒙古南侵时,枢密院命令他赶赴行在临安(今浙江杭州)议事。宋理宗对孟珙非常器重,召见后夸奖道:“你是名将之子,忠诚而又勤恳,破蔡灭金,功绩昭著。”孟珙则说:“这都要归功于宗庙社稷的威灵,陛下的圣德,和三军将士的努力,臣何力之有?”宋理宗很高兴,又咨询中兴大计。孟珙答:“希望陛下宽民力,蓄人材,等待时机。”端平元年六月,宋理宗发动端平入洛,想抢夺中原土地,不料被蒙古人打的大败。他对宋蒙形势的发展陷入迷茫之中,问起与蒙古的和议,孟珙的回答掷地有声:“臣是一介武士,当言战,不当言和!”这是一个武将最标准的回答。宋理宗听了后,就给孟珙很多赏赐,并任命他知黄州(今湖北黄冈),节制黄、蕲、光三州及信阳军的兵马。

孟珙于端平三年(1236年)到任黄州后,加紧筑城墙挖城壕,招募流民开荒,安顿各部军队,从而使黄州防务更加稳固,为后来黄州之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孟珙可能不知道,他即将担起保卫大半个南宋的重任。

江陵之战

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在南宋的川蜀、荆襄发动了全面入侵,双方的战事十分激烈。这一年,蒙古军显示出了它强大的战争能力,在荆襄战场上连破襄阳、随州、郢州及荆门军、枣阳军、德安府,南宋的整条京湖防线千疮百孔。端平三年(1236年)十月,蒙古军中路在主将塔察儿的率领下又猛攻南宋的蕲州(今湖北蕲春)。宋理宗忙的焦头烂额,急命在黄州的孟珙救援蕲州。想想几年前蔡州城下的兄弟之情,孟珙却和塔察儿却要刀兵相见,颇有点各为其主的沧桑感。塔察儿对孟珙的能力一清二楚,不愿跟他过多纠缠。孟珙刚到,塔察儿而就撤围而去,准备转攻江陵(今湖北荆州)。这是蒙古铁骑第一次兵临长江。

江陵是长江中流的一座重镇,南宋的襄阳府丢失后,京湖制置司便移治此处。蒙古军如果攻占这里,既可以西攻川蜀,又可以沿江东进,还可以南下湖湘,后果不堪设想。宋廷命令沿江、淮西制置使组织救援,“众谓无逾珙者”。孟珙也二话不说地出发。

这时蒙古军在枝江、监利编造木筏,准备渡江,形势逼人。孟珙的部下,包括他本人在内都是荆襄一带人。听说老家被人踹了,部将们十分义愤填膺,要求“返家复仇”的呼声非常高。孟珙深知力量悬殊,所以强按怒火,先集中力量封锁江面。接着他施展疑兵之计,以少示众,白天不断变换旗帜和军服颜色;晚上就虚张火把,沿江排开数十里,摆出一副大军来援的样子。蒙古军不知虚实,顿时惊慌不已。孟珙便趁机传令出击,大战一场,连破敌二十四座营寨,抢回被俘百姓两万多人,并将蒙军的渡江器具一并焚毁,取得了胜利,遏制住了蒙古的进攻态势。蒙古军无奈之下,只好撤军。由于孟珙扭转了长江中游的战局,封爵随县男,擢为高州刺史、忠州团练使、知江陵府兼京湖安抚副使。不久,又授鄂州诸军都统制。

保卫黄州

嘉熙元年(1237年)十月,蒙古军再度南侵,在宗王口温不花、大将张柔率领的主力进攻黄州。黄州所在的长江江面非常窄,利于渡江,是淮西的军事重镇。张柔部在黄州城西的大湖中夺取大批船只,顺流下达长江边。孟珙奉老上司史嵩之的命令,紧急从鄂州率水师火速驰援。双方恰巧在江面遭遇,面对老伙计,孟珙毫不手软,利用宋军艨艟斗舰猛撞蒙古船阵,冲乱敌军船队,杀开一条血路后进入黄州。由于这一次蒙古军来势汹汹,宋军又首战不利,本已绝望的黄州军民听说孟珙来援,士气大振,齐声欢呼道:“吾父来矣!”

