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美新廣西 奮進新時代|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年發展紀實

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

12個世居民族,5600多萬人民,生活在這片23.76萬平方公里的紅土地。

從“海上胡志明小道”,到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從“世代苦守望天田”的貧瘠,到“生態優勢金不換”的綠色接力……

60年,歲月一甲子,廣西正青春。

今日的廣西,不再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

今日的廣西,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民族團結和睦,邊疆鞏固安寧,人民安居樂業,幹群精神振奮。

今日的廣西,全面奔小康氣勢如虹。

壮美新广西 奋进新时代|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发展纪实

近年來,廣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大發展、大跨越,“高速縣縣通、高鐵市市通、民航片片通、內河條條通”目標越來越近。圖為動車奔馳在八桂大地上。 廣西日報-廣西雲客戶端記者 周 軍/攝

60年發展,黨中央情繫廣西。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區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團結奮鬥、繁榮發展,譜寫了一曲富民興桂的壯麗凱歌。

從低收入階段向總體中等收入階段邁進,從全國交通末梢向區域性交通樞紐轉變,從邊陲地區走向開放前沿,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奔小康,壯鄉廣西“四大歷史性轉變”,充分說明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一切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偉力,充分展示了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充分證明了民族團結是廣西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幸福線。

12月的八桂大地,花如海、歌如潮,一派萬眾歡騰的喜悅景象。

在全區各族人民滿懷豪情、喜氣洋洋地慶祝自治區成立60週年之時,習近平總書記為自治區成立60週年欣然題詞:“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深情寄託了黨中央對廣西站在新起點、創造新輝煌的殷切期望。

中央關懷:

情深意切暖壯鄉

輝煌60年,壯鄉起宏圖。廣西的每一點發展、每一個進步,都凝聚著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在不同時期,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在這片土地上留下光輝的足跡,為廣西發展傾注大量的心血。

從自治區成立,到改革開放,再到步入新時代,廣西堅定不移跟黨走,始終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始終與全黨全國同頻共振。廣西的滄桑鉅變,是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的生動註腳。

廣西人民不會忘記——

1958年初,春雨霏霏的時節,中央召開“南寧會議”,毛澤東主席在南寧人民公園向群眾揮手致意。

一個多月後,廣西壯族自治區正式成立。壯族,強壯的民族!健壯的民族!寄託了黨中央對這新生兒多麼殷切的期盼。

廣西人民感念在心——

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不管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對廣西一直關心、關注。

“平果鋁要搞!”擲地有聲,壯鄉歡騰,一個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在百色革命老區破土動工。這個當時中國投資最多、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有色金屬項目,成為帶動老區經濟發展的龍頭,澤被千萬壯鄉人民。1992年,小平同志又以“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名義,為希望工程捐款5000元,並按他的意願轉到了當年戰鬥過的百色。

廣西人民永遠銘記——

2010年3月10日,習近平同志來到人民大會堂廣西廳,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全體會議,和廣西代表共商國是。兩個月後,“對廣西心嚮往之”的習近平深入百色、南寧考察調研,走村入戶、訪貧問苦。

2015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人民大會堂廣西廳,與廣西代表共謀發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賦予廣西發展“三大定位”,為廣西加快形成面向國內國際開放合作新格局指明瞭方向。

2017年4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又到北海、南寧等地,視察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等情況,瞭解基層幹部群眾對黨的十九大的建議和期待,對廣西提出“五個紮實”新要求。

諄諄教誨,關懷備至,激勵著廣西廣大幹部群眾奮進新時代,再創新輝煌。

壮美新广西 奋进新时代|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发展纪实

被譽為“中國壯鄉”的南寧市武鳴區是壯族的發源地之一,每年在武鳴城區舉辦的“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歌圩活動已成為壯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廣西日報-廣西雲客戶端記者 唐典勝/攝

發展為要:

經濟建設“加速度”

在中國,哪裡摩天大樓多?你可能想不到,去年南寧建成7座摩天大樓,僅次於深圳,位居世界第二。

回望歷史,廣西底子薄。1958年“南寧會議”,毛主席指著遠處的兩根菸囪問當時的省長韋國清:那是什麼地方?韋國清回答:一個磚廠。毛主席說:廣西工業發展慢了,要加快!

