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疆域遼闊,統治者是怎麼統治的?

大江小江78353625


在古時,科技落後,交通不便,從稍遠點的省份進京,途中花費數月是常有的事,那麼,如何能將治下疆域龐大的帝國,牢牢掌握在手中,統治者們也是費盡心機的。這種

對國家的控制,應是全方位的,我們分幾點闡述:



一、思想上的統一和控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時至今日,這句話仍朗朗上口。古時的社會是“皇權至上”的家天下,一草一木都是屬於帝王家的,帝為“天子”,忠孝不能兩全時,要先忠後孝。

秦時的焚書,漢武時的獨尊儒術,歷朝施行的科舉制,無不以此為目的,特別是元清時期的奴化,可稱是對精神的閹割。重農輕商,限制人口流動,愚昧最大多數的百姓,只需要種糧食就行。對於少數掌握知識的讀書人,以考取功名,服務朝廷為最高追求。



二、建立中央集權制度,便於權力集中

自秦起,各朝因襲秦制,換皮不換骨,國家制度的建立,都是以皇帝為中心的蜘蛛網狀,將皇權的觸角伸向各個角落。全國分為若干行政區,大為州府,對朝廷負責。小為縣鄉村,層層遞進。皇帝就是中間的蜘蛛,雖隔千里,也能得知風吹草動,把控時局。

三、通過軍事防衛力量的佈置使用保證國家安全。一般來說分為三大部分,禁衛軍負責京畿安全,地方軍維持各地治安穩定,邊防軍抵禦外敵。也有例外,如唐時的節度使制,各地節度使軍政一把抓,以至末期紛起作亂。



四、嚴酷的律法。以法律形式限制民眾的言行,特別對影響國家穩定的行為,一律強力打擊,甚至不惜涉及無辜。如連坐法、誅九族,以達到最大程度的震懾。

五、以常設機關進行全面監督。如漢時刺史、明時東廠、都察院等。對官員和各地行政軍事機構嚴格監管。


百味乾坤


我國是一個疆域遼闊的多民族國家,古代發展歷史久遠,因此造就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地方行政區劃和今天大不相同,本文簡要敘述一下各個朝代設置的行政區劃發展變化。

在夏、商時期,國家基本是由許多部落和部落聯盟逐漸變成的地區性組織,隨後又轉化而為方國。

周朝時是把征服的土地和人民分給周王室的子弟與功臣等,建立諸侯國,諸侯又把所得的土地分為若干采邑,封給卿、大夫。這些候國、采邑,就構成了周王朝的地方政區。

我國先秦文獻中所謂的“九州”之說,其實只是當時人們的一種地理區域概念,並不是地方行政區劃。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分封國,設郡、縣為地方政區,就此集權於中央。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西漢王朝版圖內設立司隸校尉部及十三刺史部,作為監察機構。

到東漢末年,改刺史為州牧,並給予民政、軍事大權,州遂成為位於郡之上的政區。從此,地方政區便由郡、縣兩級制變成了州、郡、縣三級制。

隋文帝時,廢郡存州縣,隋煬帝又改州為郡,地方政區變為兩級制。

唐太宗也效仿漢武帝,建立監察區。他依照唐王朝的地理形勢,把唐朝轄境分為十道。唐玄宗時,又增至十五道。這時的道,只是一個地理區域名稱,與地方行政並沒什麼聯繫,也不設具體的官員,就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華北地區、西南地區等。

唐初在邊境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還設置了都護府和都督府。不久,又在沿邊設置了節度使、經略史,總覽數州至十多個州的軍、民、財政大權。安史之亂以後,內地也開始遍置節度使、經略史、觀察史,於是,節度使等便演變成了凌駕於州之上的地方行政長官。

北宋初年,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廢除節度使制,把境內分為若干路。開始還不具體定下制度,至道三年(997年)正式分為十五路,到熙寧七年(1074年)增加至二十三路。每路設置轉運使及提點刑獄等,分別掌管所屬各州的財政和司法、刑獄、監察等事務。

南宋時,轉運使職權擴大,兼理邊防、治安、錢糧、巡察等事,路遂成為府州之上的一級政區。

元朝時又把全國分為十三個行省大政區,即中書省直轄區,十一個行中書省和宣政遠所轄吐蕃地區。從此,省便成為路、府、州、縣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區。

明朝改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分全國境內為南、北二直隸,十三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又稱為十五省。省之下分為府、州、縣,共計四級行政區。

明朝還設置了十六都指揮使司和五行大指揮使司,作為地方的最高軍事機構,統領各地的衛、所。在少數民族等地區,都指揮使司和行都指揮使司及衛、所也兼管民政。

清初沿襲明制,內地置十八省,東北、蒙古、新疆地區分別由盛京、吉林、黑龍江、烏里雅蘇臺、伊犁將軍統轄,青海、西藏分別派遣辦事大臣、駐藏大臣督辦兩地內部事務。

清朝末期,新疆、臺灣、奉天(今遼寧)、吉林、黑龍江陸續建省。省以下的政區一般分為府、州、廳、縣。

辛亥革命後,民國政府廢除府,並把州、廳改為縣,從而為今天的省、縣兩級政區打下了基礎。


鐵改餘移民文化


具體統治方式,不同時期不同制式!一。夏商周三個時代為封建制,即封邦建國,利用宗族關係和功臣管理不同區域!二。秦朝一統後,改郡縣制,派數官吏達各郡縣進行管理,有利於中央集權加強皇權!三。漢初和明初是封建制與郡縣制並存,但主要還是以郡縣制為主,其他階段均已郡縣制為主!


紫韻斜陽


古代統治階級基本上採用的,“分封制,郡縣制”。秦始皇在一次大宴群臣時說;“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諸侯”認為春秋戰國以來,戰爭的根源在於西周實行的“分封制”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統治,秦始皇採用了中央集權制。

到了漢代,採用的是分封制和郡縣制並存。

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從產生之日起,其組織就具有多民族大統一的歷史任務,對我歷史的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有利於民族團結,鞏固國家的統一。


風雨兼程170983658


設立番王,設立封疆王


咖位ING


為了達到統治,皇帝有很多方法,比如分封法,把遠處的土地按遠近親疏分配的自己的血親、功臣,讓他們去開發管理土地,再比如,歐洲國王把土地分給大貴族,大貴族把土地分給小貴族,小貴族把土地分給騎士,這樣就能維護統治了。

中國的皇帝通過科舉制度從天下篩選官員,然後委派官員管理土地,在鄉村裡則依靠宗族管理,即家族內部管理,也就是皇權不下鄉。


夏蟲欲飲冰


中央集中管制,地方和縣級分管,從而達到最佳效果。使各級政府安定,團結。


天天快樂jmf198


各個時期的統治都不一樣 但最常見的就是分封制度 , 君王以功來分 ,也有功名分封 ,


民族歷史


依靠宗族,或者是地主,以前有個詞兒叫。湘永竹賓。


超哥1114389821846


每個歷史階段都不一樣,比如說西周採取分封制,就是把土地分封給功臣或者是皇室貴族,並且領主在自己的領地內有絕對的控制權。秦朝採取郡縣制,並且由中央直接任命。漢朝初期採取的是郡縣制和封國制並存的管理制度。隋唐時期主要是節度使管理地方。元明清時期主要行省制管理制度來管理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