黄州原为孟珙的大本营,这里的城防措施都是由他亲自主抓,很难被敌军攻克。孟珙每日亲临城头,督促宋军防御,看望伤病员,还斩杀四十九名畏敌退缩的士兵,最终稳住了宋军的阵脚。

黄州保卫战首先在江面展开,孟珙派遣部将水军攻击蒙古水军,宋军奋勇作战,迫使蒙古军阵势大乱,退缩到长江北岸,并俘获战船两百余艘。蒙古水军的渡江计划完全破产。于是蒙古军便转移攻击目标,进攻黄州东堤,想切断黄州与水军的联系,孟珙挑选精兵壮士组织敢死队,经过奋战又重新夺回并守住东堤。这样,蒙古军便不得不直接攻打黄州城。由于口温不花增派西域兵和原西夏地区的归附军连续不停地进攻,黄州处于危急之中。为了破坏蒙古军的攻城之势,孟珙派部将刘全等兵分七路,趁夜里悄悄出城,兵分七路突袭蒙古军。作为老朋友,张柔也很给孟珙面子,他的营寨防备严整,使宋军偷袭失败。而其六路宋军获得胜利,使蒙古军营盘大乱、军心动摇。

蒙古军整顿之后,便再次发动昼夜不停的轮番进攻。蒙军使用了火炮轰击黄州,把黄州城墙上的城楼全部烧毁,但是由于黄州的坚守,城头随时补上缺口,使蒙军无法趁机攻上城头。蒙古人又冲到黄州城下挖城墙,想直接在城墙上挖洞杀进城,孟珙派人预先在蒙军挖墙地方的城内,再筑一道城墙,并在被挖城墙的内侧挖大坑当陷阱,号称“万人坑”。当蒙军最终挖开城墙冲进来时,前面还是坚固的城墙,并且前军在后军的推挤下纷纷掉进坑里而被宋军用石头檑木砸死。到了第二年(1238年)的春天,死伤“十之七八”的蒙古军终于撤退。孟珙又一次扭转了南宋的被动战局,授宁远军承宣使、枢密副都承旨,不久升京西湖北制置使,实际上已是南宋中部战场的主帅。

收复襄樊

嘉熙二年(1238年),刚升任湖北路安抚制置使的孟珙便积极谋求进兵,收复中路重镇——襄阳府。南宋朝廷同意了他的计划。于是宋军就在荆襄战场展开了反攻。

同年十二月,宋将张俊收复郢州(今湖北钟祥),贺顺收复荆门,刘全在冢头、樊城、郎神山三次击败蒙军。三年(1239年)初,收复信阳军。在各路宋军接连胜利的鼓舞下,原先趁蒙宋两军均放弃襄阳的空虚而占据襄阳城,随后又投附蒙古的地方军阀刘廷美,这时就密约宋军都统江海夹击襄阳蒙军。由于有内应,宋军顺利推进到襄樊地区,收复樊城。四月,江海率宋军从荆门出发,沿途招集官民兵农,做对收复襄阳后的长期经营准备。在宋军的强大攻势面前,襄阳蒙将刘义捕获了游显等人后向宋军投降。至此,宋军收复了整个荆襄地区。

但是孟珙清楚,这么轻松就收复襄阳,并不代表宋军有多么的强大,而是因为蒙古根本就没把襄阳看在眼里。在他踏入襄阳之后,就马上给朝廷上表称:“襄、樊为朝廷根本,今百战而得之,当加经理,如护元气,非甲兵十万,不足分守。与其抽兵于敌来之后,孰若保此全胜?上兵伐谋,此不争之争也!”此时孟珙的老上司史嵩之刚刚被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非常支持孟珙的工作。于是孟珙就以蔡、息两州的降兵组成忠卫军,以襄、郢两州的“归正人”组成先锋军,补充襄阳兵力。襄阳开始逐渐恢复了元气,重新成为军事重镇。

