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吃剩下的饭都是怎么处理的?

小猴紫在此


皇帝吃剩下的饭菜,皇帝肯定决定不了它们的去处。

皇帝不光决定不了这个,别看他能决定把哪个封疆大臣脑袋拧下来,他甚至还决定不了自己能多吃几口。那是因为清代宫廷内部有一条惯例,再好吃的菜品,你皇帝爷也不能吃第三口,通常你吃第一口的时候旁边伺候的太监们的眼睛就瞪圆了,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随时等你动第二口的时候大喊一声“撤!”马上给你撤下来。不仅给你撤下来,而且保证这道菜在未来的十天半月你皇帝别想跟它再见,保证再也不见。

这一条祖训倒是有可取之处,一是为了避免让别人猜出皇帝的口味,万一日后下毒怎么办?而是怕做出这道菜的御厨骄傲,等他老了退休了万一出去胡嘞嘞,说皇帝喜欢吃他做的哪道菜,这种现象也是决计不允许发生的。

清朝皇帝的膳食有着严格的追溯机制,他吃的哪盘菜的食材是哪里进货,哪个配菜,哪个烹饪,哪个传菜都记录在册,清清楚楚,出了问题知道找谁的麻烦,想跑你也跑不了。

皇帝倒是想改变这种现状,有些时候就会把吃剩下的肉食、点心赏赐给妃子儿子、王公贵族、宠信大臣,除非当面勒令你吃进肚里,否则大家一扭脸,还是转手把它们给了太监,或干脆扔掉,皇帝身边的红人,谁会穷到吃不上冷肉冷饽饽?

皇帝不知道啊,还锲而不舍乐此不疲呢。

当然有时候身边实在没人,也会抓几个太监赏赐给他们,这帮太监倒是有眼力价儿,虽然跪倒山呼万岁,感谢赏赐。扭过脸儿来多半还是要把它们转送给级别更低的小太监或宫女。

这也不怪他们,据溥仪的回忆录里描述,这皇帝的膳食是“营而不养,淡而无味”,乍一看科学配比、营养全面,味道着实差着点意思。

由于皇帝的膳食太过讲究布局排场,每餐饭总有不下几十道菜,慈禧更是增加到了一百多道,赏赐也赏不过来,那就只好由太监们处理了。

有经济头脑的太监就会打起这方面的主意。

清代紫禁城的北边有一溜饭店、杂货店,很多都是太监们开的,或者入了股,最不济也是有业务联系,专门卖皇宫里倒腾出来的物件,其中的一大项就是剩饭剩菜。

这些剩饭菜,全须全尾儿的可以再度登上大点的饭馆,能吃到的还得是中产阶级;卖相不佳的拢到一块,就是贫民百姓最爱吃的折箩,吃瞪眼儿食,一个铜子儿捞上一大筷子,逮着一大块肉就算捡了便宜。

还有的小太监把这些吃剩下的饽饽放到酱缸里发酵,做出的甜面酱味道相当不错,算是皇家甜面酱,除了自己偶尔吃一口,卖到宫外也很受市场追捧。


历来现实


当我们想起“剩饭”这个词的时候,第一反应肯定是倒掉或者喂狗,喂猪等牲畜,但是在古代,皇帝吃剩下的饭可就不是这样了,皇帝吃剩下的饭能叫剩饭吗?谁敢扔?扔皇帝吃过的菜可是大逆不道,重则会被问罪处死的!再说了皇帝平常吃的菜少则三五十道多则上百道,即便有一部分是摆样凑数的,但每天依然会剩下大量的饭菜,这些饭菜都是名满天下的御厨做的,通常情况下一般人花钱都吃不到,所以“倒掉”那就太暴殄天物了!因而皇帝吃剩下的饭菜其最终结局一般是以下四种情况。



