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华坝水源区,一潭水滋润全城人

松华坝水源区

昆明头上有“一碗水”——松华坝水库,它承担着昆明主城区75%以上的城市供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保护松华坝水源区, 2009年,昆明市决定将嵩明县滇源镇、阿子营镇划归盘龙区托管,今年3月,嵩明阿子营街道和滇源街道正式调整至盘龙区管辖。

松华坝水源区,一潭水滋润全城人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9年来,盘龙区不忘初心,以“生态立区”为发展思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守护着水源区这一泓净水。在盘龙儿女精心呵护下,一条条措施,一个个“工程”落地实施,盘龙取得了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双赢”。

担当——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两手抓”

昆明地处分水岭地带,区内无大江大河过境,滇池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甚至低于国内严重缺水的京津唐地区,与世界上严重缺水的以色列相差无几,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

松华坝水库承担着昆明主城区75%以上的城市供水,曾经与很多地方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上迷茫过、挣扎过一样,作为“一碗水”之源松华坝水源区里的冷水河、牧羊河也遭遇了污染,连入库河水都污染了,松华坝的水还能喝吗?昆明人急了。拯救入库河道,治理松华坝水源区迫在眉睫!

松华坝水源区,一潭水滋润全城人

2009年,为了保护水源区,使松华坝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统一,昆明市决定由盘龙区正式托管嵩明县滇源镇、阿子营镇经济社会事务。

至此,昆明率先将水源保护区由一个统一的行政区进行管理,实现了“一区一源”。将位于昆明市发展第三板块管理的水源保护区,纳入昆明市第一板块盘龙区进行综合管理,足见昆明市、盘龙区对水源保护区的重视程度。

对于托管后的盘龙区而言,886.93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中,有629.8平方公里是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从一定意义上讲,盘龙区可开发利用的土地仅有250平方公里,在昆明各县(市)区争相进行工业突破、园区建设时,盘龙区成了全市唯一没有工业园区的地方。这在“无工不富”、经济引擎高速转动的今天,可谓是经济上的一大重创。

盘龙区一位负责人曾说,托管后,盘龙区农业人口猛增3倍,这也意味着盘龙区发展的一只脚已然跨到城外。这对盘龙区来说,无疑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国家“十三五”规划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十个目标之中。党的十九大也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

松华坝水源区,一潭水滋润全城人

水源区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命题,考验着盘龙区决策者。

几经思考和争论,盘龙区强化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承担下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提出以“生态立区”的发展思路,并提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改善松华坝水源区生态环境为重点,以实现水源保护区内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水源区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严格执行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深化水源地保护和管理改革。

2009年8月1日,盘龙区正式成立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管理委员会。该管理委员会为盘龙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由盘龙区领导,负责对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双龙、松华、滇源、阿子营四个乡(镇)实行统一管理。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松华坝水源保护工作,成立了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相关制度,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松华坝饮用水源保护的实施方案》,并拟定了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保护与发展年度实施方案。

在保护水源区的同时,盘龙区对经济发展也进行重新定位——明晰区域空间发展布局,打造区域“12345格局”,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水源保护区占管理面积的71%,可利用的土地有限。只有通过差别化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巩固和壮大特色产业,才能使盘龙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

蓝图已定,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两手抓,自此,盘龙区走上一条探索之路。

松华坝水源区,一潭水滋润全城人

重视——多部门联手齐发力

“保护好松华坝水源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盘龙区历届领导都高度重视水源区保护工作。多年来,盘龙区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水源地管理保护要求,建立健全松华坝水源地管理保护专门机构,统筹协调开展水源地管理保护工作,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党政一把手挂帅的松华坝水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推进成立松华坝水库管理局,建立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共同抓、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配合、多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体系。

