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康熙和弘历合写了一幅字,最后送给了胤礽,有什么寓意吗?

匹夫有责1987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有很多皇孙,可是真正入他法眼的却只有弘历一个。

从热河狩猎之后,康熙帝就对这个皇孙青睐有加,等到太子胤礽第二次复立之后,他索性把弘历也拉到自己的身边亲自教育。

剧中有一个镜头,那就是弘历骑着康熙帝的大马写字,写下来的字却送给了太子胤礽,此举何意?

一、初露头角:

弘历的一炮走红是发生在热河狩猎场上:

康熙帝因为刑部冤案,心情烦闷,草草结案以后,率众皇子和十岁以上的皇孙赴热河狩猎。因为此时的太子胤礽有过错在身,所以接见蒙古王公的权利也被剥夺了,并转移到了老八胤禩身上。

而这之前蒙古王公们送了一个金如意给太子胤礽,被康熙帝一句太子病了打发了,随后在狩猎场上拿出来当奖励发给狩猎获胜者。

最终狩猎的结果让康熙帝有些失望的:

狩猎最多的是老十三胤祥,老十三胤祥大家也都知道,整个剧中就不受康熙帝待见。当年跟老四胤禛下江南赈灾,最后康熙帝也只赏了老四胤禛,而没有赏老十三胤祥,用老十三胤祥自己的话讲:

“我打小就习惯了,我呀,只要干得顺心,别的也无所谓了。”

他说的话是有验证的,热河狩猎一事也可以证明,要知道康熙帝当初定下的规则就是狩猎最多的得金如意。

而老八胤禩是捉到的活物最多的,理由是仁慈,不杀生。

老八胤禩,前面康熙帝刚因为肖国兴的事大呼“其心可诛”,这时候却要把金如意送给他,而且众臣还都赞同?

就在这左右为难之际,弘历站出来反驳了老八胤禩的假仁慈,一通邬思道教的理论说完,深得康熙帝之心,于是金如意落到了他的手中。

二、态度亲密:

热河狩猎一事结束后,老四胤禛高兴的难以言表,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要知道刑部一案之前,他刚刚追缴户部欠款失败,从而被康熙帝训斥。而随着太子胤礽失势,而老八胤禩却出尽了风头,老四胤禛内心是不满意老八胤禩的,而自己的儿子弘历这一表现,让他倍有面子。

更何况大家都认为金如意就是未来储君的象征,到了弘历手中,换谁谁能淡定?

而老四胤禛表达谢意的手段比较特殊,他没有奖励邬思道,却给年秋月抬了旗。

说到底他此举是拉拢年羹尧的手段,因为从这一刻起,已经坚定了他夺嫡的决心,而年羹尧更是他手下的得力干将,未来还指望他能起到大作用,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太子胤礽复立之后,不仅老四胤禛独立出来竞争皇位,连老十四胤禵都在跃跃欲试。同时太子胤礽和老八胤禩却离皇位越来越远了。

随后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的生母乌雅氏被封为皇贵妃,而弘历也被康熙帝带到了身边教育。

雪天,弘历在前面跑,康熙帝在后面追,看到弘历摔倒,康熙帝紧张不已,结果刚到近前,却被弘历扔了一把雪,又跑了……

这段剧情描写,说明弘历已经跟康熙帝的关系非同寻常了,已经到了非常亲密的程度。

而作为领侍卫内大臣的老四胤禛,也具备自由出入康熙帝寝室的权利,就在一次送奏折的过程中,让他发现了一件欣喜若狂的事情。

三、骑马写字:

从弘历雪地跌倒,康熙帝去扶他,就已经隐隐约约透露要“扶”他的意思。

等到了屋子里,康熙帝还细心的教他研墨:

“正着来,正着……这是正的,这就是要磨心,心要静。”

也可以理解成,康熙帝希望以后弘历做事要光明正大,走正道,不要走歪门邪道,要一步一个脚印。

磨好了磨,康熙帝开始教小弘历写字了,写什么呢?

写的是:

“庭前垂柳待春风。”

其实这句话是出自《九九消寒图》,它原话还得加两个字,整句是: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这句话每个字都是九笔,从冬至那一天开始写,每天就写一笔,等写完整句话,也就到了春天了。

而且第一笔是弘历骑在康熙帝的脖子上写的,那么康熙帝为什么要和弘历合写这么几个字呢?

其实也很好理解,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他是真心的烦恼。太子胤礽扶不上墙,老八胤禩又是一肚子坏水,老大魇镇太子,老三举报老大,几个皇子弄得大家日子过得是乌烟瘴气。

他们这几个字整整写了一个冬天,康熙帝也教了他一个冬天。随着最后一笔写完,冬天也结束了,春天也来了,其中寓意就是,他找了一个好皇孙啊!

四、照照镜子:

老四胤禛一进门,只听到小小的弘历在嘱咐康熙帝:

“爷爷,你可扶好了我!”

