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7825924350975
的確有這樣的傳說,以同治初年為甚,初時是民間口頭傳說,後來被不少文人大佬錄為野史。由於當時慈禧自己不闢謠,以至於甚囂塵上,就連安德海那樣的大太監也深信不疑。
那是吳棠當清河縣令時發生的事。
吳棠當縣令的清河不是河北那個武松故里的清河縣,而是江蘇淮安府的清河縣,現在已經沒有了。當時淮安是水陸要衝,繁華程度不亞於蘇杭,因為清河縣的轄區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江浦,大運河與黃河交界之處,漕運總督衙門駐地,相當於今天的省會。抗戰時蔣介石下令炸開花園口而令黃河改道,清江浦就此沒落,淮安也從一線城市淪落為十八線小城。
有一天,吳棠在衙門裡接報,他的一個鄉試同年,湖南的一個道員病故,其子扶柩還鄉路過清江浦。吳棠包了200兩銀子,命家丁持自己的名帖去送個人情。家丁來到碼頭,看到一艘船上有某道員靈柩還鄉的紙幡,不假思索將銀子和名帖送給船上哭哭啼啼的小姐倆。回到衙門才發現送錯了,碼頭上實際上停了兩艘靈柩船,又恰巧都是道員,家丁一時失察。
師爺替縣大老爺心疼銀子,自告奮勇想去要回來。吳棠略一思索說錯就錯了,不必索回。第二天吳棠乾脆換上公服,鳴鑼開道來到碼頭,先去故交的靈船上致祭,補上那200兩銀子,然後來到慈禧父親惠徵的船上。
慈禧的父親惠徵死在安徽徽寧池太廣道任上。慈禧幼時家貧,父親一直都是外任官,從山西一路到安徽,連路上的盤纏都湊不齊,更別說帶著家眷上任了。慈禧是家中長女,旗人有長女持家的傳統,她下面還有一個妹妹三個弟弟,全靠她幫著母親艱難度日。由於弟弟年幼,所以扶柩還鄉的事就落在她和妹妹身上了。
慈禧身上不多的盤纏都僱了船,路過清江浦的時候,差不多也是山窮水盡了。就在這時吳棠派人送上200兩銀子,無異於雪中送炭。可慈禧比較持重,她不敢花這個錢。她瞭解自己的父親,旗人出身,又隻身一人到了安徽,平時不愛交際,沒聽說他有吳棠這麼一個漢官朋友。再加上鄰船也是扶柩還鄉,慈禧心裡猜到很有可能是送錯了。
就在萬分糾結的時候,吳棠親自上船致祭了,吳棠對慈禧姐倆宣稱與惠徵是多年故交,聽說她們路過特來致祭。慈禧姐妹眼淚奪眶而出,真沒想到窩囊的父親還能交上這樣的朋友。倆人千恩萬謝送走吳棠,心中百感交集,什麼人情也比不上雪中送炭來的珍貴,那個時候她們看吳棠真是無比親切。她們在低矮的船艙裡對天發誓,姐倆無論是誰,有朝一日出頭了,一定好好報答吳棠這份恩情。
旗人家的女孩可不能小覷,說發達還真就發達了。幾年功夫,慈禧孃家方家園成了鳳凰窩,姐倆一個進了宮,生了皇長子,成了懿貴妃,最後竟成了皇太后,一個當了醇親王福晉。報答吳棠是慈禧一輩子最爽的事,吳棠也一路高升,從漕運總督、江寧佈政史一路狂奔,連巡撫都越過了,直接就當上了四川總督。
期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安德海聽說吳棠是慈禧的恩人,特意找到吳棠駐北京的提塘官,讓吳棠給他開復一個革職拿問的貪官,他收了那人兩萬銀子。吳棠還真就給他辦了。這件事太大,因為託的是漕運總督,根本瞞不住人。吳棠聽說是太后交辦的事,不敢怠慢,事後向軍機處求證,被恭親王奕訢知道了,把安德海找來一頓皮巴掌,打得安德海差點要尋死。