松华坝水源区,一潭水滋润全城人

制定方案

根据规划定位、政府主导、依法保护、属地管理的原则,盘龙区制定了松华坝饮用水源区保护与发展实施方案,细化水源地管理保护目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要求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完善各职能部门、街道和社区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工作格局,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目标任务全覆盖,确保水源地管理保护各项目标任务有人抓、有人管、有落实。同时,盘龙区加强目标任务考核,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把水源地管理保护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终综合考核内容。

齐抓共管

盘龙区人大、政协认真履行法律、民主监督,多次听取水源区保护工作汇报,组织环保视察、专题询问等活动;盘龙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身体力行,抓调研、抓部署、抓考核,分管领导走到一线,狠抓督查抓落实;政府各部门认真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了城乡联动、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相互协调、有序推进的运作机制,形成了各级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资金保障

有了长效机制,还要有资金保障。鉴于滇源、阿子营街道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盘龙区加大了对水源区基础设施的投入。每年,盘龙区都把水源地保护的财政资金筹集和监管作为重点工作,将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积极多渠道筹集水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项目资金,确保建设资金到位。自2008年以来,盘龙区环境保护投资指数均超过3%。

基础设施

鉴于滇源、阿子营街道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盘龙区加大了对水源区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投入涵盖了农业、林业、水务、交通、环卫、教育、卫生、计生、社会保险、救灾救济、民政等方面。截至2016年,盘龙区在水源区内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近50亿元,由于加大了投入,松华坝水源保护工作也就驶上了快车道。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盘龙区就封堵牧羊河、冷水河排污口76个,治理排水口162个;建成日处理生活污水1000吨/天的滇源集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500吨/天的阿子营集镇污水处理厂;完成了水源区144个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作,共建成污水处理站2座,建成沿河村庄污水净化湿地3020亩。建设沼气池2864口、节柴灶11046眼,“一池三改”1500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500户、太阳能路灯200盏,对水源区22462户实施能源补助。

取得成绩

到目前为止,盘龙区在水源区内共创成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文明村、42个市级生态村,全区省级生态文明区创建工作获省政府正式命名;开展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村级公益事业活动场所、亮化工程、道路硬化工程、多功能活动场所、饮水设施、垃圾收集等各项建设,新农村建设共完成省级重点建设村33个、市级区级示范村23个,美丽乡村建设完成2个省级重点村;通过开展食品卫生、改水改厕、公共场所卫生整治,改善农村村容村貌,累计成功创建39个省级“卫生村”。

松华坝水源区,一潭水滋润全城人

治水——小流域治理成全国样本

阿子营街道铁冲村村民何国辉在外打工,今年3月回到村里,眼前的景象让他眼前一亮:一大片湿地映入眼帘,岸边杨柳依依,顺着湿地走一圈,清风拂面,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和荷花的香甜,孩子在湿地边嬉戏,旁边的小亭子里村民坐着闲谈。“和村民一聊,才知道铁冲村已被评为昆明市级生态村和省级生态村了。”

2009年8月1日,阿子营、滇源正式划入盘龙区管辖,至此,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全部纳入盘龙区辖区内。昆明市重点饮用水源地——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的保护与治理也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绿树环青山,青山抱铁冲,铁冲村就隐藏在一片绿意之中。大自然赐予铁冲最好的馈赠,就是山上的龙潭。龙潭水通过一个个出水口流向村子里的一条条沟渠,最终汇入松华坝水库入库河道之一的牧羊河。然而,在没有治理之前,村民产生的垃圾、污染物等不可避免地会流入沟渠,污染水体。

为了让昆明市民喝上安全、清洁、优质的饮用水,盘龙区启动铁冲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

转变传统的水土保持思路,从源头上解决水土流失、农田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点源污染,多措并举筑牢三道防线,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目标。

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为“生态修复”。设置封禁标志,实施封禁治理1404亩,恢复生态植被,流域内的林草和森林覆盖率达66%。

第二道防线为“生态治理”。发展节水灌溉,营造水土保持林;农村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达标排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