嘉熙四年(1240年)初,盂珙通过收集情报,探知老朋友张柔率军在河南地区屯田,同时在邓州、顺阳(今河南淅川)积聚造船木材。他一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老方法,学习蒙古人的方法,主动出兵骚扰,破坏蒙古的攻势准备。

盂珙命令张英出随州,任义出信阳,焦进出襄阳,分路连续袭扰蒙军,让蒙古军无法安心屯田。同时派遣部将王坚偷袭顺阳,将蒙古军积聚的造船材料全部烧毁,又派遣部将张德、刘整分兵攻入蔡州,将敌人的物资仓库烧了个一干二净。蒙古人完全没想到,一向被动挨打的宋军居然能搞起积极防御。可以说,宋军取得了一次对蒙古军后方基地的进攻性作战的重大胜利,把敌人的攻势扼杀于萌芽中,史称“邓穰之战”。

夔州退敌

当京湖战局有所缓解后,孟珙又奉命紧急驰援岌岌可危的上游四川战场。自端平二年(1235年)起,蒙古每年都入寇四川,仅成都就遭到两次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四川从南宋税赋半壁变成一片瓦砾。

嘉熙三年(1239年)秋,蒙古大将塔海、秃雪率兵号称八十万,再度杀入四川,并迅速推进到了川东,攻破开州(今重庆开县),抵达万州(今重庆万县)长江北岸。宋军急忙屯兵于长江南岸。不料蒙古军故意先在万州长江北岸列出大批船只,做出了一副强行渡江的姿态,又命汪世显在上流设下伏兵。次日,蒙古军开始渡江,宋军出动数百艘战船阻拦,汪世显则率领伏兵乘小船直接冲入宋军的船队,顿时将宋军水师杀得大败,蒙古军顺势将宋军追击到川东重镇夔州(今重庆奉节),直逼夔门,其余蒙古军则从万州渡过长江,沿南岸急速向夔门挺进。

同年底,孟珙率领万余湖北精兵来前往夔州路布防。此时,孟珙的兄长孟璟为湖北安抚副使、知峡州,也向他求援。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孟珙深知绝对不能轻易分兵援助,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区域防守。他准确判断出蒙古军主力汪世显部必取道施、黔(今四川彭水)两州渡江,于是派兵2000人驻屯峡州(今湖北宜昌),以兵千人屯归州(今湖北秭归),另拨部分兵力增援归州重要的隘口万户谷(今湖北秭归西)。其弟孟瑛以精兵5000驻松滋。作为预备队,弟孟璋率精兵2000驻守澧州,防施、黔两州的蒙古军队。孟珙的军事防御体系部署得当,环环相扣,遥相呼应。

孟珙于京湖战场展开的军事行动

凭借着孟珙的得当防御,南宋方面捷报频传,而蒙古军接连失利:南向施州方面的蒙古军被孟璟部将刘义在清平(今湖北巴东)击败,斩获无算。孟璟于归州西大垭寨更是经历一场激战后大获全胜,蒙古军丢盔弃甲后撤至夔州,之前缴获的物资又统统还给了宋军。这便是史上著名的“大垭寨之战”。

这时孟珙本人还没有亲临前线,他正率领本部人马向西移动。等孟珙到了前线的时候,夔州已经收复。战后,孟珙的爵位晋升为随县子。

嘉熙四年(1240年)九月,在宋军成功救援夔州和袭扰河南后,宋理宗授孟珙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节度使头衔在宋朝是武将极高的荣誉职称,当年岳飞年仅31岁建节,使其他将领都十分眼红;这次,45岁的孟珙凭借杰出的战功获得了宋廷的高度认可,继岳飞、毕再遇后成为了南宋第三位旗帜性大将,并且承担了建立四川防御体系的重任。

