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粤语的宰相张九龄是如何与唐玄宗沟通的?

薛文康


首先,汉语从古至今是随着战争、人口流动和外族影响而变化的,八大方言的概念是后来产生的,在古代,汉人都集中于黄河流域,语言都能互通。我们今天说的粤语、北方官话都是后来形成的,唐朝官话不等于今天的北方官话、普通话,其实更接近今天的南方方言。

中国古代北方一直受游牧民族侵扰,多次被统治,语言发音逐渐背简话,表现为声调变少,入声取消。同时。人口文化语言变动较大,大量贵族士人逃到南方,去五胡乱华、安史之乱、宋室南迁等,南方少数民族相对弱势,几乎都是处于被汉人统治的地位,对汉文化语言影响较小。今天的任何一种南方方言,如客家话、粤语、闽南语、吴语都比现在的普通话更接近古汉语。其中,闽南语又原来叫河洛语,就是中原遗民从中原带来的,只是后来定居闽南了,才被叫做闽南语,客家话也是如此。把北方话的标准语定为全通通用语言,不是因为其传承性,而是由于自金宋后,北方语言已经正式形成,逐渐形成后来的北方官话,而中国朝廷都在北方,所以占的人口比率又大,所以少数服从多数。

宋室南迁后,南宋的文人回中原故土(金国统治)“采风”,发现当地汉人的习俗包括语言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可以说,从那时起,就埋下了后来的南北文化争议的种子。北方说南方鸟语,南方说北方是胡语。今天我们仍然能看到在春节晚会上,小品节目拿南方方言作段子,其实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嘲笑古汉语的变种(因为南方方言也并不完全等于古汉语,所以可以说是变种吧)。

作为一个安徽人,我之前也很很多人一样。对南方方言有点不健康的想法,自从学唱粤语歌,了解点粤语后,才发现很多形声字在粤语里成立,在普通话里不成立,而且粤语声调多,念诗词明显比普通话要抑扬顿挫。而且,日语汉字音读和韩语汉字发音似乎更像南方汉语方言,而与北方方言发音差别很大,要知道他们都是从中国古代的北方朝廷学的汉字。今天,只要研究语言,南方方言是语言学家跳不掉的,政治考虑和历史传承毕竟是两回事。

说了这么多,我是想说明,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对其他方言有偏见,不深入了解,睡也不知道什么才是正宗,什么又是变种。我本身也是顺北方方言的,我算是为广大南方同胞平反吧。我们还是要团结啊,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干嘛互相嘲笑呢。


逍遥沧溟


张九龄,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出生于世代仕宦的家庭。不是百越原住民,怎么可能说粤语呢,难道连官话也不会说?

张九龄的曾祖父张君政,曾任韶州别驾,祖父张子虔出任过窦州(治所在今广东信宜县)录事参军;父亲张弘愈,曾为新州索卢县(今广东新兴县南部)县丞。说白了人家的家世是在广东做官的,不是籍籍无名被百越原住民同化的底层蛮人。

粤语是岭南底层黎民的百越话,唐朝被贬岭南的官员是听不懂百越话的,唐代柳宗元:“楚越间声音特异,鴃舌啅噪“唐代崔沆:“时循人稀可与言者” 唐代刘禹锡 :“蛮语钩辀音,蛮衣斑斓布。”唐 韩愈 《送区册序》:“小吏十馀家,皆 鸟言夷面。”


铁蹄蓝马


他们可以用官话交流啊。官话。官话就是官方语言,自夏朝开始,由于那时候的古人主要活动在中原黄河流域,因此一直用洛阳地区的读音作为官话,称洛阳雅音。后来秦始皇一统华夏,由于版图扩大,为了更加方便交流,将秦国小篆作为官方统一文字。从此以后,皇帝看奏折便再也不用担心看到各种各样的文字了,而此时的官话也统一采用秦国的发音。后来,这个规矩慢慢沿袭下来,每个朝代的官员,在做官之前都必须熟练掌握官话,这样在朝堂上就不至于互飙方言,与皇帝面面相觑了。到了现代,普通话成了中国的官方语言,每个人都会掌握,所以互相之间的交流基本没有障碍


华夏史说


粵語本來就接近唐話,相信應該可以交流。



南粵後生


唐朝官话就是粤语,用粤语读唐诗最押韵


用户6810030606


用粤语!唐朝的官话与粤语一样。


山青水秀人家


张九龄本身就是客家人,客家话本来就是唐朝官话。


查理斯通


发表这种弱智的问题……有何意义,一点价值都没有..... 当时没有留声机 ,谁都无法考证以前说的到底是什么方言。


振興大中華


这充分说明,那时就有了广泛实用的普通话。这也充分证明,普通话是长期发展的,是人类聪明才智的结晶。普通话不可能在某一时刻突然产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