第三道防线为“生态保护”。整治河道,清理垃圾;建设林草生物缓冲带,发挥植物的水质净化功能,维系河道及湖库周边的生态系统。

松华坝水源区,一潭水滋润全城人

从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建设后,村里的面貌大变样。修了路,改水改厕,开展村庄绿化,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村民们看着村庄越变越美,主动转变观念,人人都参与保护,成为铁冲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环保卫士。阿子营街道组织村民成立了406人的环卫保洁队,每天负责村庄、河道、湿地的保洁。

如今,走进铁冲村,街道干净整洁,见不到生活污水。铁冲村实施雨污分流,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经过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先后流入木本湿地和草本湿地,进行阶梯式分级沉淀过滤,最终变成洁净水从草本湿地出水口流入铁冲小河,最终汇入牧羊河。在出口处的8个水质监测点,经过净化处理的水流平均可以达到Ⅱ类水质的标准,在冬季雨水较少的季节,甚至可以达到Ⅰ类水质的标准。

辛勤劳动换来的是保护区内鸟语花香、绿树成荫、鱼虾成群、候鸟栖息、村庄变美、河道变清、生态变好。盘龙小流域治理已成全国样本。

突破——下活绿色发展这盘棋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水源区只是盘龙区坚持绿色发展的一个方面。多年来,盘龙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宜居家园。

松华坝水源区,一潭水滋润全城人

以去年为例,盘龙区不断加大营林造林力度,实施义务植树85万株,完成机场高速两侧、东绕城、昆曲高速等路域环境绿化提升。森林防火考核名列全市第一。

推进“春城花都”打造,建成人民东路、北京路2条景观“花道”。把城市景观提升、市民休闲娱乐和本地特色文化有机结合,按照“一小品一特色”的标准,完成“五个十”绿化提升综合整治一期项目,打造园林绿化精品工程。

新增城市绿地15.25公顷,全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9.58%和42.95%。加大环保专项整治力度,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削减化学需氧量3.04万吨、氨氮2593吨。顺利打赢大气保卫攻坚战,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36%。

加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全面深化河长制,推进“一河一策”,建立“三级河长四级治理”责任体系,覆盖5条主要河道和169个水库、坝塘。建立河道生态补偿机制,强化上下游各河段属地保护责任,形成人人参与、共管共治格局。实施冷水河、牧羊河(阿子营段)沿岸村庄截污工程,新建污水处理站3座,完成王家沟、麦溪沟、清水河等水环境综合整治。

今年以来,盘龙区以更大力度强化水环境保护治理。进一步突出规划引领,开展水源区保护、河道治理“一河一策”、城市防汛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滇池治理“十三五”规划项目建设,实施花渔沟、冷水河及松华坝水库径流区重点水源保护工程等7个项目整治。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建立河道常态清淤机制,严格执行河道生态补偿制度,确保入滇河道水质稳定达标。

松华坝水源区,一潭水滋润全城人

切实强化松华坝水源区保护,加强“农改林”、生态湿地、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运营管护,落实好水源区垃圾收集清运机制,坚决守住水源保护的红线底线。完成牧羊河、冷水河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项目一期建设,提高水质监测、精准治污及水资源管理能力。加强农村点源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

建立健全水源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强化各项综合整治措施,重点抓好花卉种植、鱼塘养殖、洗车场和修理厂规范整治工作,逐步取缔经营性苗圃,杜绝新增污染源。成立区滇池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管控机制。

全面开展城市生态隔离林带、交通沿线、滇池面山绿化,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森林抚育及改造提升1.5万亩,营林造林2000亩。加大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建设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责任制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等行动。

松华坝水源区,一潭水滋润全城人

未来,盘龙区会继续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松华坝水源保护为重点,努力把盘龙建设成为生态发展示范、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综合实力靠前的现代新昆明建设先行区。

图片来源:盘龙区新闻宣传中心、昆明信息港-彩龙社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