其實吳棠與慈禧的關係就是一個傳說,真實的情況不是這樣的。之所以有這樣的傳說是因為吳棠不同尋常的升官,讓外界誤會了。加上吳棠在四川的官聲不好。吳棠那時是個大胖子,又愛美食,尤其喜歡成都的火鍋。四川人送他一個外號“一品肉”。後來慈禧和恭親王奕訢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派丁寶楨繼任四川總督,總算沒有徹底傷了四川人的心。
慈禧的父親惠徵在咸豐二年調任安徽徽寧池太廣道,那個時候慈禧已經在二月初選秀女入宮了。咸豐三年,捻匪躥擾安徽境內,惠徵膽小,棄城逃跑,逃到了鎮江。咸豐皇帝聞訊大怒,要殺惠徵。那時慈禧剛進宮,還未得寵,皇帝也根本不拿他當老丈人。惠徵又驚又怕,不久就死了。
惠徵死在鎮江,慈禧在宮中得到消息卻束手無策,又不敢對咸豐皇帝說,怕他一怒之下連孃家一併牽連,只能以淚洗面。惠徵的靈柩回京也是大費周章,沒有慈禧的孃家人跟隨,是惠徵的侄子們跑腿,奕劻出面給他們做了一個私募。慈禧孃家分家後,從西單的劈柴胡同搬到朝內小街的方家園,正好與奕劻他們家是鄰居。奕劻那時也沒有多少錢,但有差事在身,比慈禧孃家強多了,他可以出面給他們借錢,能幫多少就幫多。奕劻是個厚道人,也知道慈禧姐倆前程無量,所以燒個冷灶。慈禧的確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只不過她報恩的對象不是坊間傳說的吳棠,而是日後權傾朝野的慶親王奕劻。
吳棠是江蘇盱眙人,道光十五年的舉人,家裡很窮,以至於進京趕考的盤纏都很費勁,索性放棄不考了。蹉跎到道光二十九年,36歲的吳棠以大挑知縣一等入仕。
晚清的官員中,非科舉出身的官員有兩個來源,一個是捐班,一個是大挑知縣。這兩個渠道都不容易,捐班得有錢可燒,錢如果不多,即便是捐上了也是無休止的候補。大挑知縣主要靠面試,除了先得中個舉人外還要長得帥,即傳說中的“國字臉、高鼻樑,身材高挑,聲若洪鐘”。吳棠以大挑知縣一等入仕,估計年輕時是帥哥一枚。
但吳棠絕不是個草包。他先是任江蘇泗陽知縣,後又轉任桃園知縣,都乾的不錯。尤其是洪楊軍興之後,吳棠發揮出了他自己都不知道的軍事才幹,領兵打仗。他曾創出單槍匹馬,一夜之間拉起一支隊伍,第二天還打了勝仗的傳奇,連咸豐皇帝都聽說了。
吳棠升官的確有點快,主要原因就是能打,老打勝仗。還有個原因是運氣。他升四川總督的同治四年,滿天下的督撫都是湘軍將領,朝廷找不出什麼人可以拿來與湘軍平衡一下了,總不能天下的督撫都給了曾國藩吧,於是就便宜了吳棠。
升官過快也有過快的弊端。吳棠沒有當過巡撫,畢竟經驗、資望都不足。他在朝中也沒有什麼靠山,只能拿銀子砸人脈。為了把那個總督長久地當下去,每逢三節兩壽吳棠都不敢怠慢,冰敬碳敬一分都不敢少,他那點養廉銀哪夠花的,只好想辦法弄錢。反正四川天高皇帝遠,只要不太過分都能花錢擺平。時間一長,就惹得四川人對他不滿了。
國史館
是真的
慈禧年少身世多逆,父親去世,家中貧困,她扶靈北上,一路風霜煎熬,更因盤纏不足,舉步維艱。
當時有一個知縣叫吳棠,送了三百兩銀子與慈禧家,才解了她燃眉之急。
對這段入宮前的舊事,慈禧一直銘記在心。吳棠後來從一個縣官被慈禧一路提拔到封疆大吏,不管怎麼貪汙,誰也參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