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來自上海等地的工程技術人員彙集柳州,傾力建設十大工業項目,廣西逐步形成以汽車、冶金、機械為支柱,以化工、製糖、造紙、製藥、建材、日化等為主要產業的現代工業體系。

由於歷史原因,時至1990年,廣西的貧困人口占全國的1/1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居全國之末。“老、少、邊、山、窮”成了廣西的代名詞。

壯鄉人民人窮志不短——

乘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東風,廣西人民開展了東巴鳳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系列大會戰,千里壯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位老知青回憶,過去從防城港那良鎮到桂林,輾轉三四天才到,現在不過幾個小時的路程。

數據記錄著廣西發展的“加速度”——

1958年自治區成立時,地區生產總值僅24.5億元,到1978年增長為75.8億元。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廣西張開雙臂擁抱世界,地區生產總值在1998年達到1911億元。

進入新世紀,廣西發展駛入快車道,地區生產總值2011年首次突破1萬億元,僅過5年,2017年又翻了一番,突破2萬億元,是60年前的800多倍。全區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的工業產業增加至10個。

數據彰顯成績,也提出了轉型發展新課題——

產業結構總體偏重,能耗偏高,質量偏低。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廣西怎麼辦?

在轉型發展的關鍵節點,習近平同志7年間兩次視察廣西,兩次走進南南鋁。2017年4月20日第二次來到南南鋁時,他對南南鋁董事長鄭玉林說:“上一次是看傳統產品,今天看了新產品、高端產品,鳥槍換炮了。”

“在一個多小時的調研中,總書記反覆提及創新和人才這兩個詞。”鄭玉林清晰地記得,在研發中心大樓前,總書記與企業職工親切握手,對大家說,一個國家一定要有正確的戰略選擇,我國是個大國,必須發展實體經濟,不斷推進工業現代化、提高製造業水平,不能脫實向虛。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為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瞭方向。

今年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聚焦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連續召開全區工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數字廣西建設大會、全區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著力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做大做強工業規模和總量,著力抓創新、創品牌、拓市場,提升工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壮美新广西 奋进新时代|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发展纪实

近年來,廣西堅持用“繡花功夫”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這是融水苗族自治縣已經基本建成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廖 維/攝

深化改革:

闖關奪隘再出發

刻著“中國村民委員會發源地”大字的石碑,矗立在宜州合寨村村委會前的大樟樹下。

38年前,合寨村村民建立中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石破天驚開啟了中國農村村民自治先河。

此後,合寨人直選產生的村民委員會,星火燎原,上升為國家意志:1982年村民委員會組織形式被載入憲法,1997年寫進黨的十五大報告,成為1998年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具體規定。

“村民自治”從廣西走向全國,與安徽小崗村“包產到戶”齊名,並稱中國農民的兩個偉大創舉。今年11月,被譽為“中國民選村官第一人”的韋煥能,入選黨中央擬表彰的百名改革開放傑出人物榜。

廣西從來不缺乏改革“基因”。

上世紀90年代初,廣西迎來改革發展黃金期——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局部改革到全面改革,從發展商品經濟到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甘人後的廣西人民,奮起直追,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廣西區情的改革發展道路。

進入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大潮奔湧,廣西爭當中流擊楫的改革先鋒。

11月的北部灣畔,海闊天寬,千帆競發。臨海而建的欽州港火車東站繁忙有序,一批批來自海上的集裝箱被吊上火車,發往重慶、四川、甘肅等地,有的還將轉乘中歐班列進入歐洲。

依託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2006年起廣西開啟港口運營管理改革的大幕,率先開創了全國跨行政區域的港口資產整合先河:將北海、欽州、防城港三港合一,成立北部灣港。

如今的北部灣港,年吞吐能力突破2.5億噸,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通航,形成了內陸腹地走向東南亞、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等地的海上大通道。

今年9月,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與西江集團戰略性重組,“沿海”與“沿江”開放的兩大龍頭“雙劍合璧”,強化江海聯運所釋放的更大開放紅利,令人遐想無限。

“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攻,一個難關一個難關地破。”廣西將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轉化為具體行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歇。

