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為什麼把燕雲十六州割給契丹?

司馬長史


藩鎮割據的唐王朝被黃巢義軍一陣遊擊衝殺,雖然平亂成功,已然大勢已去,病入膏肓迴天無力,在907年朱溫代唐建立梁朝後,五代梁唐晉漢周輪番登場,南方出現九個割據政權及北邊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華夏大地迎來不亞於五胡亂華的再一個亂世,在五代中間有一個後晉政權,創建者石敬瑭,是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


朱溫建立梁朝,被唐朝賜姓李的晉王李克用不服,老是起兵爭戰,李克用死後兒子李存勖繼位,李亞子天生軍人,雄圖大略更甚其父,打得朱溫哀嘆連連,在絕望中死去,後唐建立,唐莊宗耽於享樂,激起興教門之變,李嗣源繼位為唐明宗,重用驍勇善戰的女婿石敬瑭,封光祿大夫、檢校司徒,授陝州保義軍節度使,還賜號“竭忠建策興復功臣”。(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933年契丹入侵,石敬瑭為掌兵權,自告奮勇出征,唐明宗加封他兼任侍中、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另兼職大同、振武、彰國、威塞等地軍隊蕃漢馬步軍總管率軍拒敵,此後坐鎮兵家重地河東。


明宗死後,李從厚李從珂爭位,李從珂勝出後,對石敬瑭表忠心並不感冒,猜忌日甚,二人互相提防,激成內亂,936年,削權不成的李從珂派遣武寧節度使張敬達領兵攻打河東,大軍壓境,河東軍抵擋不住,石敬瑭在桑維翰的建議下,計劃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並向其許諾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每年進貢大批財物,以兒國自稱。當時將臣分成兩派,一派同意求援條件,另一派以大將劉知遠為首,認為條件太屈辱,不可如此低賤,石敬瑭急於解圍認為不用重禮不行,不聽從勸告。(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使者桑維翰到契丹求見耶律德光時,因為盧龍節度使趙德鈞也正在爭取契丹支持,桑維翰便使出婦人招數,跪在廷前痛哭不已,說若不答應條件出兵救援他就不起來“跪於帳前,自旦至暮,涕泣爭之”,耶律德光是北方漢子,以為是真性情,便答應了石敬瑭開出的條件,勉強當大他十歲的石敬瑭的父皇,出兵打敗張敬達軍隊,並助石敬瑭滅亡後唐,建立後晉,石敬瑭當上晉高祖。

被石敬瑭割讓的燕雲十六州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其中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位於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其餘的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燕雲十六州所處的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失雲燕雲十六州後,中原政權就失去了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最重要防線,之後應對北敵只能以黃河長江兩條河流為主,契丹遼國也開始從單純的遊牧民族,轉變為耕牧兼有的民族,為禍更烈。從此以後,中原政權失去天險,屢次被北敵攻入腹地,導致變亂橫生,兵連禍結。


南方鵬


石敬瑭是五代十國時期後晉的建立者,被稱為晉高祖。五代十國的帝王大多歷史存在感太低,石敬瑭算是比較有名的一個了,雖然出名原因不甚光彩。說說他比較有意思也比較矛盾的事蹟吧,看來那個年代的廝殺怎麼扭曲人性的:

1.比干爹大十歲的乾兒子

石敬瑭原為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河東節度使(在太原),由於後唐末帝李從珂(李嗣源養子,本姓王)對他的猜忌,起兵反叛,但是苦於力量不夠,聽從大臣桑維翰的建議,對契丹稱臣納貢,並割燕雲十六州給契丹,換取契丹出兵助戰。更為滑稽的是,他認契丹主耶律德光為父,自稱兒皇帝,事實是他比耶律德光大十歲還多。但是乾爹沒白認,契丹幫他滅了後唐,建立了後晉。

其實說起來石敬瑭做兒皇帝,輩分還真沒亂。因為其岳父李嗣源和養父晉王李克用,曾與契丹主耶律阿保機約為兄弟,其子耶律德光當然就和李嗣源平輩,比石敬瑭大一輩了,不過確實做“兒皇帝”還是有點過了,可以做侄子也好些。當時的大將劉知遠(後漢高祖)對此就表示反對。

2.他根本不是漢人,但卻被很多人稱為漢奸

由於石敬瑭出賣了中原很多利益,特別是割地對中原王朝影響極大,自撤藩籬,門戶洞開,使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可以輕易攻入中原腹地。這一地區直到明朝初年才被中原收復。因此,罵他為賣國賊是有道理的,但是漢奸卻不太合適,因為他根本不是漢人,而是沙陀族,本是西突厥人的一支,後來歸順唐朝,漢化的比較早而已,很多人就把他當成漢人了。

3.他年輕時的偶像是北擊匈奴的名將,卻不得不屈服於北方少數民族政權

石敬瑭少時即喜歡讀兵書,也喜歡研究軍事,他對戰國時期趙國名將、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非常敬仰。而李牧最大的功績,除了抗秦之外,就是北擊匈奴,為中原守好門戶了,而石敬瑭割讓了李牧曾經守衛的土地,這讓李牧九泉之下怎麼想?!