孟珙兼管四川后,招集麻城、巴河、安乐矶、管公店沿边久经征战之士,以他的节度名组成“宁武军”;回鹘人艾忠孝率壮士马匹来降,孟珙创建“飞鹘军”。宋朝由于奉行不杀大臣的国策,对于失职的前线将领处罚也不是很重,形成了很恶劣的风气。一次,权开州梁栋借口乏粮擅离职守,孟珙把梁栋押解到夔州后当即斩首,以明“不许失弃寸土”之令。经过孟珙大力整顿,以及两年后新任四川制置使余玠的治理,四川战局焕然一新,恢复战斗力的宋军一直坚持到宋亡数年后。

高风亮节

黄州之战,朝廷赐孟珙金碗,他把金碗加上白金五十两赏赐给诸将。将士日夜战斗,伤病员很多。孟珙与大家同甘共苦,加派军医为士兵疗伤,将士们都感激不已。

治理川蜀时,四川制置使陈隆之与副使彭大雅不和谐 ,互相弹劾对方。孟珙写信给他们说:“国事都如此事态了,你们两个应该合智并谋,一起对抗蒙古,现在反而勇于私斗,岂不愧对于廉颇蔺相如的风骨吗!”两个人览信后,十分惭愧,重归于好。

淳祐二年(1242年) ,余玠上任四川制置使,顺路拜访孟珙处。孟珙认为重庆(四川制置司已由成都迁至重庆)的粮草太少,慷慨地发送十万石屯田粮给余玠作为见面礼,并派兵六千入蜀,命令儿子孟之经担任策应司都统制,随时准备救援。

同年,孟珙奏请朝廷,希望为在抗蒙战争中牺牲的文武官员立庙,以纪念他们保卫国家的功劳,并激励后人献身报国。他在岳阳的慈氏塔下,建起了一座祠堂,朝廷下旨赐名闵忠庙,每年祭奠一次殉国者。孟珙悲天悯人的情怀感动了当地人民和将士家属。

抱憾逝世

淳祐元年(1241年)春,孟珙改专任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后进封汉东郡开国公、检校少保。淳祐四年(1244年)春,又兼江陵知府。

从淳佑四年(1244年)开始,孟珙利用窝阔台病死、蒙古陷入内乱的时机,又开始使用“打谷草”的策略。他多次派兵出动出击,攻打蒙古军在河南的要塞,焚毁敌人囤积的粮草,并屡获胜捷。孟珙的声名至此更加显赫,不少原先向蒙军投降的南宋将士纷纷来归,使京湖战场上的形势出现了空前的好转。

淳祐六年(1246年),原南宋镇北军将领、时任蒙古河南行省的范用吉背叛蒙古人,秘密向孟珙请求投降。孟珙大喜过望,急忙上书请求朝廷予以批准。范用吉身为蒙古河南行省的军政长官,一旦归顺,显然会在军事上对南宋大有裨益,但史书记载“珙白于朝,不从”。较常见的解释是宋廷怕惹是生非,不愿意招降纳叛。但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宋理宗害怕范用吉的归顺增长孟珙的势力,起了猜忌之心,竟以范用吉“叛服不常”为由,拒绝了孟珙的请求。孟珙听说后,不免心灰意冷,叹息道:“三十年收拾中原的人,现在志向却不能够再伸展了。”随后主动上表请求致仕,宋理宗马上给予批准,让孟珙以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的名义退休。孟珙本就患病,这样下来恐怕又加重了病情,整个夏天就在江陵一病不起。