從率先推行“多證合一、一照一碼”商事登記模式,到打造24小時“不打烊”網上政府,廣西近年來持續在優化營商環境上發力,累計取消、下放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2064項。“要吸引更多資源促進發展,必須在比服務、比效率、比環境上練好內功。”自治區領導在多個場合強調,“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近5年來,自治區黨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22次會議,審定重大改革方案和改革文件126個,全區部署改革任務達1240項。

近5年來,廣西多點突破、縱深推進,機構改革、北部灣同城化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一批標誌性、關鍵性、引領性的重大改革落地開花結果。農村金融改革“田東模式”獲得習近平總書記肯定,成為全國先進典型。

今年10月,中國東興-越南芒街人民幣越南盾現鈔雙幣跨境調運業務正式啟動,廣西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在西部12省區市、全國8個邊境省區中排名前列,並創造了第一個人民幣與越南盾特許兌換業務試點、第一個東盟貨幣服務平臺、第一家跨境保險服務中心等三項“全國第一”。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廣西正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幹勁將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

壮美新广西 奋进新时代|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发展纪实

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承載了15屆東博會的繁華,見證了“南寧渠道”升級帶來的萬千氣象。廣西日報-廣西雲客戶端記者記者 周 軍/攝

開放帶動:

“三大定位”路寬廣

不到廣西,很難明白,一聲“開放開發”的號角,能夠在八桂大地喚起多少激情、凝聚多大能量。

打造向海經濟、開放帶動發展的基因,一直搏動在壯鄉兒女的血脈深處。

上世紀80年代,曾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北海市,成為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廣西人再一次把眼光放遠,卻遲遲無法穿越重重迷霧。

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背靠大西南、毗鄰粵港澳、通衢東南亞,奮力追趕的征程上,廣西如何才能將獨特的區位優勢“變現”為發展優勢?

這是時代之問,更是發展之問。

“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3年前的春天,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審時度勢,賦予廣西“三大定位”新使命。

“廣西發展的潛力在開放,後勁也在開放,有條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去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進一步提出:立足獨特區位,釋放“海”的潛力,激發“江”的活力,做足“邊”的文章,全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

初冬時節,北部灣畔。中國與馬來西亞合作建設的中馬欽州產業園內廠房林立,中外企業在此投資的項目超過90個,涉及傳統制造業、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行業。

隔海相望的馬來西亞關丹,同樣由兩國合作建設的馬中關丹產業園內,中國企業投資設立的聯合鋼鐵廠僅用一年多時間就實現了試產,具備年產350萬噸鋼鐵的能力。

兩國雙園,以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開拓國際市場,正是廣西堅定不移走開放合作之路、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生動寫照。

濤聲越千年,風起再揚帆。歷史機遇疊加,廣西深入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在國家對外開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為凸顯。

沿江而下,東流入海;自北向南,聯通全球。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讓世界變得不再遙遠。

這條新通道目前已開通運行北部灣港至重慶、貴州、四川、雲南、甘肅等5省市的海鐵聯運班列,實現北部灣港至新加坡、中國香港的集裝箱班輪常態化運行。

以大開放引領大發展的廣西,不僅改寫了中國西部國際貿易的傳統格局,更加速了區域內產業聚合。

開放賦予了廣西人更寬的視野,也給了壯鄉兒女更高的眼界。

15年前,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廣西一躍成為對東盟開放最前沿。東博會永久會址——南寧國際會展中心這朵綻放的“朱槿花”,承載了15屆東博會的繁華,見證了“南寧渠道”升級帶來的萬千氣象:15年來,廣西對東盟貿易額從52.1億元增加到1893.8億元,年均增長27.1%。

15年來,始終不變的,是對東博會平臺效應的認可,而一直在變的,是“南寧渠道”的越走越寬——從2014年起,東博會特邀斯里蘭卡、哈薩克斯坦、坦桑尼亞等國擔任“特邀合作伙伴”,將經貿合作的觸角伸向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廣西的快速發展,也沒有廣西在國家發展格局中戰略地位的提升。”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表示,新時代廣西開放發展,要內聚外合、縱橫聯動,在南向、北聯、東融、西合上下更大功夫、見更大實效,努力走出具有廣西特色的新時代改革開放之路。

從昔日西南邊陲發展到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樞紐,壯美廣西在新一輪開放發展中漸入佳境。

綠色接力:

生態優勢金不換

1973年,小平同志來到桂林。看到沿岸幾家工廠的汙水排入灕江,他語重心長地告誡當地負責人,桂林山水世界馳名,如果為了發展工業而破壞了環境,功不抵過啊!