1,赏赐给身边的人。通常情况下皇帝会将自己没有动过的菜赏赐给身边的大臣,嫔妃,皇子,公主等人,有时候兴致高了还会赏赐给宫女,太监,而得到赏赐的人不管饿不饿必须当着皇帝的面站着吃完,不管好不好吃,愿不愿吃,哪怕他不喜欢吃香菜而皇帝赏赐了他一盘香菜炒肉!都必须称赞饭菜的美味和皇帝的恩德,所以得到皇帝赏赐的饭菜有时候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2,被倒卖给有钱人。是的,你没看错,古代的思想不能用今天的观念来理解,那时候,皇帝的口水就是老天爷洒下的圣水!不仅能治病还能延年益寿,发家致富,这一点不夸张!所以皇帝的“御膳”在民间是很有商机的,于是宫里的御膳房会和宫外一些比较高档的餐馆保持长期合作的友好关系,宫里人会把菜样还保持较完整的剩菜打折卖给餐馆,餐馆则稍微加工一下后打出“御膳”的名义对外销售,于是那些“急于得到皇帝口水”的有钱的老百姓就争相来体验,这条产业链经过明朝的发展到了清朝已经非常的完整,据统计参与这条产业链的人员最多的时候有上万人,可见“倒卖皇帝剩菜”是真的暴利!

3,皇帝没碰过的菜下次再上。像类似炖汤一类的菜,这种菜被御膳房的厨子做好后长期用小火煨在锅里,什么时候传膳了,便盛一些上去,皇帝没有碰过的则拿回来重新煨到锅里,而且如果皇帝在非用膳时间想要吃点什么东西填填肚子,这时候也可以快速的传上来,而不会耽误皇帝饿肚子。否则皇帝饿的发怒了,真的会像饿极的老虎,得谁咬谁!

4,卖给普通百姓。可能有人问了,这跟第二条有什么不一样的吗?是的,不一样,一样的话我还会说两遍吗?第二条是针对有钱人的,而这一条是针对包括你我在内没钱的(开玩笑,各位朋友们肯定都比我有钱,哈哈)。


老北京有一个词叫“折箩”,不知道北京的朋友们有没有听过,根据《北京土语辞典》解释为:“酒席吃罢,剩下的菜肴,不问种类,全倒在一块儿……也叫‘折箩菜’。”过去人们不富裕,头天的剩菜剩饭舍不得倒,第二天“折”到一起烩食,残羹剩饭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有人喜食。那么当皇帝吃剩下的饭菜经过前面三道筛选后,最后剩下的宫里人会把这些菜倒在一块儿,倒成“皇家折箩”,卖给宫外的普通人,当然价格是非常低的了,基本就是半卖半送,如此一来有钱人能品尝到皇帝的口水,没钱的人也能尝到皇帝的口水,你好我好大家好,嗯,就是这样。

所以经过以上四种方式的处理,皇帝吃剩下的饭菜基本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咸鱼闲聊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个问题问的有水平。

以溥仪为例,作为满清的皇帝,还传承祖宗的规矩,每天只吃两顿正餐,称为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早上六点至八点半进行,晚膳在十二点至下午两点进行,夏秋两季则提早一个小时。两顿正餐之后,各加一顿小吃,时间不固定,如果皇帝临时想吃什么,就随时传人送上。

他吃饭的时候,菜分为两种。

一种纯属壮声势的,大概有几十道。

这些才都是平时就准备好的,有的一直都在炖着,吃的时候就端上来。

溥仪回忆:一般为主菜八品、小菜四品,外加火锅、粥、汤等,加在一起大约有二十几品。这些菜肴经过种种手续摆上来之后,除了表示排场之外,并无任何用处。它之所以能够在一声传膳令下,迅速被摆在桌子上,是因为御膳房早在半天之前或一天以前就已做好,煨在火上等候着的,谁愿意吃呢?我吃饭的时候,御膳房做的这些菜远远地摆在一边, 不过做个样子而已。

溥仪实际吃的,主要是自己的厨师以及太妃的厨师们,现做的菜,一般也有20多个,每天不同花样:我每餐实际上吃的是太后送的菜肴,太后死后由四位太妃接着送,因为太后或太妃们都有各有的膳房,而且用的都是高级厨师,做的菜肴味美可口,每餐总有二十来样,这是放在我面前的菜。