同年九月初三(10月13日) ,有一颗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鸣。随后狂风大作,掀开房屋,折断树木。当晚,孟珙薨于江陵,享年五十二岁。讣告传到杭州,宋理宗十分震惊,下诏辍朝一日,以示哀悼,特赠少师。其后累赠至太师、吉国公,谥号“忠襄”。由于荆襄一带父老的要求,为孟珙立庙,题名“威爱”。南宋文豪刘克庄为孟珙撰写了碑文。 孟珙家乡的人民,为纪念孟珙忠烈,将随州城两乡的孟家故里命名为孟家桥。


难得浮生闲半日


我是野史也是史,请允许我对问题中的这三个数据说明一下:

蒙古灭西夏实际用时1年。公元1209年,蒙古大败西夏军,包围首都中兴府,西夏纳女请和,称臣纳贡;公元1226年,蒙古进攻西夏;公元1227年,蒙古灭西夏,耗时1年。

蒙古灭金朝实际用时5年。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率兵进攻金朝,歼金主力;公元1212年,蒙古破宣德、兴德等要塞;公元1213年,蒙古破紫荆关,夺长城占南口、居庸关,围中都;公元1214年,金宣宗嫁女求和;公元1231年,窝阔台大举灭金;公元1232年,窝阔台包围汴京,金哀宗逃跑;公元1233年,蒙古围攻蔡京;公元1234年,宋蒙联军攻破蔡京,金亡,耗时5年。

蒙古灭宋实际用时15年。公元1235年,窝阔台大举进攻南宋,一直到公元1241年,窝阔台战死,蒙宋停战;公元1258年,蒙哥再次攻宋,于次年蒙哥战死,蒙古撤军;公元1268年到1276年为忽必烈攻宋,公元1276年宋亡,前后共耗时15年。

好了,回到正题。那么问题来了,蒙古灭西夏、金朝用时均不超过5年,为什么灭南宋用了15年之久?我的分析如下:

1、蒙古军队被阻击在四川一带,鏖战将近7年之久

蒙古军在四川深陷一城一寨的争夺中。公元1242年,兵部侍郎余玠主持四川防务并兼管重庆,以重庆为营,采取“依山为垒,设险守蜀”的战略,以神臂城筑垒为营。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间,泸州军民抵抗蒙元,神臂城五易五守,被后世誉为“铁打的泸州”。窝阔台这一战竟打了近七年之久,无奈病死军中,蒙古撤兵。

2、蒙古人口少无法占领,采取慢慢消化的策略

宋军运动战不及蒙古军,主要以守城为主,再加上一些没骨头的人存在,南宋军各路大败,主要采取防守反击的策略。蒙古面对人口庞大的南宋,对于一城一池无法有效的占领,后续采取用汉人打汉人,用汉人瓦解汉人的策略。然后慢慢消化占领区,消耗宋军的给养,宋朝军队在军饷无以为继时陆续投靠了蒙古。这种策略也是需要时间的。

3、南宋雄厚的经济支撑及守城火器的大量使用

北宋及南宋前期,很少发生战争也造就成了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特别到南宋中后期,火药技术的应用已在兵器中占有相当比例,使得城防上火炮、火枪及各种火器大量使用,这也给蒙古军队造成了很大的阻力。这也是耗时久的一个原因。

西夏、金国与南宋不在一个档次上,不管是人口、经济、军事科技等各方面都不能相提并论。虽然两宋在很多人的眼中是那么积弱,那么不堪一击的,但看到宋蒙之战竟然持续了这么行时间,觉得不可思议。宋朝是有很多的弊病,但也有它的特点。历史就是这样,无不亡之国,无不败之朝。


野史也是史


可以说这就是三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

南宋初年,金国最强大,宋次之,西夏居于末席;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到了南宋后期,宋后来居上,金国次之,西夏仍是最弱的。