13年後,82歲高齡的小平同志又一次來到桂林。當他登上游船,看到清澈江水裡美麗的山巒倒影,感慨道:“灕江的水變清了!”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集山、水、林、海於一體的廣西,森林覆蓋率達62.31%,環境質量總體優良並位居全國前列。

廣西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堅守生態底線,綠色發展的“接力棒”代代相傳,“生態廣西”“美麗廣西”“宜居廣西”等名片越擦越亮。

不是沒有走過彎路。工業重鎮柳州,曾飽受酸雨之痛。為此,爆發了一場要經濟還是要環境的大討論,最終達成共識:“企業不消滅汙染,汙染就要消滅企業。”

淘汰“沸騰爐”,嚴控劣質煤,啟動史上最嚴排汙准入,柳州痛下決心,奮力治汙。

今日柳州,青山綠水環抱,四季鮮花怡人。“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國家園林城市”等生態招牌接踵而至,工業發展亮點頻閃,去年工業總產值突破5000億元。“產業發展最終要靠人。吸引人的是什麼,是宜居。”這是當地黨委、政府的發展觀。

柳州只是廣西60年來綠色發展之路的縮影。近年來,廣西利用生態優勢,大力推進生態經濟十大重點工程,引進一大批生態環保企業和產業項目,把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

為了使“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色招牌更閃亮,廣西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健全完善“綠色GDP”綜合考評體系等措施,努力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人民群眾幸福感高的綠色發展之路。

“付出生態代價的發展沒有意義。”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反覆叮嚀,也是全區幹部群眾的一致共識。南寧在產業選擇時把環境考量擺在前列,桂林選在遠離老城和灕江的區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北海銀灘岸線300米內堅決不建永久性建築,欽州劃出臨港大工業與白海豚棲息地的分界線……

如今,以桂林山水、北部灣濱海風光、巴馬養生等為品牌的旅遊業不斷做大做強,鄉村旅遊蓬勃發展,第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49.8%。

“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視察時強調,要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作為基本方針,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基本目標,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美麗形象的發力點。

在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上,廣西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聚焦突出環境問題,穩紮穩打、掛圖作戰,三年算總賬,年年算細賬,同時大力發展生態經濟,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清潔”起跑,“生態”接力,躍上“宜居”,衝刺“幸福”……兩年一大步,八載夢可圓。2013年自治區黨委、政府作出開展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的重大決策部署。特別是今年以來,全區把開展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行動。一場深刻的“美麗變革”,悄悄重構著廣西鄉村。

碧海綠洲,鳥飛魚躍。這些年來,廣西植被生態質量和植被生態改善程度居全國首位,設區市環境空氣質量年優良天數和主要河流水質達標率保持全國前列。

據統計,廣西有25個縣被授予“中國長壽之鄉”稱號,佔全國的1/3,是中國“長壽之鄉”最多的省區。30萬人口的巴馬瑤族自治縣,每10萬人口中百歲老人達32人,百歲以上老人占人口比例之高位居世界壽鄉之首,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評為“世界長壽之鄉”,每年都有來自天南地北的“候鳥人”到此休閒養生。

改善民生:

圓夢小康順民心

11月28日,歷時4年修建的河百高速公路正式通車,連接起河池、百色兩個脫貧攻堅主陣地,成為“東巴鳳”三縣(自治縣)人民群眾盼望已久的發展路、致富路、幸福路。

一條路,連通了民心民願。

“再也不用擔心種植的番茄沒人來收購了,今後村裡還要發展油茶產業和紅色旅遊。”東蘭縣武篆鎮巴學村的村民們喜不自禁。

河百高速只是廣西日益完善路網中的一段。這些年,廣西交通基礎設施大發展、大跨越,“高速縣縣通、高鐵市市通、民航片片通、內河條條通”目標越來越近——

高鐵從無到有,建成運營1771公里,通達區內12個設區市和周邊所有省份;

高速公路總里程突破5000公里,近九成的縣份通高速公路;

建成7個民航機場,飛行航線近300條,可通航110個城市和地區,東盟航線實現全覆蓋,旅客年吞吐量超過2400萬人次;