溥仪的厨师按照今天来看,就是特一级厨师之霸,是全国最顶尖的厨师。至于食材也是因有尽有,每个月开销巨大。御膳房所用鸡、鸭、猪等肉类物品,主要由内务府支出四万两银购买

所以,溥仪每次吃的其实就是二十多个菜。

需要说明的是,皇帝吃饭的时候,如果不是陪着太后,只有他一个人可以坐着,其余哪怕是妃子或者大臣一起吃,也必须站着,这是规矩。

皇帝平时久居深宫,锻炼不足,加上常年锦衣玉食,通常食量很小。

一般来说,二十几道菜只是选几样略碰一下。

根据皇族的规,皇上对同一盘菜最多吃三筷子,多了就是失礼。

对于皇上吃剩的东西,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

第一就是赏赐,赏赐给妃子、孩子、大臣等等。

但是,赏赐的菜绝对不是皇帝自己吃过的,而是没吃过的。

这不是处于卫生考虑,因为为皇帝的捡菜是太监,用的都是公筷,本来就很卫生。

这是处于皇家的严格保密规定。

大部分被害死的皇上,都是中毒。

所以皇帝吃的菜也是保密的,绝对不能让外人知道皇帝喜欢吃什么。

史料这么写:站立在皇帝身后的四名太监便是专门执行家规的,即便是皇帝,也得遵循老祖宗定的规矩。皇帝用眼睛看哪个菜,侍膳太监便将那个菜朝皇帝身边挪近一点,然后用羹匙舀进布碟里。假如皇帝吃后说了句“这个菜不错”或是赞许点头,传膳太监就再替皇帝舀一次,同时将这个菜朝后面退,不能再舀第三次。如果连舀三次连吃三口,那四个太监中为首的一个就会叫一声:“撤”其余太监便将这个菜撤下去,而且此后十天半月就不会再见到这个菜了。宫中把这个规矩称作“传膳不劝膳”。

《膳底档》是专门记录皇帝进膳情况的内廷资料,事无巨细,一点不漏均记录在案,但是皇帝爱吃什么菜则是万万不能记录上档的,皇帝也绝不会说自己喜欢吃什么,或者今天想吃什么。侍膳的太监及宫内人员更不许随便谈论,这可是宫内的一大忌讳,随意谈论或泄露皇帝用膳情况的人,轻者杖责,重者砍头。如果没有皇帝的旨意,包括皇后在内,任何人都不能跟皇帝一起吃饭。


所以一是御厨每天都要换花样,很少将一个菜烧多次。二是皇帝吃过的菜一般不赏赐给别人。

第二就是作为废料处理。

根据规矩,太监宫女是绝对不能吃皇帝剩饭剩菜的。

皇上吃剩的东西,只能作为泔水处理,丢掉或者喂猪。

到了溥仪时期,满清垮台,宫内一切都乱了。

一些太监在处理泔水时,竟然将溥仪的菜偷出去,卖给猎奇的食客,美其名曰御食。

自然,这是违规的,一旦被发现太监也就完了。

说白了,卖这种菜也转不了几个钱,可见太监视财如命的态度。


萨沙


自古皇帝最尊贵,独享天下唯一人。

说活叫金口一开,即为圣喻,无人不尊;后宫佳丽三千,女人众多;每天锦衣玉食、美味佳肴。要不然很多人不惜父子、兄弟相残都要争这个皇位呢?


皇帝的吃饭一一即用膳,就十分的奢侈和考究。比较近的明清,专为皇帝服务的就有御膳房,传膳太监、尝膳太监一干人等。

皇帝每餐少则五十多道,一般一百二十道,多则二百多道菜。

这些用名贵的食材,由厨艺精谌的御厨烹饪的美味人佳肴,却是供皇上一人享用的。皇上是吃不完的。多数情况下,也仅对几道菜对胃口,多数是不曾动的,何况宫中规定,再好吃的皇帝也不能超过三口。剩余的就更多啦。

这一餐下来,少说耗银万两,这可是一个七品县令几十年的俸禄。可见奢侈之重。

那么大部分剩下的膳
食去哪儿了呢?