再一看,自己的儿子竟然骑在了康熙帝的脖子上,嘴里还喊着“爷爷教教我”。

老四胤禛偷偷退出来,整了整衣冠,照了照镜子,镜子的后面有一座清晰的龙椅……

一个照镜子的动作,把老四胤禛内心的喜悦展现的淋漓尽致,一方面他要照照自己有没有失态,其次要看看自己像不像未来的皇帝,最后也提醒自己,革命尚未成功,千万不要暴露目的。

于是他一转身,走了……

八十一天之后,康熙帝跟弘历合写的字也写完了,随后康熙帝让李德全把字拿给了太子胤礽,此举意义非凡。

随后的康熙帝召见太子胤礽和他师父王掞时说了:

“冬天啊就像朕和你一样,老了,这精气神儿不济了啊。”

“可朕这个冬天太长了啊,冰雪不融,你春天就没办法更替,你只能等啊”

这句话意思是讲,自己已经老了,可是接班人迟迟选不好(冬天太长),接班人没有选好,好皇孙就只能等待(没办法更替)。

只是康熙帝太在乎自己的名声,明明知道太子胤礽不能胜任,但是他不想落下一个骂名,所以选择了再给他一次机会,而这次机会对太子胤礽来讲,却是万丈深渊,因为康熙帝已经说了,他只能等。

等什么?

就等太子胤礽再次犯错,而为了促使太子胤礽急速犯错,他选择了再次南巡,留下了太子胤礽监国,正是这次南巡,点燃了太子胤礽灭亡的导火索。

所以,表面上康熙帝送给太子胤礽这幅字,仿佛是告诉他,你的冬天结束了,我要恢复你的太子身份了。其实重点却在“待春风”三个字上,那么到底是谁在待春风?

是太子胤礽吗?

当然不是,这个待春风的恰恰是康熙帝的好皇孙,也就是得到康熙帝真传的弘历。

他就是垂柳,要想生根发芽,只能等待春风,而这股春风,就是康熙帝送给他的最好的礼物!

康熙帝复立太子之后对王掞的感谢说了一句最重要的话:

“朕只要将来,人家不骂朕是不教而诛的无道昏君,就心满意足了。”

是啊,要想把皇位留给好皇孙,又想不留下不教而诛的骂名,那只有复立太子,再让太子自寻死路,这可就不干我事了。

只是太子胤礽根本没有参透康熙帝的心,康熙帝一走,他就暴露了本性,也终于让这场春风刮了起来……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这幅字是中国传统的“九九消寒诗”,而在《雍正王朝》中自然有另一重深意,就是抒发康熙对于胤礽的期待。

在《雍正王朝》第13集着重刻画了,康熙背着弘历一日一笔写出“亭前垂柳”四个字,虽然没有说全,但是熟悉中国风俗的人都知道这就是著名的“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又名“数九歌”“消寒诗”。

每年的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一共九九,过了81天,深春就来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这个“数九歌”象征古人对于春天的期待。

而“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个字,每个字正好是“九画”,一天写一笔,正好是81天可以写完“風”字最后一笔。

所以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对弘历说:

这幅字啊,咱们一日一笔,整整写了一个冬天,最后一笔下去,就是开春了。

最早的“数九歌”是以画梅花的方式来计算日子,一枝梅花,有九朵梅花,每朵梅花有九个花瓣,一天染一朵花瓣(或者在花瓣上记录阴晴雨雪)。

到了清朝,出现了“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消寒诗,其中“待春風”三个字,意思一目了然,契合了“数九歌”的民俗奥义,所以便一直沿用了下去。

在《雍正王朝》中对于“康熙”来说“冬天”是指培养接班人的过渡期,等到春回大地,接班人养成,对于康熙来说,这个“冬天”才算是过去了。

但是花费了30余年培养的胤礽还是让康熙很失望,所以《雍正王朝》中康熙唏嘘的对王掞师父说道:

朕这个冬天太长了,冰雪不融,春天没办法更替,你只能等啊


小屏窥人生


在《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首次被废,在经历了乾清宫前老十四的顶撞晕厥之后,康熙对其不降反升。

而且还把胤禛和老十四的生母提升为贵妃,体现了康熙对“老十四拼死以保老八”的兄第之情的赞许。

随后,康熙把胤禛的儿子弘历接进宫打算亲自培养,算是定下了隔世之君,这是《雍正王朝》中的伏笔,显然历史是不存在这一幕的。

电视剧着重刻画了康熙教弘历写字的画面,康熙背着弘历写字的画面正巧被来送折子的胤禛看到,唐国强饰演的胤禛这一块的表情描绘,将心中的感念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雍正王朝》中虽然只念了开头四个字,但很明显这就是非常具有中国风的“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个字。

别看只有九个字,在古代叫做“消寒诗”又叫“数九歌”,是中国北方的一个民俗,九个字每个字九画,正好是八十一画,从冬至开始每天写一笔,待风字最后一笔结束,正好是春回大地,称之为“写九”。

所以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命把这幅字送给胤礽,弘历搁下笔之后就大喊着“大地回春罗”跑了出去,是一种非常中国风的民俗。

九九消寒图,最早是“画九”,在纸上画梅花九朵,每朵梅花九个花瓣,每过一天,便用颜料给花瓣染色,以此类推,九朵染完,便九尽春深。

而“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这一“写九”的民俗是从清朝开始的,这九个字连起来也能表现出人们期待春天到来的愿景。

在《雍正王朝》中这幅字的出现还有另一层意思,康熙跟王掞讲到“冬天就像朕和你一样,老了精气神不足了”。

康熙心中殷切盼望一个合格的接班人,这就叫做“待春风”。

可惜胤礽这个“春风”不长进,故康熙感觉“这个冬天太长了”。



读卦


《雍正王朝》中,康熙和弘历合写了一幅字(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送给了胤礽。

这一幅字就是寓意着民间的数九寒天,从冬至这一天算起,每9天为一个九,一共9个九,共计九九八十一天。

(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每一个字有九笔代表一个九,每一天写一笔,把9个字写完共计81天,待到最后一笔完成时,寒冬过去,春天来临。


我行我素狂野世界杯


雍正的皇帝位置是靠小乾隆得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