全區實現村村通公路、通電、通水、通廣播電視、通網絡信號……

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廣西早在1984年就成立了領導扶貧工作的專門機構,早期主要以解決溫飽為主,此後著力點重在補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短板。

2015年3月,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堅持精準扶貧,倒排工期,算好明細賬,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

這些年來,廣西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責任和第一民生工程,用“繡花功夫”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全面打響“攻堅五年、圓夢小康”脫貧攻堅戰——

全區安排8000個單位、5000名第一書記、3.5萬名工作隊員包村,46.9萬名幫扶幹部包戶,實現貧困村、貧困戶幫扶全覆蓋。根據貧困對象致貧原因、貧困類型、幫扶需求,精準實施扶持生產發展一批、移民搬遷安置一批等“八個一批”,大力推進特色產業富民、金融扶貧等脫貧攻堅“十大行動”。

自治區主席陳武說:“脫貧攻堅越到最後,遇到的越是難啃的硬骨頭,必須拿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足‘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

經過持續不懈的努力,廣西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2100萬人減少到2017年底的267萬人,貧困發生率由70%下降至5.7%。特別是2012年至2017年,全區累計減少貧困人口709萬人,年均減貧118萬人,實現1999個貧困村、11個貧困縣(含享受待遇縣)摘帽,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在2016年、2017年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中,廣西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8個綜合評價好的省區之一。在國家2017年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效考核中,粵桂扶貧協作進入“好”的第一檔次。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諄諄教誨,振聾發聵、振奮人心。

越是拉長時間軸往回看,越能清晰看到廣西發展變化之巨;越是站在全局觀察,越能感到廣西民生領域破繭成蝶之美。

60年來,廣西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從群眾最期盼的地方抓起,從最困難的地方入手,實現人民生活由溫飽不足向全面小康邁進的歷史性轉變——

2017年全區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突破3萬元和1萬元,達到30502元、11325元,分別是1978年的105倍和94倍;

全面推進的健康廣西建設,讓群眾期盼的城鄉居民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覆蓋全部實現;

公共財政教育經費佔公共財政支出比例排全國第三位,基礎教育從普及走向均衡;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上百萬農村孩子告別“黃豆蒸飯”,吃上免費營養餐;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紮實推進,解決了500多萬城鄉群眾住房難問題和1779.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廣西人均預期壽命,由1949年的47歲提高到2017年的77.03歲……

進入新時代,全區各族人民的獲得感更多、幸福感更強,各種民生新期待在一項項工程中化為現實。

民族團結:

相親相愛一家人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有個金雞屯,小小村屯有75戶人家,住著壯、漢、仫佬、苗等6個不同民族的群眾,有林、彭、周、鄭等10個姓氏。多民族相聚,如何相處?仫佬族同胞鄭有才說:“住在一個屯,就是一家人。”

在廣西,由少數民族與漢族組成的家庭有113.52萬個,由兩個少數民族以上組成的家庭達14.3萬個。南寧市中華中路社區素有“民族之家”美譽,聚居著壯、維吾爾、回、苗、瑤、滿等15個少數民族居民3800多人。社區及時主動跟進服務,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交流。多年來,社區堅持組織各民族群眾一起過節,無論是元宵節、壯族三月三、端午節還是古爾邦節,大家都湊在一塊,熱鬧一番。

廣西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區,少數民族超過2000萬,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2個世居民族和其他44個民族在八桂大地上和平相處、守望相助。歷屆自治區黨委、政府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始終把維護民族團結作為重大政治責任來堅守,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持續建設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

“祖國南疆始終鞏固安寧,為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了新貢獻。”2010年3月10日,習近平同志與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代表一起討論時表示,希望廣西繼續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始終保持民族團結和睦、經濟興旺繁榮、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少數民族不富裕,不是真正的富裕;民族地區不實現小康,不是全面的小康。”這是全區各級黨委、政府形成的共識。

廣西財政向少數民族聚居區傾斜,接連“大手筆”,連續“大會戰”,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告別了“出行靠走路、照明靠點燈、喝水靠肩挑、通信靠吆喝”的歷史,邁向全面小康的步伐正在加速。

“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幸福的日子越過越美,歡樂的歌兒越唱越甜。”共居、共學、共事、共樂,我區各民族群眾在共同繁榮發展的大道上,一路攜手同行。