磨史作鏡


五代十國的那個戰亂年代,把人心及信用全部都打沒了。殘害生命,以人為本的思想是不存在的。利人利己的事情也是不存在的。當時的社會道德體系崩潰成這樣之後的現狀。

在石敬瑭自己都自比李牧及周亞夫的人物,他們可是大名鼎鼎的能征善戰的大將軍,可之前在後唐主李詞源,李克用的年代,他可是忠心耿耿,為了後唐而戰。但到來後唐主李從珂逼著他造反,反正石敬瑭覺得已經為你李家鞍前馬後幾十年,夠還先帝的恩情。

那麼皇帝的寶座,我也想坐坐,怎麼了,難道不行?做皇帝的過把癮,及時割讓燕雲十六州又如何?當今在世瀟灑走一遭在說?至於歷史的罵名,誰會去管它呢?


歷史伴讀小二


這件事確實要從頭開始說了。

五代時契丹迭剌部的首領耶律阿保機乘中原內亂統一各部,907年2月27日即可汗位。公元916年3月7日,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在擊敗東北地區其他少數民族政權之後,在上京(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南)稱帝,國號“契丹"。耶律阿保機與皇后述律平總共有三個兒子,長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子耶律李胡。耶律倍因為是長子的緣故被封為太子,在阿保機滅掉東部的渤海國之後,將屬地封給了他,並冊封他為東丹王。

曾經有一次在嚴寒的冬天,耶律阿保機讓三個兒子去拾柴。次子耶律德光不加挑選一律採取最先到達;長子耶律倍採取乾柴捆好後才回,後耶律德光而到;耶律李胡採的少又丟的多,等到到達,只好空手站著。遼太祖說:“長子心思巧,次子容易成功,小兒子就遠遠比不上他的兩位兄長。”後來發生的事情果然應驗了他們老爹的考量。

耶律阿保機死後,皇后述律平進階太后,暫攝國事。本來理應繼位的太子耶律倍因為自身漢化程度較高,主張契丹的全盤漢化政策,而次子耶律德光則認為只需要借鑑漢化中的優質內容,對契丹的風俗習慣應該予以保留,太后述律平非常認同次子的理念,所以在心理上太后更支持耶律德光一些。同時,耶律倍因封底東丹,長期把精力放在了治國理政上,反而耶律德光跟隨父親阿保機東征西殺,立下不少戰功,在大臣中具有很強的威望。最後在太后的扶持下,太子耶律倍“讓國”於二弟,耶律德國繼位史稱遼太宗。

讓國之後的耶律倍原以為可以在東丹國繼續做他的小朝廷,但是得位的弟弟並不對他這位大哥放心,找各種理由來消減他的實力,耶律倍整日擔驚受怕,最終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接受了後唐明宗李嗣源的邀請,從大連登船走海路投奔後唐。後唐以天子儀仗迎接,並冊封他為懷化軍節度使、瑞慎等州觀察使等官職,後唐君臣上下對其禮遇有加。可是正應了那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後唐在明宗死後其子李從厚即位不到半年,就被李嗣源的養子李從珂殺死,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趁機叛亂,耶律倍認為這是攻打後唐的極好時機,竟然恩將仇報的通知弟弟遼太宗,希望利用後唐內亂之際攻打後唐。

此時耶律德光確實確定了南征,只不過並不是受他這個逃亡的哥哥之邀,而是石敬瑭在太原城被李從珂打的支持不住了,去找遼國求援,企圖用遼國的兵馬對付李從珂。石敬瑭為了讓遼國出兵, 竟然認比自己還小9歲的耶律德光為父親,自稱“兒皇帝”,並答應割讓燕雲十六州給遼國。遼國答應了這一條件,迅速出兵,最終在遼國大軍和石敬瑭軍隊的雙重打擊下,後唐末帝李從珂自焚而亡,臨死之前想要拉耶律倍墊背,耶律倍不從,李從珂派人殺死了他,最終還是變相的死在了自己二弟的手裡。後唐滅亡之後,石敬瑭稱帝建立後晉,或許他屈尊“兒皇帝”是一種權宜之計,比較做大事的人對自己都挺狠。可是他把燕雲十六州的土地私相授受給了遼邦,卻實在是喪權辱國。在做了七年“兒皇帝”之後,石敬瑭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臨死之時或許意識到了自己所犯的錯誤,於是選擇了自己非常器重的侄子石重貴繼位。石重貴此人戰功不錯,可惜勇氣可嘉,才智不足,對叔叔一直拜遼太宗為父親的行為一直不滿,所以對契丹一直非常強勢。