其次,蒙古以骑兵为主,对付北方的夏和金优势巨大;相反,南宋疆域内水陆交错,骑兵的战斗力大打折扣。并且,夏和金本来就和蒙古接壤,自然是最近最早的受害者。

还有个因素就是蒙哥可汗在攻打合川钓鱼城时候突然去世,忽必烈停止南征,立即返回大漠同弟弟阿里不哥争夺大汗的宝座,让南宋小朝廷又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

当然,南宋军民可歌可泣的誓死抵抗也推迟了南宋的灭亡。以文天祥、张世杰和陆秀夫等为代表的民族英雄在国难来临之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扶持幼主,率领军民誓死抗元,直至崖山之战后全体军民捐躯阵亡。





靖远0204


金国和西夏都是尚武的国家,两个国家的男子都好斗,强壮,从小就练习骑射拳脚。但是蒙古灭以武力立国的金和西夏却分别只用了二十多年。而宋朝以文立国,重文轻武,宋朝男子从小学文读书的比较多,而且蒙古灭金后,兵强马壮,为何灭以文立国的南宋却要近50年之久?

南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蒙古军队整装待发,进攻南宋。可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一仗打了将近五十年,一位大汗也因此丧命。

蒙古人横扫欧亚主要靠的是强大的骑兵,蒙古到欧洲是广阔的欧亚大草原,蒙古骑兵可谓如鱼得水,因此势不可挡。而南宋地形复杂,山川险峻、河湖密布,不论爬山还是涉水,蒙古人都不擅长,无法发挥骑兵优势。此外,南方气候炎热潮湿,生活在高寒地带的蒙古人非常不适应,水土不服,疫病流行,战斗力锐减,往往打不了多久就得退兵,攻宋的时候多靠汉奸部队,否则想灭宋还真不容易。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待士大夫最好的朝代。“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以是仁至。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是宋代士大夫的崇奉,崖山海战,几万人浮尸海上,可谓触目惊心。


Sylar弈


南宋其实不弱的,史学上有句话叫做‘北宋无将,南宋无相’可见南宋在历史上的武将群出,由南宋初期岳飞、韩世忠、吴阶、吴璘等一众名将;中期虞允文,后期的孟珙,王坚,吕文德,吕文涣(后投降元朝),不说大话打出去(主动攻击元)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但是自守是绝对没问题的。那为什么会灭亡呢,前面我已经说到了--无良相,然后自己各种作死。看完两宋史之后感觉宋不灭亡真是没天理。南宋末期的奸相贾似道,不仅在朝中封锁元军的情况让皇帝不知道实际情况,湖北襄阳被围达六年之久,吕文焕是实在坚持不住了才投降元军。对于襄阳之围,救急文书接二连三地发向朝廷,贾似道却只知玩乐,还要求皇帝不上朝。这各位可以去看下《宋史》中记载,远在千里之外的吕文涣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死命为朝廷效力,而朝廷因贾似道专权还在莺歌燕舞,只顾享乐。坚持了六年之久,终于撑不住了只能投降。襄阳一失,整个湖北就无险可守了,进而元军就能顺江而下,直捣杭州。在四川由于孟珙之前战略布局,一直在坚持抗击元军,直到南宋最后灭亡了还在坚持斗争。因此可见南宋要是有良相不止能坚持50年,或许能一直坚持下去也未可知!






山中茅店


为何蒙古灭宋用了50多年?

首先当然是宋境内山川湖泊纵横交错,地势极其复杂加上长江天险阻滞,使蒙古骑兵不能施展所长,而我大宋军民善长水战。

其次终宋一朝,宋朝统治者采取藏富于民的政策,老百姓生活富足安康,也使整个国家的科技文化和军事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使宋朝军队的武器水平高于蒙古。

3最重要的是南宋军民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这和清朝形成强烈的反差),他们拥护国家,珍惜眼前富足的生活,自发的保家卫国抵御外辱。陆秀夫背小皇帝投海 ,文天祥被俘宁死不屈,崖山海战失败,南宋十万军民全体跳崖无一投降等无不充分说明和体现了这一点。