个别情况下,有陪皇上用膳一说,那可天大的殊荣,未动用过的菜品可赏赐于这些人,有时还有妃嫔、皇子、公主等。但绝大多数为御膳房的太监宫女回收走了。

这些是舍不得丢弃的,而寻到了一个生财之道一一把这些东西从宫中倒腾出去,至清未竟成了万人规模的产业链。品相好的供给中高档饭店,沾上御字,这些饭店名气大了很多。一些残剩的烩在一起,一般由太监暗中支持的街面汤锅便宜售卖,名御厨调制出的即便掺杂剩余也仍是美味,民间百姓哪里享受得到?最后竟成了北京百姓喜爱的名小吃。


晚亭与落霞同晖


皇帝吃不完的饭一般一种,那就是剩下的饭菜宫里会以皇帝吃剩下的御膳卖给宫外,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流行吃皇家剩下的菜,那些老百姓都认为皇帝吃剩下的菜不一般。



他们认为皇帝吃剩下的菜沾着皇气呢,甚至皇帝的口水那叫龙涎,书生吃了能考状元,平民百姓吃了能当官,可是他们不清楚,一般这种饭菜让小太监偷偷吃过后在贩卖到了宫外,所以不光有皇帝的口水,还有太监的。



这些宫里的御膳,品相好的打五折卖给饭店,饭店拿到后,门口挂个牌子,说今天有皇帝御膳,这些经过两次加工卖给有钱人家,品相差的卖给路边小贩。



甚至晚清时期,有文人写过见闻录,路边小贩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御膳混合在一口锅里,倒入酱水,购买之人可在交上钱后购买一勺,一个大钱一勺,运气好点的,捞出个大丸子,运气不好的,捞个青菜根啥的,卖的人络绎不绝,老百姓不觉得恶心,但是挣破头想吃一口,因为是皇家御膳。

我是独坐静饮淡看世态炎凉,喜欢历史文化的请关注我吧。


独坐静饮淡看世态炎凉


古代皇帝作为封建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是九五之尊,所以要从各个方面超越普通百姓。娶老婆要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出门游玩需要数十甚至上万人随从。即便是吃饭也有数十甚至上百道菜。



清朝时期,皇帝每天吃两顿饭。早膳时间在上午7点到9点之间,晚膳在下午1点到3点之间。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记载,清朝灭亡后,皇宫中对于膳食已经节省了很多,但每天依然保持着巨大的排场。作为皇帝的溥仪每天消耗22斤肉、5只鸡、3只鸭,而隆裕太后每天的消耗更是达到了32斤肉。

另外据记载,隆裕太后的膳食标准传承于慈禧制定规矩,每一顿饭有上百道菜,需要合并六张桌子才能陈列。而溥仪用膳时也有30多样菜陈列。



这些菜上来之后,基本上都是皇帝一个人的,其他所有人需要在一旁站立侍奉。当然相当于二三十个人口粮的菜,皇帝根本吃不完。那么面对这些吃不完的饭菜,皇帝可以把这些吃不完或者不爱吃的菜赏赐给嫔妃、皇子或者大臣。

接受了皇帝赏赐的人即便是不饿或者不想吃,也必须要表现的感激涕零,然后再另设的桌子旁站立吃完,如果这个过程中皇帝高兴的话,或许会赏赐一个座位,那么就可以坐下吃了。



另外,虽然皇帝的饭菜可以赏赐,但毕竟赏赐出去的是少数,所以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撤下去重新上。在很多时候,皇帝的膳食都是排场,大部分都是摆设,所以很多时候一些皇帝没有动过筷子且又能保存的菜会被撤下,等到下次用膳的时候再端上来。其中产生的巨大利润也被相关人员的贪污。