942年繼位後的石重貴先宣稱對耶律德光稱孫,但不稱臣。對此,契丹人非常不滿意。944年契丹出兵進犯中原,不過這次對手換成了後晉,雙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陽南)交戰,互有勝負。945年契丹再次南征,石重貴親征,再次戰敗契丹。947年,契丹再兩次失敗後不甘心,糾集人馬第三次南下,這次後晉重臣杜重威帶領十萬兵馬直接投降了契丹,後晉的主力一下子就喪失了。石重貴被迫投降,後晉滅亡。

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在汴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登基改汗稱帝,並改國號為遼。可是沒多久,因為契丹人在中原四處打劫百姓,為非作歹,終於激起民憤,各地起義軍紛紛抗擊遼軍,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趁機反叛,最終統一中原建立後漢,耶律德光無奈率眾北歸,最終死在了北歸的路上,雖然契丹人北返,但是被石敬瑭出賣的燕雲十六州,遼國並沒有就此讓出來。

燕雲十六州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共十六州。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位於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其餘的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所處的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地緣戰略價值巨大。自古是中原王朝與草原遊牧民族的一道屏障,燕雲十六州一失,中原土地可以說的大門盡敞,而且在遼國割取燕雲十六州後,耶律德光采取“因俗而治”的統治方式,實行南北兩面官制度,分治漢人和契丹。又改幽州為南京、雲州為西京,遼國從此把燕雲十六州作為南征的根據地,畢竟從這裡派兵比從北方腹地調兵遣將方便的多。


倫語說歷史


石敬塘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明宗去世前後,宮廷不斷髮生變亂,最後養子李從珂登上皇位。石敬塘不服,上表要求改立李從益為帝,並於末帝清泰三年(936年)公開反叛李從珂。李從珂發兵討伐石敬塘,石敬塘料定自己打不過李從珂,就向契丹上表稱臣、稱兒,願意割讓幽薊十六州(後叫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契丹國主耶律德光大喜,扶立石敬塘為帝,國號晉。隨後,契丹大軍南下,幫助石敬塘攻破洛陽,滅了後唐。石敬塘遷都汴州(開封),做起了自己兒皇帝的一生,為中原漢族朝廷帶來燕雲十六州,四百三十餘年漂落在外的悲傷,令多少仁人志士、熱血男兒血染沙場;令諸多帝王將相屈辱落淚;直到明朝朱元璋時,才收復為一統。石敬塘在沒有賣國求榮之前,也是後唐明宗李嗣源手下有力的干將,但當他自己的榮辱、野心與國家利益發生矛盾時,他竟然不顧國家利益,實在是歷史的罪人。石敬塘是以賣國起家,所以,他的朝廷,離不開契丹的支持。石敬塘深知這一點,在當上皇帝后,忠心耿耿侍奉契丹,逢年過節,不光給契丹國主敬獻金銀財寶、絹帛布匹;對於契丹滿朝文武,也是人各有份;做到了量後晉的國力,討契丹歡心。契丹歡心了,他石家的皇位就穩固了。石敬塘死後,繼位的侄子覺得當兒皇帝窩囊,要求做侄皇帝,並且沒有老石的上下打點熱情,還想自己做主幹些事。惹得契丹主大怒,發兵把後晉滅了,默認另一個也是當初石敬塘的哥們劉知遠起兵做了皇帝。國號漢(史稱北漢)。


二曲人


對石敬瑭來說,他的主要需求是實現自我理想,那就是“問鼎中原”。先拿過來再說,至於以後怎麼樣,以石敬瑭的梟雄做派,誰保證這老小子強大以後還做兒皇帝,不會把契丹干死再把燕雲十六州搶回來?

所以雖然後世一直在說石敬瑭如何不堪如何為人不齒,但是站在當時那個大時代,代入石敬瑭的身份去想這個舉措,未嘗不是英明大義,忍辱負重,曲線救國之壯舉呢?


木野狐蹤


野心大,實力不足,認個乾爹給他自己撐腰,代價就是割土舍地


無慾金剛


自己想做皇帝,而實力又不夠,所以為取得契丹支持,終於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另加每年進貢錢帛幾十萬,這種自願稱臣的兒皇帝,其實不做也罷!做了,反叫人恥笑萬年!何必?何苦?何其不幸?!


東方大狂俠


石敬瑭推翻了唐朝,自己稱帝,害怕後唐的君主殺他,為了保住自己的狗命,也為了為了一己私利,向契丹人卑躬屈膝,把唐朝的大好河山都讓給了契丹人,情願做兒皇帝,目的是為了契丹人保護他,他是民族敗類,千古罪人,不提他也罷。


農夫3拳212726771


主要原因是:要契丹人幫他在中原稱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