未鸣读史


当时宋朝另一个最大的对手是金朝,下面我们看看,宋朝和金朝之间,为什么金朝也始终无法灭亡宋朝,而是形成了对峙。

宋金对峙时期,南方经济明显超过了北方。主要原因是:

南宋初期,金军虽然多次南攻,但金军少有渡过长江,南方所受战争侵扰较少;

大量北方宋人不愿在金国统治下生活,移居到南方,使南方人口大为增加。

宋朝确立了“农商并重”国策,采取了惠商、恤商政策措施,使社会各阶层纷纷从事商业经营,商品经济呈现出划时代的发展变化,宋代商业已被视同农业,均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成为社会共识,使宋朝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宋朝期间,中国科技得到了空前发展。在南宋时期,大量数学以及科学教材开始广泛推出。南宋人可以利用水力水车来制作一个有三层楼高之计时器(水运仪象台);首次测量降雨量、降雪量.在北宋时期开始,且在南宋时期兴盛的浮桥(桥下是可以浮在水上的东西,多为充气品,必要时可为高大船只让路,由徽宗发明);且拱桥技术出现等。韩信点兵等数学问题也得到了完整的解释;圆周率的精细度被提高,李约瑟把宋代称为“伟大的代数学家的时代”,认为“中国的代数学在宋代达到最高峰”。沈括著书梦溪笔谈,首次进行谐振现象的实验,领先西方数个世纪。南宋手工业,包括纺织业、造船业、制瓷业、造纸业、印刷业和火器制造业都有较大的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宋代的不少科技发明不仅在中国科技史及世界科技史上也号称第一。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大规模使用和推广始自南宋。近代的枪炮就是在南宋出现的原始的管形火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南宋还广泛使用威力巨大的火炮作战,反映了南宋火器制造技术的巨大进步。


SeaArm


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北方的游牧民族,由于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因此,一共也没有多少人口,蒙古原来是辽国的附属国,后来是金国的附属国。

由于受到了金国的欺负和压榨,所以,蒙古国就开始逐渐摆脱金国的控制。

由于蒙古国没有金国强大,根本就打不过金国,于是,另一个金国的附属国南宋就跟蒙古国一拍即合,联合起来,南北夹击,瓜分了金国。

蒙古国作为新崛起的国家,被西夏,南宋所蔑视,并没有得到公正待遇,他们不遵守跟蒙古国签订的所有条约,仰仗着人多势众,经济发达,经常性的欺负蒙古国。

于是蒙古人开启了另一种类似于加盟制的开疆扩土的方式,将周边的民族纳入蒙古国的宽松统治之下,逐渐瓦解了西夏,南宋政权。

实际上,灭亡西夏,南宋的主力,根本就不是蒙古族人,而是汉族人。


沈阳杨艺


大蒙古国灭西夏国前后用兵数次,用了22年。于1227年灭西夏国。后,于1234年灭金国。

依我之愚见,可以说宋国是当时世界除了大蒙古国外最厉害的国家。因为大蒙古国西征,征服许多国家,为何为打宋国花费了三代人人力物力财力呢?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强!兵力多,即使作战力不强,也可在人数上胜过!防御能力强,作战能力不行,不代表防御能力不行,且有地理优势。

本人才疏学浅,不免拾人牙慧,请诸位批评指正。


胖胖说anything


宋朝的进攻力不太行,防御力其实还是比较强的,尤其是宋朝时经济重心南移,长江以南的经济体量是很大的,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支撑了宋的国防体系。此外宋朝的水上技术,配合长江天险,也对蒙古人的南侵造成了强有力的阻碍。蒙古曾尝试从长江中游(襄阳)突破,进展缓慢;从长江上游(重庆、钓鱼城)突破,也进展不大。最后是索性绕过整个长江,走雪山草地,进入云南,灭大理,再往回打,才算在一定程度上把长江防线给撕开了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