最后就是倒卖出宫了。这种情况在清朝时期非常盛行,甚至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这些太监从宫中将一些品相比较好的菜品以低价倒卖给酒楼,酒楼得到这些菜品后会大肆宣传,告诉大家今天有“御膳”出售。而当时的百姓认为能够吃到皇宫里的菜品是福气,所以很多民间的乡绅富豪也会争相购买。



另外那些品相不好的菜品也有处理方式。据一些晚清时期的文人记载,宫中太监会将这些品相不好的菜倒卖给小商贩,这些商贩会将这些品相糟糕的菜全部倒在一和大桶之中,然后倒入酱水。这样御膳就被埋在了酱水之中,小商小贩挑着“大杂烩”沿街叫卖,一文钱捞一勺。尽管是残羹剩饭,这些人听说了是御膳也会争相购买。一些运气好的说不定能够捞出一个大丸子,当然那些运气不好的那就只能捞出一些剩骨烂菜了。


我是越关


其实一直到明清两朝之前,历朝历代皇帝御膳的规模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庞大,即便明朝前期仍旧严格遵循明太祖“四菜一汤”的规格。如果不是需要宴请的话,皇帝私人的御膳并不会产生那么多的“厨余”

古代皇帝的御膳,如果吃不完所产生的厨余,除了直接丢弃之外,或者赏赐给朝臣、或者由宫廷中的宫女太监食用。而到了清朝末年,还出现了“倒卖”皇帝御膳的做法



虽然说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然而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在秦朝到唐朝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当时即便是皇帝的御膳内容也相当乏味单一。直到唐朝,皇帝每天还是只吃两顿,各种后来非常常见的食材在当时都是没有的,而后世非常普及的炒菜也是宋朝才出现的。所以很长时间内,皇帝的御膳其实也不咋地,也没那么多的厨余产生


明清时代,因为民族融合、新航路开辟大量新农作物传入、炒菜等烹饪手法出现等,使得当时的饮食文化登峰造极。尤其明朝后期与清朝中后期,皇室饮食逐渐奢靡,规模庞大浪费惊人。晚清时代,慈禧太后每顿需要上百道菜,而真正动筷子的不过几道菜

如果碰到勤俭点的皇帝,并没有什么厨余,自然不用担心,就那么多东西剩下的就扔掉即可。但是碰上奢靡惯了的就比较麻烦了。


明朝与清朝时期,皇帝有将自己用剩的饭菜赏赐给自己的宠妃、比较赏识的大臣,表示恩宠。不过,这种其实也就是那么个意思,如果当真恩宠,皇帝会直接“赐膳”,让宠妃近臣直接与自己一起享用。将剩余饭菜送过去,都已经不太适合食用了。

除此之外,最常见的就是由内廷的太监宫女们享用。毕竟太监宫女也要吃饭,皇帝吃剩的东西再怎么样也是御膳,肯定比奴婢们的伙食好,朝鲜王朝时期,国王的膳食退下之后就是由宫女们食用的。

而到了清末,也是历朝历代御膳规模达到最惊人的时代,这个时候竟然出现了“倒卖宫廷御膳”的行当——御膳厨余被太监们偷偷带出宫廷,高价售卖,竟然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澹奕


古人吃饭都是一天两顿,做为食物链最顶端的皇帝也不例外,早膳时间是七点,晚膳时间是下午1点,两次正餐后会备点零食或粥之类的。为了拥护无上皇权,全国各地的土特产都会汇集到宫中,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吃不到,这些都为皇帝吃饭的排场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周朝开始,宫中开始出现“食官”一职,专门指导皇帝的饮食,其实就和现在的营养师一样。在明朝时期,皇帝吃饭的排场还说得过去,朱元璋因为小时候吃过苦挨过饿,吃肉曾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吃肉成为每餐必备,无肉不欢,满桌的菜品最多也就十几种。继任的明朝皇帝们口味不同,但也仅是换换花样,菜式数量上大多保持了这个标准。

但是到了清朝,御膳标准一下子提高了不少,比如说乾隆时期,每餐连菜带主食总共48道,这叫“全份儿”。爱吃肉的乾隆每餐必有鸭肉、鹿肉,再就是各地特产果蔬和应季的时令菜。