多彩文化:

高原邁步向高峰

1961年,一部糅合了中國最美麗山水和最動聽山歌的故事片《劉三姐》風靡全國乃至海外。

而在此之前,是與自治區成立同時誕生的彩調劇《劉三姐》。

不老的“劉三姐”,總是常演常新,永葆青春。

今年9月28日,舞劇《劉三姐》在南寧首次公演,從“善歌”到“善舞”,“劉三姐”新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廣西文藝工作者牢記領袖囑託,腳踏堅實大地,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偉大時代,講好“廣西故事”,宣傳“美麗廣西”。

辛勤耕耘,成果豐碩。《赤子丹心》《花山》《桂花雨》《馮子材》等一批“桂風壯韻”作品相繼登上全國舞臺;電影《夜鶯》獲第16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提名作品;《母親的島》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我愛大自然》獲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文學桂軍”“灕江畫派”“八桂書風”等文藝品牌的影響力和美譽度持續增強……廣西文化事業從“高原”邁向“高峰”。

這些鮮活的作品,以生動的藝術語言、鮮明的舞臺形象,記錄了廣西6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輝煌成就,展示了廣西的美好前景和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砥礪前行的精神風貌,並促進文化與科技、旅遊、農業、製造業等跨界融合發展,走出一條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強區新路。

“一花一世界,壯美在人間。”今年10月底,廣西大型原創民族舞劇《花界人間》在北京盛大呈現。如詩如畫的壯鄉風情、豐沛濃郁的民族文化,博得首都觀眾好評,稱讚這是廣西地域特色與中原地區傳統的融合,體現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精神文化的豐富性和同一性。

文以載道,文以傳情,文以植德。廣西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回應時代呼喚、人民期盼,向著民族文化強區建設的宏偉目標邁進。

為讓群眾樂享“文化食糧”,廣西在全國率先建成五級貫通的廣播電視有線網絡,全面推進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公共文化+”建設;建成115個公共圖書館、124個文化館、251個博物館,並全部免費開放。

在農村,1萬多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5萬多個農家書屋實現全區行政村全覆蓋,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優質公共文化服務。

城市舞臺流光溢彩,鄉村演出同樣熱鬧非凡。各級文藝團體每年持續開展送文藝精品下基層活動,農村、社區、企業、校園、軍營,歌聲飛揚、笑聲盪漾,中國好聲音、廣西好聲音傳遍千家萬戶。

一項項文化惠民政策、一座座文化陣地、一場場文化盛宴,讓全區人民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風采,進一步增強了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

今年東博會期間,來自中國與東盟10國的26個優秀院團、67個藝術單位帶來53場精彩活動,為首府市民獻上多元文化的盛宴。

“講好故事,事半功倍。”廣西積極配合國家外交工作大局,充分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特色文化資源優勢,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在“請進來”的同時,還積極推行原創藝術作品“走出去”。

近年來,廣西在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立起更多站點,實現境外“本土化”傳播和合作傳播,展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當代中國人的精彩生活,彰顯中華文化生機勃勃、氣象萬千的繁榮景象。

60年滄桑鉅變,八桂大地用開放與包容見證了一段段波瀾壯闊的創業歷程、發展歷程、繁榮歷程。

60年波瀾壯闊,壯鄉兒女用勤勞與勇敢譜寫出一首首振奮人心的團結之歌、奮鬥之歌、勝利之歌。

回望歷史,我們真切地看到,這是廣西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60年,也是黨的建設偉大工程不斷夯實的60年。黨的組織歷經風雨洗禮不斷髮展壯大,以實際行動和歷史成就贏得人民群眾信賴和擁護。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繼承發揚革命老區精神,與時俱進地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在八桂大地上描繪了一幅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點的紅色畫卷。

走過60年輝煌,今天的廣西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堅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全區各族幹部群眾牢記囑託、不負厚望,把黨中央的關心關懷轉化為貫徹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個紮實”新要求的實際行動,著力盤活開放發展這一盤棋,打好精準脫貧這一硬仗,落實協調發展這一要求,激活改革創新這一動力,發揮好生態環境這一優勢,抓好黨的建設這一根本保障,加快推動開放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定能譜寫出新時代富民興桂的壯美華章。

壮美新广西 奋进新时代|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发展纪实

來源丨廣西雲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