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村的汙水不再“放任自流”

呼和浩特晚報訊 說起城中村,以前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典型的“髒、亂、差”。城中村因沒有下水道,各家各戶的汙水隨意亂倒在自家門前的道路上,致使夏天臭氣熏天、冬天結冰難行,給周圍住戶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隨著我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深入,新城區對城中村、棚戶區加大了汙水整治力度。現如今,新城區對轄區9個村的汙水處理進行改造,不僅修建了26座汙水收集、居民如廁為一體的公廁廣場,還增設37臺流動式汙水收集車,開到村民、商戶門前,引導村民規範傾倒汙水。多功能公廁廣場改善了城中村、城鄉接合部汙水設施薄弱的現狀,提升了城鄉環境品位,真正使環衛服務走近村民身邊,讓鄉村環境靚起來。

多功能公廁廣場:便民又衛生

12月9日10時許,記者來到新城區的三卜樹村。在村民張先生家門口不遠處有一座公廁廣場,此時附近村民張阿姨和楊大爺抬著自家的汙水桶,來到公廁廣場倒汙水順便如廁。在現場記者看到,這座公廁廣場的北面有兩個綠色的汙水收集井,南面有兩間灰色的公共衛生間,整個廣場打掃得非常乾淨。

“以前我們生活所產生的汙水,家家戶戶都是出門就倒在院裡或者是倒在了家門口,導致夏天蟲蠅亂飛,汙染環境,冬天路面結冰,外出難行。以前村裡的旱廁更是臭氣熏天,每次想到去廁所就感覺頭疼。自從今年我們村裡建了這樣的一體化公廁廣場,不僅讓廁所顯得高大上起來,汙水也有人集中收集、集中處理,現在我們的生活環境有了很大改善,感覺周圍的空氣都清新了。”三卜樹村居民張先生表示。

隨後,記者在走訪三卜樹村時發現,像這樣的公廁廣場,整個村內共有5座。新城區環衛局副局長郝鳳軍介紹,城中村、棚戶區普遍沒有下水道,以前居民如廁都是旱廁,同時還存在生活汙水隨處亂倒的情況,居民生活環境真就是“髒、亂、差”。尤其到了冬季,由於北方天氣寒冷,亂倒的汙水會形成大面積的冰攤、凍塊,給居民出行造成不便。新城區環衛部門經過考察研究,在城中村居民流動較大的區域建設公廁廣場,解決了居民如廁的問題,並對以往的旱廁進行拆除填埋處理,同時還在公廁廣場上配置汙水收集井,引導居民把汙水倒在汙水收集井中,由環衛工人統一收集處理。目前像這樣的公廁廣場三卜樹村配置了5座,下新營配置了3座,上新營配置了6座,毫沁營配置了6座,沙樑子和塔利這兩個村一共配置了4座,代洲營配置了2座。

流動汙水收集車:臨街商戶汙水有去處

“倒汙水了!倒汙水了!”12時,記者在三卜樹村的街道看到了一輛藍色的汙水收集車自東向西緩緩駛來,環衛工人趙師傅正在對商戶的汙水進行統一收集。

一家飯館的老闆董女士聽見環衛工人的吆喝聲後,將自家的汙水抬出,倒進了汙水收集車內,然後趙師傅操作汙水收集車將汙水通過抽水管抽到汙水車的儲存罐內。聽到了趙師傅的吆喝聲,陸續有很多商戶將汙水放在門前等待傾倒。董女士說:“這樣收集汙水的方法對村民來說挺方便的,以前汙水多的時候得一桶一桶用電車運往垃圾點去倒,汙水少的時候就直接倒在街邊了,現在有了流動汙水收集車後,我們感覺生活更方便了,根本沒有再往街面上倒汙水的情況了。”

新城區環衛局副局長郝鳳軍介紹,在新城區的9個行政村內,針對稍微遠一點的不具備上下水的區域,新城區環衛局特安排了柴油式和電瓶式流動汙水收集車37臺,進行汙水收集。不僅如此,在面積大居民少的區域,還設置汙水箱85個,在小街巷內放置了480多個汙水桶。為了配合汙水收集整治,每個村指派了協管員,協助作業隊伍指導村民,定時定點進行汙水收集。一般是按照早上6時到9時、中午11時到13時、下午17時到18時的時間節點,指導村民在流動汙水收集車進村時傾倒汙水。從目前來看,9個村的效果很好,沒有出現像以前因亂倒汙水形成的大面積冰攤、結冰的現象。(記者 馬妍 實習生 謝凱隆)

9個村的汙水不再“放任自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