只是一桌子菜摆在那儿,一半是用来吃的,另一半却是用来看的。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满族有“祭神肉”一说,即天天杀两端猪,切一盘白水煮的肉片,即便不吃也必得端到桌子上,意思是一餐一饭不忘先人创业困难。

乾隆这“全份儿”48道菜看起来够多了,可是跟慈禧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据说慈禧每顿饭有100多道菜,风风光光铺满一大片桌子,朝廷衰落时期出现这样的奢靡,不可谓不讽刺,也足以让人预见晚清的悲剧。

现今不少电视剧有这样一个剧情套路,就是皇帝到了后宫,今天这个屋里坐坐,明天那个屋里歇歇,心情好了就留下吃饭,妃嫔们也总会为皇帝献上点心。其实这是不可能的,用膳的规矩框在那里,皇帝必需遵守饮食礼仪,用餐只能一个人。

皇帝吃饭还有“吃菜不许过三匙”的规矩,无论什么菜都不能连吃三口,吃过三口的菜立即撤下。因为皇上爱吃啥属于宫中大忌国家机密,为了避免有人下毒,皇上的口味不能问,更不能写。御膳种类繁多,也是为了让人难以分析出皇帝的饮食偏好。

如此一来,皇帝用膳每盘菜都会剩下许多。太浪费?不要紧,依据宫殿饮食礼仪,皇帝进膳结束后,会将膳桌上的菜肴、饽饽、点心等赐给后妃皇子们,后妃皇子们吃不了再赏赐给太监和宫女们。

皇帝用膳时偶尔还会赏赐大臣们陪吃,这是帝王拉拢君臣的一种方式,只是这样机会不常有,所以得到恩赐的臣子们,往往会表现得受宠若惊、感激涕零,再三表示会为了回报皇上的重视而赴汤蹈火肝脑涂地。

即便这样,皇帝每顿还会有不少剩菜剩饭,又是如何被处理呢?按照流程自然是被倒掉运出宫,于是一个宫廷管理的漏洞出现了,一些人开始倒卖御膳,甚至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据野史不完全统计,太监、宫女、民间小贩等人均有参与,最火的时候多达万人,三教九流汇聚其中,可见利润之庞大。

品相相对完整的菜式一般会进入京城高档一点的饭馆,精明的饭馆老板自然不敢明说这是皇帝吃剩的,但噱头还是要有的,于是大肆宣传请到了皇宫里的御厨,来这里吃饭就等于享受了到皇帝的待遇,加工热一下随便摆摆造型,民间的土豪食客一个个抢着要。有的食客即便知道是剩菜,也往往不会计较,毕竟是宫中出来的好东西。

宫中养的御厨的确有功底,不仅会卯足劲把各种菜式做成精美艺术品,关键是还做得好吃。可是说实话,哪会有那么多御厨会沦落民间,要说有,也是到了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那时御膳房被迫一夜间散伙,御厨们纷纷到社会上谋生,据说北海仿膳、颐和园听鹂馆就是当年的御厨开的。

扯得有些远了,继续说剩菜剩饭,对于品相差的剩菜剩饭也不愁卖,倒卖分子将这些卖给路边的“食摊”,小贩用这些再加工,加些米熬成各种各样的粥,挑到街头零售,最贱的时候十个”大子儿“一碗,穷人也能买得起,不仅能吃饱,味道竟然还不赖。

还有更简单粗暴的,将各类乱七八糟的剩菜剩饭混在一口大锅中,倒上热水熬着,顾客交一个“大子儿”就用一柄长把铁勺捞一下,捞出啥算啥,运气好的时候能碰着半个鸡腿啥的,运气差的可能就捞出个鱼骨头。

看上去让人恶心的泔水,顾客却络绎不绝,乐在捞中。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溥仪做末代皇帝的时期,也算物尽其用了。


畅销书会


你厉害,你懂的。


存新309


皇帝作为古代最尊贵的人,剩下的饭下顿应该不会再吃了。大概会被倒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